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 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对机体应激反应的的影响。方法:对我院 2018年 3月~ 2020年 2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48例随机分为腔镜组( 26例)和开腹组( 22例)。术前及术后 12h、第 1天、第 2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皮质醇、白介素 -6(IL-6)、 C-反应蛋白 (CRP)和血糖水平。结果:术后 12h,两组患者术后皮质醇、 IL-6、 CRP及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术前 (P均 <0.05);术后 12h、第 1天、第 2天,腔镜组患者的皮质醇、 IL-6、 CRP及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 (P均 <0.05)。结论: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对机体应激反应小于开腹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应激反应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cute perforation of duodenal ulcer under laparoscope on stress response. Methods: 48 cases of duodenal ulcer perfo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February 202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ndoscopic group (26 cases) and open group (22 cases). The levels of cortisol, interleukin-6 (IL-6),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blood glucose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12 hours, 1 day and 2 day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12 hours after operation, the levels of cortisol, IL-6, CRP and blood glucos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 (all P < 0.05); the levels of cortisol, IL-6, CRP and blood glucose in the endoscopi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open group at 12 hours, 1 day and 2 days after operation (all P < 0.05). Conclusion: the stress response of laparoscopic repair of acute perforation of duodenal ulcer is less than that of laparotomy group,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静吸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肿瘤手术患者4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静吸麻醉组(B组),每组24例。A组术中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B组术中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复合七氟烷吸入,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维持在0.5,两组麻醉过程中均不使用咪达唑仑。术中两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均维持在45~55,并在麻醉诱导前(T1)和术中听录音后10 min(T2)抽取肘静脉血测量皮质醇、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ACTH)及催乳素(PRL)浓度,在术后12~24 h进行记忆测试并计算内隐记忆及外显记忆成绩。结果A组外显记忆成绩为0.012±0.007,B组为0.016±0.002,两组均未产生外显记忆[与0(常数)比较,A组:t=1.554,P>0.05;B组:t=1.942,P>0.05],两组间的外显记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7,P>0.05)。A组内隐记忆成绩为0.089±0.050,B组为0.189±0.060,两组均产生内隐记忆[与0(常数)比较,A组:t=8.726,P<0.05;B组:t=15.415,P<0.05],B组内隐记忆成绩更高(t=-6.215,P<0.05)。两组间T1时刻皮质醇、ACTH及PR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时刻B组皮质醇、ACTH及PRL水平均高于A组[(276±35)μg/L比(96±33)μg/L;(228±42.3)pg/ml比(14.1±1.7)pg/ml;(4 208±213)mU/ml比(3 805±196)m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634、34.879、12.605,均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较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静吸麻醉能更好地抑制内隐记忆的产生以及术中应激反应

  • 标签: 生殖器肿瘤,女(雌)性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应激 双频指数监测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路径对患者应激反应和总体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现共选取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 50例患者,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 25例 /组。 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氧饱和度、体温、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将手术室护理路径应用在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中有积极意义,不仅可以减轻应激反应,同时也获得了患者的认可,可见此种护理模式更具备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手术室护理路径 腹腔镜手术 护理效果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不良反应及生理应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于本院进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针对纳入研究患者扫描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生理应激等情况,综合评价优质护理对接受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不良反应及生理应激情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应激反应发生率为9.33%,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降低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生理应激反应,值得应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优质护理 不良反应 生理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及术后 VAS评分的影响评价。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 50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所有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的收取时间( 2015年 10月 18日 -2017年 12月 26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 (25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 )、对照组一组 (25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 ),分别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对 2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及术后 VAS评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 SAS( 29.65±1.31)分、 SDS( 28.64±1.1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 P值< 0.05。观察组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呕吐发生率、头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2组间相比较, P< 0.05。观察组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2组间相比较, P< 0.05。结论: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及术后 VAS评分均具有重要影响,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研究。

  • 标签: 护理干预 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心理 生理应激反应 术后 VA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联合早期亚低温治疗严重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联合早期亚低温治疗,亚低温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变化、炎症因子、应激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神经功能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7 d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7 d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0%(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13%比30.23%,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62±3.21)分比(17.53±2.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联合早期亚低温治疗严重颅脑损伤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严重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 早期亚低温 炎症因子 应激反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童年应激和成年应激的关系以及对成年精神健康状况的叠加影响。方法通过网络和电话访谈,采用童年创伤问卷、自编终生应激事件表、DSM-5一级跨界症状量表(DSM5-L1CCSM)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成年健康志愿者(n=239)和精神障碍志愿者(n=387)的童年应激、成年应激和成年精神健康状况;依据童年-成年应激匹配情况分组:童年-成年应激阳性匹配组(n=108)、童年-成年应激阳性非匹配组(n=240)、童年应激阴性成年应激阳性组(n=100),童年应激阳性成年应激阴性组(n=79)和童年-成年应激均阴性组(n=99);比较分析不同分组的应激水平和精神健康状况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童年应激、成年应激和精神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童年应激阳性比例为68.2%(427/626),成年应激阳性比例为71.6%(448/626),童年-成年应激阳性匹配比例为17.3%(108/626)。不同应激分组在除性别外的所有其他测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受教育年限、童年应激阳性和情感虐待是成年应激发生的影响因素(P<0.01),成年应激阳性数与童年应激阳性数的交互作用(P<0.001)、成年应激阳性数与童年创伤因子的交互作用(P=0.001)和应激分组(P=0.002)对DSM5-L1CCSM总分和SDS总分有影响。结论童年应激对成年应激有易化作用,重复经历与童年应激同类型的成年应激会显著恶化成年精神健康预后,童年-成年应激阳性匹配是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

  • 标签: 童年应激 成年应激 精神健康状况 匹配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方式对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单孔胸腔手术中应激反应的作用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 2017 年 2月至 2019 年 2月间收治的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并可接受并进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 共 90 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全程护理方式 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 45 例患者。结果: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方式的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中发生应激反应反应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实际临床中,对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中采取实施全程护理方式对降低手术中的应激反应增加治疗效果以及加快患者康复具有很好效果 ,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单孔 胸腔镜手术 全程护理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双心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意外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接诊的 64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32例观察组 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患者双心护理干预。观察对比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 入院日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出院日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睡眠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双心护理干预有利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开展,能显著缓解患者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双心护理 护理效果 应激反应
  • 简介:[ 摘要 ] 目的:通过观察胸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应激水平的影响,探讨胸壁神经阻滞在此类患者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 40例,随机分配为两组:胸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VB)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对肺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血清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枣庄市肿瘤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1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记录两组麻醉前(T1)、插管后5 min(T2)、术中30 min(T3)、术毕(T4)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及血清疼痛介质检测值变化情况、不同状态疼痛程度评价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对照组MAP较T1时有所提高,HR则下降,但研究组T2、T3、T4时MAP、HR较T1时无显著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第3天、第7天,研究组神经肽Y、前列腺素E2、5-羟色胺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研究组静息状态下、咳嗽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术后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11/55)低于对照组(49.09%,27/55),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有利于降低肺癌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

  • 标签: 肺癌 超声引导 胸椎旁 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 -2020年 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2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 2组, 60例 /组。对照组予以喉罩全麻,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 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维持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应激反应指标及术后恢复效果。 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维持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应激反应指标及术后恢复效果较对照组更具优势( P< 0.05)。 结论:喉罩全麻联合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麻醉方法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 应激反应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中临床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子宫肌瘤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失血总量、恢复胃肠道功能时间和住院日数、治疗前后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术后感染率。结果:观察组失血总量、恢复胃肠道功能时间和住院日数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应激反应指标低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研究,连续选择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后再发心绞痛老年患者107例,测定患者氧化与抗氧化失衡和促炎与抗炎失衡标记物。结果显示老年冠脉支架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丙二醛、丙烯醛、肿瘤坏死因子-α、Toll样受体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3、对氧磷酶-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和内皮祖细胞水平降低。氧化与抗氧化失衡和促炎与抗炎失衡的标记物可能成为临床预测老年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再发稳定性心绞痛和再发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心绞痛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七氟醚 -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创伤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140 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 n=70 )与观察组( n=70 ),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丙泊酚 - 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与七氟醚 - 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应激反应,比较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 MAP 、 HR 以及 SPO 2 、 PETCO 2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且观察组的 MMSE 评分、 TMT 完成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七氟醚 -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能对创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起到稳定作用,是非常理想的麻醉手段,值得应用。

  • 标签: 七氟醚 瑞芬太尼 复合麻醉 应激反应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后 1h及术后 1d的 MDA和 SOD评分均明显低于麻醉前;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麻醉后 1h和术后 1d的、 IL‐1β、 IL‐17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但与其麻醉前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照组麻醉 1h和术后 1d的 IL‐1β、 IL‐17与麻醉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可以更好抑制患者麻醉后应激反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药物。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妇科 外科手术 麻醉 右美托咪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留观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应对适应能力与心理应激反应间的关系,为降低患者心理应激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中文版简易罗伊应对适应能力量表及心理应激反应问卷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60例急诊留观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应对适应能力在急诊留观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心理应激反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23%;应对适应能力可通过情绪及行为反应路径减少疾病不确定感对心理应激反应的正性增强作用。结论疾病不确定感可直接或通过应对适应能力间接影响急诊留观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可通过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应对适应能力来减少心理应激反应对患者心身功能的影响。

  • 标签: 急诊留观患者 疾病不确定感 应对适应能力 心理应激反应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后镇痛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抽取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注射40 mg帕瑞昔布钠,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注射5 ml生理氯化钠溶液。术后两组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3、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1 d和术后24 h应激反应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12、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6(IL-6)和皮质醇(COR)水平较术前1 d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NE、IL-6和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且对应激反应影响小。

  • 标签: 帕瑞昔布 芬太尼 结直肠癌 腹腔镜根治术 术后镇痛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自我效能及抚触护理干预在改善妊娠高血压产妇心理应激反应和妊娠结局中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产妇2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产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24例。对照组在围产期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施行增强自我效能联合抚触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及产程进行细致观察及深度剖析。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妇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化自我效能及抚触护理干预能够使此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和消极情绪大大减弱,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 标签: 增强自我效能 抚触护理 妊娠高血压 心理应激反应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