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李邕死后,其所书法帖散亡严重,至北宋,其真迹便为当时御府和藏家争相收藏的艺术珍品。宋元时期,刻帖和文献著录成为保存和传播李邕法帖的两种有效形式。然而,由于李邕法帖真迹多散亡无存,故此文献著录的名称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同一法帖在不同的文献著录中则有不同的名称。这些都为我们研究李邕法书带来了许多不便。为此,我们必须对现存李邕刻法和文献著述其法帖目进行综合述,以求其历史面貌。

  • 标签: 李邕 法帖 著录
  • 简介:“倒喇”是古代杂技性的乐舞,兴起于金、元时期,明、清两代又有发展,有关记载首见于明代,清代文献才有较多的记述。“倒喇”一词,源于蒙古语的汉字记音,由于不同时期的表演形式不尽相同,因此,其含义有多种解释。早在20世纪30年代,民俗学家李家瑞先生《北平俗曲》一书,摘引《野获编》、《帝京景物》、《宸垣识》、《燕都杂咏》等有关“倒喇”的记述进行了考证,为我们今日研究“倒喇”提供了重要线索与参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舞蹈家们虽有诸多研究“倒喇”的文章发表,但尚无系统的论述。为此,本文拟以文献资料结合仍在流传的民间舞蹈,以动态形象为切入点,对“倒喇”的文化源流、形式特征,做进一步的考证。

  • 标签: “倒喇” 西域乐舞 佛教文化 动态形象 杂技因素
  • 简介:著名的元代戏剧家关汉卿,是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说起关汉卿,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杂剧名作《感天动地窦娥冤》,这部列名于"中国十大悲剧"之首的作品,在60年代初,作为古老剧种山西晋南"蒲剧"的优秀传统保留剧目,曾经被拍摄成电影在全国上映,由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兰扮演的窦娥形

  • 标签: 关汉卿 窦娥冤 录鬼簿 山西 曲家 解州
  • 简介:戏曲史上“江湖十八本”这个专有名词,历来不为人们所熟悉,更不用说在研究领域受到的冷遇。现如今,各种地方戏班提到他们曾经的看家本领“江湖十八本”,也只能是对其所包含的剧目列举一二。而“江湖十八本”作为民间演剧一种约定俗成的名词,本身包含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组剧目的名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其不同的“江湖十八本”,它有过戏班、观众热衷的历史,也有为人所遗忘的境遇,研究它关涉到整个民间演剧的种种问题。

  • 标签: 专有名词 戏曲史 戏班 剧目 演剧 民间
  • 简介:<正>孤岛戏剧是我国戏剧文化中一个特有的历史现象。由于上海所处的地理环境,由于外国租界的存在,和由此形成的国际背景的影响,使“孤岛”现象得以产生。孤岛戏剧主要是指话剧。当时,在戏曲舞台上尽管有改良平剧的势头,地方戏曲中有时装戏目的出现,但在戏曲艺术的整体上,仍以传统剧目和传统的演剧风格为主体,与以唤起

  • 标签: 舞台美术 戏剧形式 戏剧演出 孤岛 舞美 舞台形象
  • 简介:关于明清传奇开场形式的来源,目前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不过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这种形式很难由单线递进的方式发展出来,也不可能是由某一种单独的伎艺独立创造的结果。因此,我们不妨把与开场有关的各种形式加以罗列,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虽未必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但可以作为下一步继续深入研究的基础。

  • 标签: 明清传奇 考源 中国 文学研究
  • 简介:南词溯源苏剧,其前身是苏摊,本名南词,又名对白南词,俗呼"打山头",由南词与花鼓摊簧及昆曲等不断合流、发展、衍变而成。原以素衣清唱代言体戏文为

  • 标签: 南词 弦索调 苏州弹词 代言体 花鼓 清末民初
  • 简介:吴昌龄,西京(今山西大同)人。元锺嗣成《录鬼簿》将他列入"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于世者五十六人"之中,并录其杂剧十一种。其中天一阁本《录鬼簿》有元末明初贾仲明补作的[凌波仙]挽词,

  • 标签: 录鬼簿 杂剧作家 杂剧创作 生平 天一阁 贾仲明
  • 简介:舞器伴随着舞蹈的产生而产生,考古发掘出土的舞器虽然屡见不鲜,但将其明确为舞器者却很少。本文从曾侯乙墓舞器的考证入手,提出了舞器在我国古代社会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新领域。

  • 标签: 舞器 文舞器 武舞器 巫舞器 曾侯乙墓
  • 简介:本文对山谷何时见到怀素《自叙》真迹和何时从周越学草书及相关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辨,得出了新的结论并澄清了若干历史疑误。

  • 标签: 真迹 怀素 草书 黄庭坚 考辨 历史
  • 简介:启功先生以与朋友谈心的方式,来解析书法,不以名家唬人,不以不懂骗人,实为论道另辟蹊径。先生用平易近人的态度,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表述自己一生对书法认识与理懈,说的都是经验之谈。书论最难深入透彻,最难深入浅出,而先生不仅做到了,而且游刃有余。先生不迷信古人,也不迷信今人,以智慧之手撩开了书论艰涩而模糊的面纱,使人能清晰地领略书法艺术的本来面目。那是多么生动可爱的一张脸庞啊!

  • 标签: 书法艺术 启功先生 诙谐幽默 书论 审美需求
  • 简介:本文对孔巴所著《音乐的法则和进化》一书中的音乐社会学思想进行了介绍,就原著者所提出的社会生活中的语言、爱情和劳动三者分别与音乐的关系所展示的事例、观点等,择其要点加以阐释而写成本文。

  • 标签: 音乐社会学 调式 达尔文 进化论 遗传
  • 简介:本文从寻绎黄庭坚论书所言“道义”一语的文化渊源出发.重点考察了古人论书先论文字的原因.指出了因文字很早就纳入官方正统的教育体系.从而才使中国文字的演进、书法风格的变迁具备了浓厚的伦理学色彩。同时,由“道义”引发的“心正则笔正”、“雅俗”、“君子小人”等论断,是书法艺术所言伦理道德的终极反映,集中体现了唐代以来王系书风大统的相承一致性。

  • 标签: 黄庭坚 论书 道义 渊源 伦理色彩 辩证
  • 简介:《越州石氏帖》为浙江新昌石邦哲所刊;越州石氏《博古堂帖》即《越州石氏帖》;《越州石氏帖》刻帖时间应为南宋初年;历史上有人认为《越州石氏帖》的刻帖者为石扬休和石元之,均属误记。

  • 标签: 《越州石氏帖》 考证 浙江 刻帖时间 石邦哲
  • 简介:清圣祖康熙不仅施政有方,善理朝纲,使天下太平,而且还是一位十分注重学习之皇帝。其万机余暇,怡情翰墨,无一日不读书,无一日不练字。他的书法结构严谨宽博,意态浑成,线条通劲有力,兼王羲之之秀,苏、米之犷,造诣极深,自成一家。

  • 标签: 康熙皇帝 书法结构 书法艺术 高士奇
  • 简介:<正>最近出版的《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二辑,刊载了古琴家历史学家谢孝苹撰写的《中国古琴流传日本》一文。文论中心在于阐述中国古琴自古代即流传日本的史实,以纠正18世纪日本学者兜玉空空(宿谷慎)的“皇和之有琴,(并刄)于越公西来之日”的说法。(见高罗佩:《琴道》第197页。)“越公”指的是清康熙16年东渡日本为归化僧的中国浙江金华府浦阳县人蒋兴俦,即东皋心越和尚(1639—1695)。为充分说明中国古琴在古代即流传日本,文章回顾了中国古琴本身的发展历程。文章还考覈了传世的日本国宝金银平文琴制(?)年代,提出了与日本学者不同的论断。

  • 标签: 日本学者 古琴 中外关系史 发展历程 流传 日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