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小儿重症胰腺炎抗生素使用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抗生素使用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该院收治的小儿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者86例,将其按照用药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监测,依照监测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抗生素疗程超过10d者所占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抗生素应用率、二重感染发生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在小儿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治疗中准确监测患儿体内降钙素原水平可大幅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小儿重症胰腺炎 抗生素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银杏叶提取物(EGb)预处理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血管的保护效应。方法:首先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高脂饲料喂养进行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培养,并将大鼠分为以下几个小组,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二甲双胍组、EGb低剂量组、EGb高剂量组,每组纳入10只大鼠,以此比较分析EGb预处理下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影响。结果:经过对各组大鼠糖代谢指标、血脂水平以及肌动蛋白清除系统的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来看,相比正常组大鼠,其余几组大鼠以上指标均有较大变化。结论:通过EGb预处理,能够降低大鼠心肌损伤,心肌保护效应良好,而且EGb预处理后的心血管保护效应可能与肌动蛋白清除系统有关。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2型糖尿病 心肌梗死 心血管保护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重症监护室(ICU)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住ICU脓毒症患者78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2例)和严重脓毒症组(46例),均于入院24h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并评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结果严重脓毒症组的APACHEⅡ评分、血清CRP、WBC以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存活组的APACHEⅡ评分、血清CRP、WBC以及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对严重脓毒症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7.48%、81.25%.结论检测血清PCT对于ICU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临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降钙素原;脓毒症;ICU;诊断;临床预后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27-01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d(p-elF-2a)和caspase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丹参预处理组各25只,后3组大鼠再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限(0、3、12、24和72h)分为5个亚组,每组5只。采用动脉夹钳夹肝蒂45min后,使血液复流的方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假手术组仅解剖肝门不钳夹肝蒂;丹参预处理组大鼠在肝血流阻断前30min经尾静脉注入丹参注射液6ml/kg;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则在肝血流阻断前30min经尾静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eIF-20α和caspasel2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同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方差齐采用LSD法,方差不齐采用Games-Howell法。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p-eIF-20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296±0.038,假手术组在缺血再灌注0、3、12、24和72h分别为0.304±0.048、0.298±0.038、0.272±0.042、0.266±0.076和0.296±0.0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肝组织中p-eIF-2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缺血再灌注0h为0.310±0.034,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P〉0.05);在缺血再灌注3、12、24h,p-eIF-2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6±0.021、0.710±0.034和0.474-4-0.017,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0,211.52,25.15,P〈0.05);至缺血再灌注72h,p-eIF-2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336±0.043,基本回落至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同时相点水平(F=1.57,P〉0.05)。丹参预处理组大鼠肝组织中p-eIF-2�

  • 标签: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丹参 磷酸化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 Caspase12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护士静脉采血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急诊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室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 8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 CRP检测予以诊断和评估,观察组检测 PCT进行诊断和病情评估,比较两种指标敏感性、特异性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 结果 观察组出现 2例漏诊、 4例误诊,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95%、 90.0%,其中敏感性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后时间为( 12.5±4.1)天,明显比对照组短( P< 0.05);并发症发生率为 7.5%,对照组为 2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病死率分别为 10.0%、 15.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是一种简便、高效检测方法,可实现早期确诊,为治疗争取时机,同时对疾病情及变化情况进行评估,提供指导以改善预后,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川崎病患者急性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从而为川崎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6年8月-2018年8月前来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CD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在研究过程中,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所有患者按照损伤程度的不同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即冠状动脉损伤组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同时根据是否存在胃肠道症状将患者再次进行分组,并对患者之间的PCT水平差异性进行对比。结果在患者发病急性期,患者治疗前PCT水平异常的患儿共有60人,在经过治疗后,其PCT水平有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中,伴有胃肠道功能损伤的患者38人,其与无胃肠功能损伤的患者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化特点和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的PCT水平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应患者的炎症程度,但水平升高与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的发生不成正比,但与胃肠功能损伤有一定关联。

  • 标签: 川崎病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士静脉采血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急诊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急诊室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8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CRP检测予以诊断和评估,观察组检测PCT进行诊断和病情评估,比较两种指标敏感性、特异性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出现2例漏诊、4例误诊,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90.0%,其中敏感性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后时间为(12.5±4.1)天,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分别为10.0%、15.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是一种简便、高效检测方法,可实现早期确诊,为治疗争取时机,同时对疾病情及变化情况进行评估,提供指导以改善预后,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重症肺炎病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中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持续监测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期间,动态监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对照组(单独采用抗生素治疗),每组47例。分析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和降钙素原复常时间。结果: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和降钙素原复常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抗生素降阶梯治疗中,采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持续监测,对患者意义重大。

  • 标签: 老年重症肺炎病人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 持续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 简介: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hi-HSCT)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带MSC)移植治疗高危难治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对30例难治、复发或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自愿接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MSC移植的疗效进行分析,其中复发4例,高危26例.病种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3例,脾边缘带淋巴瘤ⅣB1例,NK/T细胞淋巴瘤1例,Burkitt淋巴瘤ⅣB1例.结果表明,30例全部获得了顺利植入,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9例(63%),其中Ⅲ-Ⅳ6例(20%);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8/25(32%),其中广泛型1例,局限型7例;复发3例,复发时间在移植后中位数300d(128-455d);死亡8例,其中1例死于复发,2例死于ⅣaGVHD并同时复发,5例死于感染、脏器衰竭.结论:应用脐带MSC联合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难治恶性血液病可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白血病 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自拟益胃汤对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影响;方法我科2017年9月——2018年9月住院患者,分为益胃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及西药治疗,益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益胃汤治疗。结果益胃组有效率92.65%,对照组有效率88.2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体内PGI水平逐渐升高,PIGII水平逐渐下降,PGI/PGII比值逐渐升高,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胃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胃汤可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症状,且有助于胃粘膜的修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益胃汤,胃溃疡,胃蛋白酶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对老年心衰患者监测血清降钙素元水平指导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是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心衰患者,共计420例,根据治疗方案差异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指标。

  • 标签: 老年心衰 重症医学科 血清降钙素原 抗感染治疗
  • 简介:本研究探讨低剂量氟达拉滨、环磷酰胺联合供者异体反应性NK细胞(nu+cy+allo-NK)作为新的非清髓性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HSCT)预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利用免疫磁殊富集F1供鼠(H-2^d/b)脾脏NK细胞,检测其中Ly49C^+、Ly49A^+细胞的比例;LDH法检测其异体反应性。建立小鼠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并比较清髓性方案(9GyTBI)、各种非清髓性方案(6.5GyTBI,flu+cy,及nu+cy+allo—NK)的体内清髓效果、移植后供者嵌合率、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表明:与其他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相比,nu+cy+allo—NK组不能增加清髓程度,但可显著提高单倍相合移植后的供者嵌合率,移植后21天的嵌合率在骨髓为(28.70±5.90)%,脾脏为(46.40±5、00)%,并持续2个月。与nu+cy组相比,nu+cy+allo—NK组出现的GVHD反应轻微,仅有50%(5/10)受鼠出现体重减轻,nu+cy+allo—NK组小鼠的肝脏、小肠、肾脏及皮肤的病理切片均未见明显的组织损伤。结论:供者allo—NK具有促进单倍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减轻GVHD强度的作用;低剂量nu+cy+allo-NK方案为高龄和一般情况差的肿瘤患者开展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新的途径。

  • 标签: 异体反应性NK细胞 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清髓性预处理 氟达拉滨 环磷酰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66例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软件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感染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治疗效果、治疗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抗感染疗程)及治疗满意度。结果:①血气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具可比性(P<0.05);②CRP水平、PCT水平:治疗前两组患者CRP水平、PCT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RP水平、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具可比性(P<0.05);③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具可比性(P<0.05);④治疗指标: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抗感染疗程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具可比性(P<0.05);⑤治疗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采用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感染治疗干预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住院之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老年心衰 肺部感染 血清降钙素原 抗感染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重症监护室(ICU)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住ICU脓毒症患者78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2例)和严重脓毒症组(46例),均于入院24h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并评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结果严重脓毒症组的APACHEⅡ评分、血清CRP、WBC以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存活组的APACHEⅡ评分、血清CRP、WBC以及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对严重脓毒症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7.48%、81.25%.结论检测血清PCT对于ICU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临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降钙素原;脓毒症;ICU;诊断;临床预后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27-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AC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250例脑梗死患者(ACI组)和226名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浆Fib含量。在ACI患者入院当天和4周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ACI组血浆Fib水平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4.8%vs.9.3%,P〈0.01);NDS重型患者血浆Fib含量[(5.82±1.51)mg/L]明显高于中型[(4.17±1.09)mg/L]、轻型[(4.26±1.15)mg/L]患者(均P〈0.01)。血浆Fib含量升高组患者住院4周时显著进步和进步者明显低于Fib正常组(均P〈0.01),而无变化和恶化者明显高于Fib正常组(均P〈0.01)。结论ACI患者血浆Fib水平均明显升高,病情重的患者升高更明显,血浆Fib含量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症状和体征 预后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入院时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方法:对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来我院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 111例病患进行研究,对其临床治疗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入院时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结果:观察不同纤维蛋白原水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出院结局不良产生率,病患入院时依照纤维蛋白原四分位数进行分组,第 1组结局不良例数为 27例,第 2组结局不良例数为 33例,第 3组结局不良产生率为 32.43%,第 3组结局不良产生率为 36.94%,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由此可见,随着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不断提升,结局不良的产生率也会相应的增加。结论:入院时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结局不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纤维蛋白原水平处于较高状态时会影响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效果。

  • 标签: 纤维蛋白原水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出院结局 不良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极重度突发性聋患者溶栓治疗疗效,为极重度突发性聋患者的溶栓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极重度突发性聋患者30例,根据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为2组FIB升高组(纤维蛋白原>3.5g/L,15例)和FIB正常组(纤维蛋白原≤3.5g/L,15例),比较两组应用巴曲酶溶栓治疗后的听力恢复情况。结果在溶栓治疗结束后,FIB水平升高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13/15),其中痊愈5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2例;而FIB水平正常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3.3%(8/15),其中痊愈3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7例,纤维蛋白原升高组疗效明显高于纤维蛋白原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的极重度突发性聋患者,在综合治疗中需常规降纤溶栓治疗。

  • 标签: 突发性聋 纤维蛋白原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罹患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实施基于血清降钙素监测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于我院就诊满足纳入排除条件的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中运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共76人,根据接受治疗期间监测指标不同分为接受常规经验抗感染治疗的对照组和接受监测血清降钙素后抗感染治疗的观察组,进行临床治疗效果和住院指标差异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氧分压为78.21±3.67、二氧化碳分压为36.26±3.57、平均住院天数为12.42 ± 3.56天、平均住院费用为5364.72 ± 345.37元;对照组干预后氧分压为66.26±2.94、二氧化碳分压为46.26±3.97、平均住院天数为18.19 ± 3.37天、平均住院费用为9565.34 ± 436.24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衰 肺部感染 血清降钙素原 氧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200例脑梗死患者和200名非脑梗死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脑梗死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中重型组明显高于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r=0.224,p=0.001)、尿酸(r=0.209,p=0.003)和纤维蛋白原含量(r=0.189,p=0.007)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尿酸 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