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心血管科临床用药的问题,提高心血管疾病治疗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心血管科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这300例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药物的用法用量、药品种类、联合用药方案等情况。结论在本次研究的300例患者中,存在用药不合理的情况有20人,占比为6.7%,其中抗菌药使用不合理最严重共8例病患,占总人数比2.7%。而忽略药品禁忌症的情况最低只有1例病患,占总人数比0.3%。

  • 标签: 心内科 临床用药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质量以及用药安全情况进行分析,找到在护理过程以及用药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发掘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结果通过对24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以及用药安全管理的分析发现了22项不规范事项,其分别涉及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药物因素,其中患者因素为4项、护理人员因素为13项、药物因素为5项。结论通过对2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用药安全管理的分析,我们发现能够影响护理质量以及用药安全的因素主要来源与患者自身的原因以及护理人员和药物使用三个大方面,我们应当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且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增强对用药安全的管理来提高心血管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真实世界重度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支气管热成形(BT)后2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BT治疗的70例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后2年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微型哮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ini-AQLQ)评分、过去1年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因哮喘急性发作急诊就诊次数、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次数、肺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哮喘控制药物、哮喘药物费用及年哮喘总治疗费用等指标与术前的差异以及术后2年患者对手术效果的主观评价。结果70例患者术前和术后2年调查过去1年中有重度哮喘急性发作者分别为70例(100%)和37例(52.9%),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累计次数分别为575和162例次;因哮喘急性发作急诊就诊者分别为46例(65.7%)和9例(12.9%),急诊累计次数分别为186和19例次;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者分别为43例(61.4%)和16例(22.9%),住院累计次数分别为124和24例次。术后2年重度哮喘急性发作频率、哮喘急性发作急诊就诊频率、哮喘急性发作住院频率较治疗前分别下降71.9%、88.9%、83.3%(均P<0.001)。术后2年ACT、mini-AQLQ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22(21,24)比17(13,19)分、(5.57±0.89)比(3.83±0.92)分](均P<0.001)。术后2年4例(5.7%)停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及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14例(37.8%)停用口服糖皮质激素(OCS),每日ICS剂量及OCS剂量均显著低于术前(均P<0.05);使用孟鲁司特钠、茶碱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少于术前(40.0%比81.4%、27.1%比71.4%)(均P<0.001)。术后2年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均显著高于术前[2.27(1.84,2.82)比2.10(1.70,2.61)L、(76.8±19.5)%比(72.5±19.8)%、(66.3±13.6)%比(63.8±13.0)%](均P<0.05);治疗后年哮喘药物费用及年哮喘总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术前(均P<0.001)。59例(84.3%)患者主观评价治疗有效。结论2年随访显示,BT可显著改善真实世界重度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重度哮喘急性发作,降低急诊就诊及住院频率,减少药物使用,降低治疗费用。

  • 标签: 哮喘 治疗学 支气管热成形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引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PBMV)的安全性及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 2019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经胸超声引导下PBMV患者15例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53±13)岁,总结术前、术后即刻效果以及术后早、中期随访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1例患者因术后二尖瓣大量反流,转外科治疗。其余14例手术成功,术后即刻评估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平均压、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分别为(1.84±0.43)cm2、(11.9±4.5)mmHg(1 mmHg=0.133 kPa)、(10.9±3.2)mmHg,与术前[(0.89±0.24)cm2、(21.9±6.0)mmHg、(20.1±3.6)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三尖瓣反流面积减少[(3.79±2.81)cm2比(5.26±3.99)cm2,P=0.03),而二尖瓣反流面积未见明显增加(P=0.67)。14例患者随访(13.8±4.6)个月,术后早、中期二尖瓣瓣口面积、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术前相比均改善(均P<0.01);三尖瓣反流面积较术前改善(P<0.05),二尖瓣反流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早期和中期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全组患者无因再狭窄二次手术者,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胸超声引导下PBMV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且近中期效果良好。

  • 标签: 二尖瓣狭窄 超声心动描记术 球囊扩张成形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临床上较为罕见的肾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皮瘤合并肾动脉夹层。患者左肾CT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影,增强后轻中度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左肾动脉内可见真假两腔及附壁血栓形成。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行左肾上级背侧肿物切除和肾动脉夹层,术后病理诊断为肾内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皮瘤并发肾动脉夹层动脉瘤伴脉管内血栓形成。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淋巴管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肾动脉 夹层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栓塞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复杂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综合使用新型球囊、颅内支架铺助栓塞技术、超柔软微弹簧圈成篮技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探讨技术难点。结果本组50例患者共应用支架53个,每个支架内分别填入弹簧圈1~13只,平均5.4只。手术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进行脑血管造影,动脉瘤均获栓塞。术后2例患者出现轻微失语症状,经扩张血管、扩容、活血化瘀治疗后好转。对本组45例患者(其余5例均为2011年后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45例患者均未复发,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采用支架及球囊辅助超柔软微弹簧圈成篮技术治疗复杂型颅内动脉瘤效果理想,且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微创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科老年患者焦虑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老年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1,行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n=31,行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80.65%,低于观察组的96.77%,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效率评分、睡眠时间评分无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对照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略低(P<0.05)。结论针对焦虑、失眠原因对老年患者进行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焦虑状态,降低其失眠复发率,进而提高其生命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 焦虑状态 失眠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胆总管内留置全覆膜金属支架(FCSEMS)治疗良性胆管狭窄(BB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接受FCSEMS治疗的22例BB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50.9±8.6)岁。随访观察FCSEMS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结果22例FCSEMS置入均成功,FCSEMS留置(221.9±19.8)d,无肝脓肿、急性胆管炎、胆总管堵塞等肠胆反流并发症。支架近端移位2例(9.1%,2/22),操作时间分别为62 min和115 min;20例(90.9%)无移位,操作时间(29.7±6.3)min。随访16.0(8.0,25.3)个月,狭窄无复发。结论完全胆管内留置FCSEMS是治疗BBS的一种有效方法,可避免肠胆反流的发生。

  • 标签: 胆管疾病 胆管狭窄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金属支架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5例血管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IPE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例,女4例,年龄28~61岁。结果发现IPEH在MRI T2加权成像序列上主要表现为边缘高信号中心等/低信号或高信号内可伴散在点灶样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边缘强化或明显强化(低信号灶不强化);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伴骨质破坏,病变内可见钙化。

  • 标签: 免疫增生性疾病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巨大的肠系膜上皮样血管皮瘤侵犯空肠的病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1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腹腔内巨大囊实性肿块,伴有钙化成分及杂乱分隔,增强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误诊为脂肪肉瘤。患者经对症抗感染、手术、引流等处理后症状好转出院,术后病理确诊为肠系膜上皮样血管皮瘤,术后随访8年未见复发及明显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肠系膜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1月医院接收的7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使用自愿的原则,将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为35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心律失常的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的常规心率失常治疗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方式。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室性早搏情况与左室射血情况全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明显的优于对照组82.29%,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心率失常治疗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方式,不仅可以缓解患者早搏情况或者是左室射血的情况,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患者 临床特征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在心血管科中行护理风险评估以及预防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自我院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1日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科中行护理风险评估以及预防,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效果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对促进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均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服务于心血管科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在院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模式分组接受常规护理的半数患者归入对照组,接受人性化服务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就护理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而言,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心血管科中开展的人性化服务可以使患者更加积极自信地抵御病痛,有助于护理工作更好地进行。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疾病 人性化服务 应用效果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治疗的30例食管狭窄的病人临床资料,总结食管支架置入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0例患者做好术前准备,中配合指导,术后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结果患者手术实施过程中,情绪稳定主动配合。30例支架均一次释放成功,进食困难明显改善。结论食道扩张及覆膜食道支架置入能有效的解除患者吞咽困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做好术前准备,中护理、术后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对手术顺利进行及其延长病人生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食道支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热成形(BT)对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60%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行BT治疗的75例哮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根据治疗前的FEV1%预计值分为两组:FEV1%预计值<60%组(39例)、FEV1%预计值≥60%组(36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用量、急性发作次数、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改变及治疗后3周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口服波尼松用量、吸入布地奈德罗用量、急性发作次数均>FEV1%预计值≥60%组,ACT评分低于FEV1%预计值≥60%组[M(Q1,Q3),10.00(0,20.00)比0(0,3.75)mg/d、960(320,960)比320(320,640)μg/d、5(4,8)比4(4,5)次/年,13(9,15)比17(13,19)分](P值均<0.05);其中BT治疗后1年FEV1%预计值<60%组口服泼尼松用量仍偏高外[0(0,5.00)比0(0,0)mg/d](P=0.009),其余各项指标在治疗后1年及治疗后2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治疗后1、2年各项指标均好于治疗前(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BT治疗后2年吸入布地奈德量、急性加重次数均少于治疗前1年[320(320,320)比320(320,640)μg/d、0(0,0)比0(0,1)次/年](P值均<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各指标治疗后2年与治疗后1年相比,除吸入布地奈德量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FEV1、FEV1%预计值均低于FEV1%预计值≥60%组[FEV1:(1.21±0.41)比(2.26±0.80)L、(1.84±0.73)比(2.30±0.78)L、(1.70±0.66)比(2.38±0.76)L;FEV1%预计值:46.2(38.5,53.7)%比80.8(66.5,93.6)%、60.1(48.2,71.6)%比87.4(68.5,96.5)%、58.5(48.6,74.8)%比86.6(73.0,97.3)%](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后1、2年的FEV1、FEV1%预计值均高于治疗前(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后各时点FEV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治疗后2年FEV1%预计值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BT可明显改善FEV1%预计值<60%的重症哮喘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及激素用量,安全有效。

  • 标签: 哮喘 治疗学 支气管热成形术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