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其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131I核素治疗+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是DTC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可为DTC的诊治、转移与复发的预测、疗效的评估提供依据。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的存在可影响Tg的测定。因此,笔者对Tg和TgAb在DTC诊治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状腺球蛋白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分化型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P-ATG)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接受P-ATG(5 mg·kg-1·d-1×3~5 d,序贯5 mg/kg隔日1次~每周2次)联合益赛普(25 mg每周2次,儿童剂量减半)方案治疗的3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合并Ⅲ/Ⅳ度aGVH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35例Ⅲ/Ⅳ度aGVHD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中位年龄10(3~54)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各1例。②治疗28 d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12例(34.3%),部分缓解(PR)18例(51.4%),总有效率为85.7%(30/35),Ⅲ度aGVHD组总有效率高于Ⅳ度aGVHD组[100%(19/19)对68.8%(11/16),P=0.004]。③治疗56 d疗效评估:CR 22例(62.9%),PR 5例(14.3%),总有效率为77.2%(27/35),Ⅲ度aGVHD组总有效率高于Ⅳ度aGVHD组[89.5%(17/19)对62.5%(10/16),P=0.009]。④不良反应:35例患者输注P-ATG过程中均为发生发热、寒战、皮疹等不良反应,亦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发生。巨细胞病毒、EB病毒再激活率分别为77.1%(27/35)、22.9%(8/35),细菌感染发生率为48.6%(17/35)。⑤中位随访时间为13(1~55)个月,移植后1、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68.1±8.0)%、(64.3±8.4)%,Ⅲ度aGVHD组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高于Ⅳ度aGVHD组[(84.2±8.4)%对(47.6±13.1)%,χ2=3.38,P=0.05]。结论P-ATG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allo-HSCT后Ⅲ/Ⅳ度aGVHD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胎球蛋白α与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A组(UAER<20 μg/min,29例)、B组(20 μg/min≤UAER≤200 μg/min,36例)、C组(UAER>200 μg/min,28例),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胎球蛋白α、β2-MG水平,采用Pearon相关性分析UAER与血清胎球蛋白α、β2-MG水平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胎球蛋白α、β2-MG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A组、B组、C组血清β2-MG水平依次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组、B组、C组血清胎球蛋白α水平依次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ER与血清β2-MG水平呈正相关(r=0.434,P<0.05),与血清胎球蛋白α水平呈负相关(r=-0.386,P<0.05)。血清β2-MG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下面积为0.858,灵敏度为77.40,特异度为93.50;血清胎球蛋白α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下面积为0.763,灵敏度为51.60%,特异度为86.00%;血清胎球蛋白α联合β2-MG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下面积为0.967 ,灵敏度为90.30%,特异度为98.90%。结论血清胎球蛋白α、β2-MG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有显著相关性,胎球蛋白α联合β2-MG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均高于任何单一指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清胎球蛋白α β2-微球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少见的、难以治愈的以血清单克隆IgM为主要特征的惰性淋巴瘤,全基因组测序显示MYD88和CXCR4基因突变是WM最常见的分子遗传学改变。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等技术的发展,对WM发生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同时,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新型药物的临床试验不断开展,使WM的预后得到了改善。文章主要就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关于WM治疗、预后分析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突变 谷胱甘肽 蛋白激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药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浆P物质(SP)浓度及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莱州市中医医院儿科收治的8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男43例,女39例,年龄(6.52±2.36)岁,年龄范围为3~11岁,采用电脑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每组41例。单药治疗组行布地奈德治疗,联合治疗组行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ICAM-1、SP浓度、唾液sIgA、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儿ICAM-1[(218.25±2.13)μg/L]、SP浓度[(41.44±2.21)μg/L]低于单药治疗组[(234.65±2.18)μg/L、(49.73±2.26)μg/L],唾液sIgA[(17.39±1.12)μg/L]高于单药治疗组[(13.56±1.23)μg/L],联合治疗组FVC[(3.53±0.25)L]、FEV1[(2.72±0.23)L]高于单药治疗组[(2.61±0.32)L、(2.24±0.35)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8%(4/41)]与单药治疗组[7.3%(3/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可有效降低患儿ICAM-1、SP浓度、提升唾液sIgA水平,改善患儿肺功能,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丙酸氟替卡松 布地奈德 小儿支气管哮喘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浆P物质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环磷酰胺结合人免疫球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与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接收的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29例)采取环磷酰胺结合强的松治疗,观察组(29例)接受人免疫球蛋白、环磷酰胺结合强的松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是72.41%,观察组是93.10%,观察组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环磷酰胺 人免疫球蛋白 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 白细胞介素-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DSA)和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接受过allo-HSCT的AML患者资料,总结患者KIR3DL1、DSA检测结果,分析不同KIR3DL1、DSA基因水平患者allo-HSCT后造血免疫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移植前供者预存DSA阳性的7例患者allo-HSCT后均未获得造血免疫重建,移植前供者预存DSA阴性的3例患者allo-HSCT后均获得造血免疫重建。供者预存DSA阳性的7例患者移植后均发生GVHD,预存DSA阴性3例患者中2例发生GVHD;供者预存KIR3DL1阳性的7例患者中1例发生GVHD,预存KIR3DL1阴性的3例患者中2例发生GVHD。结论移植前供者预存DSA阳性的AML患者allo-HSCT后造血重建延迟,易发生GVHD,而移植前供者预存KIR3DL1阳性的AML患者allo-HSCT后较少发生GVHD。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特异性抗体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造血重建
  • 简介:摘要川崎病是儿童常见的发热性血管炎性疾病,10%~20%的川崎病患儿接受首剂2 g/kg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失败,这部分患儿称之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IVIGRKD)。对于IVIGRKD的治疗方案包括第二剂IVIG、第二剂IVIG+糖皮质激素、英夫利昔单抗单次静脉注射、环孢霉素静脉注射或口服、阿那白滞素皮下注射及环磷酰胺静脉注射和血浆置换等。并无证据表明有哪一种治疗方案优于其他治疗方案。因此早期预测及时发现IVIGRKD极为重要。但现有预测模型多数基于回顾性资料统计分析,同时因地域及人种的不同,其应用具有局限性,限制了预测评分系统的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耐药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行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有效价值。方法:将本院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7月间接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 130例纳入研究中,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 66例,实验组 64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实验组行丙种球蛋白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指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 PT值相比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PTT有所升高( p<0.05), FIB有所下降( p<0.05),治疗后实验组 APTT值较比对照组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能够有效调节患儿血液的高凝状态。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丙种球蛋白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发生寒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院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丙种球蛋白治疗,将发生寒战的患儿纳入寒战组,将未发生寒战的患儿纳入非寒战组,了解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分析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发生寒战的影响因素。结果经统计发现,发生寒战患儿23例,主要集中于丙种球蛋治疗5 min~2 h之间,持续时间在10~50 min,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痉挛性发抖或不可控收缩。与非寒战组相比,寒战组年龄<3岁、体质量<10 kg、有血液制品过敏史、注射前体温大于38.5℃以及未调整至常温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3岁、体质量<10 kg、有血液制品过敏史、注射前体温大于38.5℃以及未调整至常温是发生寒战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3岁、体质量<10 kg、有血液制品过敏史、注射前体温>38.5℃以及未调整至常温均可能增加丙种球蛋白治疗过程中发生寒战的风险,故临床治疗时应仔细询问患儿病史,且治疗期间,应注意丙种球蛋白的滴注速度和保暖,从而预防或减少寒战的发生。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寒战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可切除胃癌(rG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rGC患者158例,随访截至2020年5月或患者死亡。术前计算AGR、PN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GR、PNI最佳预测界值,并进行分组。分析AGR联合PNI(AGR-PNI)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总生存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ROC曲线分析表明AGR、PNI最佳预测界值分别为1.19、43.70,AGR-PNI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AGR、PNI(Z = 2.596,P = 0.009;Z = 2.403,P = 0.016)。基于AGR、PNI的最佳预测界值,对患者进行AGR-PNI评分并分组:0分组(AGR ≥ 1.19、PNI ≥ 43.70,75例),1分组(AGR ≥ 1.19、PNI < 43.70,或AGR < 1.19、PNI ≥ 43.70,55例),2分组(AGR < 1.19、PNI < 43.70,28例)。三组年龄、性别构成、肿瘤直径、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岁比< 60岁,HR = 1.878,95% CI 1.011~3.491,P = 0.046)、TNM分期(Ⅲ期比Ⅰ期,HR = 2.148,95% CI 1.074~4.296,P = 0.031)、组织分化程度(中等或好比差,HR = 0.399,95% CI 0.211~0.753,P = 0.005)、AGR-PNI(2分组比0分组,HR = 2.729,95% CI 1.303~5.715,P = 0.008)是影响rG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GR-PNI可作为rGC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AGR-PNI高分组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胃肿瘤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预后营养指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早期肾损伤尿微量白蛋白和尿 α1-微球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 9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发作期及间隙期组患者数分别为 47例与 43例。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尿常规指标正常者 9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 MA与 α1-MG检测采用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分析,仪器采用日立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贝克曼公司提供。比较健康对照组、间隙期组与急性发作期组 MA、 α1-MG阳性检测率;比较健康对照组、间隙期组与急性发作期组 MA、 α1-MG水平。结果:( 1)间隙期组、急性发作期与健康对照组在 MA、 α1-MG阳性率,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 P均< 0.05);( 2)间隙期组、急性发作期与健康对照组在 MA、 α1-MG水平,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 P均< 0.05)。结论: MA、 α1-MG对痛风早期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尿 α1-微球蛋白 痛风 早期肾损伤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Vav家族蛋白是鸟嘌呤核苷酸转化因子家族成员的一种。Vav蛋白通过RhoA、RhoG和Rac-1在细胞特定时期影响细胞信号转导、骨架重组、黏附迁移等生理活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80余中不同的鸟嘌呤核苷酸转化因子。近来研究发现Vav家族蛋白在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及免疫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vav蛋白免疫系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Vav 鸟嘌呤核苷酸转化因子 免疫系统
  • 简介: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观察两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应用于小儿川崎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接诊治疗的 64例小儿川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9月,在对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该院对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剂量做出调整,并以此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 32例,采用丙种球蛋白剂量为每天  0.4g/kg,其中观察组患者 32例,采用丙种球蛋白剂量为每天 1g/kg。比较两种剂量作用下患儿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各种临床病症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半年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患儿。结论:采用较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所取得的效果更加的明显,且后期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概率也更低,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小儿川崎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高浓度球蛋白对胶体金法检测HIV抗体的干扰,探讨引起干扰的球蛋白浓度水平。方法 对高浓度球蛋白血清用PH7.2PBS进行系列稀释,并对原血清和系列稀释血清逐一测定其球蛋白含量。同时用胶体金法(两个厂家)、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对原血清和系列稀释血清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及艾博乳胶法检测均为阴性;原血清及低稀释度血清用英科胶体金试剂检测表现为阳性反应,并有背景干扰。随着血清稀释度逐渐增高、球蛋白浓度逐渐降低,阳性反应逐渐减弱,背景干扰逐渐减弱,在球蛋白含量为60.5-61g/L稀释处干扰完全消失,结果为阴性。初步结论 高浓度球蛋白对胶体金法(英科)检测HIV抗体有假阳性反应和背景干扰;血清球蛋白<61g/L时,胶体金法检测HIV抗体无干扰。

  • 标签: 高浓度球蛋白,HIV抗体,胶体金法,背景干扰,假阳性
  • 简介:摘要报告1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emia)合并轻链型肾淀粉样变的罕见病例。患者为老年男性,表现为血单克隆IgM升高;蛋白电泳为单克隆IgM-κ型条带,骨髓中见淋巴样浆细胞,肾脏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肾组织刚果红染色阳性,κ轻链(2+),呈团块状沉积在系膜区及血管袢,λ轻链阴性。电镜见直径8.32~9.56 nm杂乱无序排列的纤维丝,经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治疗有效。

  • 标签: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淀粉样变性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观察 进行研究。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11 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采取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将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运用在急性脊髓炎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疗效,患者的脊髓功能可以有效的得到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甲基泼尼松龙 丙种球蛋白 急性脊髓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应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于 2017年 1月 -2020年 1月接收的 6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 [1g/( kg·d)丙种球蛋白 ]、研究组 [2g/( kg·d)丙种球蛋白 ],各 61例。结果:研究组高热消退时间短于常规组( 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 CRP、 WBC、 PLT、 ESR无显著差异( p>0.05);研究组冠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临床疗效相对更好,冠脉病变发生率低,可将其作为川崎病患儿的首选。

  • 标签: 川崎病 小儿 丙种球蛋白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