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甲双胍治疗心脏介入术后患者对OGTT检查及多生化指标影响。方法:按照1999年WHO诊断标准执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水平,观察对象是心脏介入术后203例患者的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同时测定血游离皮质醇瘦素血肝功肾功等多项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一些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年龄因素(P〈0.05)性别因素(P〈0.05)游离皮质醇(P〈0.01)瘦素(P〈0.01)是心脏介入术后糖耐量异常的危险因素。②本组观察对象进OGTT试验确诊糖尿病98例(48%),诊断糖耐量递减102例(50.2%)。结论:①年龄性别皮质醇瘦素是心脏介入术后糖耐量异常的危险因素。②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糖耐量异常率高达98%。3甲双胍干预治疗对心脏介入术后糖尿病患者及糖耐量递减患者均有显著疗效。

  • 标签: 二甲双胍 OGTT检查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3例)和观察组(n=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甲双胍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后对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利拉鲁肽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肥胖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中国药典》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有关物质氨苄西林聚体定位方法进行完善。方法:选择3根不同色谱柱,分别采用药典方法和氨苄西林系统适用性对照品标准图谱方法定位氨苄西林聚体峰,考察两者结果是否一致。结果:采用药典方法与氨苄西林系统适用性对照品法定位结果不一致。结论:现行标准欠妥,建议对聚体的定位方法修改为:取氨苄西林系统适用性对照品适量,加初始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mg的溶液,取10肛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的色谱图应与标准图谱一致。

  • 标签: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 氨苄西林二聚体
  • 简介:目的:了解干预前后焦作市第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用药合理性情况,探讨实施干预后降低药占比的成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干预前)和2014年(干预后)的归档病历中导致药占比偏高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超剂量用药、超浓度用药、无适应证用药、未首选国家基本药物、超疗程用药、联合用药不适宜等问题比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选药档次偏高问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对不合理用药问题实施的干预措施可促使药占比进一步降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药占比 降低 干预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肽基肽酶-4(dipeptidylpeptidase-4,DPP-4)抑制剂对于LADA早期患者的治疗价值及药学评估与监护。方法:对1例LADA早期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该患者糖尿病诊断8个月,此次为调整血糖,优化用药方案入院。结果:经过药学评估,分析该患者使用DPP-4抑制剂的风险与获益,该患者无DPP-4抑制剂使用的禁忌,给予磷酸西格列片100mg每日1次经口服治疗后,患者血糖平稳达标出院。结论:对于早期LADA患者用药前进行药学评估及用药教育,用药后加强对患者的药学监护,可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用药风险。

  • 标签: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药学评估 临床药师
  • 简介:病例:患者,男,44岁。因"胸背部疼痛伴四肢无力麻木8h"入我院神经内科。入院后行颈椎MRI示:颈7-胸1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转入骨科行颈椎后路血肿清除椎管减压扩大成形术。术前辅助检查示: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4.1×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94.7%;肝功能、术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美洛西林钠 三磷酸胞苷二钠 药物性肝损害 胸背部疼痛 颈椎后路 舒巴坦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动脉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休克患者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中心静脉动脉置管,抽取其动静脉血气进行分析,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并计算静动脉氧化碳分压,复苏6h后再次监测,对两组患者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低于70%的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高于70%时停止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当静动脉氧化碳分压差>6mmHg者继续复苏,而静动脉氧化碳分压差<6mmHg者停止复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6h和12h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休克患者复苏的治疗中,采取静动脉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 休克 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