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孤独谱系障碍患儿父母的感知觉特征及其与孤独广泛表型(broad autism phenotype,BAP)核心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6名育有至少一名孤独谱系障碍患儿的父母(ASDp组)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98名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水平相匹配的正常儿童的父母为对照组(TDp组)。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成人感觉史量表(adolescent/adult sensory profile,AASP)以及孤独广泛表型问卷(broad autism phenotype questionnaire,BAPQ)分别评估两组被试的感知觉及BAP核心特征。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多元方差分析(MANOVA)比较两组被试AASP量表总分及分量表分间的差异,然后对ASDp组的AASP量表总分、分量表分与BAPQ量表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ASDp组AASP总分为(133.67±26.10)分,BAPQ总分为(97.26±21.07)分;TDp组AASP总分为(142.09±27.67)分。与TDp组相比,ASDp组的AASP量表总分(F=6.852,P=0.009)以及感觉敏感(F=7.163,P=0.008)、感觉回避(F=12.624,P<0.001)和低陆录量(F=7.710,P=0.006)三个分量表的得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SDp组中,AASP总分与BAPQ总分、刻板、冷漠以及实用语言缺陷分量表分均呈正相关(r=0.557、0.531、0.333、0.571,P<0.05)。结论孤独谱系障碍患儿父母感知觉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之间存在差异,且其感知觉特征与已知的BAP核心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孤独症广泛表型 特质 感知觉加工
  • 简介:摘要对孤独谱系障碍(ASD)合并紧张的流行病学、病因与机制、临床特征、评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ASD合并紧张的认识,从而早期识别紧张样恶化的表现,早期治疗改善患儿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从幼儿孤独倾向的心理开始干预,通过生活环境创设、教师情绪情感关注、一日常规重点训练贯穿、正确的家庭教育等多方干预策略,加强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合力,三位一体为孤独倾向儿童摆脱孤独,走向阳光、健康而努力。

  • 标签: 幼儿孤独症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我国儿童中患有孤独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且有些地区的患病率已经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儿童孤独已经成为我国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对了儿童孤独的特征以及其诱发病因做了简单阐释,对作业疗法的涵义做了解释,最终对如何将作业疗法应用到治疗儿童孤独中做出探讨。

  • 标签: 作业疗法 儿童孤独症 活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为分析法对儿童孤独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患者80例作研究对象,行行为分析法临床治疗,治疗前后运用Gesell发育量表和孤独评定量表测算。结果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和孤独评定量表评分有显著变化,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行为干预法在儿童孤独治疗中能获取显著效果。

  • 标签: 行为分析法 治疗 儿童孤独症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干预治疗方法在儿童孤独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择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儿童孤独患儿作为实验探究对象,应用奇偶数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组,均有32例,参照组应用常规干预法,实验组患者应用综合干预法,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治疗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儿在干预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对比P

  • 标签: 儿童孤独症 综合干预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孤独儿童是一类特殊儿童群体,其在社交互动、语言沟通、情感表达和行为表现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障碍。情景化教学是一种针对孤独儿童的康复模式,通过创造具体的情境和场景,以提供真实且可操纵的学习环境,帮助儿童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情景,改善其社交和行为能力。本文对情景化教学在孤独儿童康复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 标签: 孤独症儿童 情景化教学 模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独谱系障碍(ASD)漏误诊的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漏误诊率。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康复科收集的漏误诊的56例AS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1.5~7.3岁。结果漏误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20例(38.2%)、精神发育迟滞17例(20.6%)、语言发育迟缓13例(29.4%)、“正常儿”6例(10.7%)。结论本病漏误诊为临床表现多样性、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评估量表灵敏度较低等多种因素所致。应加大ASD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认识、选择灵敏度高的评估量表,降低漏误诊率。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漏诊 误诊 儿童 早期干预 早期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儿童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接诊的76例孤独儿童为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而研究组则联合加用听觉统合治疗,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ABC量表各项指标评分,以及ABC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孤独患儿予以听觉统合治疗,对其病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性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孤独症儿童 听觉统合训练 效果
  • 简介:摘 要:融合教育起源于上世纪,对于我们孤独的孩子来说,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他们能走入社会,融入社会,那融合教育是我们孤独孩子的必经之路 。现阶段已经有很多身患孤独的儿童开始接受特殊学校和教育机构所开展的融合性教育,但是就当前的社会认知来说,孤独仍然是一种病态的、异于常人的疾病的一种心理缺陷疾病。很多人都认为这样的孩子“有病”应该接受治疗,而且患有孤独的孩子和普通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 标签: 孤独症儿童 融合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磁共振波谱技术探讨孤独患儿小脑代谢物特征,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14例孤独患儿及8例对照组儿童双侧小脑白质感兴趣区进行波谱数据采集,对小脑的波谱谱线以及NAA、Cho、Cr的波峰进行观察,并记录局部体素的NAA/Cr和Cho/Cr比值;分析孤独患儿小脑部位代谢值与临床症状[儿童孤独评定量表(CARS) 、孤独行为量表(ABC)评分]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儿童双侧小脑白质代谢值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孤独患儿右小脑Cho/Cr高于左小脑(P=0.044);右小脑Cho/Cr与CARS评分呈正相关(r=0.548,P=0.042);右小脑NAA/Cr与年龄呈正相关(r=0.613,P=0.020)。结论孤独患儿左右小脑半球内存在代谢异常,小脑的代谢异常与孤独患儿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代谢存在逐步改善的趋势。

  • 标签: 孤独症 小脑 磁共振波谱
  • 简介:儿童孤独是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该病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的三联征为临床特点,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感知觉障碍和情绪、情感异常等表现,常预后不良。儿童孤独主要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特殊教育训练、行为矫正、辅助性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该病尚无特异性药物治疗方案,目前采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和儿童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治疗药物等。上述药物主要针对患儿的伴随精神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从而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笔者通过归纳我国儿童孤独的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和应用疗效,旨在为进一步探索儿童孤独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孤独性障碍 药物疗法 儿童
  • 简介:由于孤独服务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行业,并有着特定的服务人群和较强的专业性,至今还没有行业的规范化标准,也没有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标准。由此,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差距很大。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行业规范,真正提高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 标签: 从业人员 专业化程度 孤独症 新兴行业 服务质量 规范化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长自我建设在儿童孤独中的应用,对其言语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行为的影响。方法对20例3~5岁孤独儿童家长进行自我建设,强化家庭疗育比重,训练前后予ABC量表及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估。结果干预后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中的各项指标都有提高,总发育有明显改善(P<0.05),儿童ABC量表分值均有明显降低。结论家长自我建设在儿童孤独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家长自我建设 儿童 孤独症
  • 简介:认知行为干预起源于认知疗法与行为学习理论,强调认知、行为和情绪的关系,在20世纪末开始用于孤独个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孤独儿童教育和干预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通过介绍国外孤独儿童的认知行为干预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其总体特点有:研究对象多为高功能孤独儿童;研究设计包含孤独儿童的应用行为分析;研究内容集中于孤独儿童的情绪调节方面。最后,本文据此提出对我国孤独儿童干预研究的借鉴和启示。

  • 标签: 孤独症儿童 认知行为干预
  • 简介:自我意识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儿童的行为、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关系着儿童健康个性的形成。探讨孤独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有助于家长或教师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过程中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使孤独儿童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之中。

  • 标签: 自我意识 孤独症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