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胃肠道囊性淋巴管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成人胃肠道囊性淋巴管患者的CT表现,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例患者中,3例单发、2例多发;发生于胃壁1例,十二指肠1例,回肠1例,回肠伴肠系膜多发病灶1例,回肠、结肠伴腹膜后多发病灶1例;病灶大小为2.4~23.7cm;其中4例病灶呈匍行生长趋势,伸入组织间隙;5例病灶均呈水样低密度囊性病灶,边界清晰,增强后均未见强化。结论胃肠道囊性淋巴管多为单房囊腔,呈匍行生长,内含均匀液性低密度影,囊壁边界清楚,囊壁及其内容物一般无强化,与其囊性病理学特征相符。

  • 标签: 淋巴管瘤 胃肠道 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内脏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5年 8月至 2016年 12月我院收治的内脏大出血患者 5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外科手术治疗组( n=25)和急诊介入栓塞组( n=2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次手术成功情况、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急诊介入栓塞组患者的一次手术成功率 92.0%( 23/25)显著高于外科手术治疗组 72.0%( 18/25)( P<0.05),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外科手术治疗组(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4.0%( 1/25)、 8.0%( 2/25)均显著低于外科手术治疗组 16.0%( 4/25)、 24.0%( 6/25)( P<0.05)。结论: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内脏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外科手术治疗好。

  • 标签: 急诊介入栓塞 内脏大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epithelioidangiomyolipoma,E-AML)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0例肝脏E-AML患者的资料。20例患者中,4例同时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例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14例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例行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检查。对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最大径)、形态,病灶平扫密度或信号特点,病灶内有无脂肪成分,病灶内有无血管影及周边血管情况,有无假包膜及其强化表现,病灶动态增强特征,以及周围肝实质背景等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肝E-AML单发17例、多发3例;共24枚病灶,其中,尾状叶4枚、右叶9枚、左叶11枚;病灶大小1.0~25.0cm;24枚病灶均为椭圆形或圆形;7枚病灶均为低密度,22枚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呈高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均降低;动态增强10枚表现为“快进快出”型,14枚表现为“快进慢出”型;7枚含有脂肪成分;23枚病灶内及周边可见点条状血管影;14枚见“强化逐渐减退”的假包膜;1例CTA显示肝动脉供血、肝静脉引流入下腔静脉。结论:单发富血供肿块、体内和周围见点条状血管影及早显引流静脉、动脉期出现强化假包膜是肝E-AML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 标签: 肝脏肿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颅内胶质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87例,均在术前、术后定期行MRI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其MRI表现。结果:术后反应性强化26例,多表现为均匀环状或伴片状强化,厚度〈3mm,边界清晰,随访变化不明显或变薄;肿瘤残存19例,多为不规则强化,肿瘤边缘结节状或肿块样强化,边界模糊,厚度〉3mm,厚薄不均,随访渐增厚;肿瘤复发42例,MRI表现为术区或其周围出现新病灶,呈不规则环状或结节状强化;2例术后反应性强化,1例误诊为术后残存,1例误诊为复发。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准确显示颅内胶质术后残余或复发,对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的CT特点,为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腺淋巴23例,对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均为单侧,女性好发,腺淋巴一侧或双侧多发,男性好发;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发病年龄较腺淋巴小(P〈0.05);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的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平扫期CT值较低,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明显强化、CT值较高;腺淋巴的平扫期CT值较高,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呈轻中度强化、CT值较低;两者平扫、增强扫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腺淋巴的发病除具有性别、年龄差异外,CT平扫和增强扫描有明显的特征,可对两者的定性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腮腺 基底细胞腺瘤 腺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胶质肉瘤是一种较罕见的中枢系统肿瘤,通常被认为是胶质母细胞的变种,具有神经胶质和间质双向分化的特征.其胶质成分与胶质母细胞非常相似,间质成分多来源于成纤维细胞,因此最常见的类型类似于纤维肉瘤或所谓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现报道多形性胶质母细胞伴发胶质肉瘤1例并复习文献,对其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其认识.

  • 标签: 神经胶质肉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renalangiomyolipoma,RAML)是由成熟脂肪组织、厚壁血管和平滑肌组成的良性肿瘤,占肾脏肿瘤的3.9%,绝大部分具有特异性CT表现,少数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1-2]。搜集我院1999年10月至2014年7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RAML30例的临床和CT资料,以提高RAML的CT诊断水平。

  • 标签: 肾肿瘤 血管肌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脂肪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腱鞘巨细胞( GCTTS)的超声、 CT、磁共振成像( MRI)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 27例经病理证实的 GCTTS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中 GCTTS病变均为局限型, 18例软组织肿块跨关节生长, 9例包绕肌腱生长,其中 7例浸润邻近骨质;与正常骨骼肌相比,病灶 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 T1WI上, 13例呈稍低信号, 10例呈等、低信号, 4例呈等信号。结论 GCTTS以局限型多见,相比超声和 CT扫描, MRI在发现病变及其程度、范围、疾病诊断以及随访上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腱鞘巨细胞瘤 诊断显像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成像(16SCTA)对颅内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颅内动脉患者行16SCTA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对颅内动脉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58例共发现动脉69个,其中单个动脉50例,2个动脉7例(14个),3个以上动脉1例(5个)。16SCTA清晰显示了颅内动脉的部位、颈、载动脉的关系及与周围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结论:16SCTA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颅内动脉患者首选而有效的筛查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男,22岁,左下肢间断性肿胀2年余,为踢足球致左下腹外伤后左下肢肿胀.外科以"左下肢静脉血栓"收治,症状经治疗后好转又反复,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查体:左下腹触及一包块,无压痛、反跳痛,腹肌无紧张,肝脾不大.

  • 标签: 神经纤维瘤 腹膜后间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科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 月收治的 60 例血液科出 血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0)和行优质护理的实验组(n=30),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 验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结论:给予血液科出血性疾病患者优质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 的满意度,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血液科 出血性疾病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脑出血患者59例,分别在人组时、人组后7d、14d、28d应用CT灌注测量血肿周围组织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参数数值,计算脑出血侧(患侧)与其健侧镜像部位各参数的比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后rCBF、rCBV7d时最低,随后逐渐升高,其患侧与健侧比值各时相点均〈1。MTT与TTP7d时达高峰,随后逐渐缩短,其患侧与健侧比值各时相点均〉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持续的低灌注状态,且这种低灌注状态随时间改变呈波动性的变化规律。

  • 标签: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分析脑胶质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MRS)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脑胶质的1H—MRS特点与其病理级别相关性。方法:搜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38例,按照WHO分级(2000)标准分成两组:低级别脑胶质组、高级别脑胶质组。所有患者在术前行1H—MRS检查,均在MR非增强成像的基础上获得。使用GESigna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多体素扫描,点分辨选择波谱法,检测不同区域代谢物变化。结果:脑胶质的1H—MRS表现:肌酸(Cr)无明显变化;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下降,胆碱(Cho)增高,变化的程度由肿瘤级别高低决定;低级别、高级别脑胶质的肿瘤组织分别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低级别脑胶质和高级别脑胶质的肿瘤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的NAA/Cho、Cho/Cr、NAA/Cr比值与病理级别相关。结论:1H—MRS与MRI相结合能提高脑胶质术前诊断的准确性。1H—MRS可评价脑胶质的分级,反映脑胶质代谢特性以及肿瘤生长潜能。

  • 标签: 脑胶质瘤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代谢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右侧阴囊鞘膜积液反复发作2年余。2017年2月计划于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治疗,完善术前检查发现左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恶性病变不除外,建议手术或穿刺活检,患者拒绝,遂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消瘦、腰疼、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压异常波动,睡眠饮食正常,大小便无异常。入院查体:无特殊。相关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为1.120ng/mL,癌胚抗原为1.300ng/mL,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为7.86U/mL,CA15-3为13.12U/mL,CA19-9为6.04U/mL,CA724为1.48U/mL,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为0.373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为7.370ng/mL。增强CT:左侧肾上腺区椭圆形软组织肿块,病灶最大截面约7.7cm×6.6cm,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区,并见多发点状、小圆形钙化。增强扫描呈动脉期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性、渐进性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浑浊,且有结节样相似强化方式的小病灶包绕左肾动脉,左侧肾上腺未见显示(图1)。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 简介:男,45岁,反复咯血1年,再发20d入院。CT平扫+增强扫描示:左下肺见10cm×11cm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见气-液平面,经肘静脉团注80ml碘佛醇,速率3ml/s,动脉期病变不均匀明显强化,见胸主动脉发出异常供血动脉,直径约5mm,拟诊左下肺肺隔离症并感染(见图1~3)。手术所见:左下肺实变,质硬,有结节,并见左下肺静脉下方有一异常动脉血供由降主动脉发出至左下肺,

  • 标签: 支气管肺隔离症 黑色素瘤
  • 简介:手、腕部软组织肿瘤及样病变常见,高频超声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边界、范围和毗邻关系。根据声像图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超声检查能对很多手、腕部软组织肿块做出病理诊断。本文主要介绍常见手、腕部肿块的临床表现、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

  • 标签: 软组织 肿瘤 超声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劳累后发现阴道内有块状物脱出,平卧位休息后肿块能回纳入阴道内,伴排尿困难,便秘等症状。经会阴部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嘱患者做Valsalva动作后,可见膀胱后壁向阴道内脱出,同时右侧肛提肌外侧肌间隙内探及一呈类圆形团块,大小约2.3cm×2.0cm×1.5cm,内部为均匀低回声,向外突出(图1)。三维超声检查显示,在不同层面病灶大部分位于肛提肌内(图2)。

  • 标签: 胃肠道外间质瘤 肛提肌 超声诊断 盆底 VALSALVA动作 三维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比较胸膜与胸膜外孤立性纤维(SFT)的CT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探讨胸膜SFT的CT诊断标准是否适用于胸膜外SFT。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胸膜SFT和13例胸膜外SFT的CT表现,包括病灶大小、边界及强化方式等,运用三维重建测量两组病变的全肿瘤强化程度并绘制强化直方图,比较两组病变以上指标的差异并对照病理结果。结果胸膜SFT病灶最大径2.6~13.7cm,胸膜外SFT为3.8~12.4cm,两组肿瘤大小、与周围组织分界无显著差异。增强扫描胸膜SFT中8例(36.4%)轻度均匀强化、11例(50.0%)中度不均匀强化、3例(13.6%)明显不均匀强化;胸膜外SFT中,7例(53.8%)中度不均匀强化、6例(46.2%)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强化程度与大小无明确相关关系。胸膜SFT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胸膜外SFT,但强化直方图的平均偏度和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镜下,SFT由比例不同的梭形和卵圆形肿瘤细胞组成,间质胶原纤维丰富伴分支状血管。结论胸膜SFT与胸膜外SFT的CT征象除强化程度外无明显区别,可认为胸膜SFT的诊断标准总体上适用于胸膜外SFT。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病理学
  • 简介:男,84岁,2003年12月15日因"腰背痛1月"住院.其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不向他处放射.一年半前患者因肉眼血尿经膀胱镜活检诊为移行细胞癌,后行膀胱癌部分切除术未再发现癌细胞.术后丝裂霉素20mg每月1次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未见复发.患者有老慢支病史30年.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误诊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23岁。入院前10天呕血1次,色鲜红,解柏油样便4次,伴头晕、乏力。近1年体质量减轻15kg,无腹痛,无发热。体格检查示:患者皮肤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左侧腹扪及6cm左右肿块,质硬,边界尚清,较固定,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3.69&#215;1012/L,血红蛋白104g/L,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antigen19-9,CA19-9)(-),CA125(-),CA724(-),大便隐血(-)。

  • 标签: 肾嫌色细胞癌 胃恶性间质瘤 超声诊断 糖类抗原19-9 CA19-9 体质量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