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一年一度的柏林森林音乐会.6月22日在柏林市郊的穆雷伦森林峡谷举行。上海的音乐爱好者通过荧屏享受到这台露天音乐会的欢乐。从这台音乐会起.艺术人文频道今夏举办“盛夏古典音乐季”,连续11周每个周未推出一台音乐会.

  • 标签: 古典音乐 柏林森林音乐会 名家 音乐爱好者 艺术
  • 简介:2017年9月27日晚7点.由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主办,沈阳音乐学院协办的“秋之歌”——室内乐专场音乐会,在沈阳音乐学院第二教学楼多功能厅举行。本场音乐会为辽宁音乐家协会占典室内乐系列音乐会的第86

  • 标签: 专场音乐会 室内乐 音乐学院 辽宁省 多功能厅 音乐家
  • 简介:乔治·罗奇伯格与乔纳森·克雷默等美国富有声望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针对美国20世纪七十年先锋创作思潮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一长达十余年的辩论,其对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先锋与现代主义创作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先锋 现代主义 争论 幸存美学 罗奇伯格 克雷默
  • 简介:今年《曲艺》杂志第5期《特别策划》中炜熠撰写的文章《有感而发话拜师》刊发后收到很多曲艺作者、专家、表演艺术家和读者的来电、来函;该文通过微信发布后不到8小时,即被阅读500余次,大家纷纷点赞的同时转发到朋友圈,得到了更为广泛地传播。很多人留言:“文章解决了当下拜师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对于今后拜师具有借鉴意义”,“先师开创张口饭,徒辈传承留艺德”……还有很多业内外人士针对此文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了其意义所在及拜师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本文从不同角度择取几篇,与读者共同分享。

  • 标签: 拜师仪式 重德 《特别策划》 表演艺术家 曲艺 文章
  • 简介:悬置调性和主题旋律的现代民乐作品,其音乐语言能否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和审美特征?如果可以,这一表现借助何种手段来实施?又将在何种程度上引发文化共鸣?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美学问题,也是当前音乐创作和音乐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文章意图通过对现代民乐室内乐作品《弦》这一个案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回答这一命题。本文从《弦》音乐语言的形态和创作技法特征入手,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音乐学(美学)分析,文章认为对中国传统审美韵味的表现不只是表层的音乐形态,更在于作品内在的审美蕴涵。

  • 标签: 《弦风》 常平 审美特征 音乐学分析 现代民乐 悲美意蕴
  • 简介: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教学的延续,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特长的重要渠道之一。国家教育部最近颁布的《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教育的课程资源包括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艺术教师要充分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加以开发和利用”,而开展好课外音乐活动,则是开发利用好音乐教育的课程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结合我校实际,我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 标签: 课程资源 音乐活动 音乐教学 艺术教育 开发利用 课程标准
  • 简介:本文以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的音乐外文期刊文献为例,从流通对象、馆藏建设与文献提供模式三个方面对音乐专业外文期刊的文献资源运用进行阐释,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将音乐专业的外文期刊文献资源运用的研究引入到更深层次。

  • 标签: 图书馆 音乐期刊 外文期刊 文献利用
  • 简介:文章分析信息化环境中我国音乐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基本特点,并提出与之相应的一些建议

  • 标签: 音乐 文献信息资源 现状 问题 建议
  • 简介:<正>罗忠镕《涉江采芙蓉》的发表(《音乐创作》80年第2期),为十二音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兼容,作了有益的尝试。继之,国内更多采用十二音技法的作品陆续问世,也就有了理论家们对中国十二音作品民族风格的探讨。赵金虎同志在《均控与中国现代十二音级音乐》(载《中国音乐学》92年第2期)一文中(以下简称赵文),及“均控”理论讨证中国现代“十二音级”(实为序列十二音)音乐与传统乐学之种种关系,给人不少启发。然笔者在如下若干方面对赵文的论点存有疑问,现以自己的浅见就教于赵金虎同志:

  • 标签: 均控场 十二音技法 中国音乐学 《音乐创作》 民族风格 音乐风格
  • 简介:“唯九歌、八、七音、六律以奉五声”续探王震亚一黄翔鹏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上发表的《唯九歌、八、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乐问——中国传统音乐百题之八》一文,令人信服地阐明了所谓“九歌、八、七音、六律以奉五声”的原义,是用九、...

  • 标签: 九声音阶 五声音阶 五声调式 七声音阶 音阶调式 大小调音阶
  • 简介:以1949年为时间界限,之前,中国二胡界就有“南陆北蒋”之说;之后,于1954年,“蒋派”一说由南派二胡奠基人陆修棠教授正式提出。“‘蒋派’二胡艺术特征研究”通过四篇系列性论文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梳理蒋之的二胡艺术特征。该系列论文从2004年动笔,最初是笔者受约为中国音乐学院建院40周年院庆日而作,也是为“蒋派”二胡50周年问世日而作;后来,笔者又被邀请担任蒋之研究所名誉所长。更觉有义务或责任作一系统研究。现借蒋先生诞辰百年之际,将此文公开发表,以表达笔者对蒋先生敬佩之情和对挚友蒋小风(蒋先生之长子)、蒋巽(蒋先生之次子)两先生的深厚友情。

  • 标签: 蒋风之 “蒋派” 二胡艺术特征 时代性 系统性 创作性
  • 简介:<正>从1985年留校任教至今,郭英德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台上已走过26个春秋。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中国古代戏曲一直是郭先生讲授的重要内容之一,无数的本科生和博、硕士研究生,中文系的学生乃至理科院系的学生,都曾聆听过郭先生的戏曲课程;从《元明清戏曲研究》到《中国古典名剧赏析》,

  • 标签: 戏曲作品 郭英德 中国古代戏曲 硕士研究生 明清传奇 元杂剧研究
  • 简介:一、图像有关情况叙略2015年元旦前后,河南省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从洛阳市文物市场收购来一份纪年为北宋宣和二年(1120)的杂剧做图拓片(图1)。经我们查阅资料初步探研,判定该图在中国戏剧史上的价值和意义不亚于两百余年后即纪年为元泰定元年(1324)的山西洪洞水神庙忠都秀杂剧做图。第一,该图是迄今为止纪年最早,且唯一纪年精确

  • 标签: 场图 宣和 忠都秀 中国戏剧史 华夏文化 艺术博物馆
  • 简介: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协奏曲作品不仅"体形庞大",是巨大的学习工程,而且要有很高的与乐队合作的能力。钢琴教育大师格拉夫曼曾评价他的学生郎朗在演奏协奏曲方面"有难以置信的天赋与内心感受力"。另外,

  • 标签: 协奏曲 郎朗 钢琴演奏者 演出 美国 札记
  • 简介:2010年5月15日星期日,芝加哥的美国波兰博物馆举行了一独特的音乐会,伟大的波兰钢琴家伊格纳齐·简·帕德雷夫斯基(IgnaceJanPaderewski)琴声再现,他弹奏的优美音乐又在响彻大厅。

  • 标签: 独奏音乐会 琴声 留人 2010年 博物馆 芝加哥
  • 简介:20世纪,琴乐文化经历了其漫长生命中最为剧烈的一次转型。在多重非本位因素倾压下,当代琴人的琴乐语言表达同传统琴人之间已然产生变异。本文基于琴乐音响实体,在近现代广陵琴派的风格标志及师承关系下,由琴乐语言表达中的音时展衍、声韵关系以及音乐表现力三个方面,对张子谦、刘少椿、龚一、成公亮等前后两代琴人的琴乐语言表达进行横、纵两向的比较研究,试图反思20世纪古今、中西、雅俗等多方元素碰撞和交融下,包括古琴在内的传统音乐文化在直面现代时所共同发生的“汇流”。

  • 标签: 转型 汇流 广陵琴派 琴乐语言表达 张子谦 刘少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