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纵观《大众哲学》的末期版本与前期版本,可以明显发现它们在章节结构、论述体系、表达方式、用例选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笔者从这一现实出发,试图通过对该书末期版本和前期版本做出的比较研究,探寻艾思奇作出改动的原因,得出在该历史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面临的时代新任务,并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和时代提供借鉴。

  • 标签: 大众哲学 版本比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
  • 简介:将黔东南台江县施洞地区的苗族苗绣与银饰符号作为研究对象,对苗绣图案与银饰装饰元素所蕴涵的审美意识、道德观念和民族文化内涵进行提炼,并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一方面有利于使室内设计风格的地域、民族和个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该地区银饰与苗绣的装饰图案进行保护与传承,同时也是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应用的一次创新.

  • 标签: 银饰 苗绣 图案 室内设计
  •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政治效能感的内在机制及文化特异性,并探讨社会个体在中西文化共生背景下对政治参与的影响。本文首先就'个体倾向'对'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建构出以'政治认知'为中介变量的模型,并对中西文化下的'政治认知'及其与'政治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假设;最后对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N=10771)中的18~70岁的成年人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社会个体直接或间接地对'政治效能感'特别是'内政治效能感'产生影响,两种政治认知——'情理型政治认知'与'法权型政治认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这一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个体进程中政治参与的复杂性。

  • 标签: 社会个体化 政治认知 政治效能感 群己关系 中西文化
  • 简介:《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历史问题的政治决议,也是对我们党和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纲领性文献。决议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基本思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基本线索,对党的历史进行'系统性'总结和'批判性'审思。决议是我们党站在理论反思的高度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核心命题的自觉回应,呈现出用'中国经验'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内在逻辑,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搭建了重要的话语平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推进到新的境界。探析和阐发这一逻辑,不但有助于我们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而且对现时代如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一体面临着创新动力不足、不均衡现象突出、污染一体和污染转移等诸多难题,城乡关系开放互通性不足,城乡发展一体化成果的共享性也有待提升。提升新时期城乡发展一体水平,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理念作为内生动力,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以协调作为增强系统性的有效方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顶层设计,协调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城乡发展一体进程;以绿色作为优化整体生态的底色,夯实城乡发展一体的绿色经济基础;以开放作为打造城乡发展一体升级版的外部视窗,切实增强发展自信,不断提高中国对世界城乡融合发展的贡献度;以共享作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本质要求,通过务实举措不断提高城乡融合发展含金量。

  • 标签: 城乡关系 城乡发展一体化 五大发展理念
  • 简介:历史转折时期,从中国共产党党内到社会大众围绕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原则产生了激烈的论争。论争的要点主要是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否会滑向或等同于分田单干、是否会引起两极分化、是调动社会主义还是个体积极性、是否能过渡到现代农业等。论争的进行不仅使农业生产责任制得以维系、尝试并最终确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突破了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式认识,为改革开放打开了窗口。

  • 标签: 历史转折时期 农业生产责任制 论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在全球化时代,艺术与文化创意已经成为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意与文化批评紧密相关,在当代社会中将获得新的理论与实践增长空间。2017年7月14日至15日,第六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在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大学举行,会议主题是:创意、批评与全球。在此次会议中,不同国家、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围绕着全球化时代创意与批评的互动关系以及审美与政治、文化与经济之间内在而微妙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对话,向学术界呈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立足于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所产生的最新研究成果。

  • 标签: 创意 批评 全球化
  • 简介:本文重点分析了路德在宗教改革时期提出的重要神学观念之一—天职观。简单描述路德天职观提出的背景后,本文重点通过路德的三大改教檄文对天职观的含义进行词源和文本分析,同时强调路德神学诠释的处境特点,最后指出路德的天职观在当今基督教中国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它把基督徒从消极出世引向积极入世,用敬业精神去成就事业,用爱心去服务人群——荣神益人。

  • 标签: 路德 天职 属世的呼召 敬业精神
  • 简介:技术的社会塑形论立足于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围绕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形成了三种理论流派:(1)以托马斯·休斯代表的技术系统论;(2)以拉图尔为代表的“行动者网络”理论;(3)以平奇和比克为代表的社会建构论。技术的社会塑形论开启了技术哲学研究的新领域,同时也具有诸多理论弱点。

  • 标签: 技术 社会 建构主义 经验转向
  • 简介:植物染色因其久远的历史和文化属性而在服装设计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茶染作为一种典型的植物染色技艺,随着人们在物质生活观念上对绿色环保的不断重视,我国服装设计上注重在挖掘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追求民族性的创新设计愈来愈受到追捧。在茶染历史文献梳理中纵览其历史嬗变的轨迹,与现代茶染技艺进行对比分析,明确茶染工艺的流程和不同类型茶叶染色的区分,审视茶染技艺在服装设计应用上的美学特征。倡导茶染这种自然健康的工艺技术应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上,将为解决服装染色工艺过于依赖化学合成造成的资源和生态问题提供有效的思路。

  • 标签: 茶染 工艺 艺术 审美
  • 简介:这座天主教堂以中式四合院形制为主体,既凸显了中国文化的元素,同时又有法国天主教修道院建筑传统的元素,堪称两者融合的一座建筑杰作。一黑格尔在《美学》中曾说,一宗教“往往需要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历史上,不同宗教都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天主教也不例外。作为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天主教堂是其艺术形式集中展现的窗口。

  • 标签: 天主教堂 装饰艺术 中国化 宗教仪式 四川 艺术形式
  • 简介:具有"实践型"与"理论型"双重面相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其历史进程应当包含实践向度和理论向度两个方面。目前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起点问题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很好实现上述两个维度的有机协同。界定这一问题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二元互动关系格局出发,深刻把握结合是关键、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为中介、以解决中国具体重大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的"三重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实践维度从建党后就逐渐由非自觉向自觉展开,在推进实践的进程中也逐步迈开了理论步伐。从理论与实践双位叠合的视角而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完整逻辑起点的生成。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逻辑起点 理论与实践 毛泽东 六届六中全会
  • 简介:超扫描技术主要依托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近红外光谱成像等设备对处于社会互动中的两人或多人的大脑神经机制进行同时扫描、记录并分析,具有较高生态效度。近年来关于超扫描技术的研究应用已涉及社会神经科学的多个方面,包括信任与公平、合作与竞争、模仿与动作协调以及表情手势及言语交流等。但这些研究结果尚未得到总结,一些结果还存在分歧与矛盾,加之超扫描自身的复杂性都需要研究者在未来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与讨论。

  • 标签: 超扫描 信任与公平 合作与竞争 模仿与动作协调 表情手势及言语交流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妇女解放的伟大目标,领导中国妇女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之路。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也在这一历程中不断丰富、发展。在新形势下,面对我们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必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妇女解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合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推进妇女解放事业。

  • 标签: 妇女解放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通过对576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中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依恋除对同一性获得状态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外,主要通过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对同一性获得状态和早闭状态产生正向影响,对扩散状态产生负向影响;(2)自我不一致在分离-个体对同一性状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分离-个体负向预测自我不一致,消极分离-个体正向预测自我不一致,进而以自我不一致为中介对同一性状态产生影响;(3)亲子依恋依次通过分离-个体、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对同一性获得状态、早闭状态和扩散状态产生较强影响。

  • 标签: 自我同一性状态 亲子依恋 分离-个体化 自我不一致 中介作用.
  • 简介:全球在西方从古到今有三次大的浪潮:一是古代人的主观静观中的天宇世界,即形而上学的全球化时代;二是在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工业生产中,地球只不过是被支配的现实对象物——可价值功用的土地,这也是资产阶级的大地全球化时代;三是今天由电子媒介和网络信息建构起来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这也是所谓电子全球的时代。斯洛特戴克认为,所谓“全球”概念,其实是一个由布尔乔亚制造出来的意识形态伪境,因为全球并不是一个新近才出现的中性概念,而是一个饱含资本主义近代以来血腥侵略和掠夺的复杂历史进程的映射。

  • 标签: 斯洛特戴克 《资本的内部空间》 电子全球化 资本主义掠夺
  • 简介:毛泽东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代表性成果,既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张力。毛泽东伦理思想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具备体现中国道德国情、传承中国传统伦理共同体精神、反对各种“中国式”旧道德和培育革命新道德的中国特色,同时展现其独特的阐述方法。认识和把握毛泽东伦理思想的中国特色与方法选择的内在品质,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思想,培育中国道德文化自信。

  • 标签: 毛泽东伦理思想 政治伦理 中国特色 方法选择 唯物史观
  • 简介:2017年9月16日至17日,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与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列宁、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第24次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近30位学者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代表们以纪念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和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发表

  • 标签: 中国化 会综述 全国毛泽东
  • 简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马克思技术哲学的发端。马克思不囿于流行的工具主义对其技术价值观的桎梏,将注意力集中于社会技术即社会生活中的技术现象当中,把对技术的思考寄寓于对机器、工业、劳动等现象的考察。马克思对技术问题的探究始终与人的问题相结合,强调技术实践,阐明了人的异化必然导致技术的异化,技术的异化也是劳动异化所带来的人同人相异化。技术价值集中体现在发展中人的价值。

  • 标签: 马克思 技术哲学 异化劳动 技术中性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简介:一、问题外化技术的作用与体验式课堂1.问题外化技术问题外化(problemsexternaliz—ation)是叙事辅导的方式之一,即将人和问题分开,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问题外化式对话是建构主义思想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通过外化可以大大拓宽人们的叙事空间,从而实现对问题叙事的解构和重构。通常人们会把问题看作自己的一部分,好像问题是他们身上的器官一样,是其“内化了的自我”。

  • 标签: 问题外化技术 验式课堂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