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对于乳腺包块疾病,超声特征性质判别。方法:我院收治的36例乳腺包块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病理学:良性包块20例、恶性包块16例。超声声像图:恶性包块以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信号2-3级为主,高于良性组(P<0.05);超声对于良、恶性包块鉴别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50%、90.00%、88.89%。结论:乳腺包块的鉴别中,超声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 标签: 超声 声像图特征 乳腺包块 性质判别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RI及CT诊断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提升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肾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选取其中32例患者同时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肿瘤基本特征、平扫表现、强化方式、强化程度进行判定。结果平扫的CT亚型分布:透明细胞癌106例,乳头状癌10例,嫌色细胞癌7例,囊性癌5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癌2例。平扫的MRI亚型分布:透明细胞癌27例,乳头状癌3例,嫌色细胞癌2例。平扫的CT特征:大多数病灶形状为类圆形,小病灶多为等密度影,大病灶多为混合密度影;平扫的MRI特征:T1WI呈低、等信号影,T2FS呈高信号影,DWI呈混杂高信号影。增强扫描的CT和MRI特征:透明细胞癌、囊性癌及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癌强化方式为"快升快降"型,强化程度明显;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强化方式为迟发性、持续性,强化程度轻微。结论不同亚型的肾细胞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表现。临床上应结合发病特点、症状体征、辅助检验,积极利用CT、MRI等影像学手段肾细胞癌不同亚型进行精确分析,以针对性选用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预后水平。

  • 标签: 癌,肾细胞 核磁共振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结节型肺腺癌各亚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160例结节型肺腺癌患者的影像学信息及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各病理亚型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学特征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同时进行诊断效能比较。结果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腺癌(AAH+AIS)、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浸润性腺癌变异型(VIAC)4种亚型结节型肺腺癌患者的年龄分别为(57.07±7.92)岁、(59.37±6.96)岁、(60.68±8.83)岁、(63.33±6.8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1,P=0.304),但呈现出AAH+AIS<MIA<IAC<VIAC的特点。AAH+AIS、MIA、IAC、VIAC 4种亚型结节型肺腺癌患者的病灶最大径[6.85(3.73) mm vs. 8.00(5.00) mm vs. 16.00(11.90) mm vs. 17.20(9.08) mm,H=55.107,P<0.001]、CT值[-563.50(176.63) HU vs. -536.00(293.50) HU vs. -235.50(346.50) HU vs. -23.00(30.50) HU,H=47.499,P<0.001]、结节实性占比[0 (0) vs. 0(0) vs. 49.00%(100.00%) vs. 100.00% (0),H=44.242,P<0.001]、空泡征[14(87.50%) vs. 35(100.00%) vs. 84(81.55%) vs. 3(50.00%),χ2=13.925,P=0.002]、充气支气管征[1(6.25%) vs. 2(5.71%) vs. 36(34.95%) vs. 2(33.33%),χ2=16.578,P=0.001]、肿瘤内血管征[13(81.25%) vs. 28(80.00%) vs. 64(62.14%) vs. 1(16.67%),χ2=11.168,P=0.009]、血管集束征[1(6.25%) vs. 3(8.57%) vs. 66(64.08%) vs. 6(100.00%),χ2=54.232,P<0.001]、短毛刺征[3(18.75%) vs. 11(31.43%) vs. 77(74.76%) vs. 6(100.00%),χ2=36.218,P<0.001]、分叶征[4(25.00%) vs. 18(51.43%) vs. 93(90.29%) vs. 6(100.00%),χ2=43.302,P<0.001]、胸膜牵拉征[0(0) vs. 6(17.14%) vs. 70(67.96%) vs. 5(83.33%),χ2=50.79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灶最大径(OR=0.858,95%CI为0.754~0.977,P=0.021)、胸膜牵拉征(OR=0.288,95%CI为0.084~0.993,P=0.049)是MIA的独立影响因素,病灶最大径(OR=1.131,95%CI为1.030~1.241,P=0.010)、胸膜牵拉征(OR=3.441,95%CI为1.279~9.254,P=0.014)是IAC的独立影响因素。病灶最大径诊断MIA的最佳阈值为11.05 mm,AUC为0.798(95%CI为0.724~0.872),敏感性为68.00%,特异性为85.70%;胸膜牵拉征诊断MIA的AUC为0.714(95%CI为0.623~0.806);病灶最大径与胸膜牵拉征诊断MIA的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38,P=0.066)。病灶最大径诊断IAC的最佳阈值为11.05 mm,AUC为0.827(95%CI为0.759~0.895),敏感性为75.70%,特异性为78.90%;胸膜牵拉征诊断IAC的AUC为0.743(95%CI为0.663~0.823);病灶最大径与胸膜牵拉征诊断IAC的效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4,P=0.035),病灶最大径>11.05 mm诊断IAC的价值更优。结论病灶最大径、胸膜牵拉征是诊断MIA、IAC的独立影响因素,病灶最大径>11.05 mm诊断IAC的价值更优。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病理亚型 多层螺旋CT 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丙泊酚药物浓度和意识状态改变敏感的脑功能特征。方法选择拟行胸腹部手术治疗的男性患者6例,所有患者使用靶控输注设备进行丙泊酚输注,初始药物浓度设置为1.0 mg/L,然后每6 min增加0.2 mg/L,直到患者达到无意识状态。同时,采集患者的脑电信号。将采集的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提取脑功能特征。构建药物浓度相同、意识状态不同和意识状态相同、药物浓度相同两个数据集,并使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3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在不同的数据集上进行分类分析。结果特征筛选结果显示功率谱-δ-顶区、排列熵(permutation entropy, PE)-δ-颞区和相位滞后指数(phase lag index, PLI)-α-顶区到顶区为意识状态改变敏感的特征,使用这3个特征在LDA、LR和SVM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上得到的意识状态分类正确率分别为(82±5)%、(83±5)%和(84±4)%;功率谱-β-额区、功率谱-β-颞区和功率谱-β-顶区药物浓度改变敏感,使用这3个特征在LDA、LR和SVM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上得到的药物浓度分类正确率分别为(77±4)%、(76±4)%和(80±4)%。功率谱-δ-顶区在药物浓度变化时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在意识状态从有意识到无意识明显升高(P<0.001);PE-δ-颞区和功率谱-β-额区在从低药物浓度到高药物浓度和从有意识到无意识时均明显降低(P<0.001);PLI-α-顶区到顶区在低药物浓度状态下明显高于其在高药物浓度状态下(P<0.001),但是其在意识状态变化时并没有明显变化(P>0.05);功率谱-β-颞区和功率谱-β-顶区在意识状态变化时均没有出现明显变化(P>0.05),但是功率谱-β-颞区从低药物浓度到高药物浓度时明显升高(P<0.001),而功率谱-β-顶区从低药物浓度到高药物浓度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功率谱-δ-顶区可以很好地表征意识水平的变化同时避免药物浓度的影响,在精确监测麻醉深度上具有潜力。

  • 标签: 丙泊酚 脑电图 机器学习 麻醉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内不同基础性疾病并发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S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SS患儿病历资料,按照有无基础疾病、基础疾病种类进行分组,总结不同基础疾病条件下SS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病原分布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218例SS患儿,总病死率为21.6%(47/218);合并基础疾病者141例[64.7%(141/218)],病死率24.1%(34/141);处于化疗骨髓抑制期的恶性血液病和肿瘤患儿病死率最高(17/45,37.5%),无基础性疾病者病死率最低(13/77,16.9%)。合并基础性疾病的SS患儿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63.1%,41/65),恶性血液病及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儿革兰阴性菌感染最高(80.0%,20/25)。革兰阳性菌感染在无基础疾病组最高(52.1%,25/48)。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在恶性血液病及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者的发生率最高(95.6%,43/45),无基础疾病组最低(59.7%,46/77)。结论伴发基础疾病,尤其是血液肿瘤的患儿化疗后发生SS时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最常见,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高;无基础疾病者以革兰阳性菌最常见,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相对较低。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基础性疾病 预后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外科干预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20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和舟山市中医院经病原学确诊的18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7)和死亡组(n=11)。使用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危险指标(LRINCE)评分预测坏死性筋膜炎:<6分可能性小,6~8分可疑,>8分强烈提示。结果18例患者平均年龄(62±9)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发病月份为6~10月份。LRINCE评分:<6分7例(死亡3例),6~8分8例(死亡5例),>8分3例(死亡3例)。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0±12)和(61±7)岁,发病到就诊时间分别为(2.3±1.0)和(3.1±2.4)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55、1.006,P均>0.05)。两组患者ALT、AST、肌酸激酶、白蛋白和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t=6.209、10.348、4.926、11.198和5.952,P均<0.05)。18例患者中有3例接受筋膜切开减压+负压封闭引流(VSD)干预治疗,存活2例,死亡1例。15例未行外科干预治疗患者中死亡10例。结论创伤弧菌在舟山地区散发流行,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发病具有季节性。早期筋膜切开减压+VSD等手术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创伤弧菌 外科干预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外科干预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20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和舟山市中医院经病原学确诊的18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7)和死亡组(n=11)。使用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危险指标(LRINCE)评分预测坏死性筋膜炎:<6分可能性小,6~8分可疑,>8分强烈提示。结果18例患者平均年龄(62±9)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发病月份为6~10月份。LRINCE评分:<6分7例(死亡3例),6~8分8例(死亡5例),>8分3例(死亡3例)。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0±12)和(61±7)岁,发病到就诊时间分别为(2.3±1.0)和(3.1±2.4)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55、1.006,P均>0.05)。两组患者ALT、AST、肌酸激酶、白蛋白和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t=6.209、10.348、4.926、11.198和5.952,P均<0.05)。18例患者中有3例接受筋膜切开减压+负压封闭引流(VSD)干预治疗,存活2例,死亡1例。15例未行外科干预治疗患者中死亡10例。结论创伤弧菌在舟山地区散发流行,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发病具有季节性。早期筋膜切开减压+VSD等手术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创伤弧菌 外科干预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内不同基础性疾病并发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S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SS患儿病历资料,按照有无基础疾病、基础疾病种类进行分组,总结不同基础疾病条件下SS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病原分布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218例SS患儿,总病死率为21.6%(47/218);合并基础疾病者141例[64.7%(141/218)],病死率24.1%(34/141);处于化疗骨髓抑制期的恶性血液病和肿瘤患儿病死率最高(17/45,37.5%),无基础性疾病者病死率最低(13/77,16.9%)。合并基础性疾病的SS患儿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63.1%,41/65),恶性血液病及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儿革兰阴性菌感染最高(80.0%,20/25)。革兰阳性菌感染在无基础疾病组最高(52.1%,25/48)。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在恶性血液病及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者的发生率最高(95.6%,43/45),无基础疾病组最低(59.7%,46/77)。结论伴发基础疾病,尤其是血液肿瘤的患儿化疗后发生SS时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最常见,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高;无基础疾病者以革兰阳性菌最常见,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相对较低。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基础性疾病 预后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植入技术及电极特性人工耳蜗植入力学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电极设计、推动精准植入技术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7—12月将诺尔康标准电极、纤细电极、纤细加长电极,分别应用传统技术、机器人辅助技术(中速、低速)在耳蜗模型上进行电极植入。采用ATI Nano17Ti传感器及配套数据采集软件记录、分析植入过程力学信息。采用Origin 2020b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电极植入过程中,电极植入力随着植入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传统技术下,纤细电极的植入力峰值显著小于标准电极[(71.0±16.6)mN比(140.9±52.7)mN,Z=3.683,P<0.01],纤细加长电极的植入力峰值介于标准电极、纤细电极之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款电极的瞬时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机器人辅助技术下中速、低速植入时,三款电极的力峰值特点与传统技术时相似,但中速时标准电极的瞬时力变化[(83.9±9.7)mN/s]显著大于纤细加长电极[(69.2±4.0)mN/s],低速时标准电极的瞬时力变化显著大于纤细、纤细加长电极。在电极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机器人技术均能较传统技术降低电极植入的力峰值和力变化,机器人中速和低速植入同种电极时的力峰值、瞬时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电极的纤细化及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植入力的减小。电极长度增加会增加传统技术的植入力控难度,应用机器人辅助技术则可实现良好力控。

  • 标签: 耳蜗植入术 机器人 电极,植入 耳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世界卫生组织于2015年引入了气腔播散的概念,作为一种新的肿瘤侵袭模式,气腔播散是肺癌复发和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与诸多临床因素关系密切。本文就气腔播散的定义、机制、病理及影像学特征、影响因素和肺癌预后影响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肺肿瘤 肿瘤侵润 肺泡 病理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轻、重度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弯曲的患者间斑块分布、大小及成分的差异进行研究。材料与方法经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TOF-MRA),将BA弯曲的患者纳入研究。测量BA最大弯曲处的血管外壁到BA两端(BA顶部与左右椎动脉汇合处的连接线)的横向距离,分为轻度弯曲组(5 mm<横向距离<10 mm)和重度弯曲组(横向距离≥10 mm)。比较两组的临床相关因素、BA斑块分布(内弧、外弧)、大小(微小斑块、明显斑块)及成分[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有无差异。结果92例患者纳入研究,共计106个斑块。轻度弯曲组54例,BA斑块60个;重度弯曲组38例,BA斑块46个。两组间BA斑块均常见于内弧(内弧与外弧:76.7%、73.9%与23.3%、26.1%);重度弯曲组中明显斑块所占比例较轻度弯曲组大(重度与轻度:65.2%与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重度弯曲组中IPH所占比例较轻度弯曲组大(重度与轻度:69.6%与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临床相关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弯曲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分布于内弧。基底动脉重度弯曲组较轻度弯曲组斑块更明显,且重度弯曲组中IPH所占比例较轻度弯曲组大,轻度弯曲组斑块相对来说更稳定。

  • 标签: 基底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高分辨 磁共振成像 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七氟醚全身麻醉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特征的影响,寻找能反映艾司氯胺酮复合麻醉的麻醉深度指标。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汉族患者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K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5例),两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后30 min分别给予艾司氯胺酮(0.15 m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麻醉维持使用七氟醚吸入和瑞芬太尼静脉泵注。观察两组患者基本情况,采集两组患者麻醉全程的EEG数据,艾司氯胺酮给药前后EEG的边缘频率、麻醉指数(anesthesia index, Ai)和相位幅值耦合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及给药前后MAP、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EEG平均功率谱在给药后低频波功率降低、高频波功率略有增加,具体表现为给药后EEG边缘频率和Ai值较给药前明显增加(P<0.05);S组EEG特征在给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的边缘频率变化值和Ai变化值明显高于S组(P<0.05)。K组给药前后δ-α相位幅值耦合强度的变化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能够改变七氟醚全身麻醉的EEG频谱特征,但并不显著影响临床麻醉深度,因此δ-α相位幅值耦合指标能较为合理地反映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麻醉的麻醉深度。

  • 标签: 艾司氯胺酮 麻醉深度 边缘频率 麻醉指数 相位幅值耦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首次透析时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预后的影响,寻找改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7年4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医院新入血液透析、并规律透析3个月以上年龄≥80岁的老年患者共61例,观察截止至2018年7月1日,死亡者以死亡为观察终点,按照预后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通过Cox回归法分析高龄老年MH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5.8个月,随访过程中有32例患者死亡(52.5%),死亡原因主要有感染13例(40.6%)和心脑血管疾病12例(37.5%);患者1年、2年、3年、4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4%(46/61)、54.1%(33/61)、37.7%(23/61)、22.9%(14/61)和16.4%(10/61);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8个月,其中80~84岁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7.5个月,85岁及以上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4.9个月。与生存的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男性比例高[65.6%(21/32)比37.9%(11/29),χ2=4.678、P= 0.031],血红蛋白[(85.4±13.0)比(95.0±17.6)g/L,t=2.867、P= 0.019]和白蛋白[(30.3±5.0)比(34.6±4.8)g/L,t=3.039、P= 0.001]水平更低。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患者生存率降低,85岁以下患者较85岁及以上患者生存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为27.5个月比14.9个月,Log Rank P= 0.006);此外,进入血液透析前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患者生存率较未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更低(中位生存时间为7.8个月比29.2个月,Log Rank P= 0.002);血白蛋白高组(≥33 g/L)的患者较血白蛋白低组(<33 g/L)生存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为29.2个月比18.9个月,Log Rank P= 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透析时的年龄(HR= 1.136、95%CI:1.005~1.285、P= 0.041)、性别(HR= 0.409、95%CI:0.169~0.994、P= 0.048)、血白蛋白水平(HR= 0.836、95%CI:0.772~0.906、P< 0.001)和开始透析前是否接受CRRT治疗(HR= 6.161、95%CI:1.848~20.538、P= 0.003)是高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龄老年透析人群病情复杂,预后差;患者首次透析时的年龄、性别和血白蛋白水平和开始透析前是否接受CRRT治疗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血液透析 死亡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进行临床病理检查,分析不同类型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择我院在2018年4月-2020年接诊的乳腺癌患者210例进行分析,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76例,浸润性小叶癌18例,浸润性导管/小叶混合癌16例,对比三组类型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三种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在肿瘤大小、多中心病灶、脉管浸润和Ki-67表达方面存在差异,混合癌患者年龄较小,病灶直径在2.0cm以上居多;浸润性导管癌多中心病灶及脉管浸润较少,混合癌与浸润性小叶癌的Ki-67表达低于浸润性导管癌。结论:浸润性导管/小叶混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润性小叶癌差异较小,而与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差异较大,可根据这种特点乳腺癌进行鉴别诊断,提升临床确诊率。

  • 标签: 乳腺癌 不同组织学类型 临床病理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胃癌化疗患者人格特征及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超声图像特征和临床特征的腮腺肿物恶性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14例腮腺肿物患者的超声图像及临床特征,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有鉴别意义的特征性指标,建立综合预测模型。结果腮腺恶性肿瘤超声图像常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伴或不伴颈面部异常淋巴结的低回声实性肿块。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面神经功能、颈面部淋巴结异常及肿物的最大径线、形态、边界是腮腺肿物恶性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利用以上5个指标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显示Nomogram的一致性指数为0.896(95%CI=0.834~0.958)。标准曲线显示Nomogram预测效果与腮腺肿物良恶性的实际情况一致性较好,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为0.878。结论超声检查对诊断腮腺肿物有重要价值,利用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特征建立的Nomogram模型能评估腮腺肿物的生物学特征,该模型腮腺肿物恶性风险的预测准确性较高。

  • 标签: 超声检查 腮腺肿物 诊断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法诊断肺结核的可靠性及了解复治患者群体特点,为复治结核病患者人群调查提供线索。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12月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结核科就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905例,采用Xpert法进行结核病快速筛查,并用MGIT960进行痰快速培养及传统药敏试验,比较Xpert法和传统药敏方法学差异。查阅Xpert阳性患者资料,比较初治/复治患者性别、年龄、RIF耐药、职业以及患糖尿病差异性,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IF耐药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0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Xpert检测总的检出率为28.7%(260/905);260例阳性患者中利福平(RIF)耐药率为20.8%(54/260),突变类型以Probe-E和Probe-D为主;传统药敏法与Xpert法检测RIF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ert法和传统药敏病例中,Xpert法预测异烟肼(INH)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3);Xpert阳性初治和复治患者相比,两者年龄(t=-3.835,P<0.05)、性别、RIF耐药率和农民占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16.862、4.808、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患者复治是影响RIF耐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OR=3.739,P=0.004)。结论Xpert法诊断肺结核病及RIF耐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复治患者年龄较大,农民家庭男性占比较大、RIF耐药率较高。

  • 标签: 结核,肺 分子诊断技术 抗药性,细菌 利福平 分枝杆菌,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磨玻璃结节的胸部CT影像特征及其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我院接诊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106例为临床观察对象,按照患者结节的良恶性差异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3名患者,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组患者的CT影像特征,探讨通过胸部CT影像特征分析患者肺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方法。结果:通过两组患者的肺磨玻璃结节胸部CT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良性组多数患者的肺磨玻璃结节形状比较规则,而恶性肿瘤患者的肺磨玻璃结节形状多数情况下呈不规则状态,与此同时,在结节边界方面,良性组患者的肺磨玻璃结节表面多数比较粗糙,相比之下,恶性组患者的肺磨玻璃结节表面多数比较平滑。与此同时,在两组患者肺磨玻璃结节的分叶状征方面,良性组患者多数具备分叶状征,而恶性肿瘤患者则不具备这一特征。结论:通过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肺磨玻璃结节患者来说,良恶性结节的胸部CT影像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胸部CT影像特征也能够作为初步判断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结节良恶性的依据。

  • 标签: 肺磨玻璃结节 胸部CT影像特征 结节 良恶性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法诊断肺结核的可靠性及了解复治患者群体特点,为复治结核病患者人群调查提供线索。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12月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结核科就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905例,采用Xpert法进行结核病快速筛查,并用MGIT960进行痰快速培养及传统药敏试验,比较Xpert法和传统药敏方法学差异。查阅Xpert阳性患者资料,比较初治/复治患者性别、年龄、RIF耐药、职业以及患糖尿病差异性,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IF耐药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0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Xpert检测总的检出率为28.7%(260/905);260例阳性患者中利福平(RIF)耐药率为20.8%(54/260),突变类型以Probe-E和Probe-D为主;传统药敏法与Xpert法检测RIF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ert法和传统药敏病例中,Xpert法预测异烟肼(INH)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3);Xpert阳性初治和复治患者相比,两者年龄(t=-3.835,P<0.05)、性别、RIF耐药率和农民占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16.862、4.808、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患者复治是影响RIF耐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OR=3.739,P=0.004)。结论Xpert法诊断肺结核病及RIF耐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复治患者年龄较大,农民家庭男性占比较大、RIF耐药率较高。

  • 标签: 结核,肺 分子诊断技术 抗药性,细菌 利福平 分枝杆菌,结核
  • 简介:摘要临床工作中观察到瘢痕疙瘩存在与增生性瘢痕等其他类型瘢痕显著不同的特性,瘢痕疙瘩的生长通常超出原始伤口边界,向周围皮肤不断入侵,瘢痕疙瘩经手术、糖皮质激素注射等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提示瘢痕疙瘩具有一定的肿瘤特征,因此不能仅仅站在瘢痕的角度看待瘢痕疙瘩。本文试图以肿瘤的视角重新描述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从生长信号的自给自足、避免凋亡、异常血管生成等方面总结瘢痕疙瘩的肿瘤特征

  • 标签: 瘢痕疙瘩 细胞凋亡 肿瘤特征 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