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诱导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根据处理A549细胞的不同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溶媒处理)、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分别用10、20、40、80 mg/L的辛伐他汀处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组(50 μmol/L的Z-VAD-FMK处理)、40 g/L辛伐他汀+Z-VAD-FMK组(40 mg/L的辛伐他汀和50 μmol/L的Z-VAD-FMK共同处理)、白细胞介素6(IL-6)组(20 μg/L的IL-6处理)和不同浓度辛伐他汀+IL-6组(分别用10、20、40 mg/L辛伐他汀和20 μg/L的IL-6共同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对肺腺癌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辛伐他汀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JC-1荧光探针检测辛伐他汀对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流式膜连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辛伐他汀对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CCK8法检测Z-VAD-FMK对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Z-VAD-FMK对于辛伐他汀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激活剂IL-6作用于A549细胞前后辛伐他汀对JAK2、STAT3及其磷酸化(p-JAK2、p-STAT3)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20~80 mg/L辛伐他汀组A549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并且随着辛伐他汀组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G0/G1期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2/M期的细胞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辛伐他汀各浓度组J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20、40 mg/L的辛伐他汀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40 mg/L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Z-VAD-FMK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2.2±2.7)%和(57.5±3.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2.7)%(均P<0.01),40 mg/L辛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Z-VAD-FM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mg/L辛伐他汀组中荧光染色阳性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Z-VAD-FMK+辛伐他汀组细胞荧光染色阳性细胞与40 mg/L辛伐他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40 mg/L辛伐他汀组细胞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IL-6组细胞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0、40 mg/L辛伐他汀+IL-6组细胞的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低于IL-6组(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通过非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来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来实现的。

  • 标签: 肺肿瘤 辛伐他汀 细胞凋亡 Janus激酶2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对膀胱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使用5637细胞(购自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所)作为研究细胞,使用含有低、中、高浓度曲古抑菌素A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5637细胞24、48、72 h。然后检测各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凋亡率、处于各细胞周期阶段的细胞比例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采用方差检验和t检验。结果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和药物作用时间延长,5637细胞相对生存率[空白组:100.00%、100.00%、100.00%;低剂量组:(90.45±18.56)%、(80.45±12.25)%、(65.45±8.65)%;中剂量组:(71.02±9.56)%、(63.45±6.12)%、(50.42±6.35)%;高剂量组:(52.14±6.25)%、(42.11±5.14)%、(20.25±3.25)%](F=11.483、9.244、8.264,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处于亚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升高,p21蛋白显著升高,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细胞周期蛋白D显著降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细胞处于S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空白组。结论曲古抑菌素A可以通过抑制p-Akt信号通路促进膀胱癌细胞凋亡同时也可以通过促进p21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周期进程。

  • 标签: 膀胱癌 细胞周期 磷酸化蛋白激酶B 曲古抑菌素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221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8年9月期间南阳市中心医院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221的表达水平。在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建立miR-221沉默细胞株(miR-221沉默组)和对照细胞株(miR-control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测定miR-control组和miR-221沉默组细胞的增殖能力。体外移植瘤实验测定两组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速度。采用凋亡检测试剂盒测定两组细胞的凋亡水平。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221的靶基因。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1.21±0.16)比较,脑胶质瘤组织中miR-221表达水平(3.01±0.19)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1,P<0.05)。与miR-control组细胞(1.89±0.22)比较,miR-221沉默组细胞增殖能力(1.16±0.18)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8,P<0.05)。与miR-control组细胞EdU染色阳性率(56.33±9.18)%比较,miR-221沉默组细胞EdU染色阳性率(22.12±7.10)%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18,P<0.05)。miR-control组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速度明显高于miR-221沉默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11,P<0.05)。与miR-control组细胞凋亡率(3.17±0.78)%比较,miR-221沉默组细胞凋亡水平(21.33±3.09)%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2,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是miR-221的靶基因。与miR-control组(0.78±0.13)比较,miR-221沉默组细胞APAF1蛋白表达水平(2.39±4.91)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1,P<0.05)。结论miR-221通过靶向凋亡激活蛋白APAF1,调节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 标签: 脑胶质瘤 微小RNA-221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增殖 脱噬作用
  • 简介:摘要: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半枝莲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总结半枝莲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半枝莲诱导肿瘤凋亡药理机制提供依据。

  • 标签: 半枝莲 细胞凋亡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达本胺联合苦参碱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细胞系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采用0.4 μmol/L西达本胺、0.6 g/L苦参碱单药或联合分别作用HH、Hut78细胞24、48、72 h后,MTS法检测HH、Hut78细胞增殖率。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HH、Hut78细胞作为对照组。西达本胺、苦参碱单药或联合作用两细胞系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HH和Hut78细胞凋亡率,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西达本胺、苦参碱单药或联合均能一定程度抑制HH、Hut78细胞增殖(F = 15.88、558.26,P < 0.05、< 0.001)。48 h时,Hut78细胞系苦参碱组(20.98% ± 1.53%)、西达本胺组(22.44% ± 7.74%)和联合组细胞凋亡率(44.53% ± 1.8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2% ± 4.23%;LSD-t = 4.76、5.31、13.69,均P < 0.05),且联合组显著高于苦参碱组和西达本胺组(LSD-t = 8.93、8.37,均P < 0.01)。HH细胞系苦参碱组(13.98% ± 3.86%)、西达本胺组细胞凋亡率(13.61% ± 1.62%)与对照组(11.44% ± 1.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但联合组(20.94% ± 0.64%)显著高于对照组、苦参碱组和西达本胺组(LSD-t = 7.37、5.40、5.69,均P < 0.05)。HH细胞系中,联合组caspase-3剪切体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苦参碱组和西达本胺组(均P < 0.05),而E-cadherin、p65、p-Bad及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其他3组(均P < 0.05)。Hut78细胞系中,苦参碱组、西达本胺组和联合组E-cadherin、p65、p-Bad、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仅西达本胺组和联合组caspase-3剪切体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5)。HH及Hut78细胞4组Bad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西达本胺联合苦参碱可抑制HH、Hut78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E-cadherin、p65、p-Bad、Bcl-2及caspase-3剪切体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皮肤 苦参碱 细胞凋亡 西达本胺 Hut78细胞 HH细胞
  • 作者: 安华英 李威 马媛原 袁伟 马洁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3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1,北京医院生物治疗中心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omatin蛋白表达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人支气管肺上皮细胞(HBE)和人肺癌细胞(H520、A549、95D、H460、Glc-82、973和H1299)stomatin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张肺癌组织芯片(含259份人肺癌及其癌旁组织)stomatin蛋白表达情况。敲降A549细胞stomatin基因表达后,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总蛋白激酶B(AKT)和丝氨酸473位点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采用BALB/c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敲降stomatin蛋白表达对A549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组织芯片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stomatin蛋白、核增殖抗原(Ki67)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情况。结果H520、A549、95D、H460、Glc-82、973、H1299和HBE细胞stomatin mRNA表达水平M(极差)分别为2.71(2.66)、3.55(3.16)、0.26(0.22)、2.08(1.98)、0.87(0.35)、1.72(2.53)、1.10(1.82)和0.01(0.02),H520、A549和H460细胞高于HBE细胞(P值均<0.05),95D、Glc-82、973、H1299与HBE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tomatin蛋白在人肺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34.7%(90/259),高于正常组织[1.9%(5/259)](P<0.05)。stomatin表达阳性肺癌组织中,低表达组(67例)肿瘤大小M(IQR)为[41.22(2 761.50)]cm,小于高表达组[23例,57.98(1 333.50)cm](P<0.05)。敲降stomatin基因表达的A549细胞第4天的吸光度值为0.55±0.07,低于对照细胞(0.79±0.16)(P=0.012);早期凋亡细胞占比[M(IQR)]为8.83(53.00),高于对照细胞[4.17(25.00)](P=0.026);丝氨酸473位点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水平为0.68±0.16,低于对照细胞(1.16±0.39)(P<0.05),AKT总蛋白表达水平M(IQR)为4.25(17.00),与对照细胞[4.75(1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敲降stomatin基因表达的A549细胞接种裸鼠腋下43 d后,肿瘤体积为(37.93±3.12)mm3,小于对照组[(454.04±32.39)mm3](P<0.001),肿瘤组织stomatin、Ki67和CD31表达水平分别为1.78±0.69、5.19±3.84和10.77±1.67,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52±8.76、54.14±41.02和19.72±6.97)(P值均<0.05)。结论stomatin可通过调控AKT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早期凋亡

  • 标签: 肺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红细胞膜整合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斯钙素2(STC2)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采用慢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siRNA)技术构建STC2敲减组和对照组SMMC-7721肝癌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应用黄色噻唑蓝(MTT)生长曲线、细胞周期测定、克隆形成实验和膜联蛋白V-别藻蓝蛋白荧光素(Annexin V-APC)染色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凋亡的差异,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阵列(PCR Array)技术检测92个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并且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RT-qPCR)验证差异表达的基因,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STC2敲减组SMMC-7721肝癌细胞中的STC2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472±0.041比1.003±0.091,t=9.207,P<0.01),STC2敲减组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90±0.045比4.190±0.052,t=27.218,P<0.01),其集落形成数目也明显低于对照组(96.670±4.163比161.000±3.606,t=20.232,P<0.01)。STC2敲减组细胞的凋亡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113±0.350)%比(6.397±0.350)%,t=37.546,P<0.01]。与对照组比较,STC2敲减组细胞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稍增多[(67.183±0.945)%比(64.500±0.341)%,t=4.625,P<0.05],S期的细胞比例则稍减少[(29.360±0.403)%比(30.777±0.640)%,t=3.243,P<0.05],G2~M期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差异[(3.457±0.558)%比(4.723±0.598)%,t=2.684,P>0.05]。PCR Array筛选和RT-qPCR验证的结果显示,STC2敲减组细胞中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P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PAF1:2.49±0.29比1.00±0.03,t=8.724,P<0.05;PTEN:2.10±0.15比1.00±0.06,t=11.888,P<0.01;APC:2.59±0.14比1.00±0.05,t=18.113,P<0.01)。结论STC2基因可能通过抑制APAF1、PTEN和APC等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其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

  • 标签: 肝细胞癌 斯钙素2 增殖 凋亡
  • 作者: 孙琳 李侠 尚磊 郑熠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250062 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50062 济南,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250062 济南,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汞致肾病综合征大鼠肾损伤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PF级BN(Brown-Norway)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染毒组,染毒组分别于第1、3、5、7、11、13天以1 mg/kg体重腹部皮下注射HgCl2(1mg/ml)造成肾病综合征模型,对照组注射与染毒组等体积的NaCl。于第14、21、28、35天处死部分大鼠,进行血清肾损伤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E)的检测,肾组织汞含量检测;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色素C(Cyt C)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通路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38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7、21、28 d大鼠血清中BUN含量明显增加,21d CRE含量明显增加,28、35 d CRE含量明显降低,14~35 d脏器系数和肾汞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14~35 d大鼠均出现肾小球基质增多、肾小管扩张等病变及明显的肾细胞凋亡,染毒组14、21 d大鼠肾细胞Cyt C表达明显,多位于肾小管。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21 d大鼠BAX含量明显升高,14、21 d大鼠Caspase 3含量明显升高,35 d大鼠p38 MAPK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gCl2可能通过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通路致肾细胞损伤,并引起肾病综合征,而MAPK信号通路可能调控该过程,发挥抑制凋亡作用。

  • 标签: 大鼠 汞中毒 肾病综合征 细胞凋亡 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内质网相关凋亡基因肺内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基因和蛋白表达。方法通过肺癌肺叶切除手术收集不吸烟非COPD、吸烟非COPD、吸烟COPD患者肺组织标本各10例;细胞凋亡情况选用TUNEL法检测,CHOP mRNA表达水平选用原位杂交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HOP蛋白的表达水平选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结果TUNEL结果显示凋亡细胞主要是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对照组人群肺组织的凋亡率最低(13.5±2.4)%,在吸烟非COPD组人群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5.5±1.7) % 比 (13.5±2.4)%,P<0.05],在吸烟COPD组人群中则进一步明显升高[(32.0±2.9)%比(25.5±1.7) %,P<0.05],CHOP的表达在吸烟非COPD患者中明显增加,在吸烟COPD患者中则进一步增加。结论吸烟能够诱导COPD患者肺内内质网相关凋亡基因CHOP表达增加,从而促进COPD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细胞凋亡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 内质网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机械刺激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双轴动态培养装置分别以3%、6%、9%的拉伸幅度和1.00、1.33、1.66 Hz的拉伸频率对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进行机械刺激,以静止状态培养的CFs为对照组,免疫荧光法检测CFs增殖蛋白Ki-67的表达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活化蛋白胶原蛋白Ⅰ(Col-Ⅰ)、胶原蛋白Ⅲ(Col-Ⅲ)和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凋亡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组与对照组的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RT-PCR结果显示,当拉伸幅度为6%时,与静止组比较Col-Ⅰ的表达水平上升(1.51±0.43,t=2.4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拉伸频率为1.33 Hz时,与静止组比较Col-Ⅰ表达水平的上升(1.54±0.41,t=2.7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械刺激对Col-Ⅲ、α-SMA,Caspase-3的表达变化则无明显影响;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机械刺激对Ki-67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当拉伸幅度为6%、拉伸频率为1.33 Hz时,机械刺激能够引起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相关蛋白Col-Ⅰ表达的上调。

  • 标签: 心脏纤维化 胶原蛋白Ⅰ 胶原蛋白Ⅲ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机械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强度超声在诱导HeLa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eLa肿瘤细胞根据超声干预强度分为阴性对照组(切断电源后给予假的超声干预)和0.5、1.3、2.0 W/cm2超声干预组,分别通过MTT实验测定细胞活力、存活率,HE染色检测细胞形态,细胞凋亡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测定ROS含量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aspase-12、survivin和内参蛋白β-actin的表达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Dunnet-t检验。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0.5、1.3、2.0 W/ cm2超声干预组的HeLa肿瘤细胞活力[(99.23±1.56)﹪比(80.52±1.72)﹪、(54.31±1.69)﹪(27.75±1.26)﹪]、细胞存活率[(99.91±1.51)﹪比(76.69±1.92)﹪、(52.57±1.63)﹪、(29.81±1.22)﹪]、survivin蛋白表达(51.19±0.21比43.46±0.34、25.28±0.29、18.32±0.3)均降低,ROS含量(11.21±0.45比24.34±1.23、38.26±2.47、52.18±1.56),细胞凋亡率[(4.23±1.21)﹪比(24.16±1.91)﹪、(48.34±1.66)﹪、(70.27±0.98)﹪]、caspase-12蛋白表达(13.05±0.21比20.23±0.19、33.17±0.32、41.52±0.21)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低强度超声可能通过诱导HeLa肿瘤细胞中caspase-12蛋白表达增加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减少而使HeLa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Caspase-12 Survivin 低强度超声 HeLa细胞 细胞凋亡 子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穗花杉双黄酮(AF)在体外和体内对肺腺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细胞实验选用人肺腺癌细胞株H1299(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设立对照组、AF 5 μmol/L组和AF 10 μmol/L组,采用克隆平板、细胞周期分析、赫斯特染色(Hoechst)、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检测AF对肺腺癌细胞的影响。动物实验选用BALB/c雄性8周龄小鼠(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皮下注射H1299,设立对照组、AF 20 mg/(kg·d)组和AF 40 mg/(kg·d)组,通过比较肿瘤组织体积、重量及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AF对肺腺癌细胞的影响。同位素定量分析发现差异蛋白是磷酸酶2A抑制因子(CIP2A),在上述实验的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CIP2A蛋白表达;经过转染构建CIP2A低表达和CIP2A过度表达细胞,分别设立AF 10 μmol/L组、CIP2A过度表达+AF 10 μmol/L组和CIP2A低表达+AF 10 μmol/L组,用赫斯特染色(Hoechst)+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和凋亡。两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细胞实验中肺腺癌细胞增殖百分比AF 5 μmol/L组[(75.12±3.11)%,t=9.638,P<0.01]、AF 10 μmol/L组[(58.01±4.02)%,t=11.382,P<0.01]低于对照组[(100.02±8.11)%];细胞G0/G1期百分比AF 5 μmol/L组[(55.23±2.21)%,t=6.928,P<0.01]、AF 10 μmol/L组[(65.33±3.23)%,t=10.132,P<0.01]高于对照组[(47.12±3.32)%];肺腺癌细胞凋亡百分比AF 5 μmol/L组[(12.38±0.51)%,t=26.583,P<0.01]、AF 10 μmol/L组[(21.88±0.95)%,t=43.709,P<0.01]低于对照组[(2.29±0.13)%];CIP2A蛋白表达AF 5 μmol/L组(0.72±0.02,t=9.782,P<0.01)、AF 10 μmol/L组(0.49±0.03,t=19.816,P<0.01)低于对照组(1.00±0.02)。动物实验中肿瘤体积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重量AF 20 mg/(kg·d)组[(438.33±30.40) mg,t=19.036,P<0.01]、AF 40 mg/(kg·d)组[(255.83±24.58) mg,t=60.782,P<0.01]低于对照组[(810.83±30.40) mg];肿瘤组织中CIP2A蛋白表达AF 20 mg/(kg·d)组(0.60±0.03,t=31.529,P<0.01)、AF 40 mg/(kg·d)组(0.43±0.03,t=40.613,P<0.01)低于对照组(1.00±0.01);原位末端标记法显示AF明显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CIP2A低表达+AF 10 μmol/L组(0.49±0.03,t=8.012,P<0.01)抗增殖活性强于AF 10 μmol/L组(0.60±0.03);CIP2A低表达+AF 10 μmol/L组(28.06±0.89,t=17.663,P<0.01)促凋亡活性强于AF 10 μmol/L组(22.02±0.73);CIP2A过度表达+AF 10 μmol/L组(0.80±0.05,t=10.484,P<0.01)抗增殖活性弱于AF 10 μmol/L组(0.58±0.04);CIP2A过度表达+AF 10 μmol/L组(8.13±0.68,t=37.165,P<0.01)促凋亡活性弱于AF 10 μmol/L组(22.02±0.73)。结论AF对肺腺癌细胞有抑制生长、促进凋亡作用,AF可能通过CIP2A来发挥作用。

  • 标签: 肺腺癌 穗花杉双黄酮 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药子醇提物对人肝癌细胞SMCC-7721凋亡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SMCC-7721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根据黄药子醇提物的不同浓度分为:空白对照组、低浓度组、高浓度组。药物处理48 h后,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PDCD4、Caspase-3 mRNA表达空白对照组、低浓度组分别为0.47±0.06、0.45±0.07;1.15±0.12、1.02±0.13,高浓度组为2.38±0.31、2.26±0.28明显高于上述两组(t=6.830、5.140, P<0.05);PDCD4、Caspase-3蛋白表达空白对照组、低浓度组分别为0.51±0.09、0.48±0.08;1.23±0.13、1.18±0.10,高浓度组为2.51±0.28、2.48±0.22,明显高于上述两组(t=6.560、5.890,P<0.05);细胞周期结果显示G0/G1期与S期细胞空白对照组、低浓度组分别为[(53.46±4.32)%、(30.95±3.42)%],[(67.32±5.32)%、(21.49±3.46)%],高浓度组为[(77.12±6.34)%、(14.65±2.72)%],G0/G1期细胞明显高于上述两组(t=5.750、4.230, P<0.05),S期细胞数明显低于上述两组(t=5.280、4.460, P<0.05);高浓度组凋亡率[(22.62±1.24)%]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低浓度组[(3.12±0.63)%、(11.25±0.85)%,t=5.280、4.720, P<0.05];平板克隆实验显示高浓度组细胞克隆形成数[(115.54±14.64)个]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低浓度组[(214.35±18.52)、(171.95±16.83)个,t=5.280、4.760,P<0.05];穿膜细胞数高浓度组为(87.63±15.76)个,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低浓度组[(208.36±23.72)、(122.46±21.42)个,t=6.870、6.150,P<0.05]。结论黄药子醇提物调高PDCD4、Caspase-3表达,抑制SMCC-7721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 标签: 黄药子醇提物 肝癌 细胞周期 凋亡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鸢尾素(Irisin)对成骨细胞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往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购自北京北纳生物公司)加入鸢尾素预处理后,再经脂多糖(LPS)刺激。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Control组)、LPS(5 mg/L)、LPS+Irisin(25 μg/L)、LPS+Irisin(50 μg/L)、LPS+Irisin(100 μg/L)和LPS+Irisin(200 μg/L)组。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活性与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单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 (AMPK-α)、p-AMPK-α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1)与Control组比较(0.864±0.021),LPS组细胞增殖明显下降(0.719±0.018),而100 μg/L(0.760±0.033)与200 μg/L(0.809±0.025) Irisin预处理组细胞增殖的明显增加(F=23.6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Control组比较(286.600±33.448),LPS组ROS含量显著增加(402.600±42.694),而Irisin预处理组(25~200 μg/L)(323.400±27.437、322.600±28.325、309.000±42.936、307.800±24.045)明显抑制ROS形成(F=6.98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与Control组比较,LPS刺激后明显降低线粒体活力[(31.800±3.242)%、(15.667±1.804)%,t=7.532,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7.610±0.229)%、(14.057±1.631)%,t=6.77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MPK-α表达显著降低[(0.546±0.178)、(0.186±0.093),t=6.777,P<0.01],而Caspase-3水平明显升高[(0.212±0.031)、(0.324±0.026),t=4.81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与LPS处理组比较,Irisin+LPS组中MC3T3-E1线粒体活性明显升高[(10.157±0.774)%、(27.500±1.572)%,t=17.145,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11.927±0.385)%、(7.017±1.080)%,t=7.417,P<0.01],p-AMPK-α表达显著升高[(0.356±0.059)、(0.551±0.044),t=4.567,P<0.05],凋亡蛋白Caspase-3显著下降[(0.384±0.071)、(0.202±0.031),t=4.05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risin抑制LPS诱导的小鼠成骨细胞凋亡,这一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信号有关。

  • 标签: 鸢尾素 成骨细胞 脂多糖 细胞凋亡 单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RHL2沉默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构建GRHL2沉默慢病毒表达载体,将肺癌A549细胞分为3个组,实验组:GRHL2沉默慢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系;阴性对照组:空载慢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系;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的A549细胞系。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强度,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癌A549细胞中GRHL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GRHL2沉默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APC/PI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术分析GRHL2沉默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中GRHL2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F=48.13、42.57,P值均<0.05),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F=65.64,P<0.05),凋亡显著增强(F=56.76,P<0.05)。结论靶向沉默GRHL2能显著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GRHL2有望成为临床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慢病毒感染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GRHL2 A54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alubrinal调控射线诱导口腔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放射抗拒口腔癌细胞KBR (4 Gy/次,7~10d 1次共4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alubrinal预处理后口腔癌细胞放射敏感性;蛋白印迹法检测射线及Salubrinal调控口腔癌细胞NF-κB-HIF-1α信号通路及凋亡标志蛋白cleaved PARP的表达;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分数。结果克隆形成实验示Salubrinal增加口腔癌细胞放射敏感性,KB及KBR细胞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19和1.24。蛋白印迹法结果示射线诱导口腔癌细胞NF-κB-HIF-1α细胞活化具有时间依赖性,而Salubrinal抑制射线诱导其异常活化。Salubrinal增加射线诱导口腔癌细胞凋亡标志蛋白cleaved PARP表达及凋亡指数,而NF-κB激活剂TNF-α逆转了这一作用,提示Salubrinal通过抑制NF-κB活化增加射线调控口腔癌细胞凋亡。进一步应用NF-κB抑制剂Bay11-7082同样增加射线诱导口腔癌细胞凋亡,KB及KBR细胞系Bay11-7082+IR组cleaved PARP的表达为2.67±0.26、1.91±0.17,IR组为2.1±0.16、1.44±0.15(P<0.05)。结论Salubrinal抑制射线诱导NF-κB活化增加射线诱导口腔癌细胞凋亡进而调控口腔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 标签: Salubrinal NF-κB 口腔癌细胞系 凋亡 放射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抑制顺铂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HepG2(甲胎蛋白阳性)和QSG-7701(甲胎蛋白阴性)两种常见肝癌细胞系。分别在HepG2细胞中转染甲胎蛋白干扰质粒和在QSG-7701细胞中转染甲胎蛋白过表达质粒,培养12、24、36和48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在HepG2和QSG-7701细胞中分别干扰和过表达甲胎蛋白24 h后,加入凋亡诱导剂顺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甲胎蛋白对顺铂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oIP)检测甲胎蛋白与转录因子维甲酸受体(RAR)的相互作用;运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实验联合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甲胎蛋白表达水平对DNA损伤诱导转录基因1(DDIT1)表达的影响,以及甲胎蛋白和DDIT1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CCK-8结果显示,质粒转染12、24、36和48 h后,过表达甲胎蛋白的QSG-7701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较对照组升高28.7%±2.7%、49.8%±6.1%、65.8%±3.0%和79.3%±2.0%,而敲减甲胎蛋白后的HepG2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6.5%±6.1%、28.5%±5.7%、42.5%±1.7%和57.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78、4.357、3.461、3.636、2.858、2.446、3.233、4.492,P均<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QSG-7701细胞过表达甲胎蛋白24和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较单独顺铂处理细胞24和48 h后分别降低46.3%±2.9%和47.7%±7.4%,HepG2细胞敲减甲胎蛋白24和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较单独顺铂处理细胞24和48 h后分别升高86.7%±4.0%和31.6%±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3、3.893、2.336、2.561,P均<0.05)。CoIP实验结果显示,AFP与RAR能够发生相互作用。在HepG2细胞中敲减甲胎蛋白表达后,提取核蛋白发现RAR的入核较对照组增加;而在QSG-7701细胞中过表达甲胎蛋白后,RAR的入核较对照组减少。ChIP实验结果显示,AFP能够调控DDIT1表达。敲减甲胎蛋白的HepG2细胞中DDIT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过表达甲胎蛋白的QSG-7701细胞中DDIT1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转染DDIT1后,HepG2和QSG-7701细胞凋亡率分别较对照组上升53.1%±4.0%和73.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62、3.012,P=0.009、0.017)。在QSG-7701细胞中,过表达甲胎蛋白后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加入顺铂下降46.6%±4.8%,过表达甲胎蛋白+顺铂+过表达DDIT1后细胞凋亡率较过表达甲胎蛋白+顺铂上升43.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3、2.545,P=0.018、0.029)。在HepG2细胞中,敲减甲胎蛋白后的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加入顺铂上升73.3%±6.1%,敲减甲胎蛋白+顺铂+敲减DDIT1后的细胞凋亡率较敲减甲胎蛋白+顺铂下降32.7%±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7、2.773,P=0.032、0.020)。结论甲胎蛋白能够通过与转录因子RAR相互作用,抑制其下游基因DDIT1表达,不仅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还可增强肝癌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削弱顺铂对肝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 标签: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RNA结合蛋白6(RBM6)对喉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到2018年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47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RBM6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RBM6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感染Hep-2细胞,构建RBM6过表达细胞株和对照组细胞株(RBM6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两组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迁移;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增殖;采用异体移植瘤实验分析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RBM6蛋白水平(1.01±0.23)比较,喉癌组织中RBM6蛋白表达水平(0.34±0.12)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P<0.05)。与对照组细胞比较,RBM6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19,P<0.05)。与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4.18±8.32)%]比较,RBM6组细胞愈合率[(30.11±6.89)%]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9,P<0.05)。与对照组细胞凋亡水平[(35.61±7.01)%]比较,RBM6组细胞凋亡水平[(5.23±2.12)%]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2,P<0.05)。体内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在裸鼠体内增殖速度明显高于RBM6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8,P<0.05)。结论RBM6抑制喉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RNA结合蛋白6 喉癌 增殖 迁移 凋亡
  • 简介:摘要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严格调控的、自发的、有序的细胞死亡方式,在参与生物体内组织胚胎发育、维持内环境稳态以及调节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MiR-let-7(microRNA-let-7)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s),其功能十分广泛,通过介导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细胞表型变化,参与体内诸多生理以及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let-7与细胞凋亡关系极为密切,因此阐明MiR-let-7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MiR-let-7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28(miR-128)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28下游靶基因。肝癌细胞MHCC97H分为miR-128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感染miR-128和阴性对照序列慢病毒。miR-128过表达稳定细胞系再次分为miR-128+空质粒组和miR-128+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组,感染包装对照和GP73基因的腺相关病毒。活细胞计数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6~8周Balb/c裸鼠30只随机分为过表达组和对照组,各15只,分别接种miR-128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肝癌细胞,随后测量肿瘤体积。结果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GP73是miR-128靶基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28过表达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128+空质粒组比较,miR-128+GP73组增殖能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28过表达组凋亡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128+空质粒组比较,miR-128+ GP73组凋亡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接种肿瘤细胞第5周时,过表达组肿瘤体积为(1 209±108)mm3,低于对照组(1 985±298)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28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miR-128通过靶向调节GP73基因影响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miR-128/GP73为临床肝癌治疗靶点提供新参考。

  • 标签: 肝肿瘤 微小RNA-128 高尔基体蛋白-73 细胞增殖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