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围手术期深静脉形成的干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5年10月间我院行下肢围手术患者106例,对其预防深静脉形成的干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经过干预护理,出现下肢静脉1例,肺栓塞2例,经及时有效处理后均康复出院,取得显著临床护理效果。结论干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下肢围手术期深静脉发生率,促进患者良好康复,显著提高临床手术治疗成功率,具有广泛实践意义。

  • 标签: 下肢骨折 围手术期 深静脉血栓 干预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术后并发深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下肢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54例/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56%vs20.37%,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深静脉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下肢手术高危患者深静脉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9月到2015年10月期间接收的100例下肢手术高危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在深静脉形成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下肢手术高危患者采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深静脉的形成,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骨折手术 高危患者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所导致的深静脉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下肢导致深静脉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遵循随机抽样原则,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下肢导致的深静脉。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深静脉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遵循随机、对照、平均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年龄、肥胖、骨折位置以及久坐等因素与下肢后深静脉形成有关;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下肢导致的深静脉患者实施全面的、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下肢并发深静脉形成(DVT)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形成下肢并发深静脉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55例下肢患者,运用临床观察法进行检查并确诊并发DVT,分析下肢部位骨折并发DVT与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及是否有合并症间的关系,经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DVT的护理对策。结果我院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下肢病人30人中发生DVT者9人,2014年2月-2016年5月下肢病人25人中发生DVT者3人。结论造成DVT的主要因素为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与静脉壁损伤,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护理有利于减少DVT的发生。DVT发生率的显著减少,促进了病人早日康复,通过改进护理措施和护理流程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DVT的发生和DVT的后遗症和病死率。

  • 标签: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护理,相关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下肢下肢静脉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下肢静脉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骨科就诊的并同时行了下肢血管彩超和血管造影的164例下肢住院患者。以血管造影为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的诊断价值。结果164例患者血管造影均发现有深静脉,彩色多普勒检出138例病患为下肢静脉,在该组数据中的检出率为84.1%,且达到88.9%的特异度以及96.4%的灵敏度,超声检查和血管造影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深静脉病症的最高概率出现在下肢后,通过对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利用,能够获得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因而具备良好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于预防下肢患者术后深静脉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24例下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下肢浮肿率和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下肢手术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术后水肿和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折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下肢卧床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下肢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再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2组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疾病知识测评、并发症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疾病知识测评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下肢卧床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卧床时间、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满意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22例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1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61例为研究组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下肢静脉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手术后患者经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了下肢静脉发生几率,满足了其护理需求,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人下肢的社区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2013年1月~2016年1收治的下肢老年患者36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8例。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和复位固定治疗后,进入康复护理阶段。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Ⅱ级护理措施,护理组则采取社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经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总有效率,研究其临床效果。结果经采取不同护理康复措施后,护理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11%,两组护理干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下肢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复位固定治疗后的康复护理阶段,社区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促进骨折愈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下肢骨折 社区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目的在于通过护理干预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其对下肢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研究其对下肢静脉预防的临床价值,从而保障下肢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研究方法是对104例下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与观察,将104例病患随机平均分配到不同组别,分别是A组与B组,A组病患采用的护理模式是传统的常规骨折术后护理,而B组将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研究结果表明B组所进行的护理干预,在对下肢静脉疾病的预防重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其发病人数明显小于A组,同时术后护理服务所获得的满意度也比A组相对较高。研究总结护理干预预防下肢病患产生深静脉病症的临床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下肢患者的临床急救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因车祸或高处跌落等原因致伤的下肢患者22例,患者临床经急救处理,闭合性及开放性骨折患者均得到妥善安置,统计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经救治均康复出院,经回访骨愈合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临床急救降低了远期后遗症及合并上的发生率。结论临床对创伤性下肢患者的急救能及时控制病情发展,避免骨愈合不良的发生,临床正确处理方案的选择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均有好的效果。

  • 标签: 下肢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泵(AV泵)在预防下肢术后深静脉(DVT)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因下肢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56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78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78例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动静脉泵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股静脉流流变学指标,下肢周径及深静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更显著,深静脉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第3、7及14d天下肢周径均更小,P<0.05。结论AV泵可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可更好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动静脉泵 预防下肢骨折术后 血栓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