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采用留置静脉针进行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引发静脉炎的分析和护理对策。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病例为心内科接受留置静脉针输液治疗的116例患者,入组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月,分组方式采用等量电脑随机抽取,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58)及预见性护理干预(实验组,n=58)开展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采用留置静脉针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内科 留置静脉针 预见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氯酚与庆大霉素联用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11株粪肠球菌临床菌株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集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患者,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硫氯酚及庆大霉素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通过微量棋盘稀释法检测硫氯酚与庆大霉素的联用效果;最后,选取亚抑菌浓度的硫氯酚及与庆大霉素分别单独及联合处理48 h后观察其持续抗菌效果。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中两两比较采用Tukey或Dunnett检验。结果硫氯酚对粪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2~4 mg/L和4~8 mg/L。硫氯酚与庆大霉素联用具有协同抑菌作用,其协同抑菌指数为0.313~0.375。硫氯酚与庆大霉素联用48 h能持续抑制粪肠球菌的增殖(P<0.01)。硫氯酚能协同庆大霉素抑制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分散24 h已形成的生物膜(P<0.05)。结论硫氯酚与庆大霉素联用对粪肠球菌具有协同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可持续48 h以上。

  • 标签: 硫氯酚 庆大霉素 肠球菌, 粪 协同作用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试验和体内小鼠免疫试验探究新疆野生一枝蒿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wild Artemisia rupestris L.,EEWAR)的免疫调节活性和安全性。方法体外试验中,采用不同剂量EEWAR体外刺激C57BL/6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s,BMDCs),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s表面分子CD40和CD80的表达。体内试验中,选取不同剂量EEWAR与模式抗原卵清蛋白(ovalbumin,OVA)皮下免疫小鼠,以铝佐剂为对照,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OVA特异性IgG及分型抗体水平,MTT法观察脾脏中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同时,选取不同剂量EEWAR免疫ICR小鼠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体外试验表明,EEWAR在10~20 μg/ml的剂量范围内能显著促进BMDCs表面分子的表达(P<0.05),且对BMDCs形态影响不大;在100~200 μg/ml的剂量范围内能极显著促进BMDCs表面分子CD40和CD80的表达(P<0.01),但对BMDCs形态有一定影响。体内试验表明,EEWAR能极显著增强OVA特异性IgG及分型抗体水平(P<0.01),并显著促进淋巴细胞增殖(P<0.05)。急性动物试验表明,50~5 000 mg/kg的EEWAR对小鼠体重没有影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EEWAR能够刺激DCs成熟,作为OVA的佐剂可以提高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本研究为EEWAR作为新型佐剂的候选资源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新疆野生一枝蒿 醇提物 DCs OVA 佐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长沙市雨花区3~5岁儿童龋病状况及Cariostat法龋活性检测结果,为制定学龄前儿童防龋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长沙市雨花区6所幼儿园1 032例3~5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随机抽取6个大班、6个中班及6个小班565例儿童进行Cariostat法龋活性检测。结果1 032例儿童中患龋者626例,患龋率为60.66%,龋均为2.87±3.67,龋齿充填率为8.53%。上颌中切牙患龋率最高(37.89%),其次是下颌第二乳磨牙(32.56%)、下颌第一乳磨牙(32.36%)。不同年龄组患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1,P<0.05),5岁儿童患龋率最高(66.50%)。1 032例儿童按乳牙龋、失、补牙数(dmft)值分为4组,无龋组人数最多;中龋组人数最少。1 032例儿童龋失补牙数共2 959颗,高龋组儿童龋失补牙数最多,达1 861颗,占龋失补牙总数的61.89%。565例儿童按龋活性试验(简称CAT)分析显示:不同CAT分度患龋率不同(χ2=27.390,P<0.05),高度组患龋率最高(90.48%)。CAT值与龋均呈正相关(r=0.261,P<0.05)。结论长沙市雨花区3~5岁儿童龋齿发生率为60.66%。Cariostat法可较真实地反映儿童患龋情况,有助于筛选儿童龋病易感人群。

  • 标签: 龋齿 龋齿活动性试验 儿童,学龄前 牙,乳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长沙市雨花区3~5岁儿童龋病状况及Cariostat法龋活性检测结果,为制定学龄前儿童防龋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长沙市雨花区6所幼儿园1 032例3~5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随机抽取6个大班、6个中班及6个小班565例儿童进行Cariostat法龋活性检测。结果1 032例儿童中患龋者626例,患龋率为60.66%,龋均为2.87±3.67,龋齿充填率为8.53%。上颌中切牙患龋率最高(37.89%),其次是下颌第二乳磨牙(32.56%)、下颌第一乳磨牙(32.36%)。不同年龄组患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1,P<0.05),5岁儿童患龋率最高(66.50%)。1 032例儿童按乳牙龋、失、补牙数(dmft)值分为4组,无龋组人数最多;中龋组人数最少。1 032例儿童龋失补牙数共2 959颗,高龋组儿童龋失补牙数最多,达1 861颗,占龋失补牙总数的61.89%。565例儿童按龋活性试验(简称CAT)分析显示:不同CAT分度患龋率不同(χ2=27.390,P<0.05),高度组患龋率最高(90.48%)。CAT值与龋均呈正相关(r=0.261,P<0.05)。结论长沙市雨花区3~5岁儿童龋齿发生率为60.66%。Cariostat法可较真实地反映儿童患龋情况,有助于筛选儿童龋病易感人群。

  • 标签: 龋齿 龋齿活动性试验 儿童,学龄前 牙,乳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温针灸促进胃癌手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淄博市中心医院肿瘤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60例,并将患者按是否接受温针灸分为实验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5-氟尿嘧啶加顺铂化疗方案,实验组于每次化疗后第一天行温针灸治疗,穴取双侧足三里与气海穴,每日1次,连续治疗10天。观察患者外周血象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温针灸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后,WBC、N、PLT、Hb的表达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降低[(4.86±1.55)×109/L比(5.60±1.62)×109/L;(0.57±0.21)×109/L比(0.69±0.30)×109/L;(179.00±47.60)×109/L比(194.00±55.80)×109/L;(102.00±17.50)g/L比(113.00±16.90)g/L;t值分别为2.572、2.337、2.134和2.623,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温针灸治疗后NK细胞数量、NK细胞表达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及表达NK细胞活化型受体(natural-killer group 2,member D,NKG2D)水平皆升高[(8.40±2.29)%比(11.86±3.29)%,(9.23±2.51)%比(17.50±4.97)%,(7.50±3.59)%比(11.38±3.16)%,t值分别为2.441、2.355和2.293,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对恢复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骨髓抑制情况有较好的疗效,并可通过调节NK细胞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标签: 胃癌 温针灸 化疗 自然杀伤细胞 γ-干扰素 NK细胞活化型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高危因素,对比分析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猪肺磷脂注射液两种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产科出生并于24 h内收住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包括围生期情况、一般资料、PS治疗效果及预后等。根据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诊断标准将早产儿分为NRDS组和非NRDS组,首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NRDS的相关因素,再通过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此外,根据PS替代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组和猪肺磷脂注射液组,对比两种PS制剂的疗效。结果①共1 690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其中NRDS患儿297例,NRDS发病率为17.6%。NRDS组与非NRDS组比较性别、胎龄、胎次、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剖宫产、胎膜早破、胎膜早剥、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和父亲烟瘾(母孕期烟雾暴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71.0%比59.0%;胎龄:<28周为4.1%比0.1%,28周≤胎龄<34周为70.0%比29.9%,34周≤胎龄<37周为25.9%比70.0%;胎次:2(1,3)比2(1,3);出生体重:<1 000 g为4.1%比0.4%,1 000 g≤出生体重<1 500 g为31.3%比6.5%,1 500 g≤出生体重<2 500 g为51.5%比58.9%,2 500 g≤出生体重<4 000 g为12.8%比33.1%,≥4 000 g为0.3%比1.1%;新生儿窒息:50.8%比14.6%;剖宫产:71.7%比65.0%;胎膜早破:66.7%比42.2%;胎膜早剥:11.4%比5.2%;妊娠期糖尿病:12.1%比7.0%;父亲烟瘾:80.8%比71.5%,均P<0.05),而产前使用地塞米松(DEX)情况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80.1%比84.1%,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性别、剖宫产、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父亲烟瘾和新生儿窒息为早产儿RDS的高危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621(0.557~0.693)、2.043(1.478~2.825)、1.365(1.036~1.797)、0.697(0.506~0.961)、3.223(1.906~5.449)、1.836(1.261~2.673)、3.596(2.622~4.933),均P<0.05〕。②共有160例Ⅲ/Ⅳ级NRDS患儿纳入PS替代治疗疗效分析,其中42例使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118例使用猪肺磷脂注射液。与猪肺磷脂注射液组比较,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组总用氧时间缩短〔d:9.0(5.0,19.0)比13.0(6.0,26.0)〕,住院费用降低〔万元:3.46(2.88,5.18)比4.58(3.08,6.06)〕,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降低(11.9%比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除胎龄、性别、剖宫产、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窒息外,父亲烟瘾(母孕期烟雾暴露)是导致早产儿RDS的一项重要高危因素;产前应用DEX预防早产儿RDS的疗效受胎儿期烟雾暴露、用药时机、多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在降低BPD发生率方面优于猪肺磷脂注射液。

  • 标签: 早产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烟雾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原核表达GII.P16型诺如病毒RNA依赖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和晶体制备。方法首先通过RT-PCR方法获得GII.P16 RdRp完整基因并将其克隆至携带His-Tag 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并用IPTG诱导RdRp的表达,最后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的方法鉴定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His-Tag亲和层析和分子筛的方法纯化目的蛋白;分别使用体外酶催化实验和Hampton结晶试剂盒进行蛋白活性测定和晶体筛选。结果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体PET28a-RdRp,并大量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约60 kDa的可溶性蛋白;经两次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纯度达到90%以上;体外酶催化实验显示RdRp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通过多种生长条件的筛选,获得了优质的RdRp晶体。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的GII.P16 RdRp蛋白及其晶体,为理解其生物学功能和解析其晶体结构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诺如病毒 GII.P16 聚合酶 活性 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临床分离的纹带棒杆菌的耐药性及协同溶血活性,进一步认识其临床意义及致病性。方法2013年11月至2020年5月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样本中共分离500株纹带棒杆菌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协同溶血试验检测纹带棒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的协同溶血活性。结果500株纹带棒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复方磺胺甲唑、红霉素、亚胺培南和克林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90.0%;对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为41.8%;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依据耐药表型进行分类,500株纹带棒杆菌分离株可划分为19个耐药表型,主要耐药表型为R1型(198株,39.6%),该型菌株对除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之外的所有测试抗菌药物均耐药或中介。500株菌株中分别有79.0%(395株)和78.6%(393株)的菌株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呈现协同溶血活性;与两类菌株协同溶血活性均为阳性的393株菌株耐药表型集中在R1~R5型,其中99.7%菌株呈现多重耐药表型。结论纹带棒杆菌临床分离株多为多重耐药株,仅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大多数纹带棒杆菌可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溶血活性。临床样本中同时检出纹带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铜绿假单胞菌时,要关注纹带棒杆菌的致病性。

  • 标签: 棒杆菌属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协同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与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CVS-AKI)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筛选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 112例成年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收集患者术后24 h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并根据公式计算VIS最高值(VIS-max),分析VIS-max与CVS-AK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心血管外科手术后患者2 041例,包括非CVS-AKI组1 644例和CVS-AKI组397例,其中41例(2.0%,41/2 041)患者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397例CVS-AKI患者中,分别有4例(0.2%,4/2 041)AKI-1期、17例(0.8%,17/2 041)AKI-2期和20例(1.0%,20/2 041)AKI-3期患者需行CRRT。CVS-AKI组的术后24 h内VIS-max高于非CVS-AKI组[10(7,15)分比5(3,7)分,Z=-21.86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肌酐、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蛋白、血红蛋白和血尿酸水平,术中红细胞输注量,术后24 h内血乳酸水平和VIS-max(OR=1.30,95%CI:1.24~1.37,P<0.001)与CVS-AKI显著相关。VIS-max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7(95%CI:0.827~0.868,P<0.001),取截断值为6.5分,敏感度83.4%,特异度72.8%。结论术后24 h内VIS-max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CVS-AKI的发生。

  • 标签: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心血管外科手术 急性肾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红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研究红参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红参多糖,考察料液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红参多糖提取的影响。运用Box-Behnken Design法对红参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Logit法计算红参多糖对DPPH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以红参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最优提取条件为萃取温度61.12 ℃、萃取压力20.64 MPa、萃取时间128.37 min、料液比1∶25.61 g/ml,红参多糖得率为36.89%。3组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条件下红参多糖得率相对误差在5%范围内。红参多糖质量浓度为25 μg/ml时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IC50为10.97 μg/ml。结论优化的红参多糖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靠,红参多糖抗氧化活性较强,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红参多糖 超临界CO2 萃取 响应面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显微镜下吲哚菁绿荧光造影(ICGA)技术在内镜颅底重建手术中预测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活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行内镜经鼻颅底手术且应用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行颅底重建患者36例,颅底重建时切换为显微镜,对鼻中隔黏膜瓣进行ICGA,记录术中黏膜瓣蒂部和体部显影,将显影程度分为强显影、中显影、弱显影和无显影,强显影和中显影认为显影阳性,弱显影和无显影认为显影阴性。术后72 h内行垂体对比增强磁共振检查,记录黏膜瓣有无强化;术后1~2周行内镜鼻腔探查明确黏膜瓣活性,记录患者术后有无脑脊液鼻漏。采取χ2检验分析术中黏膜瓣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与术后黏膜瓣磁共振成像(MRI)强化、黏膜瓣坏死和脑脊液漏的关联,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中黏膜瓣ICG显影与术后黏膜瓣MRI强化的关系:蒂部和体部均显影18例,术后MRI黏膜瓣全部强化(100%),ICG蒂部显影10例,术后9例黏膜瓣MRI强化;ICG体部显影5例,术后4例黏膜瓣MRI强化;ICG蒂部和体部均无显影3例,术后1例黏膜瓣MRI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8,P<0.05)。术中黏膜瓣ICG显影与术后黏膜瓣坏死的关系:蒂部和体部ICG荧光显影亚组,黏膜瓣坏死为0例;ICG蒂部显影亚组,1例出现黏膜瓣坏死;ICG体部显影亚组,1例出现黏膜瓣坏死;ICG蒂部和体部无显影亚组,2例出现黏膜瓣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8,P<0.05)。术中黏膜瓣ICG显影与术后脑脊液漏的关系:蒂部和体部ICG荧光显影亚组,2例出现脑脊液漏;ICG蒂部显影亚组,2例出现脑脊液漏;ICG体部显影亚组,术后脑脊液漏0例;ICG蒂部和体部无显影亚组,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880,P>0.05)。结论显微镜下术中ICGA带蒂鼻中隔黏膜瓣灌注成像是可行的,黏膜瓣蒂部和体部均显影与术后黏膜瓣MRI增强和黏膜瓣坏死有很好的关联性,与术后脑脊液漏无明显关联。

  • 标签: 吲哚菁绿 显微镜 内镜经鼻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MSM中精神活性物质流行情况,分析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7-12月,在6个省份依托以MSM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组织从社区中招募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8岁男性,发生过男男性行为或主要性取向为男性、知情同意。采用匿名自填网络调查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情况、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MSM 2 616人,其中32.2%(841/2 616)用过至少1种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最多的是Rush,占使用人数的92.4%(777/841)。使用≥2种精神活性物质的人占使用人数的14.4%(121/841),其中,使用过Rush和零号胶囊的最多(79.7%,98/121)。在控制调查省份影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MSM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相关因素有:<35岁(<25岁:OR=1.28,95%CI:1.02~1.61;25~34岁:OR=1.34,95%CI:1.08~1.67)、主要性角色为插入方(OR=1.47,95%CI:1.22~1.77)、最近一次性行为对象为临时性伴(OR=1.21,95%CI:1.01~1.45)、最近6个月使用烟草制品(OR=1.29,95%CI:1.06~1.56)。结论以Rush为代表的精神活性物质在MSM中广泛流行,以青年人为主,主要性角色为插入方、有临时性伴、使用烟草制品者报告的使用比例较高,需要针对该特殊人群采取精准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其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及相关危害。

  • 标签: 艾滋病 药物滥用 男男性行为人群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泛素编辑蛋白A20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患者单核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入选2019年2月至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VAP的患者24例(VAP组)和健康对照12例(对照组)。分离VAP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感染部位和非感染部位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及对照组PBMCs,检测CD14+单核细胞中A20水平。纯化VAP患者CD14+单核细胞和CD4+T细胞,使用A20 siRNA转染CD14+单核细胞。转染的CD14+单核细胞与自体CD4+T细胞直接/间接接触共培养,检测CD4+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水平。转染的CD14+单核与NCI-H889细胞直接/间接共培养,检测细胞毒性、分泌细胞因子、颗粒酶B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 TRAIL)、FasL配体(Fas ligand, FasL)水平。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SNK-q检验。结果VAP组外周血CD14+A20+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62.61±15.33)% vs. (47.13±11.82),P<0.05],A20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MFI)亦高于对照组[(227.9±64.18) vs.(178.2±58.62),P<0.05]。VAP组感染部位BALF中的CD14+A20+细胞比例高于未感染部位[(66.14±19.62)% vs. (52.52±13.71)%,P<0.05],A20 MFI亦高于未感染部位[(268.0±72.56) vs. (197.4±60.01),P<0.05]。A20 siRNA转染的VAP患者外周血和BALF中的CD14+单核细胞与自体CD4+T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后,CD4+T细胞分泌IFN-γ和IL-17的细胞比例均高于未转染和siRNA转染(P<0.05),但间接接触共培养中,CD4+IFN-γ+和CD4+IL-17+细胞比例在未转染、对照siRNA转染和A20 siRNA转染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0 siRNA转染的VAP患者外周血和BALF中的CD14+单核细胞与NCI-H889细胞直接/间接接触共培养后,靶细胞死亡比例均高于未转染和siRNA转染(P<0.05),肿瘤坏死因子-α、IL-6、颗粒酶B水平及TRAIL MFI亦高于未转染和siRNA转染(P<0.05),但靶细胞死亡比例在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共培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P患者单核细胞中A20水平升高,可能发挥抑制单核细胞活性的作用。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感染 泛素编辑蛋白 单核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毒性 抗原提呈 细胞因子 免疫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锌指样转录因子4(KLF4)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初发恶性胶质瘤患者术中切除的胶质瘤组织标本,收集同期手术切除的50例良性脑膜瘤组织,以及31例因头部外伤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组织中KLF4 mRNA表达水平。选取脑胶质瘤U-87MG细胞,构建KLF4低表达脑胶质瘤细胞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KLF4-NC组、KLF4-siRNA组。MTS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紧密连接蛋白1(ZO-1)表达水平。结果低级别胶质瘤、良性脑膜瘤、正常脑组织中KLF4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6±0.04、0.13±0.02、0.11±0.02,均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0.34±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81、15.720、15.984,均P<0.05);良性脑膜瘤、正常脑组织中KLF4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低级别胶质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771、14.239,均P<0.05)。细胞培养各时间点,KLF4-siRNA组U-87MG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KLF4-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对照组与KLF4-NC组U-87MG细胞增殖能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LF4-siRNA组E-钙黏蛋白、ZO-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2±0.10、0.79±0.11,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24±0.08、0.39±0.05和KLF4-NC组的0.26±0.05、0.42±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KLF4-siRNA组波形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31±0.08,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90±0.08和KLF4-NC组的0.92±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空白对照组与KLF4-NC组间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ZO-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脑胶质瘤组织,尤其高级别胶质瘤中KLF4表达水平升高。下调KLF4表达可能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降低细胞活性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锌指样转录因子4 细胞增殖 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活性氧响应性抗菌微针对糖尿病小鼠细菌定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合成活性氧响应性交联剂N1-(4-溴苄基)-N3-(4-溴苯基)-N1,N1,N3,N3-四甲基丙烷-1,3-二胺(TSPBA),混合相应成分制成聚乙烯醇-TSPBA(PVA-TSPBA)微针、PVA-ε-聚赖氨酸(ε-PL)-TSPBA微针、PVA-TSPBA-透明质酸钠(SH)微针、PVA-ε-PL-TSPBA-SH微针。将PVA-TSPBA微针分别置于单纯磷酸盐缓冲液(PBS)和含过氧化氢的PBS中,观察浸泡0(即刻)、3、7、10 d微针降解情况,表示其活性氧响应性。将用含过氧化氢的LB培养基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与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各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空白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理,下同)以及与含相应浓度ε-PL的PVA-ε-PL-TSPBA微针共培养的0 g/L ε-PL组、1.0 g/L ε-PL组、5.0 g/L ε-PL组、10.0 g/L ε-PL组,培养24 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并计算细菌相对存活率(样本数为3)。将对数生长期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系3T3细胞(生长周期下同)分为空白对照组以及用含相应浓度ε-PL的PVA-ε-PL-TSPBA微针浸提液培养的0 g/L ε-PL组、1.0 g/L ε-PL组、5.0 g/L ε-PL组、10.0 g/L ε-PL组,培养24 h,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并计算细胞相对存活率(以此表示细胞毒性,样本数为6)。取PVA-TSPBA微针与PVA-TSPBA-SH微针,用光学显微镜观察2种微针形貌,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检测2种微针机械性能(以临界力表示,样本数为6)。取6只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性别、鼠龄下同),分为PVA-TSPBA组与PVA-TSPBA-SH组(每组3只),用相应微针垂直按压背部皮肤1 min后,观察按压完成后0、10、20 min皮肤情况。另取3T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用含相应浓度ε-PL的PVA-ε-PL-TSPBA微针浸提液培养的0 g/L ε-PL组、单纯5.0 g/L ε-PL组,用含5.0 g/L ε-PL的PVA-ε-PL-TSPBA-SH微针浸提液培养的5.0 g/L ε-PL+SH组,CCK-8法检测并计算培养24、48、72 h细胞相对存活率,以此表示细胞增殖活性(样本数为6)。取18只BALB/c小鼠,通过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导为糖尿病小鼠模型后,分为无菌敷贴组、0 g/L ε-PL+SH组与5.0 g/L ε-PL+SH组(每组6只),在每只小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后滴加金黄色葡萄球菌溶液,制成糖尿病小鼠细菌定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0 g/L ε-PL+SH组、5.0 g/L ε-PL+SH组小鼠创面覆盖含相应浓度ε-PL的PVA-ε-PL-TSPBA-SH微针后,3组小鼠创面均外覆无菌手术敷贴。于伤后0、3、7、12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伤后3、7、12 d创面愈合率;伤后12 d,取创面及创缘皮肤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新生上皮生长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Bonferroni法。结果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置于含过氧化氢PBS中的PVA-TSPBA微针逐渐溶解并于浸泡10 d完全降解,置于单纯PBS中的PVA-TSPBA微针仅发生溶胀而未溶解。培养24 h,5.0 g/L ε-PL组、10.0 g/L ε-PL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未见生长,10.0 g/L ε-PL组大肠埃希菌未见生长;1.0 g/L ε-PL组、5.0 g/L ε-PL组、10.0 g/L ε-PL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对存活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5.0 g/L ε-PL组、10.0 g/L ε-PL组大肠埃希菌相对存活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培养24 h,空白对照组、0 g/L ε-PL组、1.0 g/L ε-PL组、5.0 g/L ε-PL组、10.0 g/L ε-PL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组间细胞相对存活率相近(P>0.05)。PVA-TSPBA微针与PVA-TSPBA-SH微针的针体均呈四棱锥形,排列整齐,其中PVA-TSPBA-SH微针的针体更立体、棱角更分明。PVA-TSPBA-SH微针的临界力明显高于PVA-TSPBA微针(Z=3.317,P<0.01)。PVA-TSPBA-SH组小鼠按压完成后0 min微针穿透皮肤,10 min后针孔部分消失,20 min后针孔完全消失;PVA-TSPBA组微针未能穿透小鼠皮肤。培养24、48、72 h,5.0 g/L ε-PL+SH组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无菌敷贴组小鼠创面愈合速度缓慢,渗出较多;0 g/L ε-PL+SH组小鼠创面愈合速度前期与无菌敷贴组相近,后期较无菌敷贴组加快,渗出中等;5.0 g/L ε-PL+SH组小鼠创面愈合较另2组快,渗出不多。5.0 g/L ε-PL+SH组小鼠伤后3、7、12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0.6±4.2)%、(64.3±4.1)%、(95.8±2.4)%,明显高于无菌敷贴组的(20.4±2.7)%、(38.9±2.2)%、(59.1±6.2)%与0 g/L ε-PL+SH组的(21.6±2.6)%、(44.0±1.7)%、(82.2±5.3)%(P<0.01);0 g/L ε-PL+SH组小鼠伤后7、12 d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无菌敷贴组(P<0.05或P<0.01)。伤后12 d,5.0 g/L ε-PL+SH组小鼠创面几乎完全上皮化且炎症细胞浸润较少,0 g/L ε-PL+SH组小鼠创面部分上皮化且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无菌敷贴组小鼠创面未见明显上皮化且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基于TSPBA、聚乙烯醇、ε-PL及SH制备的复合微针可顺利刺穿小鼠皮肤并能通过缓慢响应创面中的活性氧从而溶解释放抗菌物质,抑制创面细菌定植,促进糖尿病小鼠细菌定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

  • 标签: 糖尿病 伤口愈合 材料试验 微针 活性氧响应性 抗菌性 机械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新生儿科50例出生体重≤1 500 g和(或)胎龄≤32周、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SA组(25例)和INSURE组(25例)。LISA组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下经喉镜直视将细导管置于气管内并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INSURE组采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行nCPAP。比较两组患儿不同给药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在不同给药时间点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PaO2、PaCO2、BE、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虽然LISA组患儿给药后的pH值低于INSURE组,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脑白质软化的发生率无差异(均P>0.05),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无死亡、气漏、早产儿视网膜病和肺出血发生;此外,两组患儿住院天数、医疗总费用、用氧时间无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LISA技术相较于INSURE技术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但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新生儿科50例出生体重≤1 500 g和(或)胎龄≤32周、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SA组(25例)和INSURE组(25例)。LISA组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下经喉镜直视将细导管置于气管内并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INSURE组采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行nCPAP。比较两组患儿不同给药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在不同给药时间点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PaO2、PaCO2、BE、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虽然LISA组患儿给药后的pH值低于INSURE组,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脑白质软化的发生率无差异(均P>0.05),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无死亡、气漏、早产儿视网膜病和肺出血发生;此外,两组患儿住院天数、医疗总费用、用氧时间无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LISA技术相较于INSURE技术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但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时间的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 inotropic score, VIS)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病死率的价值,以期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改善预后。方法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收集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75例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计算所有患者第1个24 h、第2个24 h最大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分别以VISmax24、VISmax48表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VIS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感染部位、血培养结果、心脏骤停、激素的使用、24 h补液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VI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基础乳酸,治疗24 h时乳酸均明显升高(P<0.05)。VISmax24可以准确预测28 d病死率(AUC=0.953,95%CI:0.924~0.982),较APACHE Ⅱ评分(AUC=0.865,95%CI:0.818~0.913)、VISmax48(AUC=0.919,95%CI:0.881~0.957)、基础乳酸(AUC=0.937,95%CI:0.900~0.966)预测效能更高。结论VISmax24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28 d病死率。

  • 标签: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脓毒性休克 APACHEⅡ评分 病死率 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