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我国经济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决策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老龄人口的农业生产参与行为、农业人口年龄结构与农业生产关系、我国小农户农业生产采取相同决策的行为、农业技术变迁导致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以及小农户与实现规模经济研究六个方面来梳理并总结国内外已有的成果,从不同的角度探析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旨在促进学界对该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 标签: 农村 人口 老龄化 粮食 生产
  • 简介: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重庆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显著,给区域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严峻挑战。鉴于此,采用2000~2015年重庆人口据资料,基于ARIMA时间序列模型,在对重庆市老龄化现状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预测重庆市"十三五"期间人口老龄化的未来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重庆市未来五年的老年人口及其占比均将呈现明显上升态势。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ARIMA模型 预测
  • 简介:安徽省的经济增长迅速,商业就业人口也在逐步增加,我们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批发和零售业,针对它们就业人口与三次产业的产值进行了回归分析,以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行业的预测。

  • 标签: 经济增长 商业就业 安徽省
  • 简介:国家发改委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现有的1.2亿农民工中,举家在外的已经达到2430万人,但农民工很难平等地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与此反差强烈的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当代制造业青年农民工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在华东六省一市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出口加工区,青年农民工垄断了几乎所有一线生产岗位。

  • 标签: 农村人口城市化 社保制度 二元性 青年农民工 国家发改委 出口加工区
  • 简介: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可进一步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获取更多的人口红利。土地流转虽然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变化,但也存在“非粮化”现象严重、保障机制不健全、运作欠规范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保制度不健全和土地收益分享机制不完善、土地产权不清晰与流转市场监管缺位、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缺失和农民缺少技能培训、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和现代农业欠发达。应通过健全农村社保制度、完善土地流转法规体系、培育土地流转服务市场和发展涉农金融创新服务等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 标签: 土地流转 人口红利 农村劳动力 新型城镇化 现代农业
  • 简介:高速、高龄、数量大、发展快、超前性是浙江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具体表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经济,增强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完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平稳过渡人口老龄化进程。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养老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
  • 简介: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的关键。目前河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体制机制建设初见成效,但依然存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的主体制度薄弱、各类规范相互衔接机制不健全、财力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必须加快创新体制机制,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制度,构建“服务和资金紧随人走”的衔接协调机制,建立与常住人口全覆盖相匹配的财政保障机制,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有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标签: 基本公共服务 城镇常住人口 全覆盖 体制机制创新
  • 简介:自去年美国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以来,我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人口状况是决定就业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性因素,因此解决我国的就业难题就应该统筹考虑我国的人口问题,从根源上解决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人口与就业这两大因素。

  • 标签: 金融风暴 人口 就业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微观粮食安全状况并提出了实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微观粮食安全的相应对策。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微观粮食毒全程度还很低,而且存在较大的脆弱性与微观粮食不安全的长期性。实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微观粮食安全的最主委方式是扶贫开发与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粮食流通状况的改善以及人口素质的提高也是重要对策。

  • 标签: 微观粮食安全 贫困人口 农村 扶贫开发
  • 简介:我国倡导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并不仅仅是要增加达到中等收入的人群,而是要培育稳定的中坚力量,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中等收入群体”本质上应是相对富有、生活稳定、具有较高生活质量的人群。梳理主流消费理论文献可发现,家庭人均消费水平指标较之收入指标更能科学分析中等收入群体。采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2010年~2012年的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运用对数样条估计法建立M-曲线,探究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人口分布特征及变动情况,发现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口占比三年中几乎没有变化,但上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口占比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动特征,而传统基于收入视角测算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被低估。

  • 标签: 中等收入群体 家庭人均消费水平 生命周期-持久假说 M-曲线
  • 简介:在综述贫困人口,尤其是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研究文献基础上,对城镇贫困人口预警问题进行研究。根据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河南省贫困人口预警模型,并对其判别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模型结果提出河南省城镇贫困居民摆脱低收入的对策。

  • 标签: 河南城镇贫困人口 主成分分析法 分配公平 产业结构升级
  • 简介:本文选取1994~2016年农村人口与消费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检验农村人口老龄化率、农村老年赡养比对主要消费品的影响。结果表明:老龄化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要比农村老年赡养比对其的影响要小,从农村老龄化率的层面来看,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和家庭设备及服务类消费支出的影响较高;从赡养比的层面来看,老年人对衣着、居住和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影响较大。因此,应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开发农村银发消费市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乡村消费市场的振兴。

  • 标签: 农村人口老龄化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灰色关联
  • 简介:这是2015年某个购物中心的场景:在爵士乐背景下,购物中心内头发灰白、腆着大肚的销售员正在为你介绍休闲款式的斜纹棉布裤。之后,你买了台79美元的笔记本电脑,不用收银员,通过一块无线射频芯片,就从你的信用卡内将货款扣除。出门时,你走进药妆店闲逛,仿佛回到了几年前的百货商店。

  • 标签: 人口变化 零售商 聪明 购物中心 笔记本电脑 无线射频
  • 简介:文章以csscI收录的2001—2017年间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学科的6236篇期刊论文的关键词、发文作者和作者机构为基础,借助citespace软件,运用知识图谱、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图分析等多种定量分析方法,得到了该学科近十几年来重要的发文期刊、研究主题、热点和趋势、核心研究领域等,继而概括了高产作者团体主要研究内容和科研机构的发文情况,是对该学科以往研究综述存在主观判断缺陷的一次有益补充,也为该学科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口 资源与环境学科 知识图谱 共词分析 战略坐标图 CSSCI
  • 简介:以皖北亳州市为例,通过对相关人口资料的归纳整理,将其人口结构分为自然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空间结构和质量结构四个部分,发现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了这种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人口结构的对策建议。

  • 标签: 皖北地区 亳州市 人口结构 经济影响
  • 简介:本文根据ELES分析认为,总消费口径的2002-2004年农村贫困人口分别为2699万人、3827万人和3323万人,贫困人口的收入分布呈现“两端分化”的特征,即人均纯收入小于100元和收入400元以上的群体构成农村贫困人口的主体,这要求政府实行结构性的扶贫政策。为此,对最低收入者和最贫困地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贫困人口中的“较高”收入者和地区做好开发式扶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套保障体系和制度,增强贫困人口的创收能力应成为扶贫政策的根本目标。

  • 标签: 农村贫困人口 线性支出系统 扶贫政策
  • 简介:人的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住房则是保证人口融入城镇的必要条件。从土地财政视角出发,依据人口迁移的“成本—收益”理论建立城镇化一般均衡模型,选取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探讨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并从全样本、分样本角度研究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区域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显著支持人口城镇化发展,但该支持效应受土地财政发展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土地财政对人口城镇化的支持效应随着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减小;土地财政削弱保障性住房的效果与土地财政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 标签: 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保障性住房 土地财政 价格机制
  • 简介: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由于受到经济发展、人口控制、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分析这种差异的程度及趋势对我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对公共资源进行更好的分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整体人口老龄化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利用2014年我国31个省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老年抚养比和各省份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三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省进行分类。然后结合抽样方法中的分层抽样,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进行更精确的分析。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地区差异 聚类分析 分层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