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anti-NMDAR)脑炎预后不良和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单中心、观察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抗NMDAR脑炎患者44例。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表明,预后不良组发病到免疫治疗间隔时间显著长于预后良好组(t=2.045,P=0.047),预后不良组的病程显著长于预后良好组(t=4.127,P=0.000 2),临床表现有运动障碍的患者预后不良显著增多(Fisher精确检验:P=0.014),预后不良组脑MRI异常者显著多于预后良好组(Fisher精确检验:P=0.017),预后不良组脑电图慢波>50%者显著多于慢波<50%者(Fisher精确检验:P<0.001)。首次发病免疫治疗时间<3个月、病程长、颅内压高、脑脊液蛋白高的患者易复发。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患者有运动障碍、脑MRI异常、脑电图慢波大于50%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687、4.978和24.500,P值分别为0.018、0.016和0.000)。首次发病一线免疫治疗时间<3个月为复发的危险因素(OR值17.231,P=0.010)。综上,运动障碍、脑MRI异常和脑电图慢波大于50%可能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首次发病时免疫治疗时间短于3个月,可能是复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复发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共计30例,随机分组,纳入范围在2022年7月至2023年11月,参照组行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观察组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样本心功能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样本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更优,两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观察组样本疗效更高,两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较高,对改善样本心功能及疗效更显著,可推广。

  • 标签: β-受体阻滞剂 抗心衰 充血性心力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常见于长骨骨干,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放射学表现。关节内骨样骨瘤少见,通常累及髋部,很少累及肘部。由于肿瘤位于关节内,会产生关节僵硬、疼痛和活动能力下降等类似于关节炎的临床表现。骨样骨瘤的典型放射学表现是沿着长骨骨干以小的溶骨灶为中心的丰富的骨硬化,而关节内骨样骨瘤的影像学特征通常不典型,因此常导致诊断延误。本文报道2例临床诊断为关节炎的肘关节内骨样骨瘤,探讨其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为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些年,随着新能源发电及光储产业占比逐渐增高,在这一发展背景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以及低负荷运行逐渐成为一种常态。现以我厂1、2号300MW火电机组深调协调逻辑优化实施为例,进行深度调峰下机组协调变参数控制、风、水、煤、脱硝温度等的技术资料,尤其对AGC投入的情况下负荷短时间波动产生的主汽压力波动、及主汽压力波动造成的水位波动进行了深入探讨;深度调峰的宗旨是在不投等离子(或不投油)助燃的情况下,机组以满足电网4.5MW负荷变化率情况下的低负荷运行工况。

  • 标签: 300 MW机组 深度调峰控制系统 问题 分析及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是一类广泛用于高血压治疗的药物,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ARBs在动脉粥样硬化(AS)治疗中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探讨ARBs在AS治疗中的机制及其未来发展前景。首先,我们介绍了AS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接着重点阐述了ARBs在AS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包括对血管功能、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随后,我们回顾了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展示了ARBs在AS治疗中的积极效果。此外,我们还探讨了ARBs可能面临的潜在挑战和限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综上所述,ARBs作为一种潜在的AS治疗药物,其机制和前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机制,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院内就诊100例高血压患者,2023年1月-6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50例使用厄贝沙坦片,研究组50例则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比分析两组所得不同结局数据。结果:对比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高血压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治疗效果 血压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亚型5-HT2A、5-HT2C、5-HT5A和 5-HTR7受体(5-HTR2A、5-HTR2C、5-HTR5A和5-HTR7)在慢性前列腺炎大鼠脊髓的差异性表达。方法  取用35只大鼠,其中的15只大鼠应用于制作前列腺蛋白提取液,余下20只大鼠随机分配,分成对照组、45d模型组、60d模型组和90d模型组,通过自身免疫法进行慢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的构建,并对前列腺炎大鼠脊髓节段5-羟色胺及其受体亚型相应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予以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各模型组大鼠自发性疼痛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各模型组大鼠脊髓3个节段的表达中,5-HT水平均降低。T13-L2节段,5-HTR2A、5-HTR5A的表达持续性上调(P<0.05),5-HTR2C、5-HTR7的表达先上升后下降(P<0.05)。L3-L4节段,各受体表达水平均为先上升后下降(P<0.05)。L5-S1节段5-HTR2C、5-HTR5A的表达持续性上调(P<0.05)。5-HTR2A、5-HTR7的表达先升高后下降(P<0.05)。结论  5-羟色胺及其受体亚型在慢性前列腺炎大鼠脊髓不同时程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表明5-羟色胺及其受体亚型参与了慢性前列腺炎大鼠的中枢调控,相应发生机制需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大鼠脊髓 5-羟色胺 受体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展开分析研讨。方法:择选22年5月到23年5月为研究期限,抽取上述时段内到我院进行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切除或检查,并经大体及病理检查确诊为内异症女性为研究对象,人数60例,定义为研究组;另抽取此时段内在我院行腹腔镜检查或开腹行输卵管绝育、不孕症检查等,但排除内异症、子宫腺肌症的女性为研究对象,人数60例,定义为参照组。而后针对其相关性展开研究探讨,结果:实验结束,两组女性雌激素受体基因的表型与基因频率,均达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且在其它基因型分布方面均未见明显差异性。结论:在本次研究中,进一步针对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展开研究可知,磁性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在研究组与参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关性 研究
  • 简介:摘要: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三大学习方法之一,在形式上具有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提出,旨在为学生搭建自主平台,创设合作交流机会,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散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 标签: 小组合作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模式识别受体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中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成年C57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TBI组,每组各3只,分别将Sham组正常皮层组织和TBI后3 d损伤周围皮层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和4个不同时间点TBI组(术后6 h、1 d、3 d和7 d),每组各6只,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Fpr1的表达变化情况;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TBI组、TBI+溶剂组和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每组各6只,通过Western blot、脑含水量测定和行为学检测等实验评估各组炎性反应和神经功能等。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TBI组损伤周围皮层组织Fpr1的蛋白表达水平在第3天高于Sham组最显著(相对表达量为2.480±0.331,t=7.757,P<0.01),且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中炎症分子IL-1β、IL-18、TNF-α、Caspase-1和NLRP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TBI+溶剂组(t=2.161、4.245、2.992、5.945、4.409,P<0.05)。在行为学方面,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小鼠在第3天和第7天mNSS行为学评分低于TBI+溶剂组(t=4.183、3.162,P<0.05);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小鼠在第7天转角实验中左转%低于TBI+溶剂组(t=2.273,P<0.05);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小鼠在第7天挂线实验中停留时间长于TBI+溶剂组(t=3.123,P<0.05)。结论Fpr1促进TBI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炎症,抑制Fpr1能够改善TBI后神经功能缺陷。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神经炎症 甲酰基肽受体1 小胶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甲状腺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PD-1抑制剂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9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甲状腺损伤的情况,将患者分为甲状腺正常组和甲状腺损伤组,分析甲状腺损伤的发生率、类型、发生时间及转归等,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甲状腺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PD-1抑制剂治疗后甲状腺损伤的发生率为29.8%(59/198)。甲状腺正常组与甲状腺损伤组间既往放疗史及靶向治疗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既往手术或化疗史、肿瘤转移史以及PD-1抑制剂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9例甲状腺损伤患者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9例(32.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6例(27.1%)、甲状腺毒症14例(23.7%)、亚临床甲状腺毒症6例(10.2%)、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炎4例(6.8%),其发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PD-1抑制剂治疗后3.00、3.00、1.50、1.50和0.80个月。20例初期以甲状腺毒症或亚临床甲状腺毒症为首发表现的患者中,有12例患者转归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放疗史(OR=3.737,95%CI 1.390~10.046)、靶向治疗史(OR=3.763,95%CI 1.553~9.117)、基线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OR=12.082,95%CI 1.199~121.775)及基线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OR=10.874,95%CI 1.010~117.047)是PD-1抑制剂导致甲状腺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D-1抑制剂治疗后发生甲状腺损伤的比例较高,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部分患者存在甲状腺毒症向甲状腺功能减退转变。既往放疗史、靶向治疗史及基线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是应用PD-1抑制剂后发生甲状腺损伤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毒症 甲状腺炎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炎症损伤已被公认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4(TLR4)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相关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影响着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及预后。笔者现围绕TLR4相关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炎症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靶向TLR4抗炎药物的研发提供一些思路及借鉴。

  • 标签: Toll样受体4 缺血性脑卒中 炎症损伤
  •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诱导的周围神经病目前仍较为少见,可能是免疫疗法导致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也可能与神经系统和肿瘤细胞存在共同抗原有关。该文报道1例PD-1抑制剂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同时合并胰腺损伤病例。患者为青年男性,应用PD-1抑制剂后出现胰腺损伤、糖尿病性酮症,同时合并周围神经病,肌电图见多发周围神经损害,脑脊液见蛋白-细胞分离,神经节苷脂抗体谱阴性,予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联合胰岛素治疗后好转。本病例以神经系统不良事件起病,症状缺乏特异性,且进展迅速、病情凶险,但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有效,因此应提高临床医师对PD-1抑制剂诱导的周围神经病的识别和处置能力。

  • 标签: 周围神经病 胰腺损伤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 IL-27)及其受体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我院诊治的6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生存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年生存时间组(短期生存组)和>2年生存时间组(长期生存组),其中短期生存组39例,长期生存组23例。分别测定患者血清、肿瘤和癌旁组织中IL-27和IL-27R表达水平。结果 短期生存组患者血清IL-27含量显著高于长期生存组(P<0.05);两组患者IL-27和IL-27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长期生存组患者肿瘤组织中IL-27和IL-27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短期生存组(P<0.05);但两组患者癌旁组织IL-27和IL-27R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7和IL-27R均是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可作为判断食管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

  • 标签: 白细胞介素-27 食管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围绕冠心病伴急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低剂量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的临床效能。方法:2021年2月-2023年1月,将84例冠心病伴急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2例,参照组低剂量胺碘酮药物治疗,研究组低剂量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药物治疗,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计量指征,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LVEF计量指征、LVESV计量指征、LVEDV计量指征、IL-6计量指征、hs-CRP计量指征和TNF-α计量指征。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计量指征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LVEF计量指征、LVESV计量指征、LVEDV计量指征、IL-6计量指征、hs-CRP计量指征和TNF-α计量指征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LVEF计量指征、LVESV计量指征、LVEDV计量指征、IL-6计量指征、hs-CRP计量指征和TNF-α计量指征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冠心病伴急性心律失常患者低剂量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药物治疗,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伴急性心律失常患者 低剂量胺碘酮 阿替洛尔 临床效果 测算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