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食品企业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这些典型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职业病健康影响,提出如何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防范措施建议。方法对吉林地区食品企业员工进行职业病情况收集和调查,对致病原因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结果针对食品企业职业危害各因素,给出具体防治措施。结论能够带来职业病危害因素有6大类,近20种原因。

  • 标签: 食品企业 职业病 危害 卫生监督
  • 简介:摘要新版GMP实施是药品生产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正确理解、有效执行是推进新版GMP实施关键。本文分析药品生产企业实施新版GMP现状,并探讨存在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应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新版GMP 药品生产企业 问题与挑战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最近几年,我国对于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但是因为建筑施工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职业病发病率较高特点,使得建筑施工工作人员一是极易受到急性事故伤害,二是患职业病几率也比较大。本文对现如今建筑施工企业治理健康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体制,并积极提出如何强化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促进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提高,降低职业病对劳动者所造成伤害。

  • 标签: 施工企业 职业健康 管理
  • 简介:摘要戚墅堰区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对全区大中型企业开展健康促进,采取以点带面,标准引路方法,边实践探索,边总结推进,健康促进企业工作成效显著。

  • 标签: 健康促进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国有企业医院体制改革模式多样,各有利弊,主要是需要适应医改体制及根据医院自身情况进行改革。我院在医改浪潮中,不断调整医院结构,摸索出一套适合我院自身发展模式,通过创新,改变理念,打造“医养康”相结合企业医院。

  • 标签: 创新 健康中国 企业医院 医养康
  • 简介:摘要在药品中,相当一部分药品对于温度非常敏感,为了保证这些药品品质,必须选择冷链运输,这就是我们所说冷链药品。在冷链药品流通过程中,药品批发企业与药品质量有很大关系。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有关内容,借助风险管理有关理论知识,对冷链药品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办法。

  • 标签: 药品批发企业 冷链物流 质量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在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医药企业追求是经济效益,而恰恰是这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质量管理在经营管理中重要价值,很多企业到后来都悔不当初。医药企业作为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一所行业,抓好质量安全工作,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医药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有效实施医药企业经营管理中质量管理。

  • 标签: 医药企业 质量管理 经营企业
  • 简介:摘要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SP)是国家实施药品零售指导制规范,加深对《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理解,可以促进企业发展。鉴于此,本文就药品零售企业参照新版GSP中问题进行探寻,并提出个人意见和看法,希望能对医药市场以及药品零售企业发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药品零售 GSP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品GSP)从2013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对药品经营企业提出了新更高标准,对规范药品经营行为,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必将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 标签: 药品 GSP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某茶粉生产企业工作场所存在职业危害情况及所采取防护措施、防护效果,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生产工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接触危害因素员工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企业总体布局满足生产需要,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合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生产性噪声、高温。检测结果示生产性粉尘检测点达标率为89.5%,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检测点达标率为100%,生产性噪声检测点达标率为90.0%,高温作业点WBGT指数达标率为100%。工人体检结果未发现尘肺病、噪声聋等相应职业病和从事相应岗位职业禁忌证。结论应做好粉尘和噪声危害较严重岗位治理,加强危害因素不合格工作场所除尘、排毒设施及减震除噪措施和劳动者个人防护。

  • 标签: 职业卫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 茶粉
  • 简介:摘要本文对广东省医药连锁企业发展现状和经营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策略,望能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连锁药店发展有所启示,在未来经营上有所借鉴。

  • 标签: 医药连锁企业 发展现状 竞争优势 发展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械不良反应监测是对上市后药械进行再评价与安全监管重要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药械生产企业开展好ADR(MDR)监测可以确保人体用药用械安全有效,防止药品不良反应(ADR)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MDR)重复发生,对保护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及促进我国医药事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药械生产企业 药品不良反应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某节能灯生产企业工作场所存在职业危害情况及所采取防护措施、防护效果,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生产工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接触危害因素员工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企业总体布局满足生产需要,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合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一氧化碳、汞、铅及生产性噪声等。检测结果大部分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工人体检结果未发现相应职业病和从事相应岗位职业禁忌证。结论应加强汞、噪声等关键岗位排毒设施及减震除噪措施和劳动者个人防护。

  • 标签: 职业卫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 节能灯
  • 简介:摘要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拓宽药品营销渠道。新医改方案出台,在为医药企业拓宽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诸多挑战。医药零售企业作为药品终端资源,直接面对市场和药品需要人群,在应对新医改为药品营销渠道带来巨大变化时,必须紧跟改革步伐,深入了解我国药品管理政策变化、中药现代化、医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认清行业形势,及时而准确把握好机遇,才能寻找出适合自身发展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 标签: 新医改 医药零售企业 机遇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我市小型和微型铅酸蓄电池生产行业铅危害情况,为职业卫生相关部门管理和企业对铅污染防治,保护工人身心健康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合工作场所铅及其化合物浓度监测和接铅作业人员健康监护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混合生产车间、排毒装置设计缺陷、二次扬尘等综合因素造成了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标,但是通过采取一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接铅作业人员身体受损情况较轻。结论企业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及时进行改进防护设施设计不合理地方,实行“5S”管理和清洁生产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到位,才能有效控制铅危害。

  • 标签: 蓄电池 铅危害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整改建议以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方法对该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检测及分析。结果检测发现噪声、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氨、甲醇和尿素是该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尿素和氨均有不同程度超标,超标率分别30.0%、28.6%、50.0%、33.3%和16.7%。结论该企业某些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建议改善作业环境,提高防护措施,控制有害因素浓度和强度,防止职业病发生。

  • 标签: 化工企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 现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药品零售企业监管工作存在问题,并提出监管工作建议。方法根据合肥市某县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分析基层药品零售企业现状,并从监管者角度指出监管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对策。结果该县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包括监管人员严重不足、监管工作手段有限、监管工作覆盖率低及工作交流创新缺乏等。结论监管工作中应提高准入标准,严格执行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强化政务公开,引导公众参与日常监督管理;强化信用分级,实施更加有力监管与服务;增加飞检频次,督促企业强化日常质量管理。

  • 标签: 药品监管 监管现状 监管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培训制度化提高企业员工心肺复苏术培训合格率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企业2014年6月—2015年12月,参加我医疗站急救培训制度未制定前参加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员工300例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7年6月急救培训制度制定后参加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员工300例为实验组,以参加培训1年后心肺复苏术理论知识考核、实际操作能力考核两项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急救培训制度制定后参加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员工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从之前63%提高至85%,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合格率,从之前71%提高至98.1%,对两组患者评价指标进行了归纳性总结和统计学处理,得出如下结果。实验组员工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员工实际操作能力考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发现了十分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急救培训制度化后企业员工心肺复苏术培训合格率明显提高,是确实可行方法。

  • 标签: 企业员工 急救培训 制度 心肺复苏术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年来新会区某造船企业中工人流动情况以及企业与外包队对外包队工人管理情况。方法采用询访企业人事部门、外包队负责人和调查问卷形式,分别对造船企业人事部门和工人进行正式问卷调查。结果某造船企业3年内员工数量最多与最少时相差36%,外包队数量相差30%,工人在企业流动较大,在外包队中流动相对些小。结论在造船企业内工作外包队数量及工人的人数变化较大,工人流动性明显。

  • 标签: 造船企业工人 外包队 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