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一个光辉的艺术时期,其时法国艺术在欧洲占主导地位.法国大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时期的开始,它不仅在文化史,也在艺术史中激荡起汹涌的狂潮.法国印象主义以其对风景画的启迪创新,以及在光和色方面的新颖探索,占有特殊地位,影响遍及欧洲.

  • 标签: 法国 近代 风景画 印象主义 莫奈 印象画派
  • 简介:<正>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在欧洲广为人知的东方诗人,恐怕就是《鲁巴依亚特》的作者奥玛·卡伊亚姆和被传为李太白的李白二人吧。我孤陋寡闻,李白的名声在欧洲传开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他是谁,他的诗怎样译成德语的也所知甚少。直到巴黎1862年出版艾路巴伊·山·道尼(Hervey-Saint-Denys)的《唐地》和1867年出版丘约特·高奇(JudithGautier)的《硬玉书》,才知道欧洲最早出现中国诗歌集的来由以及诗人李白在欧洲知名的原因。这时,我也很想收集李白的著作。以后,丘约特·高奇的女儿浪漫派诗人朵菲露·高奇和西园寺公望合作翻译了《蜻蛉诗》一书,《硬玉书》也公开出版发行,不光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各国也受到广泛注意。日本也在大正十一

  • 标签: 李白诗 近代诗 中国诗歌 二十世纪 浪漫派 所知
  • 简介:1932年7月31日15时,美国洛杉矶市。这是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后的第二天,男子100米短跑预赛正在田径场上进行。起跑线前,在那些高大魁梧的欧美运动员中间,一个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的中国选手,吸引了众人好奇的目光。

  • 标签: 近代中国 刘长春 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运 传奇 洛杉矶市
  • 简介:我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60年代初开始攻读近代文学,最初几年因忙于教学,谈不到什么研究工作,虽然这其间也写了点东西。比如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中的近代部分就是我

  • 标签: 中国近代文学 龚自珍 秋瑾 原始资料 研究工作 宏观研究
  • 简介:近代戏曲教育历时一百多年,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一方面科班教育大行其道,另一方面新式学校不断兴起,戏曲教育在“除旧”与“布新”交相辉映中逐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戏曲现代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近代戏曲教育 科班 学校
  • 简介:本文拟从媒介的角度考察意义重大的欧洲近代早期,探究当时媒介的并存及其对“异者”知识的传播,尤其是新出现的印刷媒介所起的作用。15世纪印刷术的兴起促成了当时的媒介转换,而在这一新旧媒介交替、并存的时期,新世界的形象被多种媒介共同建构和传播,其中,新兴的印刷媒介地位渐趋重要。统·化、标准化的印刷媒介在向公众传达有关新世界这一“异者”的知识时,往往包含有特定的视角和立场,本文将着重探讨印刷媒介的建构机制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 标签: 欧洲近代早期 媒介 “异者”建构 欧洲中心主义
  • 简介:英国中产阶级产生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其价值取向融合了上层贵族和下层平民的美德,通过文学作品得以强化和传播。绅士概念的变化揭示了中产阶级对于身份认同的诉求,也展示出文学话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塑作用;郊区住宅的兴起体现了中产阶级对城市问题的担忧.他们试图借助空间隔离摆脱城市贫民的不良影响,维持体面生活。

  • 标签: 近代英国 中产阶级 身份焦虑
  • 简介:本文认为,世纪初接受俄罗斯文学的特点是误读。误读既表现在对俄罗斯小说主题的现实性理解上,又表现在对文本的传统性归化上,误读与传统审美心态密不可分,但俄罗斯文学的原生形态在误读中仍被保存,它成为“五·四”时期充分认识俄罗斯文学精神内核的基础。

  • 标签: 世纪初 俄罗斯文学 接受 误读
  • 简介:物理学与哲学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学生加入到探索的队伍当中。本文将以三本典型物理学哲学著作为例,对量子力学哲学观和广义相对论进行阐述,同时对国内物理学哲学研究进行探讨。

  • 标签: 物理学哲学 哲学 量子力学
  • 简介:由马根脑与林赛共同完成的《物理学的基础》一经问世,便在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书中的一些观点常常被物理学者拿来引证,反映出这本书在当时比较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该书也大大促进了唯心主义哲学的普及和推广。但是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这本书原本的一些观念也逐渐遭到质疑,很多科学家开始对其进行公开批评,认为书中存在大量谬论。本文结合自身的理解,针对此书发表应有的看法。

  • 标签: 悬空 基础 《物理学的基础》 感想
  • 简介:书籍史家及文化史家认为,十八世纪的英国是近代意义上印刷文化日渐进入社会日常生活的历史时期。这引起了近代书写生产机制与文本文化的兴起。论文从关于“情感”这个在十八世纪非常关键的关于身体的美学观念出发,探讨在休谟的书写体系中,作为主体间性的情感如何契合了近代印刷文化逻辑,以及休谟在近代知识生产的意识下是如何发展自己文人职业生涯的。论文侧重于从物质性的讨论出发,探讨近代书写机制、剧场性个体感官和知觉情感史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印刷文化情感 剧场性 休谟 十八世纪
  • 简介: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撰写的《格物入门》和《格物测算》为我国较为薄弱的物理学引入了很多新知识、新科学、新文化,对我国物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且展现了在独特的历史阶段之下中西文化交流和冲撞的一面,尽管丁韪良颇具争议。本文在此主要对《格物入门》和《格物测算》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和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一定的研究分析。

  • 标签: 《格物入门》 《格物测算》 丁韪良 物理研究
  • 简介:论文学史作为历史──从盖尔维努斯的文学史观看近代文学史的形成王建文学史作为概念可分为三个层次:一、客观存在的文学发展过程,它由具体的文学活动构成,如作者的创作,作品的产生与流传,读者的阅读等等;二、以文学发展的客观过程为基础撰写出来的文学史,它以书面...

  • 标签: 文学史理论 历史哲学 文学史观 语文学 施莱格尔 赫尔德
  • 简介: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6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两位美国科学家。高锟获奖,是因为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

  • 标签: 诺贝尔物理学奖 华裔科学家 科学院 突破性
  • 简介:"圣灵从我眼前走过,我的心动了,我的生命受到鼓舞。"——2006年,冯秋子在她的散文集《圣山下》的扉页,写下了这句题记。那时,她或许并没有意识到,六年后会用文学之外另一种她相对陌生的艺术语言——水墨绘画,来铺陈心迹,捕捉意念,拓展力量,发出纯粹的艺术之声。面对她新近创作的现代水墨作品,观者不仅受到了鼓舞,还能感受到自在生命之建构和时空意象之生成——看着那蕴含其中的审美能量,如此生动地从我们眼前走过.

  • 标签: 现代水墨 冯秋子 实验 艺术语言 水墨作品 时空意象
  • 简介:批评家们常常把布洛克-罗斯跟"反现实主义"等量齐观.然而,从她的理论著作和一系列的访谈录来看,她不但不反对现实主义,而且对现实主义情有独钟.本文结合她的理论观点,重点对她最近发表的一部小说进行了分析,从而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一旦小说家对人类现实加以真诚的关注,无论他/她从事怎样新奇的实验,其效果最终仍然是现实主义的.

  • 标签: 现实主义 小说创作 新奇 批评家 小说家 布洛克
  • 简介:杜甫流寓成都的几年是他一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岁末抵达这里,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五月离去,内中除有一年多(762年7月至764年3月)流寓梓州和阆州外,实际在成都草堂住了将近四年。这是他除长安之外住得最久的地方。正如诗人自己所说:“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春

  • 标签: 杜甫 “草堂诗” 唐代 诗歌创作 自然生命 文学题材
  • 简介:笔者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探究物理学知识中能量守恒原理最初在中国的传播情况,特意分析和研究了《势力不灭论》,力图通过研究这一论著来探明物理学中的一系列基本知识在中国到底是怎样传播的。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势力不灭论》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是这本物理学著作中有很多关于物理学知识理论的论述,其中的著名理论有能量守恒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它的底本其实是由《通俗科学讲义》翻译而来。《势力不灭论》中涉及很多的科学问题,比如以前在物理学界引起广泛争议的永动机理论、天体演化问题、宇宙热寂说等。《势力不灭论》最早是由中国人独立从西方翻译来的著作之一,文字翻译准确,对名词术语的处理也恰到好处,能够对著名的理论原理进行科学准确的传播,是一本非常具有价值的翻译大作。

  • 标签: 《势力不灭论》 能量守恒 原理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