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我国审判方式改革日趋深化,在向当事人主义转变的历程中,自认制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我国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完善,首先需了解自认制度的相关属性和基本概念,通过分析现今学者关于自认制度的四种属性学说后,采纳其中一种自认制度的属性,以此为基调得出自认制度的基本概念。随后在第二部分中以自认制度的构成要件为切入点,从我国自认制度的主体、客体、自认时间和方式等角度,深度发掘和分析我国当前自认制度法律规范的相关缺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立法不可避免存在滞后性,因此最后针对其种种缺陷,从微观层面提出如何具体设计自认制度细节的构想,以期待更好地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自认制度。

  • 标签: 自认制度 构成要件 民事诉讼模式
  • 简介:《法国民法典》第544条确认所有权是一种绝对权。赋予其其他主观权利所不具有的绝对效力。其他民事权利中,仅只人身权具有同一特点,而二者的这种相近不是偶然的:在传统的概念中,所有权是人所不能被侵犯的基本权利。为此,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将这称为“与生俱来的永存的”权利(第2条)、“不可剥夺的、神圣的”权利(第17条)。所有权的

  • 标签: 所有权 法国民法典 取得时效 最高法院 不动产 三十年
  • 简介:国民事诉讼排除规则是既判力理论在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运用,主要包括请求排除和争点排除两方面内容。排除规则在美国民事司法中的良好运行,根源于其具体的制度设计、司法理念乃至美国的政府结构、政府职能。反观我国,由于相关立法的缺失和受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既判力无法发生效力。当然,美国民事诉讼排除规则也并非尽善尽美,深入理解其制度的内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才能真正使之为我所用。

  • 标签: 排除原则 既判事项 间接禁反言
  • 简介:<正>日本的最高法院在平成十八年(2006年)三月一日,围绕着国民健康保险费是否符合实质意义的税收作出了最高院(大法庭)判决。本文的目的是介绍与此判决相关的各种法学原理并评论此判决是否恰当。为了正确理解此判决的意图,有必要理解作为日本社会保险制度核心

  • 标签: 税收法律 保险费率 国民健康 大法庭 保险事故 保险给付
  • 简介:我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在诉讼代理的职业化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推进。民事诉讼不仅仅是解决纠纷的方式,它还是法院用来"确定何为法律的手段"。相关国家就民事诉讼的代理均采用律师代理或强制律师代理的制度。法律职业者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参与是健全的司法制度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民事诉讼代理职业化的推进,存在着从观念认识到制度安排方面的诸多障碍。要改变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的种种负面效应,只有正视民事诉讼的理性空间,动员法律共同体的力量,才能达到充分保护当事人权益和维护民事诉讼程序良性运行的目的。

  • 标签: 民事诉讼 诉讼代理 职业代理 法律职业
  • 简介:在修法后,德国医疗纠纷的重心,从侵权行为法转向为契约法。德国学者也认为此一转变是一个好的转变,因为医疗责任原本就是以契约责任为主。医病间也是平等的契约伙伴关系。医师并非对病人从事"侵权行为",其责任应该是义务之违反。当然在实务上,仍是双轨并行。

  • 标签: 侵权行为 契约责任 举证责任 医疗瑕疵行为 告知后同意(说明义务)
  • 简介:《法国民法典》是民法法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建基于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律和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之上。既吸收了旧法合理的成分,又带有理性主义思想的印痕。拿破仑领导制定并强力推行的《法国民法典》,在社会文明和制度文明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民法典,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标签: 法国民法典 社会文明 制度文明 主要成就
  • 简介:作为我国民法总则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营利法人制度在如何具体安排上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但随时代发展其应当有所创新也是毫无疑问地.基于此,本文从改变企业法人制度定位、确定现代企业法人制度、参考借鉴西方先进经验三个角度,对其应当有所创新的内容做出了讨论,以期可以为民法总则制定人员更好地安排营利法人制度提供参考.

  • 标签: 民法总则 营利法人 制度安排
  • 简介:作为连接我国封建时期及社会主义时期法律制度发展脉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南京国民政府在民事审判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制度创新,它留给后人很多思索和评价。综观国民政府时期的审判制度,不仅体系完备,内容详尽,而且适用性强。具有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及时调整内容等诸多特点,它既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也存有一些不足之处。

  • 标签: 国民政府 民事审判 制度评判
  • 简介:<正>民法典,尤其是博大精深、卷帙浩繁的民法典,是现代商品经济与法律文明和谐结合的精美产物。同时,民法典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法律文明的演进又起着极其伟大且难以代替的推动作用。纵观历史长河,人类经济与文化的典型发展

  • 标签: 法国民法典 民事立法 商品经济 民法通则 司法解释 民法总则
  • 简介:《德国民法典》以其高超的立法技术、严谨的法学概念和科学的法律体系在外国法制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追根溯源,这些特点可以说归功于潘德克顿学派的理论研究.潘德克顿学派对《德国民法典》立法技术层面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法典编纂体例、概念体系和法学语言三个方面.

  • 标签: 潘德克顿学派 德国民法典 立法技术
  • 简介:以案件责任制改革为重点,以还权于合议庭为目标的我国民事合议制度内部关系的改革面临旧有痼疾尚未祛除和因错案追究制、审判长制的不当推行引发的新问题两种窘态.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一方面缘于合议制及改革措施存在缺陷,另一方面也因为改革受到现阶段审判资源不足、司法独立的大环境尚未形成以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为顺利推进改革,应从合议制的内部关系的梳理出发,合理定位合议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理性选择案件责任制,完善合议庭的评议规则和表决规则.

  • 标签: 合议制 案件责任 评议规则 内部关系
  • 简介:王宠惠先生在一个世纪之前,以年仅27岁的耶鲁大学年轻法学博士的身份,将施行不久的《德国民法典》译成英文。译本一经问世,立即博得法界普遍赞誉.沿用至今。在前言中,作为译者的王宠惠先生介绍了德国民法典的渊源、制定过程以及它对欧洲法律乃至世界法律即将产生的影响。本文是该前言的中文译本。

  • 标签: 《德国民法典》 世界法律 王宠惠 法界 历史评价 法学博士
  • 简介:国民事诉讼立法模式应为裁判型,而非现在的调解型。民事诉讼程序的专业化、规范化、技术化、程序化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发展的应然之路。在此过程中,证据裁判原则是程序专业化、规范化、技术化、程序化的核心体现和具体标志。我国民事诉讼法,应以当事人处分主义所体现的诉讼和解代替诉讼中的调解,诉讼程序实现"去调解化",以证据裁判原则确立为契机,重塑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品格。民事诉讼证据裁判原则的确立,是对于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查清事实"为基本目的、"以事实为依据"的基本原则的修正,对于我国民事诉讼理念现代化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民事诉讼 证据裁判 构建 重塑
  • 简介:民事诉讼审级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程序制度,对确保裁判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意义重大。我国目前实行的两审终审制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已凸现出许多与现实不符的弊端。通过分析审级制度及文化背景,得出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重构建议,即以二审终审为原则,有条件的一审终审和三审终审为补充的多元化审级制度。

  • 标签: 民事诉讼 审级制度 重构
  • 简介:<正>第284条[证据调查][法条]证据调查(Beweisaufnahme)以及通过裁定命令施行的特别证据调查程序规定在本章第5节至第11节。经当事人同意,法院得以其认为适当的方式进行证据调查。当事人的同意可以限定在具体的证据收集(Beweiserhebung)上。仅

  • 标签: 证据调查 德国民事诉讼法 经验法则 证据收集 边码 心证
  • 简介: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法或多或少都受到过德国民事诉讼法影响,统一的德国制订于1877年,至今仍在适用;然而,德国民事诉讼法自身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制定以后也进行了多次修改.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德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渊源和法律继受,可以从它发展演变和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发现德国民事诉讼法具有旺盛生命力和蓬勃生机的原因,可对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修订有所启发.

  • 标签: 德国 历史嬗变 《民事诉讼法》 大陆法系国家 法律继受 历史渊源
  • 简介:时效,在民法上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导致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制度。它是适应商品经济关系的需要,为确认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而产生的。时效制度始于古代罗马法,并在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时效制度:既规定了取得时效,又规定了消灭时效。其后,世界各国在民法典中都承袭了这一制度。我国的《民法通则》由于受前苏联民法典的影响,只规定诉讼时效,而不承认取得时效;认为取得时效助长“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思想,不符合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基本理念。而实际上,取得时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同样需要这一制度。同时,我国《民法通则》在规定诉讼时效时过于简单,存在着许多尚需完善的地方。

  • 标签: 取得时效 诉讼时效 时效制度 民事法律 取得所有权 法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