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了解个体诊所医务人员手卫生现实状况中对于手卫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辖区内140名个体诊所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分析,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手卫生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结果问卷中知识、态度、行为分量表的d系数均在0.74~0.86之间,表明信度较好。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变量中岗位为“护士”、对六步洗手法态度中的“非常重视”以及是否认为太麻烦中的“认为太麻烦”具有统计学意义,其Wald值分别为3.346、14.015和2.870,P〈0.05。结论变量岗位为“护士”、对六步洗手法态度中的“非常重视”及是否认为太麻烦中的“认为太麻烦”等变量为个体医生手卫生行为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手卫生 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 信度 个体医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对婴儿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效果。方法将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148名随机分为实验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实验组从生后24小时开始实施抚触。两组均在生后第28天,第90天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测定和婴幼儿智能发育评估。结果抚触后的婴儿神经行为发育测定评分高于非抚触组(P<0.05)。结论抚触对婴儿神经行为发育有促进作用。

  • 标签: 抚触 神经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实习生关爱行为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其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护生关爱行为的培养提供相关对策。方法运用调查工具对随机选取的我院110名各层次护理实习生的关爱行为水平进行质性调查,在结合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研究。结果本组受试者关爱行为水平平均得分(4.29±0.43),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性,其中“真诚、同情、尊重”维度得分为(4.31±0.52),“职业关爱行为”维度得分为(4.22±0.4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层次及专业选择方式不同的受试者其关爱行为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影响因素评分中,家庭因素、个体价值观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本院护生关爱行为总体水平亟需提高,临床实践途径对培养护生关爱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护理带教过程中要引导护生建立职业认同感,重视关爱行为理念的塑造。

  • 标签: 护理实习生 关爱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所服务社区60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给予一系列社区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老人年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的养成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老年人的遵医行为有明显改善,老年人健康行为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社区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使老年人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保持身体健康。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人 健康 社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约谈患者家属,请家属定期探视,让患者获得良好的家庭支持。3、积极的心理护理。4、健康教育及知识讲座。5、鼓励病人积极参加工娱活动。结果护理干预一个月后,观察组病人的遵医行为明显提高,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有效预防病情的复发。

  • 标签: 护理干预 遵医行为 精神病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关爱农村留守妇女角度出发,运用课题组专家设制的《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调查问卷表》,对600名留守妇女进行调查和为期一年的行为干预研究。旨在为国家各级卫生部门今后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和防治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 标签: 农村留守妇女 艾滋病健康教育 行为干预
  • 简介:从西医学角度阐述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心理行为的形成原因、机制、评估量表及目前的治疗进展,同时也从中医角度阐述其病因、病机及其中医辨证论治,指出积极探索治疗ICPP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性。

  • 标签: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心理行为 综述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也不断更新,医疗护理纠纷也不断增加,只有让更多护理人员知道护理行为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和护理行为潜在的法律问题,并做出相关的应对方法,才能避免一些纠纷的产生,使护理人员和患者建立一个和谐友好的氛围。

  • 标签: 护理人员 纠纷 法律问题 应对办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健康行为方式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观对患侧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病情稳后进行健康行为方式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出院时并进行Barthe指数积分与Fugl-Meyer积分比较。结果观察组Barthe指数与Fugl-Meyer积分显著增加(P<0.01)。结论健康行为方式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早恢复,缩短疾病的疗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行为方式 偏瘫 早期肢体训练
  • 简介:[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院早产儿母亲育儿生活中的困难及应对行为。[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法,在早产儿出院后1周、1个月时分别利用面谈和电话访谈的方式对18名母亲进行深度访谈。[结果]母亲在早产儿出院后经历了困难的母乳喂养、哺乳不确定性的困惑、自我育儿能力低下的无措与自责、对早产儿常见症状的担心与不安、疲劳及育儿负担感、育儿信息所致的混乱等育儿困难及不安,母亲采取积极应对和消极逃避两种方式应对育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结论]早产儿母亲在育儿过程中存在育儿困难,为提高早产儿母亲的育儿能力,探讨医院一社区一家庭一体化的连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 标签: 早产儿 母亲 育儿困难 应对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共用剃刀干预模式在对不同类型的干预对象中应用效果。方法对591名农民工和565名献血者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2个变量分析献血者与农民工干预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献血者干预前后差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农民工干预前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农民工被干预后行为变化更为显著。结论相同的干预模式对不同群体的干预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 标签: 农民工 献血者 共用剃刀 干预模式 血液接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躁狂症患者按照有无攻击行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精神症状及治疗依从性等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介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护理后患者躁狂量表(BRM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经济条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躁狂症状严重、不遵循医嘱、攻击行为2次以上、治疗效果差及不良环境因素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BRM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躁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患者躁狂症状和攻击行为,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躁狂症 攻击行为 护理对策
  • 简介:作者简介何国欢,年龄38岁,性别男,出生年月1975年1月,民族汉,籍贯广东南海,学历大学本科,学位学士,职称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社区“三高”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社区“三高”病人432例,由社区人员按街道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的行为干预有助于提高“三高”病人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糖 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艾滋病防治知识,避免或减少高危行为,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的目的2。方法邀请市防艾宣讲团及我科室专职人员对县本级社区及所辖的12个个乡镇广泛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巡回讲座活动(参加人员包括县级社区群众、乡镇卫生院的所有医务人员、乡镇各单位的主要分管领导及部分村民)、现场咨询、发放/张贴宣传材料、知晓率问卷调查等,全县共参加人数2203人,其中乡镇参加人数350人,社区大众专场培训13场,参加人数863人,全县医务人员专场培训16场,参加人数634人。全县公共娱乐场所业主、性服务小姐性病、艾滋病宣传培训17场次,参加人数356人,发放宣传资料680份,免费发放安全套18000只。结果通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培训,收到有效问卷1738份,普通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由原来的62.3%上升到89.2%,高危人群总体知晓率由原来的79.8%上升92.38%,两者相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通人群和高危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科学认识和防范意识,促使潜伏HIV感染者主动检测,是预防控制艾滋病,改变不健康行为经济、有效的手段,我县开展健康教育对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 标签: 健康教育 艾滋病 行为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MHD患者.实施针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差异。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的综合得分平均提高了12.8%,平均躯体健康指数、心理健康指数和生活质量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MHD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肾透析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及化疗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86例胃肠肿瘤患者进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调查,内容为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水平、一般人口学资料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化疗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总体得分为(71.50±16.08)分,仅132例(22%)患者得分指标大于80%。患者的营养状况、文化程度和医保力度等与其总体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合并慢性疾病、造口和转移隋况等与其总体自我效能呈负相关(P〈0.05),其中造口、合并慢性疾病、营养状况和年龄等是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最主要的预测因子。结论大部分胃肠肿瘤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仍处于中低水平,在设计和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应重视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帮助患者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肠肿瘤 自我效能 护理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护理人员对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工作的护士208名,用自行设计的跌倒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评估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倒的知识平均分为(14.66±4.52)分;态度平均分为(30.24±3.97)分;行为平均分为(55.01±10。05)分。护理人员对跌倒预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均与文化程度、职务、职称、年龄和培训经历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跌倒预防的知识与态度呈正相关(r=0.190,P〈0.05);态度与行为呈正相关(r=0.380,P〈0.05),知识与行为呈正相关(r=0.106,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跌倒预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都有待提高;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跌倒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人员 跌倒 知识-态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