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警务查报站具有突出的治安卡口功能,不仅是时空化巡防的重要节点,也是治安防控体系中开展区域控制的专业性、综合性作战单元。在时空化动态警务的推动下,公安部门需要围绕警务查报站功能提升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创新道路查缉堵控运行机制,突出技战应用的转型升级,更好地促进信息化条件下警务查报站的全面发展进步。

  • 标签: 时空化巡防 警务查报站 查缉技战
  • 简介:【摘 要】市政建设活动会给城市带来诸多积极影响,这些工程项目主要是为了服务城市居民,因此通过市政工程建设活动,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使人们享有更加便利的生活。在进行市政建设工作时,不仅要注重其给居民生活的影响,还要关注其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形成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地铁建设工作,分析其与城市土地利用时空之间的关联。

  • 标签: 市政建设 城市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影响
  • 简介: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2005~2015年获取的ModisNDVI数据对该区植被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结合线性趋势化分析该区植被时空变化情况.分别针对年际和季节性植被变化对湖南省植被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

  • 标签: MODIS NDVI 湖南省 趋势分析 时空变化
  • 简介:研究植被叶面积指数(LAI)时空变化特征,对植被的水土保持效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OD15A2H遥感产品,基于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Sen斜率分析方法,提取区域尺度与像素尺度上的植被LAI变化特征,并基于不同子流域、坡度、坡向及植被覆盖类型,对植被LAI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基于MOD44B遥感产品,利用线性回归和偏相关系数,分析植被LAI的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2000—2014年,植被LAI呈显著增加趋势,其年绝对变化幅度为0.042,年相对变化程度为2.71%。2)空间上,在黄土高原58.6%的区域,LAI呈现显著增加趋势,仅有0.9%的区域LAI呈现显著减少趋势。植被LAI剧烈增加,主要发生在河口—龙门区间,包括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和延河。植被在15°-35°的坡度上,LAI变化程度最剧烈,其变化在各坡向上没有显著差异,农田和草地的LAI变化程度最剧烈。3)与植被总覆盖度相比,植被垂直维结构与黄土高原植被LAI的变化更为相关,其中树木覆盖度的增加,是植被垂直维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MODIS产品 黄土高原 植被叶面积指数 时空变化分析
  • 简介:基于2008—2012年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26个断面的重金属监测数据,以Hg、Cd、Cr6+、Pb和As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水质标准比较法、重金属污染指数法(HPI)和秩相关系数法等对该段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内变化特征各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Cr6+污染程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Hg、Cd、Pb和As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其中Hg下降趋势显著。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西安段变化幅度最大,是影响渭河陕西段水体重金属质量浓度分布的主要河段。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渭河 陕西段 水体 重金属 HPI
  • 简介:利用华北地区1951-2000年80个观测台站的降水、气温的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京津唐地区、华北西部、华北中南部和胶东半岛地区降水、蒸发和降水蒸发差在1951~1965年、1966-1976年和1977-2000年3个时期年代际变化特征。京津唐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和降水蒸发差从1977年开始减少得比较明显;而胶东地区和华北中南部地区从1965年开始减少,1977年之后减少的更加严重,但4个区域5、6月的降水和降水蒸发差却出现明显的增加。分析还指出,胶东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最多。另外还利用欧洲中心(ECMWF)1958-2000年的700hPa风场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可能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在1977年之后明显减弱,造成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少。

  • 标签: 降水 蒸发 降水蒸发差 夏季风
  • 简介:利用1981—2010年怒江流域9个站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采用气候倾向率、R/S等方法分析了潜在蒸发量变化的趋势性和持续性,并探讨了影响潜在蒸发量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近30年怒江流域四季潜在蒸发量趋于减少,年潜在蒸发量以18.4mm.(10a)-1的速率显著减少。夏、秋、冬季和年潜在蒸发量具有持续性,未来将持续减少,尤其是冬季。在年代际尺度上,四季潜在蒸发量1980年代为正距平,1990和2000年代均为负距平。风速减小是四季潜在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不过春季潜在蒸发量的减少与降水量的显著增加也有关,且夏季气温日较差的显著变小对潜在蒸发量减少的作用不可忽视。

  • 标签: 怒江流域 潜在蒸发量 变化趋势 HURST指数 影响因子
  • 简介:长江源区位于川西北高原东北部,过去40多年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区域冻土一生态环境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径流过程的变化影响到了长江源区的水源涵养功能。本文利用长江源区沱沱河、五道梁、治多、曲麻莱和玉树5个水文气象代表站的相关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对长江源区的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年内、年际和年代际的多尺度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从距平值上探讨了各站的降水量和径流量的空间分布。为进一步研究长江源区流域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深入开展长江中下游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障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长江源高寒区 降水量 径流量 时空变化
  • 简介:梁王河是抚仙湖北岸第二大入湖河流,属村落农田污染型河流,水质较差,对抚仙湖影响较大.为此,在梁王河的不同河段设置14个采样点,对其TN、TP和CODcr进行分析监测,以掌握其水质沿程变化规律,为梁王河全程污染的控制与水质改善提供参考.

  • 标签: 抚仙湖 水质 污染控制
  • 简介:摘 要: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渭河沿岸采沙状况的调查,是利用航片、卫片等数据,利用遥感的判读解译等新技术来了解渭河沿岸采沙场的分布情况,同时借助不同时期的影像数据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来调查渭河沿岸采沙场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构建数据库,为采沙场动态监测以及相关部门政府提供合理的治理依据。

  • 标签: 采砂区 遥感 Google Earth 时空变化
  • 简介:摘要:景观格局变化和气候变化是流域径流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利用3S(GIS、RS、GPS)技术定量分析流域长时间、大尺度景观格局变化,是目前流域径流量变化相关研究的趋势。利用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流域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和气象数据等,构建水文模型所需的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开展径流数据对模型做参数敏感性分析,在进行模型校准与模型验证之后,设定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和气候变化情景,模拟流域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和空间特征,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量的影响。

  • 标签: 径流量 景观格局 水文模型 流域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昌吉市气象局1971~2022年逐月日照时数资料,选择一元线性回归法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1~2022年昌吉市日照时数整体以增加趋势为主,气候变化倾向率为7.461h/10a,增加趋势不太显著;春季和夏季日照时数对年日照时数增加的贡献最大;昌吉市日照时数的增加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尤其是春夏季节日照时数增加对喜温喜光作物的益处更为明显;冬季低温寡照天气的出现不利于优质高产设施作物的形成。

  • 标签: 日照时数   变化特征 农业生产 昌吉市
  • 简介:摘要:新疆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为了缓解水资源危机,从1995年开始,新疆开始大规模发展灌区。近20年来,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灌区地下水资源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以渭干河灌区为例,采用了空间插值、时间序列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95年至2014年新疆的地下水埋深呈上升趋势,在1995-1999年期间下降明显;2)时间序列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研究区不同时期的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变化都较为稳定;3)相关性分析指出研究区内地下水埋深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好;4)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1996年至2014年研究区内地下水埋深的总体变化趋势是由上升变为下降趋势;(2)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与同期降水量总体上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 标签: 新疆 地下水埋深 时空变化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基于1984—2023年那曲地区逐日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那曲地区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1984年以来那曲地区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0.7 ℃和445.1 mm,二者分别以0.045 ℃/年、1.824 mm/年的速率显著增温、增多。那曲地区气候变化大,平均气温最高年较最低年偏高4.4 ℃,降水量最多年较最少年偏多275.4 mm(76%)。(2)那曲地区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突变均是显著的,前者突变发生在2003年,后者突变发生在1999年。(3)1984—2023年那曲地区平均气温主要呈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特点,其中气温高值区位于比如和索县,低值区位于安多,空间差异明显;降水量主要呈西少东多的分布特征,其中降水量多值区位于嘉黎、索县、比如,少值区位于申扎、班戈,空间分布不均。

  • 标签: 气温 降水 时空变化 那曲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2022年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流行特征和空间聚集性演变规律。方法收集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上海市各行政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应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logistic增长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并与实际感染病例进行对比。结果上海市各行政区中,浦东新区确诊病例数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29.30%和35.58%,各区累计罹患率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黄浦区显著高于其他区域。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新冠肺炎罹患率具有全局空间正相关性(P<0.05),不同时段新冠肺炎罹患率空间分布不同,其中3月16-29日、4月6-12日和5月18-24日3个时段内Moran's 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个时段共探测到22个高-高聚集区,高风险流行的热点区域经历一个“少-多-少”的变化过程。logistic增长模型拟合与实际感染者情况基本吻合。结论本轮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整体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防控措施有效阻止了疫情的增长,尤其在空间上遏制了高风险传播区域的扩散,减少了向其他省份的传播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特征 空间自相关
  • 简介:摘要1970年以来,山东省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差别分解分析发现,1970—1990年代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的微弱下降全部为非人口因素所致,1990年以后死亡率大幅上升为人口和非人口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人口因素的贡献率逐渐上升,由2004—2005年的53.5%上升到了2011—2013年的59.5%,非人口因素的贡献率有所下降,由46.5%降到了40.5%。45~64岁是女性乳腺癌死亡的主要年龄段,占不同时期乳腺癌总死亡的40%~60%;其中55~64岁年龄组死亡率增长迅速,2011—2013年分别比1970—1974年、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上升了52.12%、115.19%和29.01%(Z=-7.342,P<0.001)。相对于1970—1974年,农村女性2011—2013年标化死亡率增长了41.86%(Z=-17.933,P<0.001);城市女性2011—2013年标化死亡率增长了18.62%(Z=-25.642,P<0.001)。不同时期城市女性乳腺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均P<0.05)。空间扫描分析发现,1970—2013年山东省东部地区作为死亡高危聚集区持续存在,其他高风险聚集区则由鲁北地区向鲁西南地区转移。

  • 标签: 乳腺肿瘤 死亡率 流行趋势 空间分析
  • 简介:摘要利用安徽省各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绘制安徽省确诊病例数时空分布地图,运用种群增长曲线拟合安徽省不同阶段疫情变化曲线,对全省和各地市疫情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截至2020年2月18日,安徽省新冠肺炎累积发病率为1.56/10万,且安徽省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在2月7日后呈现下降趋势,并由J型曲线变化到S型曲线,因病例报告时间比实际发病时间可能推迟3~5 d,安徽省新增病例实际于2020年2月2—4日前后开始下降。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时空分布 安徽省
  • 简介:摘要为了解焦作市冬季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统计分析了焦作市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4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监测结果,分析表明,焦作市冬季PM10、PM2.5污染有超标现象,首要污染物为PM2.5。四个监测站点PM10日均值超标率分别是60%、70%、60%、63%,而PM2.5日均值超标率分别是73%、74%、79%、79%。通过对焦作市冬季重污染天气时对应的气相条件分析,结果表明风速对于污染物浓度变化影响不大,相比之下风向成为影响污染物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说明焦作市冬季大气污染除受到本地污染源排放的影响外,还受到主导风向上风向区域污染物输入的影响。

  • 标签: 焦作市 冬季 大气污染 时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