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Survlvin是近几年来发现的肿瘤凋亡抑制基因,它在恶性肿瘤的表达有高度的选择性。Survivin不仅参与细胞分裂,而且具有抗凋亡作用。研究表明,Survivin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及复发密切相关,且可作为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Survivin在泌尿系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SURVIVIN 凋亡 泌尿系肿瘤
  • 简介:论述了肝细胞发生凋亡时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动态过程,介绍了肝细胞凋亡过程中SOD,GSH-Px,MDA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阐明了不同强度运动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认为大强度运动可诱导肝细胞凋亡,而运动后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下降,是肝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细胞凋亡 运动强度 大鼠肝 超微结构特征 GSH-PX 线粒体膜电位
  • 简介:很多小RNA病毒科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引发宿主细胞凋亡,这种现象被认为是宿主细胞对抗小RNA病毒侵染的防御机制。凋亡机制可由某些病毒蛋白对细胞产生信号干扰来实现多种凋亡通路。虽然这些凋亡通路的上游事件是不同的,但最后的效应却很一致。此外,一些病毒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它们能够令感染病毒后的细胞不死亡,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共存的持续性感染状态。

  • 标签: 小RNA病毒 细胞凋亡 持续性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变化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模型组(30只).模型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插线较模型组浅,不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观察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缺血再灌注后6h、24h、48h、72h和7d缺血半暗带AIF的表达,同时利用TUNEL法观察对应区域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6h在缺血半暗带区AIF阳性细胞显著增加,再灌注48h达到高峰[(130.47±11.32)个];各时相点均可见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数以再灌注48h最多f(118.53±11.67)个];各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可致AIF表达增加.并引起细胞凋亡.

  • 标签: 脑缺血 凋亡诱导因子 细胞凋亡
  • 简介:肿瘤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遗传性变化如增加、丢失、突变,逐步积累的过程。同时,肿瘤又是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子疾病。p53是一个肿瘤抑制蛋白,它首先可通过影响编码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质的基因表达来调控细胞周期的G1停滞.同时它还会因为DNA的损伤增多.诱导细胞发生细胞凋亡。但p5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多年来一直不太清楚.而最近发现的ASPP(apoptosisstimulatingproteinofp53)蛋白家族对p5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P53基因 促凋亡蛋白 细胞凋亡 研究进展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线粒体途径在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荧光显色技术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TRAIL处理结肠癌细胞SW1116后,在不同时间细胞凋亡情况、线粒体完整性改变(△ψm、eardiolipin情况)以及线粒体下游通路细胞色素C和Caspase-9的表达情况。结果TRAIL诱发结肠癌细胞凋亡,于4h达凋亡高峰,凋亡指数为32.98%;在4h出现线粒体△ψm下降和eardiolipin丢失增加,造成其内膜损伤;细胞色素C表达及Caspase-9酶活性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4h酶活性达到最大峰值为(48.12±2.21)μmol·L^-1·h^-1·mg^-1蛋白。TRAIL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可被Caspase抑制剂Z-VAD.fmk所抑制。结论线粒体途径参与TRAIL诱导结肠癌细胞的凋亡过程,以Caspase依赖方式引发线粒体△ψm和eardiolipin丢失,造成内膜损伤,导致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9激活,诱发凋亡

  • 标签: 线粒体途径 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 内膜损伤 结肠肿瘤 细胞凋亡
  • 简介:细胞凋亡指数(AI)在假手术组、IR组、SSTFⅠ组、SSTFⅡ组、SSTFⅢ组分别为(1.65±0.8)%,可见缺血再灌注组和SSTF组的凋亡细胞数均比假手术组的多,SSTF组AI、Bax阳性表达下降(P<0.05或P<0.01)

  • 标签: 再灌注 凋亡凋亡 凋亡相关
  • 简介:  虽然凋亡胸腺细胞诱导C57小鼠和雌性BXSB产生IgG类型的抗DNA抗体,血清中IgG类型的抗dsDNA和抗ssDNA抗体水平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注射凋亡胸腺细胞的C57小鼠,实验组雌性BXSB小鼠血清中IgG类型抗DNA抗体水平增加的幅度高于实验组C57小鼠

  • 标签: 促进狼疮性 凋亡细胞 发病研究
  • 简介:摘要颗粒酶存在于细胞毒性颗粒中,是高度同源的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由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合成并释放,在穿孔素的参与下介导多种程序性死亡方式,是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介质。文章对颗粒酶介导肿瘤细胞死亡、颗粒酶与各种细胞凋亡方式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

  • 标签: 肿瘤 颗粒酶 细胞凋亡 细胞焦亡
  • 简介:综述了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与线粒体的密切关系,探讨其参与运动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线粒体在心肌细胞凋亡中起关键的作用,细胞凋亡过程中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都与线粒体密切相关,包括线粒体通透转变孔道(mPTP)的开放、线粒体膜电位(△ψm)的丧失、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促凋亡蛋白的释放、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Ca^2+超载、Bcl-2家族促进和抑制凋亡蛋白的参与等。

  • 标签: 运动医学 线粒体通透转变孔道 线粒体膜间隙 运动 心肌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三氧化二砷(As2O3)对成年大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0.375mg/kg、0.75mg/kg、1.5mg/kg3个染毒组和对照组,灌胃法连续给药16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睾丸脏器系数、精子头计数,并计算每日精子生成量(DSP)。采用甲基绿—派诺宁染色法和TUNEL原位细胞杂交方法检测大鼠生精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中剂量组(0.75mg/kg)和高剂量组(1.5mg/kg)睾丸精子头计数和DSP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生精细胞凋亡指数(AI)均显著升高(P〈0.01);③生精细胞凋亡指数与每日精子生成量呈负相关(r=-0.563,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As2O3可通过促进生精细胞凋亡而导致精子生成量的减少,产生生殖毒性。

  • 标签: AS2O3 细胞凋亡 生精细胞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飞行环境对飞行人员精子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6月就诊的飞行人员21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已婚已育男性20例为对照组,利用WEILI-9000电脑精液自动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对两组新鲜精液样本进行精液常规及精子凋亡率检测。结果观察组a、b级精子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c、d级精子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活精子及早期凋亡精子百分率较对照组下降,晚期凋亡精子百分率、总凋亡率、死亡精子百分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飞行环境应激可能会导致男性精子凋亡率增加。

  • 标签: 军事人员 航空 不育 男性 精子
  • 简介:自从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于1983年首次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以来,人们对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是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淋巴瘤等)的主要病因或重要致病因子。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认为H.pylori是胃癌重要原因之一,但其确切的致病机理仍不清楚。1997年4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幽门螺杆菌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知名的消化病专家经过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对有关问题达成了初步的共识:认为H.pylori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活动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重要致病因子.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病因子。

  • 标签: 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 细胞增殖 MALT淋巴瘤 慢性活动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诱导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根据处理A549细胞的不同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溶媒处理)、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分别用10、20、40、80 mg/L的辛伐他汀处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组(50 μmol/L的Z-VAD-FMK处理)、40 g/L辛伐他汀+Z-VAD-FMK组(40 mg/L的辛伐他汀和50 μmol/L的Z-VAD-FMK共同处理)、白细胞介素6(IL-6)组(20 μg/L的IL-6处理)和不同浓度辛伐他汀+IL-6组(分别用10、20、40 mg/L辛伐他汀和20 μg/L的IL-6共同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对肺腺癌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辛伐他汀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JC-1荧光探针检测辛伐他汀对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流式膜连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辛伐他汀对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CCK8法检测Z-VAD-FMK对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Z-VAD-FMK对于辛伐他汀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激活剂IL-6作用于A549细胞前后辛伐他汀对JAK2、STAT3及其磷酸化(p-JAK2、p-STAT3)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20~80 mg/L辛伐他汀组A549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并且随着辛伐他汀组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G0/G1期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2/M期的细胞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辛伐他汀各浓度组J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20、40 mg/L的辛伐他汀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40 mg/L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Z-VAD-FMK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2.2±2.7)%和(57.5±3.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2.7)%(均P<0.01),40 mg/L辛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Z-VAD-FM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mg/L辛伐他汀组中荧光染色阳性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Z-VAD-FMK+辛伐他汀组细胞荧光染色阳性细胞与40 mg/L辛伐他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40 mg/L辛伐他汀组细胞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IL-6组细胞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0、40 mg/L辛伐他汀+IL-6组细胞的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低于IL-6组(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通过非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来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来实现的。

  • 标签: 肺肿瘤 辛伐他汀 细胞凋亡 Janus激酶2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 简介:细胞凋亡是指在细胞外或细胞内的信号诱导下,细胞发生的主动自杀死亡过程。通过凋亡可使体内失去生命力的细胞或生理上不需要的细胞被有序地清除,从而维持组织中细胞形成与破坏之间的平衡。如果细胞凋亡受抑制,则细胞的生长期延长,死亡率下降,细胞数目增加,表现出生长优势;应该凋亡的细胞若不发生凋亡而继续存活,则可能转化成肿瘤细胞,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可以促使肿瘤的消退。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分子生物学研究以来,人们对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 标签: 胃癌细胞凋亡 中药诱导 细胞凋亡调控基因 肿瘤细胞 分子生物学 死亡过程
  • 简介: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水蛭抗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水蛭对脑、肺、肾、肝及其他部位抗细胞凋亡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水蛭对各脏器发生的细胞凋亡有一定的阻断作用,其干扰细胞凋亡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 标签: 水蛭 细胞凋亡 器官
  • 简介:本文就细胞凋亡及其在淋巴细胞克隆选择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对中学生物学教学有所帮助。

  • 标签: 细胞凋亡 淋巴细胞 克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