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针对我科2014年10月—2015年12月89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结果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与遗传、肢体制动、恶性肿瘤、肥胖、高龄、麻醉、术后卧床时间过久等因素有关,针对相关因素采取预防和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DVT的发生。结论加强对患者DVT的评估及健康宣教,指导卧床患者床上科学合理地活动、药物治疗等护理对策,可有效防止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

  • 标签: 术后 下肢 深静脉 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静脉中的作用。方法ICU病房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名。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护理后一周、护理后两周的下肢静脉发生率均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减少ICU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病率。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ICU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需要使用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需要实施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护理干预的手段能明显降低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几率,有着极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折术后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后在预防下肢静脉方面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骨折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基础护理,加强观察组护理干预。针对下肢静脉发生率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下肢静脉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2.5%)比对照组(10%)低(P<0.05)。结论骨折术后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后在预防下肢静脉方面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静脉发生率,应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从我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行骨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34例进行研究,采用Autar修订量表对其下肢静脉的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护理干预,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静脉。和干预前比较,患者干预后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股静脉流量和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前后差异显著(P<0.05)。同时护理干预前后的股静脉流峰速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骨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风险性进行评估,并对其采取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骨科手术后,护理干预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参照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5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分析两种护理干预的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率5.4%明显低于参照组25.0%,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6.4%高于参照组78.6%,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后,实施护理干预下肢静脉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术后患者利用优质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形成,探究护理干预对疾病形成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到2015年11月之间患有骨科疾病接受手术的104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并依据奇偶法将其分为数量均等两个小组,分为是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给与实验组52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给与对照组52例患者则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式,然后对比不同小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讲实验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更佳。结论对骨科术后患者结合优质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最大化提升患者治疗疗效,降低下肢静脉形成几率,确保病人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方面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一2015年10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52例骨科大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取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DVT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比、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7.958~11.24,P<0.05);DVT发生率5.97%明显低于对照组17.91%(x2=4.542,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骨科术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预防及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 血液流变学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对其术后下肢静脉形成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6年8月间本科室接收的行剖宫产分娩的60例产妇进行研究,参考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2组参照组共有30例,提供常规产科护理服务;观察组共有30例,在参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详细记录2组产妇术后10d内下肢疼痛及肿胀、下肢静脉、肺栓塞等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10d内的下肢疼痛及肿胀发生率、下肢静脉形成率均较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的肺栓塞发生率较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有助于减少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护理干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的形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2月~2016年02月在我院180例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早期护理干预,18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下肢静脉6例,发病率为3.33%,经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护理,痊愈出院。结论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早期采用基本预防和物理预防或基本预防和药物预防的方法进行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妇科盆腔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研究下肢静脉形成(DVT)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DVT的相关性,探讨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在DVT中的发生、发展的作用。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0例DVT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DVT部位、分型、时间分期及Hcy水平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两组成员间年龄分布及性别组成无显著差异。DVT病例组患者以50-60岁为好发高峰期,左下肢DVT比右下肢多见(3.38:1)。DVT组Hcy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侣.45±9.67vs1389±4.33,P=0.001)。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Hcy水平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DVT组部位分型、发病时间分期各组间Hcy对比无明显差异。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DVT发生的敏感的风险标记,Hcy的监测对诊断DVT的观察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同型半胱氨酸 HHCY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康复对下肢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间我院骨科收治的102例下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患者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5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行中医护理康复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下肢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中医康复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效果。

  • 标签: 中医护理康复 下肢骨折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下肢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中采取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江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诊治的92例创伤急诊外科下肢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6)与实验组(n=46),将实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循证护理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97.82%、疼痛率2.17%等指标改善情况比较显著,与参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统计学均有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在下肢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下肢骨折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