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和手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获得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术后并发症也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为老年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文章拟对已知的与POD相关的遗传、生理学、免疫学等危险因素进行回顾,重点介绍POD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介绍,包括:胆碱能系统、炎症反应、神经递质、脑损伤标志物、神经营养因子等。以期为建立谵妄预测模型,进一步促进谵妄的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术后谵妄 生物标志物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不同类型尿失禁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2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儿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5周为1个疗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5~7.0岁。20例患儿中,脊柱裂术后尿失禁9例,高位肛门闭锁术后尿失禁6例,非神经源性尿失禁5例。比较患儿治疗前后不自主排尿频率、尿量及盆底肌肌电压。结果1个疗程后,20例尿失禁患儿完全治愈10例(50.00%),有效4例(20.00%),无效6例(30.00%)。高位肛门闭锁术后尿失禁治愈5例(83.33%),有效1例(16.67%);脊柱裂术后有效3例(33.33%);非神经源性尿失禁治愈5例(100.00%)。盆底肌肌电压由治疗前(20.36±3.92) μV提高到治疗后(36.44±7.57)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8,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是治疗尿失禁患儿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尿失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慢性心力衰竭(DHF)患者心功能指标、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2例老年EH合并CHF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1;观察组,n=6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贝那普利+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治疗前后HRV和治疗前后心衰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中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T)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及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中24 h内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每5分钟节段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心搏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24 h相邻窦性心搏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生化指标中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清脂联素(APN)、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及可溶性肿瘤形成抑制素2(ST-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84%和1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老年EH合并CHF患者的心功能,对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影响小,改善HRV、降低心肌损伤及逆转心室重构效果明显,利于患者预后,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 标签: 高血压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人 贝那普利 美托洛尔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血管炎,主要影响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主要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病变。约15%~25%未经治疗的川崎病患儿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损害。川崎病的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对儿童及成年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川崎病的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已成为儿童心血管病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技术的进展,川崎病敏感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多。该文将对川崎病敏感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重度哮喘更是加重了患者的身心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增加医疗费用。近年来,研发了包括抗IgE单克隆抗体、抗IL-5/抗IL-5R、抗IL-4R、抗细胞因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单克隆抗体、抑制KIT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等用于重度哮喘的生物靶向治疗的新药。本文对重度哮喘生物靶向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了总结,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重度哮喘诊治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病因复杂,目前认为是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个体,导致对自身肝内小胆管的免疫失耐受。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能在PB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肠道微生物在PBC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潜在治疗应用前景展开综述,从肠道微生物角度阐述PBC发病原因,探寻治疗或辅助治疗PBC新疗法。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肠道微生物 治疗 机制
  • 简介:摘要OA是临床最常见的风湿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和预防等均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OA患者群体逐渐庞大,给社会带来的负担也日益加重,寻找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已经成为风湿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生物标记物是体内能够进行测量的,或能够测量其产物及影响的,预测某种结果或疾病发生的可能性的任何物质、结构、进程。一个良好的生物标记物能够辅助临床诊疗、判断预后的过程,但目前仍缺乏一种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临床上普遍使用的OA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 标签: 骨关节炎 生物标记物 细胞因子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蚕丝蛋白生物敷料双面种植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方法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就诊白癜风稳定期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5~35岁,平均22.30岁),用ReCell®技术将自体皮肤发疱壁制成表皮细胞混悬液,种植于白癜风患者的移植创面与蚕丝蛋白生物敷料面。结果21例白癜风患者的白斑移植部位,7~10 d皮肤创面愈合,均出现程度不等复色。移植1个月后移植部位变红,有轻微色素沉着,边界消失。移植后1、3、6个月复色率分别为81.82%、87.87%、93.35%。移植后6个月3~4级复色率达87.09%,色素恢复稳定且颜色与正常皮肤接近,未见瘢痕等不良反应。结论用ReCell®技术联合蚕丝蛋白生物敷料双面种植方法治疗白癜风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白癜风 治疗结果 ReCell®技术 生物敷料 双面种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索生物样本库相关文献,分析国内外生物样本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中国生物样本库的长期发展提供探索依据。方法以"Biobank"为主题词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对2008—2017年的期刊论文进行检索,并统计分析检索到的期刊论文发文量、国家/地区分布、h指数、作者情况等。结果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共检索到2008—2017年发表的生物样本库期刊论文2 012篇,中国与世界生物样本库论文的年发文量基本一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发文量排名前3的国家/地区是美国、英格兰和中国;h指数排名前3的国家/地区是美国、英格兰和荷兰,中国排名第5位;中国生物样本库研究者的合作度和合著率均高于世界生物样本库。结论中国以"Biobank"为主题词的论文年发文量增长趋势与世界范围基本保持一致,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且中国生物样本库研究者更加重视合作,但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科研产出仍待提升。因此,中国生物样本库仍需不断创新与探索,努力建成标准化、高质量的生物样本库。

  • 标签: 生物样本库 科学引文索引 文献计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出原位肝癌和转移灶中的差异基因及其参与的代谢通路,寻找肝癌转移治疗新的代谢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GEO)中下载编号为GSE40367的肝癌原发和转移基因表达谱数据。筛选出差异基因后,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百科全书基因和基因组(KEGG)通路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分析差异基因间的蛋白相互作用。通过文献检索获得肝癌转移中代谢组的变化,对差异基因和代谢物用MetaboAnalyst 4.0进行联合分析。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在线对关键基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从GSE40367中共筛选出564个差异基因,相比于原位肿瘤,转移癌中上调基因287个,下调基因277个。差异基因GO功能富集在一元羧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和脂质转运等过程。KEGG主要富集在胆汁分泌、ABC转运蛋白、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以及糖异生等通路。联合分析表明,主要相关代谢通路是烟酸和烟酰胺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和糖酵解或糖异生等。对关键基因的生存分析发现,CTH基因低表达可能与肝癌不良预后相关,PCK1、AOX1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肝癌不良预后相关。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与肝癌转移相关的代谢通路及通路中基因和代谢物的变化,提示了肝癌转移发生的分子机制,为肝癌转移治疗提供了新的代谢靶点。

  • 标签: 计算生物学 肝肿瘤 转移 代谢
  • 简介:摘要癌痛原因复杂多样,如何有效控制癌痛,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阿片类药物仍是治疗癌痛最有效的药物,但其长期大量应用的副作用及潜在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受到重视。随着阿片类药物分子水平作用研究的进展,许多潜在的治疗靶点可能促使更多新的药物治疗方法的建立。同时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神经调控技术及微创介入技术在治疗癌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癌痛生物学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癌痛治疗中对阿片类药物研究的进展、神经调控技术及微创介入技术治疗癌痛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癌痛 生物学 骨癌痛 镇痛药,阿片类 吗啡 受体,神经递质 注射,脊髓 放射学,介入性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运动损伤、特别是关节软骨磨损的发病率较以前显著增加。鉴于软骨组织缺乏神经、淋巴及血液供给系统,软骨组织自我修复能力很弱。与传统3D打印技术相比,生物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多种种子细胞在空间各异性的高密度负载及复杂活性微环境的构建。在骨与软骨缺损的治疗中,生物3D打印不仅可以克服自体骨与软骨来源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解决传统人工骨软骨形状无法个性化匹配及生物活性不足等问题。鉴于此,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主要综述了当前常用的生物3D打印机类型及不同的打印原理、生物3D打印的种子细胞及生物墨水,特别是软骨组织工程生物墨水的研发、骨和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熔融沉积成形技术及生物3D打印软骨组织生物反应器等,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与研究方向,以期为软骨组织工程再生研究与软骨修复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 标签: 生物墨水 软骨,关节 组织工程 生物3D打印 种子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HBV感染对NK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外周血标本来源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经体外扩增培养NK细胞后回输的49例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27~87岁,中位年龄60岁。根据患者有无HBV感染,将血标本分为HBV(+)组和HBV(-)组。体外扩增、培养CD3-CD56+的NK细胞和CD3+CD56+的NK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NKT细胞百分率。两组细胞活性率和细胞凋亡等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HBV(-)组细胞活性率为(94.4±1.2)%,明显高于HBV(+)组的(85.1±4.6)%(t=2.146,P<0.05);而HBV(-)组细胞凋亡率为(3.2±0.9)%,明显低于HBV(+)组的(11.6±4.1)%(t=-2.220,P<0.05)。HBV(-)组NK细胞百分率为(55.8±4.4)%,明显高于HBV(+)组的(34.7±5.9)%(t=2.889,P<0.05)。结论HBV(-)患者来源的细胞体外扩增诱导可获得较多NK细胞。

  • 标签: 自然杀伤细胞 肝炎病毒,乙型 细胞培养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女性重度抑郁障碍患者与健康女性之间呈现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探索可能与抑郁障碍相关的目标circRNA。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筛选3例女性重度抑郁障碍患者差异表达的circRNA,通过|log2FC|≥1, FDR< 0.05判定circRNA是否具有表达差异。选择差异程度最大的5个circRNA,根据circRNA的miRNA海绵功能,利用在线数据库预测circRNA可能靶向的miRNA,而后预测miRNA相关靶基因。通过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预测靶基因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根据高通量测序结果,且具有与抑郁障碍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为依据,筛选与抑郁障碍相关的circRNA。结果通过差异程度最大的5个circRNA(hsa_circ_0020959、hsa_circ_0005959、hsa_circ_0033064、hsa_circ_0006862、hsa_circ_0027732),预测出13个靶向的miRNA及靶基因,通过靶基因预测出了多个抑郁障碍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如糖皮质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白介素-7的反应、神经系统发育、Wn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等。结论5个circRNA均富集出了与抑郁障碍相关的生物学过程或信号通路,其中hsa_circ_0005959、hsa_circ_0033064、hsa_circ_0006862、hsa_circ_0027732与女性重度抑郁障碍的关联可能更密切。

  • 标签: 重度抑郁障碍 女性 环状RNA 生物信息分析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克雅病是一类由具有传染性的致病朊蛋白所致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该病早期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难以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目前,研究者们在克雅病的影像学、脑电图、脑脊液特殊蛋白检测等方面已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临床实践,而近年来的致病朊蛋白检测新方法的发展更是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巨大帮助,具有着极大的临床应用前景。笔者现围绕近年来克雅病的流行病学及分型、病因及病理机制,尤其是其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同道进一步提高对克雅病的认识。

  • 标签: 克雅病 早期诊断 生物标志物 致病朊蛋白 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 实时震动诱导转化
  • 简介:摘要生物钟是自我维持生理和行为节律的发生器,可受外界环境因素所导引,从而同步生物行为与外界环境变化。现代的生活方式迫使人体不能同步外部时间与昼夜节律,形成社会时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与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的疾病。生物钟和代谢异常与NAFLD密切相关,喂养模式、喂养成分、睡眠时间、肠道菌群等改变可能参与其中。与生物钟有关的分子有望成为治疗NAFLD的潜在药物。现主要综述近年来生物钟与NAFLD的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生物钟 昼夜节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肾小球系膜细胞作为肾脏内最为活跃的细胞,参与并维持肾脏的多种功能。因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系膜细胞息息相关,这也使其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以下将从系膜细胞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形成中的作用,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的关系,系膜细胞与肾小球基底膜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描述系膜细胞的相关功能,同时还会介绍部分系膜细胞相关的信号通路,进一步阐述系膜细胞在肾小球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肾小球系膜细胞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系膜基质 基底膜
  • 简介: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影响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该病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生物制剂自20世纪90年代被首次应用至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α药物、抗白细胞黏附分子制剂、激酶抑制剂、白细胞介素(IL)-12和IL-23拮抗剂。现总结溃疡性结肠炎主流生物制剂,并追踪其最新的治疗进展。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生物制剂 治疗 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免疫相关鸟苷三磷酸酶M蛋白(immune-related guanosine triphosphatase M protein,IRGM/Irgm1)是免疫相关GTPases(immunity related GTPases,IRGs)家族的一员。IRGs是参与机体早期免疫应答的一类蛋白,不同物种的IRGs蛋白,其家族成员也大不相同。人类体内仅进化出两个IRG基因,一个功能性的IRGM和一个不参与免疫的IRGC。然而,在小鼠体内,IRGs是一个干扰素诱导的GTPase大家族,其Irgm1(LRG-47)功能也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广谱的抗感染与宿主防御、细胞自噬以及在部分炎性疾病中的促炎作用。大量研究发现人类IRGM蛋白与小鼠的Irgm1发挥着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学功能。人类IRGM基因在自噬靶向消灭结核分枝杆菌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IRGM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现就人类IRGM/Irgm1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相关鸟苷三磷酸酶M蛋白 抗感染 细胞自噬 炎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