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固体地球科学研究发展态势2013国际固体地球科学研究更趋于解决与地球演化和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如地球起源、板块运动机理、地震成因、自然资源开发等。与此同时,一些重要的传统基础理论认识受到挑战。《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在2013第1期发表特刊文章,指出当前地球科学矿究的热点领域是:气候变化评估、人类世、大气氧之谜、海冰大幅缩减、大型逆冲区地震、海洋酸化、淡水循环、拥挤的太阳系、气候敏感性。

  • 标签: 国际地球科学 科技发展 科学前沿 自然资源开发 科学研究 固体地球
  • 简介:利用开鲁气象站1954-2011逐日降水量数据,分析了近58a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季变化趋势和气候倾向率以及4-10月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比例.结果表明:(1)开鲁58a平均降水量为332.5mm,年平均降水日数64d,占全年总日数的17.5%,日降水量强度仅5.2mm;(2)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水日数多,降水量则多;(3)近58a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呈显著的减少变化趋势,降水日数减少1.8d/10a,降水量减少13.2mm/10a;特别是1999-2011日降水强度明显减小,年平均降水量仅277.5mm,比前45a平均减少了2成,春夏季干旱突出;(4)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3%,雨季集中,旱季明显;(5)作物生长季(4-10月)降水量级少,有效降水日数少,因此,发生干旱的概率高,特别是季节连旱,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制约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 标签: 开鲁 降水量 日数 变化趋势 降水强度
  • 简介:采用1961-2010松花江流域60个气象站逐日资料,基于平流-干旱模型(AA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实际蒸散发变化的主要气象要素.结果表明,1961-2010,松花江流域年均实际蒸散发为420.8mm,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4.9mm/10a,呈“减-增-减-增”年代际波动变化.季节上,春、冬两季实际蒸散发增加趋势较明显,夏、秋两季则呈现与实际蒸散发类似的年代际波动.春、夏、秋三季和实际蒸散发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高值主要出现在流域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西部.冬季绝大部分区域的实际蒸散发呈现微弱上升趋势.1961-2010,松花江流域和四季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上升显著,日照时数和风速大都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化是各气象要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且各气象要素在不同时期对实际蒸散发的影响是有差异的.总体上看,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增加主要是由平均气温,特别是最低气温的增加引起,特别在春、冬季体现得较为明显.夏、秋季节,影响实际蒸散发的要素包括气温日较差、实际水汽压、平均风速及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但夏、秋季节这些要素的多年变化趋势不明显,导致夏、秋实际蒸散发的总体变化趋势并不明显.

  • 标签: 实际蒸散发 平流-干旱模型(AA模型) 松花江流域 影响要素
  • 简介:截至20143月底,《古地理学报》创刊以来出版文献在中国知网库中被引频次排前20名的文章见下表。特向这些文章的作者表示衷心的祝贺。

  • 标签: 古地理 地理学报 学报高
  • 简介:20127月25-26日,呼和浩特市先后出现了两次大到暴雨降水过程,文章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地面加密自动观测资料、雷达和云图等资料对这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强降水过程具有历时短、强度大的特点;两次降水过程是在“东高西低”的环流背景下,由中低纬、上下游、高低层系统共同作用、配置产生的,前一次降水过程使呼市近地面大气湿度增加,不稳定形势重新建立并且进一步加强,高空有干冷空气入侵后造成的局地的不稳定降水;云图和雷达对这两次短时强降水具有更加显著的指示意义.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物理量 中尺度
  • 简介: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通过湖泊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气候变化状况。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多源、多时相的数字遥感影像、地形图和DEM数据,并结合其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乌兰乌拉湖37a来湖泊面积变化及其与自然要素(气温、降水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从湖泊补给的构成角度分析了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自1976--2012期间,乌兰乌拉湖范围总体上有所扩张,期间经历了先萎缩、后扩张的过程。1976乌兰乌拉湖的面积为555.97km2,1994其面积为496.50km2,这期间湖泊在逐年萎缩,递减幅度为3.12km2/a;从1998开始,湖泊面积开始迅速扩大,1998湖泊面积为499.83km2,到2012湖泊面积达655.25km2,扩张速率为10.36km2/a。乌兰乌拉湖水域面积变化主要集中在湖的南部河流入湖口处。1976--2012期间,乌兰乌拉湖流域的降水量增加,年平均气温升高。1998以来,乌兰乌拉湖水域面积扩张的原因有二:降水量增加;年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冻融水量增加。在湖泊主要补给水量构成中,湖面降水量、流域降水径流量、冻融水补给量分别约占23.3%、43.7%和33.0%。

  • 标签: 乌兰乌拉湖 面积变化 气候变化 湖水补给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
  • 简介:20131月11~14日,华北地区经历重雾霾过程。为了探讨其形成原因,利用大气化学模式系统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WRF)-Chem模拟20131月华北地区气溶胶的时空变化。模拟的能见度、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降水、风速和风向)以及细颗粒物(PM2.5,大气中直径≤2.5μm的颗粒物)地表浓度的时间变化与近地面观测值都较为吻合。模拟结果表明,1月11~14日,细颗粒物高值分布于河北省南部和东部、天津地区以及北京地区,其日均值约为400~500μgm-3。通过与历史气候数据比较发现,20131月10~15日华北地区的气象条件表现为较大的相对湿度正距平(20%~40%)以及风速的负距平(-1ms-1)。北京站点的探空数据还表明,在1月11~13日期间,垂直方向上,1km以下的大气中存在明显的逆温层,并且湿度保持较高的值(80%~90%)。模拟结果表明,1月11~14日,近地面南向风和东向风将水汽输送到华北地区,上层大气(850hPa)的西北风则将沙尘输送到华北地区。以上气象条件有利于气溶胶的吸湿增长和浓度的聚集。硝酸盐的收支分析表明,在北京地区,与1~9日相比,10~14日夜间化学生成和传输的显著增加都贡献于硝酸盐浓度,是重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雾霾 华北地区 WRF-Chem 气象条件
  • 简介:国家海洋局印发的《2014海洋科技工作要点》从10方面明确了我国海洋科技重点工作。在做好海洋科技支撑海洋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方面,国家海洋局将以《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编制和海洋强国建设有关专题研究为“龙头”,凝练确定海洋科技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 标签: 国家海洋局 海洋科技 科技创新能力 海洋强国 科技工作 顶层设计
  • 简介:20042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发生了Ms7.3级地震,其发震断裂为阿尔金断裂带西南段的贡嘎错断裂带.由于地处高山无人区,存在区域历史地震漏记,但1970以来5级以上地震活动是完整的,近20来强震活动增强.综合分析认为,2008于田Ms7.3地震可能加速了本次地震的发生.根据经验统计关系估计,2014于田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为30-40km,最大水平位错量为1.0-1.5m,地震的复发周期为300-400.通过阿尔金断裂上前人资料和区域构造的综合分析,认为2014于田地震是在青藏高原向北东运动背景下左旋走滑的阿尔金断裂向南西端扩展的结果.

  • 标签: 于田地震 阿尔金断裂 地震活动 发震构造 动力学背景
  • 简介:以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点1960~2009逐日气象资料为基础,从估算模型和统计角度计算分析了该流域参考蒸散量及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过去50a石羊河流域蒸散发呈增加趋势,个别站点达极显著水平(p<0.01),1960~2009和1970~2009不同时段的选择对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估算模型理论分析认为桑斯威特法计算的参考蒸散量变率主要由气温决定,蒸发皿蒸发量和彭曼蒙蒂斯公式计算的参考蒸散量变化则是辐射、气温、风速及空气饱和差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相关分析和突变检验的分析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并得出过去50a石羊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和彭曼蒙蒂斯公式计算的参考蒸散量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空气饱和差。

  • 标签: 参考蒸散量 蒸发皿蒸发量 石羊河流域 彭曼蒙蒂斯公式 桑斯威特法
  • 简介:经过由国土资源部、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石化、中海油等部门25位院士、专家组成的终评委员会认真、严谨的评审和投票,中国地质学会2013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1月19日在京揭晓,“最早的灵长类骨架及简鼻猴类的系统演化”等获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安岳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天然气勘探”等获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 标签: 地质找矿 科技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成果简介 中国地质学会 找矿成果
  • 简介:利用20011月1日至201212月31日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北京市API的节气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在节气尺度上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北京市春季和冬季分别以清明和小雪节气API最高,空气质量最差;立秋节气API最低,空气质量最好。春分—霜降节气空气首要污染物为PM10,SO2作为首要污染物出现在立冬—大寒和立春—惊蛰节气,小寒达到最大。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是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立春—谷雨节气空气质量主要受气压影响,立冬—大寒节气空气质量受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影响较大,立夏—霜降节气API与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显著相关,风速主要影响春秋节气的空气质量。

  • 标签: 空气污染指数 二十四节气 气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