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推行,伴随二胎政策的展开,高龄产妇的数量随之增多,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女性思想的变化,选择剖宫产的产妇人数有所增多。剖宫产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手术,能够较好保证母婴的安全,但在手术后也增加了产妇感染、大出血、肠粘连等症状的产生机率。为做好产妇的顺利生产以及康复,良好的护理在生产手术中不可或缺。在剖宫产手术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生理、心理上的护理及指导,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

  • 标签: 剖宫产 手术护理 产妇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到我院进行再次剖宫产的患者120例进行分析,观察其术中、术后的情况,120例中行新式剖宫产的51例患者为对照组,行改良新式剖宫产的患者有69例,为治疗组。将两组患者再次行剖宫产的各项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对患者进行再次剖宫产的时侯显示,治疗组于对照组患者在切开腹壁到暴露子宫下段部分的出血量以及盆腹腔粘连、原手术疤痕缺损发生率、切开腹壁暴露子宫下段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有操作时间短、减轻产妇的疼痛、加快术后肛门排气、恢复迅速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新式剖宫产 改良新式剖宫产 再次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救治的96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为对照组病人提供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病人则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病人对于手术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手术室护理满意程度。结果两组产妇在经过不同的护理后,对手术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以及对手术室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观察组病人要比对照组优秀,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病人对手术的相关知识了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都有很好的效果,并且,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镇痛药物应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差异。方法将9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5mg、甲氧氯普胺10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舒芬太尼150μ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寒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2%,(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1.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麻醉联合用药应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效果肯定,起效速度快,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理想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镇痛 舒芬太尼
  • 简介:摘要剖宫产术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剖宫产手术术式,对符合剖宫产手术适应症的产妇,尽快实施适宜的手术术式,发挥剖宫产的临床优势,以提高产科临床上胎儿安全娩出率,确保母儿的健康安全。

  • 标签: 剖宫产 适应症 手术术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剖宫产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3年剖宫产1087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整体化护理。结论剖宫产手术期得当的护理,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其机体恢复,促进母乳喂养实施。

  • 标签: 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期间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临床120例剖宫产术孕妇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孕妇加强心理护理、其手术前后的护理。结果通过临床手术前后的护理,提高剖宫产病人的伤口愈合率及母乳喂养的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结论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会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恢复,对减少产科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手术前后 护理
  • 简介:摘要剖宫产是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妇或胎儿的原因无法使胎儿自然娩出,而由医生采取的一种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过程。由于该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因此,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是产妇顺利康复的关键。

  • 标签: 剖宫产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对剖宫产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总结其护理要点。结果经过精心护理剖宫产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满意率达98%以上。结论孕产妇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母婴安全及术后康复均能起较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剖宫产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3年~2008年283例再次、首次剖宫产病例导致术中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再次剖宫产组的出血量、术中大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首次剖宫产组(P<0.05);致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较高原因依次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子宫切口撕裂;两次剖宫产相距时间<2年、再次剖宫产有腹腔粘连者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情况、切口位置的选择和胎盘附着的部位,对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起决定性作用。

  • 标签: 再次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方法,适当和及时处理有利于减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采取微波治疗,能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治疗时间。方法本文对1650例剖宫产患者中术后发生脂肪液化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切口液化率为1.2%,与肥胖、术前合并症(如贫血、糖尿病等)、二次手术切口、术后咳嗽、羊水污染及缝合技术有关。结论术前治疗合并症、术中操作仔细、止血彻底、缝合细致及用生理盐水冲洗皮下脂肪层,可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切口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进行腹部切口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手术后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0例,所接受的腹部切口护理措施分别为综合护理及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实施腹部切口的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切口的疼痛,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腹部切口 护理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最近1年剖宫产原因,怎样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将2004年8月~2005年7月共423例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徵追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以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手术者为着。结论加强孕期宣教,围产期保健,改变孕妇封分娩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剖宫产 社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疤痕子宫剖宫产手术的方法以及效果进行研究,并对手术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于2010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30例疤痕子宫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传统剖宫产手术和新式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进腹到胎儿娩出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并且术中粘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疤痕子宫产妇采用新式剖宫产手术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够显减轻手术创伤,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术中粘连率,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疤痕子宫 剖宫产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诊剖宫产术的相关影响因素,总结其手术技巧。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行急诊剖宫产的5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择期剖宫产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造成急诊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胎儿因素、社会因素、母体自身因素,且观察组产妇在子宫切口撕裂、产褥期感染、胎儿取头困难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急诊剖宫产时产妇分娩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极易给母婴带来生命威胁,因此产科医生应充分了解产妇的分娩条件,并在分娩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处理干预,以减少产妇急诊剖宫产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急诊 剖宫产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