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倒喇”是古代杂技性的乐舞,兴起于金、元时期,明、清两代又有发展,有关记载首见于明代,清代文献才有较多的记述。“倒喇”一词,源于蒙古语的汉字记音,由于不同时期的表演形式不尽相同,因此,其含义有多种解释。早在20世纪30年代,民俗学家李家瑞先生《北平俗曲》一书,摘引《野获编》、《帝京景物》、《宸垣识》、《燕都杂咏》等有关“倒喇”的记述进行了考证,为我们今日研究“倒喇”提供了重要线索与参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舞蹈家们虽有诸多研究“倒喇”的文章发表,但尚无系统的论述。为此,本文拟以文献资料结合仍在流传的民间舞蹈,以动态形象为切入点,对“倒喇”的文化源流、形式特征,做进一步的考证。

  • 标签: “倒喇” 西域乐舞 佛教文化 动态形象 杂技因素
  • 简介:海阳秧歌是主要流传在山东半岛南部的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以独特的创造精神、灵活自如的表现形式,古朴、粗犷的风格气派而著称。本文围绕“动态切入”法,然后再借鉴民族学、人类学等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对海阳秧歌的文化历史进行析。一是对海阳秧歌的课堂教学与舞台创作提供更多的动态、风格、理论等文化层面的依据;二是继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舞蹈传统,同时又要为今天的舞蹈文化需要服务。

  • 标签: 秧歌 源流 礼仪 祭祀 动态
  • 简介:一、两种不同舞蹈的同源母体——“凤阳花鼓”凤阳,秦并天下时属九江郡,汉立钟离县,隋代团濠水穿城而过,改称濠州,明朝置临濠府(凤阳府)。明初在此营造中都城,临濠府曾领九州十八县,辖区一度包括苏北、豫南、豫东南、鄂北以及安徽中部等大片地区。清初沿明建制,后又屡经更改逐渐缩小,辛亥后进一步取消凤阳府,直隶安徽,遂形成现在的定制。因此,历史上的凤阳府与今日的凤阳

  • 标签: 花鼓灯 打花鼓 秧歌 凤阳歌 安徽 黄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