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造旁疝发生率高,且手术修补术后复发率高,是难治疗的腹外疝之一。目前治疗造旁疝的手术方式多样包括:组织修补术、造移位术、经疝环的补片修补术、造移位同期联合补片修补术、Sugarbaker修补术及其改良手术方式、Keyhole修补术及其改良手术方式、Sandwich修补术以及杂交手术方式。但尚无能达到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满意修复效果的修补手术方式。随经腹膜外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在腹壁疝的拓宽应用,腹腔镜下腹膜外造旁疝修补术处于探索阶段;肠造术中预置补片是否能降低造旁疝发生率的临床研究存在不同研究结果。笔者认为:造旁疝的治疗和预防仍是腹壁缺损修复的一项长期艰巨课题,需开展更多高质量、有意义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加以验证。

  • 标签: 造口旁疝 修补术 手术方式 焦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检测研究咽部感觉功能,探讨正常人口咽部感觉功能检测方法,并分析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58例正常受试者,收集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MI)的信息。受试者年龄20~76(43.27±13.52)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34例(育龄期17例,绝经期17例)。BMI:偏轻6例,正常39例,超重10例,肥胖3例。使用Neurometer CPT系统,以2 000 Hz、250 Hz及5 Hz频率的电流刺激受试者双侧腭舌弓及舌根并记录CPT值,分别评估受试者咽部Aβ、Aδ和C类感觉神经纤维的功能,CPT数值大小与咽部感觉功能成反比。比较各位点各频率的CPT值,评价受试者的咽部感觉功能。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舌根部CPT值(以2 000 Hz、250 Hz及5 Hz频率刺激)相比,左侧腭舌弓CPT值(t值分别为-2.58、-2.65、-2.54)和右侧腭舌弓CPT值(t值分别为-2.47、-2.37、-2.77)均明显降低(P<0.05),左右侧间无明显差异(t=-0.03、-0.51、-0.49、0.06、-0.16、0.13,P>0.05)。男性各位点各频率的CPT值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1.55、0.27、0.78、1.44、1.26、0.35、0.77、1.27、0.24、0.78、0.96,P>0.05)。与育龄期妇女的CPT值(以2 000 Hz,250 Hz及5 Hz频率刺激)相比,绝经期妇女左侧腭舌弓(t值分别为-3.90、-3.64、-2.14)、右侧腭舌弓(t值分别为-4.20、-4.28、-4.28)、左侧舌根(t值分别为-3.52、-4.46、-3.41)、右侧舌根(t值分别为-3.63、-4.66、-2.86)的CPT值明显升高(P<0.05)。随着年龄增长,双侧腭舌弓、舌根处的CPT值增加,其中20~30岁组在各位点各频率的CTP值明显低于所有40岁以上的4组受试者(双侧腭舌弓2 000 Hz时的t值依次为-5.57、-6.22、-10.18、-11.00,双侧腭舌弓250 Hz时的t值依次为-6.39、-8.79、-6.39、-15.61,双侧腭舌弓5 Hz时的t值依次为-7.09、-5.57、-9.26、-15.23,舌根2 000 Hz时的t值依次为-3.11、-3.88、-7.60、-8.55,舌根250 Hz时的t值依次为-6.31、-10.59、-8.52、-10.60,舌根5 Hz时的t值依次为-6.69、-5.09、-8.70、-7.07,P均<0.05);30~40岁组在各位点各频率的CPT值明显低于所有60岁以上的2组受试者(双侧腭舌弓2 000 Hz时的t值依次为-10.91、-12.42,双侧腭舌弓250 Hz时的t值依次为-6.25、-10.87,双侧腭舌弓5 Hz时的t值依次为-5.53、-11.01,舌根2 000 Hz时的t值依次为-8.62、-10.12,舌根250 Hz时的t值依次为-6.89、-7.82,舌根5 Hz时的t值依次为-6.13、-6.48,P均<0.05)。结论CPT检测可用于评估咽部感觉功能,舌根感觉敏感度低于腭舌弓;正常人左右两侧之间及男女性之间咽部感觉功能无明显差异,咽部感觉功能影响因素较多,年龄、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咽部感觉的敏感性。

  • 标签: 咽部感觉 电流感觉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状结肠造术后发生皮肤黏膜深度分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450例低位直肠癌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二分类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研究发生皮肤黏膜深度分离的临床独立影响因素。结果450例研究对象中发生皮肤黏膜深度分离的患者36例,占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行新辅助治疗(P=0.028)、合并糖尿病(P=0.008)、低白蛋白(P=0.010)、术后肠黏膜坏死(P=0.030)、造局部组织脂肪液化(P=0.038)是皮肤黏膜深度分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白蛋白(OR=2.514,95%CI:1.217~5.134;P=0.01)、糖尿病(OR=3.014,95%CI:1.287~7.057;P=0.011)、肠黏膜坏死(OR=3.155,95%CI:1.036~9.610;P=0.043)、造局部组织脂肪液化(OR=5.467,95%CI:1.754~17.038;P=0.003)是皮肤黏膜深度分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低白蛋白、糖尿病、术后肠造黏膜坏死和造局部组织脂肪液化为肠造术后发生皮肤黏膜深度分离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结肠,乙状 结肠造口术 皮肤黏膜深度分离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梅毒性冠状动脉狭窄是心血管梅毒的表现形式之一,常引起严重临床后果。临床通常根据是否具有丰富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是否合并需处理的主动脉瓣反流以及患者耐受性等综合因素决定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由于梅毒性主动脉炎的持续存在,两种疗法具有移植物吻合口处狭窄和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密切随访至关重要。现对近年来国内外梅毒性冠状动脉狭窄的诊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梅毒,心血管 冠状动脉口狭窄 介入治疗 驱梅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业小组全程化护理对永久性肠造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造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永久性肠造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专业小组全程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造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业小组全程化护理可提高永久性肠造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运用前景。

  • 标签: 专业小组全程化护理 永久性肠造口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黄玉琴,唐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4期
  • 机构:铜仁市妇幼保健院,贵州铜仁554300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手足病患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所收治的40例手足病患儿,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退热时间为(2.40±0.40)VS(3.60±0.60)d、皮疹消退时间为(4.30±0.20)VS(5.70±0.30)d、住院时间为(8.30±1.40)VS(12.60±2.40)d,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护理技术评分为(4.42±0.58)VS(3.61±0.02)、健康教育评分为(4.38±0.38)VS(3.20±0.02)、住院环境评分为(4.52±0.09)VS(3.51±0.03)、服务态度评分为(4.47±0.53)VS(3.51±0.08)、沟通技巧评分为(4.45±0.13)VS(3.71±0.06),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手足病患儿中的效果显著,可以缩短患儿临床症状,促使疾病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手足口病;患儿
  • 作者: 顾晋 杨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三病区,北京 100142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北京 100144 北京大学医学部结直肠肿瘤与炎症性疾病精准诊治中心,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结直肠肿瘤诊疗中心,北京 100144,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北京 100144 北京大学医学部结直肠肿瘤与炎症性疾
  • 简介:摘要肠造的相关技术是结直肠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肠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肠造的早期并发症包括造回缩、造缺血坏死、造口水肿和周围皮肤炎等;远期并发症包括造旁疝、造狭窄和造脱垂等。另外,少见或者容易忽视的造癌、造还纳困难和社会心理障碍等相关并发症也应该引起外科医生重视。有效减少肠造并发症,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也是结直肠外科医生对“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理念的最佳诠释。

  • 标签: 直肠肿瘤,低位 腹会阴联合切除 结肠造口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皮瓣治疗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9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应用扩张后皮瓣治疗的周瘢痕病例资料。所采用扩张皮瓣包括:扩张后局部皮瓣、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扩张后颏下皮瓣和扩张后颞浅动脉额支皮瓣。手术一般分3期,包括一期扩张器置入、二期扩张皮瓣设计与转移、三期皮瓣延迟与断蒂。其中扩张后局部皮瓣修复无需断蒂,扩张后颞浅动脉额支皮瓣修复时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性激光脱毛。术后观察转移皮瓣血运及存活情况,并随访观察供、受区外观及功能。结果共纳入47例周瘢痕患者,男21例,女26例,年龄7~50岁,平均20岁。扩张后局部皮瓣治疗8例,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治疗25例,扩张后胸三角皮瓣联合扩张后局部皮瓣治疗3例,扩张后颏下皮瓣治疗5例,扩张后颞浅动脉额支皮瓣治疗6例。术后随访3~108个月,平均57个月,所有患者周瘢痕均获得修复,张口受限得以有效治疗,术后转移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外形满意。结论扩张后皮瓣是治疗周瘢痕的良好方法。

  • 标签: 瘢痕 口周瘢痕 外科皮瓣 扩张术 胸三角皮瓣 颏下皮瓣 颞浅动脉额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溴敌隆经灌胃染毒后,家兔体内溴敌隆血药浓度变化及代谢特点,以期为溴敌隆体内代谢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普通级雄性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试剂对照组(无水乙醇1 g/kg)、高剂量组(溴敌隆0.3 mg/kg)和低剂量组(溴敌隆0.05 mg/kg),每组6只。分别于经灌胃染毒后1、2、4、8、12、16、24、36、48、72、168、336、504 h从家兔耳中央动脉采血,样品1 h内离心,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中溴敌隆浓度,借助DAS 3.0.2软件对染毒时间、血药浓度等代谢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各组家兔染毒前后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家兔PT、APTT均出现明显异常,但PT出现异常早于APTT。高、低剂量组家兔均在染毒后12 h血浆中溴敌隆浓度达峰值,高剂量组溴敌隆半吸收期(t1/2ka)为4.34 h,清除半衰期(t1/2)为81.52 h;低剂量组t1/2Ka为6.90 h,t1/2为56.38 h。家兔经染毒溴敌隆房室模型呈三室模型分布。结论溴敌隆口服吸收迅速,但代谢缓慢,溴敌隆经染毒在体内变化符合三室模型。

  • 标签: 中毒 溴敌隆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符合我国文化背景及医疗体系的肠造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头脑风暴、专家函询等方法形成初试版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12例肠造患者进行现场调查。使用条目筛选方法形成终版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的评价。结果最终版量表提取6个公因子分属于3个维度,共30个条目,解释变异量的61.7%,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1,分半信度系数为0.945,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31~0.899,分半信度系数为0.757~0.936。条目内容效度为0.82~1.00,与效标造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56,各维度及维度与总分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82~0.739(均P<0.01)。结论肠造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我国文化背景下的肠造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 标签: 肠造口术 生活质量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年杭州手足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流行特征,为HFMD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总结2016年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HFMD病例临床资料,同时调查患儿家庭环境和卫生因素以及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隐性感染情况。结果2016年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报告HFMD临床诊断病例14 600例,住院病例1 492例,病例集中于5~7月份。1 492例HFMD住院病例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阳性1 374例,占92.1%,EV阳性例数中266例(19.36%)为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 group 71 type, EV-A71),151例(10.99%)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 group 16 type, CV-A16),957例(69.65%)为非EV-A71和CV-A16。调查与75名EV-A71阳性患儿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共108名,其中31份粪便标本EV-A71核酸阳性,占28.7%(31/108)。150例EV阳性的HFMD患儿中生后非母乳喂养54例,占36%(54/150);居住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有83例,占55.3%(83/150);卫生条件差的有87例,占58%(87/150);家庭中成员数量3人以上的有112例,占74.7%(112/150);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有90例,占60%(90/150);有幼托儿童家庭中该幼托儿童近期患病的有36例,占64.3%(36/56),未接受HFMD健康教育115例,占76.7%(115/150)。结论2016年杭州市儿童HFMD感染以非EV-A71和CV-A16的其他型EV为优势血清型,家庭因素与HFMD发病和传播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病原学 儿童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21例行临时性肠造患者按照"环形缝合法"和"传统缝合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度、切口裂开率、切口感染率、美容满意度、住院时间及切口疝发生率。术后随访2年,两组患者的美容满意度、切口裂开率、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度、切口疝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传统术式相比,"环形缝合法"能明显减低切口感染率和切口裂开率,提高切口的美观性,提高患者术后的美容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评价1例寰椎骨折行经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过程,为今后相关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寰椎骨折 经口内固定术 个案护理
  • 作者: 邱荷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系统医学》2023年第16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12例小儿手足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56例患者。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病变情况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病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重型与危重型病例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均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促进康复,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小儿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根治性手术行保护性横结肠造与回肠造对于患者吻合口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完成标准新辅助治疗;(2)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根治性直肠癌手术;(3)术中经取出标本的辅助切口行保护性肠造术,分为横结肠造和回肠造;(4)术后接受定期随访;(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肠造术与直肠癌根治术非同期进行;(2)手术中无肠吻合过程,如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3)诊断时直肠癌已发生远处转移或合并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根据上述标准,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收治的208例新辅助放化疗后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并行保护性横结肠或回肠造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8例,女性60例,年龄(60.5±11.1)岁。根据选用的肠造方式不同,分为保护性横结肠造组(148例)和保护性回肠造组(60例)。主要观察指标为吻合口漏发生率、发生时间和早发型吻合口漏分级(国际直肠癌研究组分级,A级无症状,不需治疗;B级有症状,可保守治疗;C级需二次手术);其他观察指标包括造开放时间和造流量、术后住院天数、造相关并发症及术后肠道菌群情况等。结果208例患者术后共发生吻合口漏28例(13.5%),其中迟发型漏(手术吻合后30 d发生)2例(7.1%),早发型漏(手术吻合后30 d内发生)26例(92.9%)。早发型漏中,A级漏11例(42.3%),B级漏15例(57.7%),未发生C级漏。保护性横结肠造组与保护性回肠造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12.8%(19/148)比15.0%(9/60),χ2=0.171,P=0.679]和早发型吻合口漏分级[A级:5.4%(8/147)比5.1%(3/59);B级:6.8%(10/147)比8.5%(5/59),Z=0.019,P=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护性横结肠造与保护性回肠造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造还纳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保护性回肠造组比较,保护性横结肠造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更低[6.8%(10/148)比40.0%(24/40),χ2=34.503,P<0.001];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更低[0比8.3%(5/60),P=0.002];造周围皮炎发生率也更低[12.8%(19/148)比33.3%(20/60),χ2=11.77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根治性手术时行保护性横结肠造或回肠造可行性和疗效均相近,但保护性回肠造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失调、肾功能损伤和造周围皮炎的发生率较高,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保护性回肠造口 保护性横结肠造口 吻合口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的横结肠保护性造+皮下腹腔外造关闭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间浙江大学金华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64例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切除切除术+改良的横结肠保护性造+皮下腹腔外造关闭患者的手术相关资料。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一期手术,无死亡病例。全组患者一期保护性造的手术时间(26.3±10.4)min,造相关出血量(5.2±4.2)ml,住院时间为(11.2±1.7)d、住院费用为(4.0±1.6)万元。一期手术相关并发症:吻合口漏12例(18.8%),患者均无广泛的腹膜刺激症状及严重全身毒性反应,无再次手术;吻合口狭窄4例(6.2%),2例经扩肛治疗痊愈,另2例出现直肠吻合口及上方肠管的严重肠管挛缩及狭窄并导致永久性横结肠造;造旁感染2例(3.1%),造局部肠壁皮肤分离1例,造皮疹3例(4.7%),无造回缩及造狭窄病例。全组64患者中除2例永久性造口外,另62例于术后1~6(3.4±2.6)个月二期局部麻醉下行皮下腹腔外造关闭。二期手术时间(19.3±12.4)min,术中出血(2.6±3.9)ml,住院时间(5.6±2.1)d,住院费用(0.4±0.2)万元。二期手术并发症:结肠瘘修补处漏2例(3.2%),切口感染2例(3.2%)。结论改良的横结肠保护性造及后续的皮下腹腔外造关闭安全可行,对于伴随直肠吻合口漏高危因素的患者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措施。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 改良横结肠造口 腹膜外造口关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年龄1~3岁的手足病患儿200例,采用跟踪随访的方式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在完整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自制患儿临床资料填写表,初步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病菌种类、白细胞指标、空腹血糖以及临床体征等),总结出重症手足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结局,根据预后结局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子代入Logistic进行回归性分析,解析出重症手足患儿影响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结果显示,重症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意识淡漠、昏迷、恶心呕吐、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长久高热、心率明显加快、血压升高,患儿体征表现为四肢肢端冰冷、皮肤发花、口唇发绀、皮疹等。预后不良组患儿20例,预后良好组患儿180例,重症手足病患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10%(20/200)。对比分析相关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昏迷情况、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循环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性检验,证明EV71感染、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以及循环障碍是影响重症手足患儿预后结局的相关因素。结论重症手足临床特征复杂多变,多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心率明显加快、血压升高等;EV71感染、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以及循环障碍是影响患儿结局的相关因素,且均为危险因素。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出现以上因素的患儿,需严密监控病情发展情况,以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预后不良的发生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预后 白细胞 空腹血糖 病菌种类 四肢循环
  • 简介:摘要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A6)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及手足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的主要病毒之一,临床症状包括广泛性皮疹、迟发性脱皮、脱甲症等。近年来,CA6感染已成为成人HFMD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治疗CA6感染的药物,但随着关注度的不断提高,相关流行病学和疫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些成果将在HFMD的预防和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此文就CA6的病原学、分子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疫苗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柯萨奇病毒A6型 手足口病 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