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3月13日,水环地调中心参加了部国科司组织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救灾关键技术研究》年度汇报会。中心承担的“地质灾害监测光纤传感技术应用研究”课题参加了汇报。此次会议是部国科司为了总结和评估《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救灾关键技术研究》各课题的2007年度研究成果,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组织召开的。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部地质环境司、局科外部、局水环部及各课题承担单位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十一五” 科技支撑 计划项目 光纤传感技术 重大地质灾害
  • 简介:我们测试了利用数字、彩色航空正射影像以及空间与辐射测量分辨率的单视场全色卫星影像对意大利近来滑坡进行填图的概率,并更新了现有滑坡位移测量数据。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在亚平宁山脉中部翁布里亚的90km。区域内降雨导致大量滑坡发生。通过对降雨记录分析发现,滑坡出现与降雨时间比较吻合,即滑坡多发生在潮湿的降水期。滑坡主要发生在农耕区,且形态细微、覆盖较好,因此识别个别滑坡并填图比较困难。尽管应用识别滑坡很困难,不使用立体可视化方法,仅采用航空和卫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共识别457个新滑坡并填图,单个滑坡面积(AL)在3.0×10^1与2.5×104m^2之间,滑坡总面积ALT为6.92×10^5m^2。为了鉴别滑坡,研究者采用空中摄影测量解译准则识别和制作滑坡图。结果表明,利用航空和卫星传感器获取的单视场高分辨率影像,能够绘制很难探测的滑坡地区滑坡图,其空间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可以满足需求。不同时相的航空影像(2005年3月)和卫星影像(2005年6月到7月)可提供分阶段滑坡信息,并可统计不同时间段内滑坡分布面积。与该地区先前存在的滑坡数量和大小信息相比,通过航空和卫星影像获取的滑坡信息更加完整。新绘制地图中滑坡数量比先前探测的数量多出145%,滑坡面积多出85%。在改进的滑坡填图中,2004-2005年滑坡多发季节滑坡滑动率φL=27.1mm/yr,比先前对同时期滑动率的评估值高30%。在亚平宁山脉中心地带,该滑坡滑动季节变化率远远高于长期地区侵蚀率。该滑动率的加速增加归因于农业行为导致边坡稳定性下降。

  • 标签: 滑坡 填图 滑坡体积 滑坡活动率 卫星
  • 简介:2012年1月5-9日,水环地调中心组织召开了2011年度项目汇报暨学术交流会。郭建强副主任主持了开幕式;甘行平书记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孙晓明副主任全程主持了项目汇报和学术交流,并在闭幕式上对大会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对2012年中心的业务推进提出了要求。

  • 标签: 学术交流会 副主任 心组织 开幕式 闭幕式
  • 简介:水环地调中心副主任郭建强带队的检查组对“辽宁省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野外工作质量和安全综合检查。检查组首先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进展汇报,并认真查阅了野外记录本、监测点布置记录等原始资料,详细了解了仪器的安装及运行隋况等。

  • 标签: 安全检查工作 项目质量 辽宁地区 综合检查 工作质量
  • 简介:我们采用双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法预测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Cuyahoga流域滑坡的空间分布。通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调查来评估滑坡与各种诱发滑坡的不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从航空照片、野外检查和现有文献获得的滑坡位置编制滑坡编录图。把诱发滑坡的不稳定因素导入ArcGIS光栅数据层,例如边坡倾角、土壤类型、土壤侵蚀度、土壤液性指数、土地覆盖模式、降雨量和河流距离;并利用滑坡区物理条件相应的数值刻度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为了调查每种不稳定因素控制滑坡空间分布的作用,采用双变量和多变量模型来分析数字数据组。在多变量模型分析中使用了逻辑回归法。

  • 标签: 多变量统计分析 ARCGIS 诱发滑坡 脆弱性评估 双变量 利用
  • 简介:水是构成生态系统核心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遥感技术的出现为地下水潜力评价、勘测及管理开创了新的局面。研究区-力口瓦尔喜马拉雅山地区的Rishikesh地区,因为扩大本地区的旅游业造成了人口压力,使得地下水资源受到威胁。这就需要持续和明智地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基于研究区的地貌、地质、排水、线性构造、坡度和地势专题图构成的水文地貌专题编图,利用高分辨率IRS-1LISSⅢ和全色卫星融合数据,对Rishikesh地区的地下水潜力进行了评价。Rishikesh地区展示了不同的水文地貌条件,地下水动态主要受地形和地质条件的控制。在ArcMapGIS环境下进行叠加分析时采用了加权概率方法。叠加分析允许对与地下水潜力相关的专题地图进行权重的线性组合。地下水潜力良好区域在该地区占主导地位,超过50%的研究区显示了中等-非常好的潜力。这项研究表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地下水潜力评价。

  • 标签: 高分辨率影像 水文编图 地下水潜力
  • 简介:本文描述了利用基于卫星降雨量评估浅层滑坡预报系统的水文.岩土工程建模系统的潜在适用性。通过集成一个利用无限斜坡稳定性方法和基于网格分布式运动波降雨径流模型,基于物理的分布式模型得到开发。该模型被用于NOAA.CPC提供的基于卫星的近实时半小时CMORPH全球降雨量。该方法结合了以下两种模型输出,从而确定浅层滑坡在流域何时何地发生:(1)边坡易失稳地区非时变的空间分布,根据临界相对土壤饱和度,把这些地区划分成不同稳定类型。这种输出用来描绘准静态陆地表面变量和土壤强度性能对边坡失稳的影响;(2)与空间和时间变化的水文特性相联系的地图提供了一个随时间变化且响应降雨的斜坡活动敏感性评估。水文模型预测每个网格单元的土壤饱和动态。随后,每个网格单元中的储存水用于更新土壤相对饱和度和分析边坡稳定性。当土壤相对饱和度高于临界水平,斜坡网格被认为是不稳定,这也是发出浅层滑坡预警的基础。该方法适用于过去印度尼西亚Citarum流域上游(2,310平方千米)的山体滑坡;非时变滑坡敏感性图说明该方法与记录的历史滑坡(1985.2008年)的空间类型有很好一致性。在最近2个浅层滑坡中的应用表明,该模型可以成功地预测降雨活动和强度对触发浅层滑坡水文变量时空动态的影响。山体滑坡的几个小时前,该模型可以预测在浅层滑坡实际发生的网格和其附近的不稳定条件。总的来说,结果表明建模系统对浅层滑坡灾害预测和预警具有潜在适用性。

  • 标签: CMORPH基于卫星的降雨量 分布式模型 水文 浅层滑坡 边坡稳定性 Citarum流域
  • 简介:2011年10月25—26日,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部咨询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等相关单位和高等院校的领导专家,以及张宏仁老部长袁道先院士卢糨。院士等五十余位专家学者,云集古城保定,研讨水环地调中心发展思路与水工环技术方法发展战略,交流水工环地质领域的成果和经验

  • 标签: 水工环 保定 古城 技术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