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眼科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83例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视力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围手术期未发生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轻度炎症2例,轻度角膜水肿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患者治疗后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视力情况,并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老年性白内障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角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12眼科住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61例196眼,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扭动模式组(A组)和传统模式组(B组),晶状体核硬度按照Emery标准进行分级。记录术中所使用的有效超声时间(ultrasoundtime,UST)、有效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dissipatedenergy,CDE),并比较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角膜水肿程度(cornealedemadegree,CED)、眼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cornealthickness,CCT)和眼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各级核硬度手术中所使用的UST和CDE比较,A组较B组低。术后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高,而术后30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角膜水肿和CCT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眼角膜水肿轻,平均CCT厚,术后30d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d平均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A组较B组高,丢失率低。结论:由于缩短了术中UST和减少了CDE,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减轻了对眼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使得患者术后恢复周期缩短,但并未根本解决超声乳化对眼角膜造成的损伤。

  • 标签: 扭动模式超声乳化 眼角膜 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655例(655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256眼占39.08%,术后3天复查裸眼视力≥0.5者419眼占63.97%。655例患者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疗效确切,手术中规范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乳化对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的57例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超声乳化手术组(n=34)和小梁切除组(n=23),超声乳化手术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d中央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d超声乳化手术组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小梁切除组,降眼压效果低于小梁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超声乳化手术组视力高于小梁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小梁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1/23),通过χ^2检验可知,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5,P〉0.05)。结论超声乳化可显著改善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提高患者视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白内障 视力
  • 简介:目的分析乡镇中心医院开展白内障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目前眼科常用的手术仪器设备,巩膜隧道刀和角膜穿刺刀等,对126眼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视力≦0.3占16.6%,0.3~0.8占76.19%,≧0.8者占7.14%.术中晶体后囊破裂6眼,占4.76%.术后角膜水肿23眼,占18.25%.结论乡镇中心医院设备条件有限,但只要准备充分,严格按手术常规操作,开展该手术亦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 疗效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前加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对术后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macularedema,CME)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BM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收集NSAIDs的不同给药时机(试验组予以NSAIDs术前及术后局部点眼治疗,对照组予以NSAIDs术后治疗)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CME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RevMan5.2软件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术前是否加用NSAIDs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CME的发生在术后1w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8,95%CI:0.48~5.18,P〉0.05)、术后1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8,95%CI:0.30~2.00,P〉0.05),术后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2,95%CI:0.11~0.43,P〈0.01);黄斑中心凹厚度在术后1w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7.20,95%CI:-15.17~0.77,P〉0.05)、术后1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3.98,95%CI:-14.05~6.08,P〉0.05),术后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8.25,95%CI:-33.80~-2.70,P〈0.05)。结论:术前及术后联合应用NSAIDs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CME的发生,降低术后黄斑中心凹的厚度,提示NSAIDs的术前术后联合应用较单独术后应用更具有优越性。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黄斑囊样水肿 黄斑中心凹厚度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脱出的原因和预防以及处理办法。方法:对我院2008-01/2009-042000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52例52眼玻璃体脱出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眼玻璃体脱出发生在上浮核、劈核、圈套核和吸皮质时;49眼植入人工晶状体,3眼未植入人工晶状体;45眼获得满意圆瞳孔,7眼欠圆;18眼术后视力〉0.5,27眼视力〉0.3,3眼视力〉0.1,2眼视力〉0.05,2眼视力〈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发生玻璃体脱出多在劈核、圈套核及吸取皮质时,玻璃体脱出经过及时恰当的处理仍然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 玻璃体脱出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透明晶体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50岁以上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62眼)50岁以上超高度近视患者行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行前后囊抛光。平均随访1年,观察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2~0.8。术中1例后囊膜破裂,2例出现后囊不同程度混浊,予以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随访无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50岁以上超高度近视患者行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超高度近视 超声乳化 透明晶状体
  • 简介:目的建立完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术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选取2016年07月~12月我院行人工晶体植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手术患者60例(60眼),分常规组30例(30眼)和应用组30例(30眼),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和人工晶体植入住院费用、术中配合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白内障手术患者,可使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减低、患者术中的配合度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了护理工作的遗漏与疏忽,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从而促使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 简介: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是不可逆性盲最主要原因,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1]glaucoma,PACG)是我国最主要的青光眼类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发病机制复杂。PACG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晶状体位置偏前、前房变浅而导致的瞳孔阻滞。此外,周边虹膜肥厚以及睫状体位置前移也是PACG发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 标签: 暗室激发试验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机制 致盲眼病 危险因素 PACG
  • 简介:目的:通过多焦视网膜电(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phy,mf-ERG)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治疗前后的观察,提高CSC诊断的准确性,并指导临床诊疗,评估预后。方法:设置有比较性的CSC观察组和双眼正常的对照组。观察组有31例CSC患者都是单眼发病,这些患者每只眼(包括患眼与对侧眼)在发病期与恢复期都经过眼科的系统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OCT和mf-ERG,并记录这些检查的数据。对照组有30例,与观察组年龄范围相同,同样做上述检查并记录数据。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CSC发病期,mf-ERG显示患眼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60.54±18.20nV/degree2,比对照组(110.94±31.20nV/degree2)低45.43%(P〈0.01),在2环为38.12±10.81nV/degree2,比对照组(60.91±11.43nV/degree2)低37.42%(P〈0.05)。在恢复期,mf-ERG显示患眼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93.71±14.13nV/degree2,比对照组(110.94±31.20nV/degree2)低15.53%(P〈0.05);在2环为51.16±10.34nV/degree2,比对照组(60.91±11.43nV/degree2)低16.01%(P〈0.05)。另外,我们还发现,观察组31例患者中有8例对侧眼也显示出异常,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62.41nV/degree2,其余23例患者对侧眼未发现异常。结论:多焦视网膜电有助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随访观察,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多焦视网膜电图
  • 简介:目的:对湖北地区20~29岁人群的角膜散光情况与不同近视度数的关系进行调查,找出其变化规律。方法:用角膜地形对随机抽取的2254例湖北地区20~29岁青年居民进行散光度、轴向及近视度数的测定,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湖北地区20~29岁居民中,各个近视度段散光在26°~150°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最大,各个近视度段均呈现顺规散光人数多于逆规散光。其中女性高度近视段约为75.3%,中度近视段约为82.7%,低度近视段约为87.2%;男性高度近视段约为74.6%,中度近视段约为83.0%,低度近视段约为82.3%。20~29岁男性高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女性低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岁人群中女性中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同近视度男性组,且女性总体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男性总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岁男、女性高度近视组200°以内散光人数比例均低于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湖北地区20~29岁居民中,各个近视度段散光在26°~150°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最大,且各个近视度段不论男女均呈现顺规散光人数多于逆规散光;男性高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女性低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低于其他两组;女性中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同近视度男性组,且女性总体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男性总体组;男、女性高度近视组200°以内散光人数比例均低于中度近视组。

  • 标签: 湖北 20~29岁人群 角膜地形图 角膜散光 近视
  • 简介: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前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1例(46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眼压在21mmHg以下,中央前房深度加深,房角加宽。结论对于部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表面麻醉 小切口 白内障 房角分离术 青光眼
  • 简介:我科采用超声乳化术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emulsificationandintraocutarlensimplantation,PHACO+IOL)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8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合并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4例(106眼),其中男性33例,女性51例;年龄50~78岁,平均(65.8±5.6)岁。急性发作就诊者52例(均为单眼),

  • 标签: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 闭角型青光眼 合并治疗 超声乳化白内障 白内障吸除
  • 简介:目的: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分析其对角膜移植片内皮细胞的影响因素。方法:单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1眼,未出现排斥反应7眼,排斥反应控制后3mo以上3眼,角膜缝线已拆除。术前裸眼视力光感~0.1,术前及术后均检测角膜植片中央内皮细胞计数,晶状体核Ⅲ~Ⅳ级。手术方式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平均超声能量14.82%±0.47%,流速26mL/min,负压180~200mmHg(U/SPower).200~210mmHg(U/SPulse)。超声时间1.5~2.5(1.95±0.47)min。术后常规抗生素及激素眼液点眼。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0.5,均较术前提高。术后2~3d,角膜植片少许内皮皱褶,术后4d角膜恢复透明。术前术后角膜移植片中央部位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607~1998(1248.09±408.52)个/mm^2和601~1899(1184.36±373.92)个/mm^2,术后内皮细胞丢失率为5.11%,与术前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得t=3.6418,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mo以上,角膜植片保持透明,内皮细胞稳定。未发现大泡样角膜病变。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式安全有效。

  • 标签: 角膜移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角膜内皮
  • 简介: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年白内障术式的选择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针对高龄白内障晶状体核大、核硬、角膜内皮细胞减少的生理病理特点,采取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切口扩大为8mm,粘弹剂保证前房操作空间,减少前房内操作保护内皮细胞,一次娩出晶状体核。结果36例病人晶状体核均为一次顺利娩出。均无后囊破裂。术后角膜轻度水肿3例,均于3—5天消失,两周后裸眼视力〉0.4者12例、0.2—0.3者20例、4例0.2以下者均为90岁以上患者,其中3例黄斑变性、1例视神经萎缩。结论80岁以上高龄老年白内障的手术方法以非超声乳化扩大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为首选。

  • 标签: 高龄白内障 硬核 角膜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和小切口囊外门内障摘除人工品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4,1,3mo,观察I组108例单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和II组94例单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眼部情况,使用生存质量调杏量表记录分数。结果:术前生存质量总分数和各指标分数,术后1mo和3mo的生存质量总分数,I组和Ⅱ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4mo生存质量总分数和各指标分数,I组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品状体植入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短期内就得到明显提高。手术效果优于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期效果I组和Ⅱ组无明显差异,远期结果尚待进步深入探讨。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对我院20136月至2014年9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3例(26眼),男910年例(眼),女1416眼),年龄50-81岁,平均(66.51±7.12)岁。所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角粘连〈1/2例(/圆周。均在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个月最佳矫正视力≥.5者20眼(76.9%);术前平均眼压(20.60±3.95)mmHg;手术后平均眼压(12.05±3.62)mmHg,术前与术后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与术前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超声乳化联合0房角分离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超声乳化 前房角分离术 白内障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有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7例视网膜脱离1wk内合并有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巩膜扣带术,观察视网膜平复情况及术后3mo矫正视力。结果:7例患者视网膜平复,术后3mo矫正视力均显著提高。结论:对部分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扣带术,既解除了自内障对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妨碍,又顺利完成了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术后视力显著提高。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 巩膜扣带术 白内障 视网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