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经管实验室的开放工作愈发重要,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医药经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例,介绍了经管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工作。该实验室首先要有丰富的实验内容,这是实验室开放的核心;其次,要构建先进的网络技术平台,这是实验室开放的支撑;然后,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是实验室开放的关键;最后,要制定合理的实验室开放制度,这是实验室顺利开放的保证。

  • 标签: 经管类 实验室 开放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第113届会议对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全球健康新战略,指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众多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向人们推荐了6最佳食物,并提出相关建议,如控制饱和脂肪的摄入量,以不饱和脂肪取而代之,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粗粮等,希望人们以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对待生活。

  • 标签: 世界卫生组织 最佳食物 不饱和脂肪 饮食习惯 生活习惯 健康
  • 简介:目的 对橐吾属药用植物干崖子橐吾ligulariakanaitzensis(Franch)HandMazz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多次柱层析和重结晶分离纯化,并运用IR,EIMs,13CNMR,1HNMR等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2个倍半萜成分:11hydroperoxy6,9eremophiladien8one(1),6αhydroxy7(11)eremopholen12,8βolide(2)和4个三萜成分:齐敦果酸(3),β香树脂醇(4),β香树脂醇乙酸酯(5),羽伞豆醇(6)。结论 上述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干崖子橐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一过氧化物,其碳谱数据系首次报道。

  • 标签: 干崖子橐吾 倍半萜 过氧化物 三萜
  • 简介:摘要:紫杉烷抗肿瘤药物属于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一种药物,其是一种蛋白稳定剂,常被用于肿瘤患者中,如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部分头颈部肿瘤等中,而且经实践证实,此药物具有显著的疗效。因此,自紫杉烷抗肿瘤药物出现以来,其已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热点。但实践表明,虽紫杉烷抗肿瘤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但其水溶性相对较差,影响了临床应用效果。故本文主要针对紫杉烷抗肿瘤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展综述,为临床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 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社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生物制药技术也在蓬勃发展,生物制药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是70年代初伴随着DNA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而诞生的。三十多年来,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为医疗业、制药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因此,世界各国都把生物制药确定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新兴产业。但是生物制药会存在一些发酵废液,这些废液不能有效处理就会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发酵废液事关全球公共卫生,它和人类的安全以及命运息息相关,引起了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目前存在的生物制药发酵废液危害,找到相应处理方法,推动生物科学更好的应用以及今后发展,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 标签: 生物制药 发酵废液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他汀降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原因,为血脂异常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6应用他汀降脂药品发生ADR患者1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86例ADR患者中,50~75岁中老年153例(82.26%);合并基础疾病67例(36.02%);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引起ADR的比例最高,分别占28.49%、22.58%,国产药品ADR发生率高于进口药品。ADR类型中肝胆系统(20.43%)、胃肠系统(44.62%)占比最高。结论 患者年龄、性别、使用他汀类药物种类会产生不同的ADR发生率,故临床进行降脂治疗时,应综合考量患者情况,病严格规范他汀降脂药品的使用,可减少ADR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他汀类降脂药品 不良反应 原因
  • 简介:【摘 要】 目的 通过全程参与1例的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过程,探讨药源性皮疹发生的原因及药师建议。方法 通过与临床医生讨论患者病情、查房、文献检索等方式,探究并分析导致该患者发生药源性皮疹的可能原因及治疗方案。结果 充分考虑患者的用药情况,考虑头孢菌素可能是患者发生细砂样红色斑丘疹的主因,通过对不良反应的关联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对患儿治疗的全程监护,体现了其在发生药源性不良反应后应起到的药学建议及药学监护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药源性皮疹 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现行的注射剂包装材料备案变更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为注射剂包材变更提供研究思路。方法: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包材法规、指导原则、团体标准的要求,对注射剂包材的供应商备案变更研究如何包材的选择和开展验证工作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从包装材料选择性、相容性试验、密封性试验等方面来评估药包材的适用性。建议药品注册申请人加强对药包材法规重视和学习,与药品审评部门加强交流,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 标签: 注射剂 包装材料 备案变更 研究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他汀降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原因,为血脂异常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6应用他汀降脂药品发生ADR患者1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86例ADR患者中,50~75岁中老年153例(82.26%);合并基础疾病67例(36.02%);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引起ADR的比例最高,分别占28.49%、22.58%,国产药品ADR发生率高于进口药品。ADR类型中肝胆系统(20.43%)、胃肠系统(44.62%)占比最高。结论 患者年龄、性别、使用他汀类药物种类会产生不同的ADR发生率,故临床进行降脂治疗时,应综合考量患者情况,病严格规范他汀降脂药品的使用,可减少ADR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他汀类降脂药品 不良反应 原因
  • 简介:【摘 要】 目的 通过全程参与1例的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过程,探讨药源性皮疹发生的原因及药师建议。方法 通过与临床医生讨论患者病情、查房、文献检索等方式,探究并分析导致该患者发生药源性皮疹的可能原因及治疗方案。结果 充分考虑患者的用药情况,考虑头孢菌素可能是患者发生细砂样红色斑丘疹的主因,通过对不良反应的关联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对患儿治疗的全程监护,体现了其在发生药源性不良反应后应起到的药学建议及药学监护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药源性皮疹 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研究目标是主要针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视网膜病变采用贝特与他汀降脂这两种药物相互结合和优质护理的方法对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研究。方法本次主要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患有糖尿病出现视网膜病变情况的患者不同治疗效果进行研究,选取了2017年5月~2018年5月一年时间内本院患者70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取他汀降脂药物和一般护理的方法,观察组的患者采取贝特与他汀降脂这两种药物相互结合和优质护理的方法,并最后根据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判断其两种不同方法的差异性。结果通过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对比患者TG、HDL-C、FBG这三个指标,我们发现观察组的指标结果优于参照组,并且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相对于参照组明显有减弱。结论采纳贝特与他汀降脂这两种药物相互结合应用和优质护理的治疗方法对患有糖尿病出现视网膜病变情况的患者能有更大改善,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此方法值得推行使用。

  • 标签: 贝特类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为促进临床更合理地使用他汀药品,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汇总徐州市2015年1月—2016年6月66例他汀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60岁以上病人服用他汀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中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使用辛伐他汀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他汀药品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加强监测,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他汀类药品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迷迭香(RosmarinusofficinalisL.)系唇形科迷迭香属多年草本植物,研究表明迷迭香中主要的二萜酚成分鼠尾草酸(carnosicacid)除了具有抗氧化作用,还具有抗癌、神经保护、抗炎、减肥、抑菌等多种药理活性,表现出较高的药用价值,并且可以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及食用油等行业,为了促进鼠尾草酸的新药研究和开发利用,本文对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迷迭香 鼠尾草酸 药理活性
  • 简介: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是一种细胞内含血红素的酶,是色氨酸降解的犬尿氨酸途径的起始和限速酶。IDO1在肿瘤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中过表达,促使恶性肿瘤从免疫监视中逃脱。IDO1的抑制已经成为癌症免疫治疗中最有前途的领域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醌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显示出良好的IDO1抑制活性,本文主要概述一些新型醌IDO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抑制剂 醌类
  • 简介:目的:了解高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98例β-内酰胺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5年我院98例β-内酰胺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对其临床用药、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98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中,〉5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为48.98%(48例),其次为≤12岁年龄段(29例,占29.59%);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数的占比最高,为68.37%(67例);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数的占比为62.24%(67例),高于青霉素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治愈75例,好转例18,有后遗症4例,死亡1例。结论:β-内酰胺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发生于静脉给药的特殊人群,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虽治愈率高,但仍存在因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而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的情况。因此,临床使用β-内酰胺抗菌药物时,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其不良反应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Β-内酰胺类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