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肺炎链球菌脓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49例肺炎链球菌肺炎脓胸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49例患儿中男26例,女23例;中位数年龄2.63岁。49例均有咳嗽、发热,其中46例高热,2例中度发热,1例超高热;入院前病程为2~90 d,中位数为10 d。49例均有感染中毒症状和胸腔积液体征;26例有呼吸困难;23例肺部闻及湿啰音,其中8例伴喘鸣音。11例存在严重肺外并发症,包括化脓性脑膜炎6例、化脓性心包炎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溶血尿毒综合征各2例。全血细胞白细胞中位数26.97×109/L,平均C反应蛋白(CRP) 177.79 mg/L,胸腔积液白细胞中位数32×109/L,多核细胞百分比中位数为0.85。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显示,青霉素不敏感率为68.89%,红霉素100.00%耐药。32例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实变,31例并包裹性气胸。除抗感染治疗外,34例行胸腔闭式引流,7例行外科手术。49例中10例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6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例行心肺复苏。45例好转出院,3例未愈,1例死亡。结论儿童肺炎链球菌脓胸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一般状况差,多存在高热、咳嗽伴呼吸困难,外周血白细胞及CRP明显升高,影像学表现较重,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比例高。主要治疗为抗感染及胸腔闭式引流术,多数患儿预后较好,但仍有死亡病例。

  • 标签: 儿童 肺炎链球菌 脓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基因测序在遗传性疾病精准诊断中的应用和发展,迄今发现430种不同的基因缺陷均可导致基因免疫性疾病。虽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基因治疗已成为部分基因免疫性疾病根治手段,但免疫调节药物治疗仍是多数基因免疫性疾病的首选方案。免疫调节药物的合理应用仍是此类疾病的临床难点,本文将联合常见基因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和免疫学发病机制阐述此类疾病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 标签: 突变 免疫系统疾病 分子靶向治疗 单基因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射频热凝(RFTC)联合脉冲射频(PR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趋化因子10(CXC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7年5月武汉市汉阳医院收治的LDH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PRF组各30例。联合组给予RFTC联合PRF治疗,PRF组给予单纯PRF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3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疗效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同时观察患者血清IL-8、CXCL10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t=12.14、27.85,均P<0.05),JOA评分均升高(PRF组:t=5.329、7.576,均P<0.05;联合组:t=5.980、9.526,均P<0.05),ODI指数均降低(PRF组:t=4.932、7.414,均P<0.05;联合组:t=4.235、9.706,均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均优于PRF组(t=7.329、5.719、2.255,均P<0.05)。较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8水平均下降(PRF组:t=3.621、4.631,均P<0.05;联合组:t=3.393、5.370,均P<0.05),CXCL10浓度均升高(t=2.251、3.559,均P<0.05;联合组,t=3.393、5.370,均P<0.05),且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IL-8、CXCL10水平的调控明显优于PRF组(t=20.258、2.237,均P<0.05)。结论RFTC联合PRF治疗LDH效果较好,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作用持久。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椎间盘切除术 脊神经 疼痛测定 炎症趋化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中针尖裸露长度和射频温度对三叉神经痛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4组,均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各组针尖裸露长度、射频温度:甲组5mm、75℃;乙组5mm、70℃;丙组2mm、75℃;丁组2mm、70℃。比如四组疗效、并发症。结果:四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中针尖裸露长度和射频温度对三叉神经痛疗效及并发症无影响。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 针尖裸露长度 射频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Luminex液相芯片磁珠免疫法检测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的性能指标,进一步阐明血清MBL检测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110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表观健康人群50名作为正常对照。与传统的ELISA方法比较,评价Luminex磁珠免疫法进行血清MBL检测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同时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基于Luminex磁珠免疫法检测110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血清MBL,评估不同水平MBL分组肾移植患者移植后发生感染和临床排异事件的频率,采用SPSS 19.0和MedCalc12.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uminex液相芯片磁珠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MBL重复性精密度≤7.15%,日间精密度≤8.44%,线性范围为0.05~11 233.00 μg/L;ELISA方法检测血清MBL的线性范围为3.20~4 202.70 μg/L。Luminex液相芯片磁珠免疫法检测MBL线性范围较宽。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检测血清MBL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1.248 6X+231.81,相关系数r=0.978(P<0.01);采用Bland-Altman差异分析法显示Luminex方法的测定值高于ELISA方法,平均偏差百分比为37.4%(95%CI 33.7%~41.1%)。检测110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血清MBL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 164.0(2 124.0,7 064.5)μg/L,将肾移植患者以血清MBL<4 164.0 μg/L为中/低水平组,以血清MBL≥4 164.0 μg/L为高水平分组进行比较,血清MBL中/低水平组移植后感染的发生率为47.4%(27/57),高水平组移植后感染的发生率为28.3%(15/5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30,P<0.05;血清MBL中/低水平组移植后排异事件的发生率为43.9%(25/57),高水平组移植后排异事件的发生率为20.8%(11/5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59,P<0.05。结论Luminex液相芯片磁珠免疫法检测血清MBL线性范围宽,方法学性能优于ELISA方法。肾移植患者在移植前检测血清MBL水平,对于移植后感染和排异事件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肾移植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免疫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术对心脏起搏器应用患者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的使用心脏起搏器并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 4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处理采取口服华法林的方法处理心脏血栓,术前起搏程控确认射频电极模式,维持稳定。射频消融治疗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股静脉穿刺, 10极冠状静脉窦标测电极,穿入房间隔,放入 1根 10极环状标测电极,检测肺静脉电位并肝素化。右冠状动脉造影连接肺静脉口,多位置选择静脉造影入口。三维视野引导盐水灌注消融通道,重建左心房三维结构,通过肺静脉造影探查并确认肺静脉口。放电位置以肺静脉前庭沿肺静脉口偏离心房 0.5~ 1cm的位置,预设温度 43℃,功率 30~ 35W, 0.9%氯化钠注射液流量 17ml/min,以肺静脉前庭为消融重点。结果 射频消融术前后对患者心脏起搏器参数心房、心室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感知阈值等检测结果分别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射频消融对心脏起搏器应用患者产生的射频电流、电复律形成的感知、起搏功能的障碍等均为一过性,但极少产生起搏、感知阈值及电极阻抗的改变。因此认为射频消融术对心脏起搏器应用患者的治疗较为安全有效。

  • 标签: 射频消融 心脏起搏器 应用 安全
  • 简介:摘要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和推广,射频消融已成为肝细胞癌(HCC)常用的局部消融治疗手段,成为了早期和很早期HCC的首选治疗手段以及进展期HCC综合治疗中的重要辅助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HCC治疗模式。近十多年来,在HCC早期诊断率越来越高、基础肝病的内科治疗越来越规范和普及的背景下,传统的肝切除术借助腹腔镜、肝段/叶染色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在HCC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微创性等方面均获得了实质性进步,对射频消融的学术地位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射频消融最优势领域——早期和很早期HCC,肝切除术的中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射频消融;而射频消融在治疗理念和技术等方面缺乏创新性进步和体系性推进,总体疗效缺乏实质性提升。本文对当前射频消融在HCC综合治疗中学术地位的困境、原因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

  • 标签: 癌,肝细胞 射频消融 肝切除术 疗效 困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早期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5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133例早期肝细胞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围手术期资料,按照引导方式分为超声引导组和CT引导组,收集其临床及预后资料。结果超声引导组消融时间明显短于CT引导组[(29.0±12.0) min比(55.0±19.0) min,P<0.05)],单个肿瘤的消融次数少于CT引导组[(1.1±0.3)次比(2.0±0.6)次,P<0.05]。两组完全消融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引导组局部肿瘤复发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优于超声引导组(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是局部肿瘤复发(HR=0.266,95%CI:0.073~0.967,P<0.05)和无进展生存(HR=0.415,95%CI:0.213~0.806,P<0.05)的独立保护因素,而甲胎蛋白>20 ng/ml(HR=4.821,95%CI:1.714~13.560,P<0.05)为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早期肝细胞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的局部治疗效果优于超声引导,其原因可能与CT引导下布针次数较多、消融时间较长有关。

  • 标签: 癌,肝细胞 射频消融 超声引导 CT引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治疗肝细胞癌获得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及山东省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治疗的25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生存期将患者分为生存5年及以上组和5年以下组,比较两组年龄、肿瘤最大径及数目、射频消融次数等临床指标,采用Cox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255例肝细胞癌的总生存期为0.5~15.5年,中位总生存期为4.3年;生存5年及以上患者115例(45.1%);5年以下140例(54.9%)。全组1、3、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7%、61.2%、44.8%和34.8%。两组在性别、年龄、伴随症状、肝病原因、甲胎蛋白、治疗方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hild-Pugh分级、合并肝硬化、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数量和射频消融次数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Child-Pugh B级、肿瘤最大径>5.0 cm、肿瘤多发是影响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射频消融5次以上是影响远期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中等体积肝细胞癌和孤立性巨大肝细胞癌,以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的综合序贯治疗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年龄、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及数量、射频消融次数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癌,肝细胞 射频消融 长期生存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比较应用射频微针与小切口皮下修剪技术治疗臭汗症的效果。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选取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手外整形科臭汗症患者62例(男26例,女36例,年龄14~38岁,平均23岁);分射频组及小切口组,各31例,参照Young-Jin Park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结果评价,术后随访2~3年。射频组31例中优19例,良11例,优良率96.8%;其中差1例为14岁男性患儿,术前臭汗症为3级,治疗后6个月,臭汗症为2级,再次进行射频微针治疗后6个月,臭汗症为1级。小切口组31例中优11例,良18例,优良率93.5%,其中差1例患者术后发生侧皮瓣缝合口周缘皮肤小部分坏死,另差1例侧术后血肿,均给予积极换药、2次清创缝合及血肿清除,术后均达治愈标准.患者术后均无复发。射频微针与小切口皮下修剪技术治疗臭汗症,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射频微针技术更易于掌握,注意选择手术的适应证,两种方式都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臭汗症 微电凝 射频 顶泌汗腺 小切口修剪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 分析 CT 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 临床 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84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 随机 数字表法将其 分为 相同例数的两组:治疗 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有患者 42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 EP方案,放疗为适形放疗 ,治疗 组 患者 行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 两 组 患者的 治疗效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 3个月 KPS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 85.71%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69.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 3 个月的 KPS 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 KP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CT 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取得 的临床效果显著, 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肿瘤 微创介入治疗 射频消融 放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清创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真菌性角膜炎71例(71只眼)。患者随机分为药物联合机械清创组及药物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清创组,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再各分为轻、中、重组。机械组与射频组分别应用手术刀片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病灶清创,术后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机械组与射频组患者致病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6,P=0.893)。术后3周轻度患者的治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4周中度患者的治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术后6周重度患者的治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2)。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88,P<0.05)。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12,P=0.470)。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3,P=0.96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清创安全有效,能够更快地控制感染,缩短病程。

  • 标签: 角膜炎 真菌 消融术 射频,等离子,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