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模拟了一个原理相对容易、结构相对简单的超声成像实验.通过超声波测试仪发射和接收换能器信号,输出的电压信号送入计算机的4/D卡.A/D卡的另一通道采集换能器的跃变位置信息,并将数据提供给成像程序,把物体某一断层的截面图画出.通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了解超声波在固/液两相流中的传播原理,同时也可掌握数据采集和一般的成像方法.

  • 标签: 超声成像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分离连体双胞胎有时候只是一项直接了当的手术而已;然而,在其它情况下却不可能进行。2003年,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接手一个来自德国的案例,这是一个可想象到的最为复杂的案例之一:两个女婴头部发生联体,皮肤与骨骼都没有将二人的大脑分离开来。

  • 标签: 实体模型 成像 虚拟 霍普金斯大学 双胞胎 分离
  • 简介:PR极光成像灯采用最新外形设计、铝合金外壳.重量轻.安装方便;多镜面透红外冷光杯可使灯泡热量从后部散发.有效降温.并可使用胶质滤片;独特光路设计使光斑均匀柔和、亮度高、成像清晰;内置4个遮光片可方便切割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光斑造型;光束可通过镜桶调节以达到聚光或柔光效果;多种光束角度能满足不同舞台场景的布光需要;HPL750W/230V卤素泡的灯丝为笼形结构.可有效防止发热时因变形造成短路;灯座的铸铝散热器可延长灯泡寿命。极光成像灯系列有6个不同角度的产品以及新产品变焦成像灯,可灵活满足各种应用。

  • 标签: 光成像 灯系 PR 灯泡寿命 铝合金外壳 外形设计
  • 简介:摘要:合成孔径雷达依赖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且单机飞行时难以实现小角度前视成像;传统实波束成像雷达由于孔径大小与空间角分辨率的矛盾性,使用场景大大受限。超材料孔径成像作为一种“近似光学”体制的新型微波成像技术,可以用来弥补上述两种成像雷达的缺陷。本文利用超材料孔径成像系统实物进行二维成像仿真实验,验证了其成像机理。

  • 标签: 超材料孔径, 成像雷达
  • 作者: 孙民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3期
  • 机构:多排头部CTA成像技术现已得到临床广泛的应用,头部血管造影成像已被公认为诊断脑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多层螺旋CT由于有其特殊的影像处理方法,因而本文就有关16排头部CTA成像技术及特点作初步的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多光谱视频成像技术已经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原子内部进行运动出现电子能级跃迁情况会形成光谱,通过对光谱所发射的光波进行观测分析,能够用于遥感、勘探、监控,将多光谱视频成像技术广泛运用在视觉领域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材质辨别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传统光谱成像技术,其次探讨计算光谱成像技术的五种形式,以期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多光谱 视频 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激发次数和图像空间采样重建算法(image reconstruction using image-space sampling, IRIS)对颅底多次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multi-shot echo planar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MS-EPI DWI)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49例,年龄(42.00±19.39)岁,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单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single-shot echo planar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SS-EPI DWI)序列和基于IRIS的MS-EPI DWI序列(激发次数分别为8、6、4、2)。测量计算两侧小脑和脑干脑桥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两位观察者采用五分评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位观察者评分的一致性。使用Friedman检验MS-EPI DWI序列不同激发次数ADC、SNR、CNR及主观评分与SS-EPI DWI序列的差异性。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后续多重比较并对P值做Bonferroni校正。结果两位观察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795、0.871、0.782、0.880、0.847)。MS-EPI DWI序列不同激发次数间比较,两侧小脑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S-EPI DWI序列相比,当激发次数为8时,MS-EPI DWI序列左脑桥脑干处ADC小于SS-EPI DWI序列(P<0.05);当激发次数为4、2时两侧脑桥脑干ADC小于SS-EPI DWI序列(P<0.05);当激发次数为8、6、2时,MS-EPI DWI序列两侧小脑和脑桥脑干SNR、CNR及主观评分均大于SS-EPI DWI序列;其中当激发次数为6时,左侧小脑和脑桥脑干SNR、CNR和右侧小脑SNR、CNR,右侧脑桥脑干SNR及主观评分较SS-EPI DWI序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S-EPI DWI序列相比,基于IRIS的MS-EPI DWI序列具有SNR较高、几何畸变小等优势。对于颅底部成像,临床推荐使用MS-EPI DWI序列激发次数为6次。

  • 标签: 颅底 扩散加权成像 空间采样的图像重建 磁共振成像 激发次数 多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
  • 简介:自发光学信号成像系统是近年来比较新颖的一项用于活体生物的基因或细胞活动的微观检测的光学技术,具有直观、操作简便以及分辨率高的特点。该技术主要分为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和荧光成像技术,目前主要用于测定活体动物体内的细胞以及分子的活动或变化情况。由于该技术能够对动物体内的微观形态的变化进行精确的捕捉,对于癌症、基因表达、肿瘤以及其他病变均具有较好的监测作用。在本文中,将就自发光学信号成像系统在生物成像中的发展与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 标签: 自发光学信号成像 生物成像 发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通过护理干预影响患者心率和呼吸,从而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的236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影响患者心率和呼吸,以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及成像质量。结果在对336例患者的检查中,一次性完成检查、图像质量达标320例,16例患者第二次重做成功,冠脉成像质量均达到要求。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脉成像 护理 心率 呼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个性化、多方面、优质的护理干预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138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9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多方面、优质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的成像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贯穿着整个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检查。细致、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对比剂在CT小肠成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60例临床需要行CT小肠成像的患者。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采用400 mg/ml浓度对比剂90 ml,B组采用350 mg/ml浓度对比剂90 ml, C组采用400 mg/ml浓度对比剂79 ml。所有患者均行CT小肠成像检查。观察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包括主要腹部血管(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空肠动脉、回肠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正常空肠、回肠及炎症性肠病(IBD)病灶处肠壁的CT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价指标包括整体图像质量和空回肠直动脉评分。3组患者间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3组间各部位平扫的CT值、SNR及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动脉期A组、C组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空肠动脉、回肠动脉的CT值、SNR及CNR高于B组(P<0.05),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静脉期A组肠系膜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空肠、回肠及IBD肠壁的CT值、SNR及CNR高于B组、C组(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 0.7)、(3.4±0.6)、(3.4±0.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75,P=0.054)。3组患者的空回肠直动脉评分分别为(3.5±0.5)、(3.1±0.5)、(3.4±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4,P=0.031)。结论在相同注射流率和扫描参数下,400 mg/ml浓度的对比剂具有更好的血管及空腔脏器增强效果。

  • 标签: 造影剂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小肠造影 图像质量
  • 简介:对低场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及其成像技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的自旋回波脉冲序列在猪肉质量品评的应用研究做了初步的探索.在SE序列中,应用短重复时间TR(<500ms)和短TE(<25ms)可以得到所谓的T1加权像,在成像质量、对比度上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核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自旋回波脉冲序列 食品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流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多层螺旋CT冠状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冠脉CTA患者56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给予对比剂速率3.0ml/s和4.0ml/s进行16层MSCT冠状静脉CTA检查。分析比较两组的冠状静脉的显示率、显示评分及CT值。结果4.0ml/s组CT值优于3.0ml/s,两组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左室后静脉的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冠状静脉的显示率均为100%。但显示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流速4.0ml/s显示冠状静脉总体优于3.0ml/s,但两组显示率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对比剂 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冠状静脉 注射速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明确用低剂量碘对比剂在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检查中对于成像质量是否影响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头颈部检查患者共6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人。检查时所采用的扫描参数相同,A组注射70ml碘对比剂,再注射生理盐水。B组注射剂量为50ml的碘对比剂,注射生理盐水。之后通过西门子256层双源CT分别测量出A、B两组图像所观察血管的CT值并且对得到的两组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图像的血管CT值进行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低剂量对比剂 双源CT 头颈部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增强MRI检查和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和非脑转移瘤患者的MRI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105例脑转移瘤(转移组)和103例非脑转移瘤(非转移组)患者的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54、23、9和19例,非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和等信号分别为52和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1、9、72和23例,非转移组中T2WI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为11和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DWI低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31、65例;非转移组中DWI高信号4例,其余均呈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FLAIR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5、60和36例,非转移组中T2WI/FLAIR均为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病灶周围伴水肿69例,高于非转移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的ADC值为(0.919±0.019)×10-3 mm2/s,低于非转移组[(1.098±0.012)×10-3 mm2/s,P<0.05]。结论对于伴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脑转移瘤与非转移瘤患者MRI平扫中的T1WI、T2WI、DWI和T2WI/FLAIR信号差异明显,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和DWI扩散受限有助于诊断脑转移瘤,以上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必要时需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脑转移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发恶性肿瘤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诊断方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以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常规超声成像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情况、灵敏度、特异性。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诊断阳性检出率为71.43%和常规超声诊断14.29%相比明显较高(P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灵敏度 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