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孔子在诗学理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见解,使我国古代文艺思想走上理论化道路,影响着历代文人的创作。杜甫堪称儒家思想与诗学的成功实践者。笔者以儒家诗学观为基点,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两方面来分析杜成就。思想性主要表现为忧国、爱民,艺术性表现为对"情"的把握,语言的锤炼,对律诗的发展等。

  • 标签: 诗学 杜诗 思想性 艺术性
  • 简介:衢徽古道始于衢州西安门,途经西区、石梁、下村、寺桥、七里,翻过大头岭到常山县毛良坞,再从洪桥穿越雷公岭至灯盏坑,从淳安白马然后到达安徽徽州境内,全长约100公里。古道穿越千里岗山脉与白际山脉相连接,历史上这是一条衢州与常山、遂安(今淳安)和安徽往来的主要交通要道和贸易通道。衢州人从这条路挑盐去安徽,淳安白马、毛良坞和七里的竹子、木头、茶叶等山货通过古道源源不断运往衢州。

  • 标签: 毛良 贸易通道 淳安 七里 寺桥 主要交通要道
  • 简介:北京,宋庄画家村。青砖灰瓦、花窗格子,静谧的村庄透着纯朴之美。沿着“创意工场街”的指示牌,穿过一段林荫大道,汽车在中国宋庄创意工场大楼门前停下,到达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 标签: 女人 智慧 指示牌 目的地 创意
  • 简介:从立意、构图、元素、虚实、透视、意境表达等方面,阐述传统山水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 标签: 传统山水画 古典园林 关系
  • 简介:宝塔,原称一字至七字,从一字句至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后又增至八字句或九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

  • 标签: 宝塔诗 茶诗 茶文化 自居易 文学欣赏
  • 简介:对联也叫“楹联”,通常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楹即柱子。楹联是一种相对偶的文句,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对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至宋代推广用在楹柱上,后又遍作装饰、交际与庆吊之用。清代梁章钜撰有《楹联丛话》,当代福建学者炉火编有《中华茶联选》。今之新楹联也有不受对偶、平仄制约的,反映的多系新思想、新内容。

  • 标签: 楹联 平仄 对联 茶诗 当代 对偶
  • 简介:为正确传承中华文化,本文对《全唐诗》收录的萧颖士《江有枫》进行了辨析,确认其中的“息”字系“愬”字之误,“英”为“瑛”之误,“幕”系“幂”之误,“鸟”为“乌”之误,它们均属后人传抄或刊刻中出现的错误。“槭”应读作“sè”或“shè”正字应作“欇”或“色”,“槭”是作者据当地方音“sè”或“shè”误写,或“槭”、“欇”为通假字。字书、辞书认为该诗中的“槭”读作“zú”、“cù”或“qī”,皆误。

  • 标签: 全唐诗 《江有枫》 错别字
  • 简介:把现代工业设计理论带入到古典山水理论中进行解析,即以功能、方法、材料为线索对山水创作进行整理。笔者先从魏晋南北朝至清代的山水理论中整理出山水的创作意图,进而总结出山水的功能。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悟道而乐"、"借景抒情"为特点;隋唐时期风格多样,文化气息浓厚;两宋时期尤为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将山水视为个人文化修养水平的体现;元代山水画成为文人抒发情思的特殊语言;明代山水理论和技法都得到了系统整理;清代注重绘画技巧的总结与发展,还结合西洋绘画方法进行了对比性的研究和总结。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山水理论总结发现,古典山水创作中有四项基本功能值得当代园林艺术创作借鉴,它们分别是引导人们观察自然、从中学习自然规律和提高认知水平的功能;表达生活理念和情感的功能;陶冶情操的功能;倡导理想人居环境的功能。这些功能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把这些功能带入到当代园林设计过程中,会产生带有鲜明传统特色的设计方法和成果。以实现这些功能为目标,进一步探索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点,将这些关键点转化为园林艺术可操作的要素,再运用园林设计方法去组织这些要素,这样得到的艺术成果将具有典型的东方传统文化特征,而形式不会受限于任何时代或风格。这就是由古典山水艺术指导下的属于当代的园林艺术创作。

  • 标签: 山水画理论 创作目的 功能 设计要素
  • 简介:以柽柳制作垂柳盆景,是当代人对中国盆景艺术的创新贡献。王选民大师是柽柳盆景创作的主要代表人物。盆景《黄河之春》(见右图)为其代表作之一。该盆景造型优美,题名意味深长,不仅表现了国土上春天的自然美景,而且在寓意上反映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时代特色,堪称一首祖国春天的赞美

  • 标签: 柽柳盆景 《黄河之春》 盆景艺术 盆景造型
  • 简介:2010年我在墨尔本访学时受邀到老朋友贝安德教授和劳若博士家中做客,其间受赠他们二位的新作《理解环境哲学》(AndrewBrennanphy.Durham,UK:AcumenPublishing,2010)。这本书是英国Acumen出版社策划的“理解现代思想运动”丛书中的一本。由于该丛书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启蒙运动以来各种哲学和历史领域内重要的学派、运动和传统的导论,其目标读者主要是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首次接触这些学科的读者,因而《理解环境哲学》一书的体例并不庞大,且框架清晰,逻辑紧密,语言及写作风格颇为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标签: 环境哲学 钥匙 启蒙运动 目标读者 2010年
  • 简介: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产生了巨大作用,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竹文化"。在历代诗词书画中,竹子是绝妙的题材,是人格模拟的特别对象。本文以辉朝茂教授的《咏竹》为主题,论述竹子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为中国竹文化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竹子 竹文化 竹诗词 审美价值
  • 简介:陶渊明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在时局动荡之际选择了归隐,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大自然,把田园自然风光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陶渊明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思想,其中以《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记(并)》最具特色.他所建构的桃花源社会,体现了其“质性自然”之内涵,表达了人生具有“自然”的天性.陶渊明“质性自然”含有“真”与“朴”二重性,反映了他寻求真、朴的自然观.陶渊明在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影响下,用“委运顺化”思想实行自然无为之道,因而选择回归山林与躬耕田园以顺应其本性.陶渊明用自然景色表达他的自然心境,将“渔人”形象与自然相结合,体现了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说明其向往桃源的生活.陶渊明用“渔人忘路而入桃花源”来说明“忘”的境界,“忘路”意味着摒弃世俗争竞,乃至于功利思辨.因此,他所构筑的桃花源成了一个融自然美、人情美、身心美于一体的生态体系,体现了“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新”自然境界,表达了陶渊明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新”自然境界是对现实生活和感性经验的超越,实现了心境与自然相统一,体现了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境界.

  • 标签: 陶渊明 《桃花源记(并诗)》 自然境界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