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M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手术治疗的42例MTC临床资料。结果42例均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为MTC,颈部淋巴结经病理证实转移率为76.19%(32/42),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1.90%(26/42)。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02(1—502)个月,随访5年以上35例(83.33%),5年生存率为85.71%(30/35),死亡5例。结论MTC淋巴结转移率高,治疗应以根治性切除为原则,原发灶处理宜行甲状腺全切除,淋巴结清扫应力求彻底,至少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髓样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我院收治的10例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经过胸部CT、X线胸片及血气分析、尸检等检查,同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研究发现,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特点主要为患者的发病原因不明确,没有出现明显的肺炎疾病情况,并且发病急;患者在进行呼吸时出现呼吸困难,患者的双肺进行听诊,可以听到肺部湿罗音。患者进行胸部X线片和CT检查,主要呈现为弥漫性间质病变和斑片浸润阴影,短期内会迅速发展。结论熟悉和掌握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征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

  • 标签: 间质性肺炎 影像特征 间质性肺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疗法(以下简称血透)广泛应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了透析患者的存活率,恢复了尿毒症患者的劳动能力,提高了肾病患者生活质量。但是大多数透析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忧郁、沮丧、恐惧甚至绝望等心理问题,其后果不仅是免疫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更为严重的是引发透析并发症,从而增加治疗风险[1],因此,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 标签: 血液透析 患者 心理特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近五年来,宜宾市乙类传染病发生、流行情况及其变动趋势,为科学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宜宾市2008-2012年乙类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宜宾市近五年来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发病39759例,死亡233例,年均发病率为169.30/10万,年均死亡率为1.01/10万。结论近五年来宜宾市乙类传染病发病总体呈较低水平,肠道传染病仍然是防控工作的重点,艾滋病、肺结核、梅毒的发病和死亡呈上升趋势,应加以关注。

  • 标签: 乙类传染病 流行特征 发病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在临床运用时的图像特征以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经X射线检查的9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相应标准下,统计三片率。结果统计三片率为甲级95.43%、乙级3.21%、废片1.32%。结论DR数字化影像技术操作简便、曝光时间短、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DR投照技术 图像特征 临床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X线片无特异征象时CT诊断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征。方法从3例这种病人的CT图像结合手术进行分析。结果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的CT显示心包壁增厚,部分钙化,并有如下特征壁层心包与心肌图像分离,心影、心包影各时像大小大致不变,增厚心包前侧壁具有特定的弧度。结论CT扫描是诊断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可靠依据。

  • 标签: CT 缩窄性 心包炎 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宜昌市中心医院肝硬化住院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及转归,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法收集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住院确诊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性别、年龄、病因、并发症、对于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硬化实施抗病毒治疗情况及临床转归,探讨防治肝硬化发生的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共收集肝硬化患者728例,男581例,女147例;年龄分布在11-85岁,以31-69岁年龄段患者居多。结论大样本肝硬化住院病例资料显示宜昌地区构成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依次是乙肝、隐源性、乙肝合并酒精肝、丙肝,应该采用核苷类似物积极抗病毒治疗,以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肝硬化 病因 临床特点 病毒性肝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县2010-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合理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县2010-2012年的麻疹患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我县2011年确诊的麻疹病例比2010年上升了约160%左右,但2012年和2010、2011年相比明显下降,三年麻疹确诊病例数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显著降低了麻疹发生率,麻疹的发病并无明显季节性高峰,1岁及其以下儿童和无免疫史者是主要的发病人群。

  • 标签: 麻疹 流行病学 特征
  • 简介:目的了解国人心尖球形综合征(ABS)的心电图与临床特征。方法2011年4月以前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105例ABS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中老年女性多见,105例患者均为窦性心律,97.1%的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83.8%伴ST段抬高,ST段抬高幅度0.1至0.8mv,抬高的ST段在30min至1周回落;42.9%的患者出现T波倒置,29.5%的患者出现病理性Q波,在6h至1个月内消失;23.8%的患者QTc间期延长,38%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结论国人ABS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高,其特征为异常改变呈暂时性和可逆性。

  • 标签: 心尖球形综合征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PTE)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方法,提高PTE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的3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和咯血为急性肺栓塞早期典型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血清D-二聚体、心电图、螺旋CT、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或肺动脉造影为诊断和确诊的重要手段。结论急性肺栓塞早期可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急诊科医师对于具有相关症状及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迅速进行肺栓塞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分型,提高早期确诊率,以防误诊和漏诊。

  • 标签: 急诊肺栓塞 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诊断,必须具备中枢神经系统白质中有两个以上受损害的证据,两个症状之间至少有一个月的间隔,且症状和体征无其他可能的解释。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妊娠期(妊娠组)与624例非妊娠的生育期妇女(非妊娠组)尿路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组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和急性肾盂肾炎发生比例均高于非妊娠组(分别为p<0.001、p<0.01),二组主要病原菌均为大肠埃希氏菌,但妊娠组在分布上更集中,随访妊娠组尿路感染复发率高于非妊娠组。结论妊娠合并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氏菌最常见,临床上无症状性菌尿及急性肾盂肾炎发生率高于非妊娠的生育期妇女,且治疗后易复发。尿路感染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但女性尤其是妊娠期妇女发生率更高。流行病学显示女性人群的发生率约为2.05%,妊娠期妇女的发生率更高,约为10.2%1,而严重的妊娠期尿路感染可引起流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甚至死胎。本文通过妊娠合并尿路感染临床特征分析以及诊治体会,从而提高妊娠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诊治水平。

  • 标签: 尿路感染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45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实践。结果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有效的。结论重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命,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 标签: 晚期恶性肿瘤 心理特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80例肺栓患者在我院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回顾,归纳总结肺栓患者存有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与干预治疗提供借鉴方案。方法材料取自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80例肺栓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肺栓塞患者存在的年纪过大、长期卧床、感染等危险因素,且各危险因素具有叠加性,在本组实验整理的资料中,有46例患者具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危险因素,占58%;采用Kaprini评分标准,预后效果良好者占96.25%。结论肺栓塞患者存有的危险因素具有叠加性,准确把握肺栓塞的高危因素,以及临床特征,有助于提高肺栓塞的确诊率,并且可以针对各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肺栓塞患者的预后评分水平。

  • 标签: 肺栓塞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12例呈多囊改变,7例见包膜凹陷征,5例局部肝叶萎缩,动脉期有13例轻度强化,延迟期11例病灶持续强化,2例大片无强化区周边有不完整强化带。结论肝内低密度占位延时强化或大片无强化区周边有不完整强化带、局部肝脏包膜凹陷、肝叶萎缩伴肝内胆管扩张是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

  • 标签: 周围型 胆管细胞癌 包膜凹陷 延迟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我院手足口病科收治重症患儿50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病例均为肠道病毒T1(EVT1),柯萨奇病毒A16(COXA6)感染。发病至加重实践3-5天,主要表现持续高热、呕吐、颈抵抗、易惊、偏瘫、呼吸循环衰竭。主要药物利巴韦林,甘露醇,血管活性药,人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48例临床治愈,2例死亡。结论重症手足口病进展迅速,多发3岁以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主,少数发展为呼吸循环衰竭,治疗不及时,可迅速死亡。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感染 疾病特征 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