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现象学时间视野有助于理解儒家亲亲仁道,却不一定会陷入以时间来替换亲亲源头危险,因为这种时间视野比胡塞尔、海德格尔甚至列维那斯时间观都更彻底地摆脱了个体主义干扰。而且,这种三时相互补对生时间观在《周易》阴阳时间中,获得了更有质感家庭化特征,以至于时间与亲亲相互贯通了起来。权力现象学可以解释秦国及秦朝权力传承现象;儒家驯服权力方法有阳与阴两面;权力现象学看到现代民主制优劣之处;儒家也能够找到吸取教训来改进自身途径。

  • 标签: 亲时不二 民主制的优劣 家基选举制
  • 简介:借由魏晋时期道家哲学佛家哲学两位代表人物王弼僧肇,在构建自身哲学体系或进行哲学思考过程中,基于语言使用之自觉对语言局限性之反思,比较道、释两家在探讨此一问题时差异.因二人所处时代背景所要处理议题相似,以及受到对方学派影响之可能所构建出共通平台,从三个方面来比较两人在处理此一问题时异同.一语言使用起点,即基于从事注释工作和最高境界“不可言说”所带来语言自觉;二名与实、名与理之间关系;三语词使用中信息传递问题,即对于言、象、意以及言、名、相讨论.

  • 标签: 王弼 僧肇 名与实 言象意
  • 简介:陈康与刘述先半个世纪之前关于性质如何结合成个体事物争论,对于我们今天探讨事物个体性与同一仍有启发意义,但是陈康论述也存在着若干问题。他把"许多性质如何结合成一个个体"问题等同于"一个个体如何一个个体"问题个体同一性问题,并把对象同一混同于自我同一,这使他未能提出解决事物个体性与同一方案。纵观西方哲学史,无论亚里士多德哲学、英国经验主义,还是康德式理性主义,都在这个问题上陷入难以摆脱困境。但是詹姆斯思想流学说为这个问题解决提示了一条可能路径。

  • 标签: 性质 个体性 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 对象同一性
  • 简介:当代哲学已经疏离于生活世界——这里"生活世界"指的是,人类在时空背景中形成实践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类赋予自己生活意义,指引自己生活方向。这种疏离源于如下事实:自现代以降,哲学就是依据科学范式来划定自身。问题关键在于,如何重新将现代哲学与生活世界之间裂痕加以弥合。因此,可以从哲学采纳科学范式时所面临诸问题开始进行思考;特别要考察,对智慧加以重估是否能否重新恢复哲学与生活世界关系,是否有助于批判科学过分自负。

  • 标签: 生活世界 智慧 科学哲学 笛卡尔 康德
  • 简介:认识主体表象者。它以心智对对象作表象。感性纯直观知性纯粹思维都是作表象。它们经验直观表象知性一般概念思维表象前提、基底条件。心智本身作为主体意识就有一种表象能力来保证诸表象综合统一,使所综合表象确定地对应于客体,从而为认识创造了条件,使之成为可能。心智所认识物体表象。表象是对物体表象,物体所有的。表象是由心智结构机能所决定,但它们毕竟是这种机能施于物体后而呈现或者说给出东西。表象又区别于物体本身。物体缘于同认识主体结成认识关系,进入心智纯直观而被表象为现象,而物体本身独立自在,远比表象丰富。表象对于科学具有表征意义。"科学作为实践"观念只是引发科学哲学发生"实践转向",不存在"实践科学观"取代"表象科学观"问题。"表象""实践"都是对科学内涵把捉。

  • 标签: 康德 表象理论 科学观
  • 简介:大数据机器学习在医学研究领域获得越来越多应用关注.人体作为复杂生理演化系统,具有开放、不确定性、非线性、多层次、动态、突现等特征.从复杂哲学视角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医学在方法论认识论上优势问题.人工智能医学可以利用海量数据,搜集复杂特征信息,发掘并识别多种变量之间相关,通过机器学习捕获数据中复杂与非线性关系,克服还原主义局限,消除不确定性,提高预测准确.疾病过程所体现出动态复杂过程敏感性,复杂系统不确定性突现特征,使得人工智能医学对疾病治疗状态预测长时段预测难以实现.人工智能利用相关所做预测,虽然准确,但因为因果解释缺失和路径依赖,不能直接用于临床上医学照料,需要医生具身临床经验知识辅助判断.治疗临床情境重要与数据化上困难,也给当前人工智能医学实现从精准预测到有效治疗带来了挑战.

  • 标签: 复杂系统 人工智能医学 生物医学 大数据 机器学习
  • 简介:关于名称描述论直接指称论之间"战争"已经持续了30多年。一种新名称理论——社会历史因果描述论(SHCD)基于下述语言观:语言社会,约定俗成有生命。SHCD由下面6个论题组成:(1)名称与对象关系始于广义初始命名仪式。(2)在关于名称因果历史链条上,所传递首先是并且主要是关于名称所指对象描述信息。(3)被一个语言共同体所认可那些描述信息集合构成了名称意义。(4)相对于认知者实践需要,在作为名称意义描述集合中可以排出某种优先序:某些描述比其他描述更占有中心地位。(5)名称都有所指,但名称所指不一定都是物理个体,也包括抽象对象、虚构对象内涵对象。(6)若考虑到说话者意向、特定话语背景条件以及相关知识网络等因素,由名称意义甚至其一部分意义也可以确定名称所指。SHCD简单回应了克里普克对描述论那些批评以及其他一些逻辑疑难。SHCD与克里普克名称理论分歧对立,实际上源自两者在语言观上更为根本分歧对立。

  • 标签: 语言的社会性、约定性和历史性 社会历史的因果描述论 克里普克 认知论证 语义论证 模态论证
  • 简介:权力传承关乎国运大事,政治学一个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理问题,现象学应该研究现象。《拒秦兴汉应对佛教儒家哲学》一书通过现象学时间观对权力传承进行了新颖独到论述。通过它所拓展视野,我们看到权力传承首先是一个原本时间问题;法家政治将权力实体化、绝对化、现在时化,这种传承几乎注定要失败;儒家基于亲子间原本时间—意义关系,通过礼乐教化来兴发、维持权力传承,这是它破除取代法家权力传承模式重要原因;民主制对于君主制优势在于权力传承中相互共在时间结构。但是历史现实也显示民主制在权力传承方面也存在不少需要克服问题。

  • 标签: 权力传承 法家 儒家 君主制 民主制
  • 简介:宗教语言问题实质“上帝”概念如何被“人”所赋义问题。以艾耶尔为代表逻辑实证主义者坚持“经验指称”赋义方式,认为“上帝”概念不符合基于经验事实“可证实原则”,故必须被拒斥;而普兰丁格则认为,“上帝”概念赋义应当始于人“信任”情感,只要相信者拥有这份信任情感,则“上帝”概念对他来说就是实在、有意义,这是一种“情感赋义”谈论方式。二者区别在于谈论宗教语言出发点不同:“经验指称”起点经验。而“情感赋义”则始于人情感。不同出发点引导了人对“上帝”不同理解过程。

  • 标签: 宗教语言 上帝概念 经验指称 情感赋义
  • 简介:儒学在当代中国近30年来有充足发展,就儒学历史发展长河来看,显然有贞下起元趋势。但当前儒学能否面对现代与后现代同时挑战,既克制现代工具理性而又基于理性建立整体价值观点,既超越个体化自由任性而又能在群体性中激励个体创新,应是儒学当今追求方向。事实上,儒学也面临着存在与发展困境,这显然儒学对自身发展历史不能有效地掌握,对儒学反思精神以及本体与宇宙基础不能有深切认识所致。至于与其他传统哲学理念如何沟通而实现其独特性与独立,更有待相互认知对等深化。何以至此?固可以做出诸多解说,但如果未能维护儒学本有的真诚,又未能持续发展其创生性,在自然有为生命意义自觉中,发挥儒学本有的德性精神与实践力行精神,贯注于理论建设与文化价值创建,则即有所获也必“既得之,必失之”。海峡两岸儒学发展各有一偏,一为唯识化心性哲学,一为经学化政治哲学,加上外来只着眼于关系主义角色伦理,构成了当前儒学发展“三偏”。相应于此“三正”之说是:相对于心性哲学可以发展更具积极性生命哲学;相对于经学政治哲学可以论述易学与儒学交互整合,形成一套向往以德法为本体政治诉求;同时,可以提出生命责任伦理来规范极易流于表象主义与自欺欺人角色伦理。

  • 标签: 儒学 真诚性 创发性 三偏 三正
  • 简介:张华夏教授老一代自然辩证法学者,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哲学先驱者之一,在科学哲学研究领域做了许多开拓贡献。他所翻译亨普尔《自然科学哲学》卡尔纳普《科学哲学导论》,已经成为科学哲学学生研究者必读读物。

  • 标签: 现代科学 《科学哲学导论》 伦理世界 王国 论证 道德
  • 简介:《掌中论》《取因假设论》陈那前因明时期理论探索阶段两部重要著作,体现了陈那有关认知对象思想早期发展。陈那在《掌中论》中引入了“假设”概念,并在《取因假设论》中详尽剖析了“假设”本性。在后一著作中,“假设”被认为只有在它与其他假设关联中才可言说。这已蕴含了陈那晚期“他者之排除”反建构意义理论。但由于阿毗达磨佛教影响,此时陈那尚未走出假实之辨理论模式,尚未提出自相、共相截然两分。此外,陈那《观总相论颂》首次以“不相离”来概括语词与其对象之间关系,因此,可将它写作确定为《正理门论》《集量论》之间。通过梳理陈那前因明时期著作和思想发展,就能说明陈那后来建立因明一量论体系采取了一种反建构立场。正是这一思想立场,使佛教因明一量论有别于以往佛教哲学,成为一个独立、全新传统,并促成了中晚期佛教哲学“知识论转向”。

  • 标签: 取因假设 陈那 他者之排除 阿毗达磨佛教
  • 简介:2012年9月18日,"第三届《哲学分析》讲堂"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举行。本次讲堂邀请了挪威卑尔根大学著名哲学家奎纳尔·希尔贝克(GunnarSkirbekk)教授做题为《多元现代?一个斯堪的纳维亚经验故事》演讲。

  • 标签: 斯堪的纳维亚 多元现代性 哲学分析 讲堂 故事 经验
  • 简介:2014年,我刊两位顾问北京大学汤一介先生斯坦福大学帕特里克·苏佩斯(PatrickColonelSuppes)先生一位编委复旦大学俞吾金先生相继辞世。这不仅是我刊巨大损失,更是哲学界巨大损失。在本刊进入新一年工作周期之际,编辑部全体成员以沉痛心情缅怀三位哲人,感谢他们在本刊创立过程中给予无私奉献与真诚帮助,相信他们学思与精神会永远留存于世。

  • 标签: 帕特里克 汤一介 俞吾金 哲人 哲学家 斯坦福大学
  • 简介:一、学思历程与道德心理学韩燕丽(以下简称"韩"):也许我们可以先谈谈你哲学之路。你如何开始学习哲学,有哪些重要哲学思想影响到你哲学研究?我们知道你父亲和妹妹都是著名自然画派画家,他们作品对你伦理学研究有没有触动?瓦莱丽·提比略(以下简称"瓦莱丽"):在多伦多大学读一年级时,"哲学导论"课我最爱课程。

  • 标签: 瓦莱 道德心理学 提比略 德性伦理学 反思性 伦理学家
  • 简介:知道Sein系词,汉语中”相当,却不把Sein翻译为“”;认识到本体论重大问题来源于系词种种意味,知道若不把Sein翻译为“”,本体论讨论就会走样,却仍然不把Sein翻译为“”,这是令人很难理解事情。应该把being翻译为“”,这不仅仅是翻译问题,归根结底乃是理解问题,即如何理解西方哲学。与此相关问题,绝不是单纯语言翻译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不同语言、思想和文化多层次问题。其中最重要则是对西方哲学中关于being讨论理解。对being那种系词意义理解。

  • 标签: 存在 系词
  • 简介:在1787年出版《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超验演绎"部分,康德着力考察了知性范畴运用条件,从而引出了对于观念论哲学极为重要自我意识难题。作为康德哲学问题意识直接继承者,费希特在他知识学系统中直接将在康德那里仍然处于后设问题自我意识论题中心化,试图摆脱康德哲学中过于浓重传统哲学阴影,以崭新方式去处理这一论题。以费希特于耶拿时期写作两版"知识学"中关于最高原则公式讨论为中心展开考察,可以揭示在何种意义上费希特解决了康德遗留困难并超越了旧哲学问题域

  • 标签: 自我意识 知识学 原初洞见 意识的内在结构
  • 简介:张鑫毅诉诸丘奇—哥德尔—尼尔弹弓论证来反驳本人关于句子指称事态结论失效。弹弓论证默认了共替换组合原则,而共替换应该包含两种形式:整句共替换组合共替换。对两者不加区分运用会导致乞题,而且该论证无法证明所有的假句子共。从弗雷格本人关于概念作为函数理论出发,可以发现,"真""假"不是代入对象之后概念值,而是一个高阶函数(带断言态度句子)值,因此,断言态度才指称真值。

  • 标签: 句子的指称 弹弓论证 共指替换原则 组合原则 概念作为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