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舞蹈编导赵铁春和JonathanLunn在Danscross项目的创作过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两个编导寻找动作的不同方式,来阐述他们作品形成前后的共同现象——文化转义。尽管两个编导都通过非本族的文化元素来激发自己的创作,但"交叉互融"(CROSS)的结果依然带有鲜明的自身文化特征和个性。本文借助《圣经》中"巴别塔"的典故,譬喻跨文化舞蹈创作中编导由动作语言方式的不同而反映出的思维差异。

  • 标签: 音乐文本 文学文本 动作发生(Physical Response) 文化转义
  • 简介:民俗舞蹈被保存在民间仪式中,为民间舞蹈的舞台创作提供着丰富的养料。笔者编创女子群舞《红灯笼》的创作灵感便来源于山西民间民俗活动"闹花灯"(亦称"闹元宵")。"闹花灯"是山西民间社火仪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挂起红灯笼,寓意新年平安顺利。本文以山西民俗活动"闹花灯"仪式形态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舞台艺术创作实例《红灯笼》,通过对文化象征符号向舞蹈意象符号的转变,以及民俗仪式结构向舞蹈情感结构的转变,两个实现途径进行分析,在民间舞蹈创作和地方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上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 标签: “闹花灯” 民俗文化 象征符号 仪式结构
  • 简介:从原著来看“黛玉葬花”在前,“黛玉焚稿”在后,而我将舞剧的情节设计为“焚稿”在前“葬花”在后。实际上,整个舞剧也可以只是一个“葬花”,在“葬花”中插入黛玉命运中几个片断,因为“葬花”是黛玉命运的缩写,是一个寓言,是个前兆,也

  • 标签: 舞蹈语言 理性把握 理性与感性 民族舞剧 黛玉 创作心理
  • 简介:时代要求中国芭蕾跟上世界先进潮流,要求芭蕾中国学派尽快形成。中国原创芭蕾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探索芭蕾的中国学派之路。《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初步具有了现代芭蕾的形态。综观新时期近10年来的中国芭蕾舞剧创作,我国的5个芭蕾舞团奋力开拓,勇于实践。各自都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有几点不足之处:一是几乎没有稍有影响的现代题材作品,没有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火热的现实生活;二是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以来,芭蕾艺术先进的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现代芭蕾,而我们至今没有原创的能成立的现代芭蕾舞剧作品。这个问题涉及中国原创芭蕾总体态势的现代感和现代风貌,涉及创作者(包括批评界)的现代性立场和审美观的现代性;三是几乎没有像《丝路花雨》那样潜心发掘民族艺术底蕴,在历史遗存的基础上提炼形成自成体系的舞蹈语汇的作品。笔者认为应重视民族多样性和“中西融合”,树立多元文化观;应站在现代性的立场上,以保持民族的独立文化品格为原则,以“中西融合”为手段,建立和发展芭蕾的中国学派;认为中国芭蕾的现代发展应走多极化的发展道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条,即:第一、传统芭蕾;第二、民族芭蕾;第三,现代芭蕾(以本土现代舞为主要语汇);认为第三条道路代表着中国芭蕾的前进方向,也是芭蕾中国学派的方向。对如何建立芭蕾中国学派,笔者提出了10点原则意见。

  • 标签: 芭蕾中国学派 现代芭蕾 多极化道路 民族多样性 趋同化 中西融合
  • 简介:舞蹈在一种孤立和经常单腿独立的状态下从来都是清高而又大同的发展。60年代出生的创作群体是经历了两个孪生的轮回过程,由开始以传统的言语方式叙述新主题,到用新的技术手段言说传统故事,其实在原地打转,但分化情绪和姿态却是越走越远。学院精神和探索同样有着某种独孤求败的气质,在动作上进行院墙内的“拆”和“重建”,象牙塔内的探究其实可以衍生出对于技术言语的熟练把玩和更多可变之规范,大型晚会的彰显,大型舞剧的虚胖,几乎遮挡了所有60年代创作的声音光彩和曾有的诗意张力。独自的人格力量是他们的创作的灵魂,虽然有人失去了,有人坚持着用作品来说话,但毕竟与下一代纯粹技术,电子,多媒体的群体来说,他们更多的是在明确着自己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艺术主张。他们是“学院实验性”或“城市实验性”的群体。

  • 标签: 错拍到切分 木头人游戏 以独攻独 灵化的热土到物化的水泥
  • 简介:《阳光下的石头——梦红楼》是中外主流舞剧中第一部从头到尾运用布莱希特体系的大型舞剧。布莱希特对他的戏剧体系用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阐述“把一个事件或者人物性格陌生化,首先意味着简单的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们的惊愕和新奇感”。而我们在结构和述说中始终都在坚持:“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们的惊愕和新奇感”。

  • 标签: 现代芭蕾 创作理念 创新
  • 简介:在舞蹈创作中,编导和舞者是一个创作共同体。但是,在这个共同体中,由于每个个体在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社会经验等方面的不同而存在着文化心理结构的差异性.这种潜在的差异性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发生着作用,并且会影响创作的进度及作品的最终呈现。文化心理结构的客观存在提醒我们:创作需要这个创作共同体中编导和舞者主动的双向沟通,打破各种影响双方对话的戒心与界限,通过文化心理结构之间的协调运动,共同完成一个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

  • 标签: 文化心理结构 协调运动 舞蹈创作 编导 舞者
  • 简介:1、王玫命中缺水,肯定。不然你就很难理解,主张“随心而舞”的王玫,几部大型现代舞蹈——依次是《我们看见了河岸》、《雷和雨》和《天鹅湖记》,怎么都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是河湍湍、湖漾漾就是雨淋淋、雷隆隆。好像是《老子》有言:“上善若水。”上善者,至善之谓也;上善若水,

  • 标签: 《天鹅湖记》 舞蹈创作 王玫 随想 现代舞蹈 《老子》
  • 简介:历史上承传下来的朝鲜民族传统舞蹈,大体可分为宫廷舞、宗教舞、教坊舞和民俗舞这四类,教坊舞作为其中的一支,又被称为妓房舞,它起源发展于宫廷,后随着从宫廷流出的官妓,再进入民间盛行在各地券番(妓生组合)。对教坊的表演类型与传承保存进行分析和探究,不仅有利于该舞蹈的教学传承,也有利于以该舞蹈为资源的编创应用。

  • 标签: 朝鲜民族 教坊舞 表演类型 传承保存
  • 简介:近些年来,云南省民族歌舞创作频发争议。2003年,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首演,即发生了争议,焦点在“原生态”。有说“舞台艺术舞蹈根本就不存在原生态”;有说“‘原生态’是为了宣传,是一种市场炒作”;有说“这是一种‘误导’”。杨丽萍面对“央视”《面对面》答说:“生活中就有舞蹈,我跳的是生活中本来就有的舞蹈,这就是‘原生态舞蹈’。”

  • 标签: 民族歌舞 云南省 原生态歌舞集 舞种 族属 《云南映象》
  • 简介:2018年,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舞蹈》杂志陪伴中国舞蹈走过了一个甲子的时光。作为新中国出版历史最久、发行总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舞蹈类专业期刊,纵览《舞蹈》杂志60年来的文章,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舞蹈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国舞蹈评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样貌。在《舞蹈》杂志创刊60周年之际,期望通过对杂志所关注的作品、人物、事件等的梳理总结,归纳《舞蹈》杂志及中国舞蹈评论60年来的发展与变迁。

  • 标签: 中国舞蹈家协会 《舞蹈》 杂志创刊 创作 舞蹈评论 出版历史
  • 简介:本文从生命力的解析入手,通过论述生命力是民间舞之本质体现,并从剧场民间舞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上说明生命力体现是剧场民间舞的根本所在。接着着重对当前剧场民间舞创作生命力缺失的现象和产生原因作一探析,并结合《雀之灵》等一些经久不衰的优秀剧目和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民间舞剧目创作的分析,证实了剧场民间舞生命力缺失的原因,最后文章归结到关注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关注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是民间舞生命力的当代体现。

  • 标签: 当代 民间舞蹈创作 生命力 剧场民间舞 功利心态 “桃李杯”
  • 简介:'留白'是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一种艺术手法。在文学、音乐上多有'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无声胜有声'的艺术追求;国画中也常用一些空白来营造出水、云雾、风等意象空间,这种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予人以想象的余地;在书法中,更是讲究'疏密',字的结构和通篇布局一定要有疏有密,才能打破平板、划一.

  • 标签: 古典舞 于无声处
  • 简介:“跨艺·舞动无界”项目是始于2009年北京舞蹈学院和英国米德萨斯大学表演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合作的一个国际舞蹈创作研究与演出项目。随着2011年台北艺术大学舞蹈学院的加入,该项目逐渐成为一个两岸、国际舞蹈合作交流的典范。具有影响力的国内外一线编导、资深舞蹈研究学者和优秀舞者共同构成了活动的主体。

  • 标签: 北京舞蹈学院 创作作品 无界 论坛 当代 创作研究
  • 简介:产生于上届“桃”赛的《萋萋长亭》,一露面便颇受青睐。全国“荷花奖”舞赛中山翀跳它又一举夺魁。时过3年,本届仍有选手选跳。令人惊奇的是,今天再欣赏仍品味不减,感受如初。一个看似无甚技术与技巧的舞作,何以有如此魅力,确是耐人寻味。

  • 标签: 舞目创作 “桃李杯”赛 舞蹈艺术 艺术形式 艺术创作 艺术魅力
  • 简介:俗语讲,三个女人一台戏。而今一男二女演出的这台戏更为精彩”,且一下子从广东亮丽到香港。这就是由广东舞蹈学校与香港舞蹈团首次联手合作的新编大型舞剧——《紫禁城的公主》。

  • 标签: 舞剧 演出纪实 舞蹈 神韵 紫禁城 公主
  • 简介:现代历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构建民族国家,而民族国家建构的内容之一就是通过现代性文化工程形成社会动员、集体共识和文化认同,由是决定了现代国家会将包括舞蹈在内的文艺作为现代性文化工程建设的关键领域。这一民族国家建构、现代性文化工程建设的历史语境,对现代以来中国舞蹈的存在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征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建构意义,也是中国舞蹈重要的历史特点。但是,近些年来的舞蹈研究之中,有意无意忽视、贬低甚至抹去民族国家在现代以来中国舞蹈历史中的存在及意义,这无疑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因此,将民族国家作为研究现代以来中国舞蹈的方法之一,不仅是对舞蹈历史的尊重,也是积极参与当下舞蹈文化和艺术发展路径对话的重要路径。

  • 标签: 民族国家 现当代舞蹈 现代性 方法
  • 简介: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研究舞蹈教学的内容、方法,探讨舞蹈教育的规律、价值和作用,利用一切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当前艺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高等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教育理论相结合的科研课题,也是艺术教育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科研任务。本文从舞蹈文化、民族舞蹈文化、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角度,探索民间舞传承机制向现代转型的具体教学方法,关键在于寻求本土文化资源,以文化为依托,立足多元文化教育;分析动作运动形态,掌握动作风格;以发散思维,即兴创作,调动内在因素的潜能;以多媒体教学形式,拓展教学效果,达到传承文化,培养人才,激活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 标签: 运动形态 内在因素 本土文化资源 动态知识观(静态知识观) 即兴创作
  • 简介:白驹过隙,春去秋来。广州军区战士歌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剧《虎门魂》,从90年开始构思,终于在97年正式公演。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雄浑的气势在沈阳、北京、上海、杭州、哈尔滨等地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震撼……

  • 标签: 舞剧 演出 观众 艺术风格 舞台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