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手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全身麻醉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要点。结果复苏室停留时间为1h-3h,其中躁动病人10例,血压异常病人9例,低氧血症7例,5例苏醒延迟。经精心护理,均安全返回病房。结论护士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点做好并发症护理,避免各种意外的发生,使病人安全,舒适的度过复苏期。

  • 标签: 肺癌 麻醉恢复室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预防麻醉恢复室护理差错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并在麻醉恢复室进行麻醉恢复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采取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4%,明显优于常规组的12.73%;观察组总的护理满意率为96.36%,高于常规组的76.36%(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的麻醉恢复室护理中,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预防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是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因此值得在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 麻醉后恢复室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麻醉低体温是指麻醉核心体温低于正常值以下,临床上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体温恒定是保证机体生理和代谢稳定的重要因素,麻醉后由于麻醉药物或有目的体温控制,经常发生轻度低体温,甚至寒战的发生。本文通过正常人体温调节、麻醉对体温调节的影响、轻度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低体温的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麻醉 低体温 病理生理 防治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老年麻醉患者恢复中应用麻醉恢复评分 +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麻醉室收治的 96例老年麻醉病人,在病人入室、出室时均予以麻醉恢复评分评估,对照组( 48例,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 n=48例,常规护理 +预见性护理),比较病人麻醉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病人出室时的呼吸、意识、血压、活动力、血氧饱和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2.08%低于对照组 14.58%,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老年麻醉病人恢复中开展预见性护理

  • 标签: 麻醉恢复评分 预见性护理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麻醉患者恢复期应用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麻醉恢复评分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护理两组患者都产生显著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麻醉恢复评分要高于对照组,出现意识障碍、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也低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

  • 标签: 麻醉恢复评分 预见性护理 联合 麻醉患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前馈控制在麻醉恢复室(PACU)全身麻醉病人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的78例病例,均为2018年4月-2020年3月PACU术后恢复的实施全麻手术患者,以随机抽签分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麻醉恢复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前馈控制干预,分析对患者躁动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发生躁动的比例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身麻醉 PACU 麻醉恢复期 前馈控制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在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病人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麻醉恢复室2020年1~12月期间的100例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恢复期护理干预,实验组行前馈控制护理,对比两组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和护理,躁动发生率为16.00%,数据分析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两组数据分析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前馈控制 麻醉恢复室 全身麻醉 麻醉恢复期 躁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质量影响。方法择期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65~7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n=15)全凭静脉麻醉组(Tm组)和吸入麻醉组(Vm组)及硬膜外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ETm组)和硬膜外复合吸入麻醉组(EVm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0min、4、24h采用运动活力评分(MAAS)评估镇静程度,同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样检测血糖(Glu),于术前、术后1d、3d、5d分别行MMSE评分,判断在此期间患者是否发生POCD,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麻醉恢复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ETm组和EVm组比较,Tm组和Vm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术后躁动和恢复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术后5d内POCD的发生率增加(P<0.05),术后30min、4h血浆Glu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30minMAA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0min、4h血浆Glu水平在Tm组和Vm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30minMAAS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实施单纯静脉或吸入全麻术后早期引起Glu水平升高,硬膜外复合静脉或吸入全麻可改善术后苏醒质量,提高麻醉恢复期质量。

  • 标签: 麻醉 方法 麻醉恢复期 恢复质量 老年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麻醉恢复室 (PACU)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模式,为麻醉专科护士培训提供参考。本院 2014年成立麻醉恢复室护理单元,针对恢复室内护理人员的特点,制定出培训计划模式,并按计划对 24名麻醉恢复室护士进行为期一年的规范化培训,培训结束评价护士对麻醉恢复室工作掌握程度。 [结果 ]经过严格的培训, 24名护士均掌握了麻醉相关知识、急救复苏技术及术后危重患者的护理知识等,在科室及护理部各项考核中全部合格。 [结论 ] PACU的护士通过规范化的培训,专业化素养有了一定提高,有效保障了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运作模式。方法麻醉恢复室设有8张床位,并配备麻醉监控所需的设备,构建科学规范的护理人员管理制度。结果此种护理模式帮助绝大部分患者平稳度过了麻醉恢复期,得到的护理效果较理想。结论完善的护理模式可让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护理运作 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