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手术治疗的成年腹股沟疝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接受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及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组间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使用镇痛药患者比率、术后出现局部异物感患者比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口感染率、血清肿率、阴囊水肿率)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0.86±0.22)h]、住院时间[(5.11±1.56)d]均短于对照组[(1.44±0.76)h、(9.87±1.33)d](t=5.183、16.418,均P<0.05);且研究组使用镇痛药的比率(20.00%)、局部有异物感的比率(2.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口感染率:2.00%、血清肿率:4.00%、阴囊水肿率:2.00%)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使用镇痛药患者比率、局部有异物感患者比率、切口感染率、血清肿率、阴囊水肿率分别为36.00%、18.00%、8.00%、10.00%、8.00%)(χ2=5.183、16.418、3.174、7.111、5.740,均P<0.05)。结论在成年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疝修补术 疝,腹股沟 生物相容性材料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卒中后华勒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成年卒中华勒变性患者,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卒中后华勒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共纳入4例卒中后华勒变性患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56~63岁。主要临床症状为构音障碍(n=3)、肢体活动不灵(n=3)、吞咽困难(n=1)和头晕(n=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6分。发病后初次MRI及CT表现符合卒中诊断,在发病后3~7个月随访过程中MRI发现华勒变性,表现为T2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沿神经纤维走行的高信号,几乎所有病例的弥散加权成像也发现沿神经纤维走行的高信号。结论颈内动脉供血区急性卒中(包括缺血性及出血性卒中)后可出现同侧锥体束损害,影响患者长期运动功能;单侧脑桥卒中后可出现双侧脑桥臂损害,影响患者共济和平衡功能。卒中后华勒变性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变性过程,其影像学表现与新发脑梗死相近,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可避免误诊。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出血 Waller变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分析安徽省成年血脂异常流行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成年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指标检测。通过问卷询问获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和身体活动等信息;通过身体测量获取BMI、腰围和血压值。采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检测FPG和血脂四项(TC、TG、LDL-C和HDL-C)。使用复杂加权和事后分层权重的基于设计的方法分析不同特征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 404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0.5%,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36.5%)高于女性(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7%、12.2%、5.3%和1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09,95%CI:1.000~1.018)、女性(OR=0.501,95%CI:0.397~0.632)、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1.728,95%CI:1.257~2.374)、饮酒量3级(OR=0.711,95%CI:0.536~0.943)、中心性肥胖(OR=1.868,95%CI:1.547~2.257)、BMI(OR=1.141,95%CI:1.098~1.186)、高血压(OR=1.259,95%CI:1.077~1.473)和糖尿病(OR=2.025,95%CI:1.446~2.835)均为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2015年安徽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水平高,应密切监测和控制危险因素,包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超重、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

  • 标签: 血脂异常 相关因素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成年排便频率与随访期间确定的帕金森病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2004-2008年开展基线调查。在剔除基线自报患有恶性肿瘤者后,最终纳入510 134。随访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排便频率和帕金森病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随访(9.9±1.9)年,随访期间诊断帕金森病共808例。在全人群中,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与排便频率1次/d者相比,排便频率<3次/周者、隔天1次者、>1次/d者随访期间出现帕金森病诊断的HR值(95%CI)分别为3.62(2.88~4.54)、2.13(1.74~2.60)和0.81(0.63~1.05),排便频率与帕金森病诊断之间的关联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线性趋势(P<0.001)。与排便频率≥1次/d者相比,排便频率<1次/d者的HR值(95%CI)在随访≤5年内为3.13(2.32~4.23),在随访>5年后为2.48(2.05~3.01)。分性别分析时的结果与全人群中相似。排便频率<1次/d与帕金森病诊断的关联在老年人中更强。结论基线排便频率越低的研究对象在未来平均10年的随访期内出现帕金森病诊断的风险越高。低排便频率作为一个容易识别的症状,可结合其他与帕金森病相关的早期症状,用于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早期发现。

  • 标签: 排便 帕金森病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成年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传统化疗效果差,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使Ph+ ALL治疗模式发生改变,改善了患者生存期。在TKI时代,关于下列问题仍未达成共识,如移植是否仍需要、移植前后TKI如何应用、免疫治疗又有哪些新进展及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效果如何,文章就Ph+ ALL治疗现状及展望进行综述。

  • 标签: 费城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童年期不良经历(ACE)对成年后健康的影响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国内相关研究仍较少。本文对ACE的测量方法、其与成年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系和可能机制进行综述,发现国内外研究对ACE的测量范围不一,但目前的主要测量量表基本满足疾病预防的需求。绝大多数ACE类别会增加成年期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且受到社会经济状况、年龄和性别等的影响,但有研究表明童年期经历饥荒却与高血压患病呈负相关。基于累积不平等理论,ACE的发生可导致个体生理功能损伤或采取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直接或间接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风险,但若因该经历而早亡则可能使关联方向逆转。我国仍需更多研究证明两者的关联及相关机制,并选择合理的ACE指标,为预防措施的提出提供参考。

  • 标签: 童年期不良经历 慢性病 关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及三维神经鞘信号增高并背景抑制弛豫增强的快速采集成像(3D SHINKEI)序列的对比噪声比(CNR)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招募54名成年健康志愿者和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健康志愿者分为3个年龄组,21~40岁组(n=20)、41~60岁组(n=20)和≥61岁组(n=14)。所有受试者接受3.0 T MR扫描,包括DTI和3D SHINKEI序列。由两名医师分别独立测量双侧臂丛神经颈5~8神经根的FA和ADC值,计算平均值。于3D SHINKEI序列图像中测量臂丛神经的CNR。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两名医师测量FA和ADC值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FA、ADC、CNR的差异。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测FA、ADC、CNR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间FA、ADC值的差异。结果两名医师测量受试者的FA、ADC值一致性好,ICC值分别为0.811,0.901。21~40岁组、41~60岁组、≥61岁组的臂丛神经FA值分别为0.397±0.023、0.368±0.023、0.334±0.018,ADC值分别为(1.376±0.072)、(1.466±0.086)、(1.486±0.080)×10-3 mm2/s,FA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311,P<0.001;F=9.948,P<0.001)。21~40岁、41~60岁、≥61岁的受试者臂丛神经CNR值分别为510.583±192.846、502.581±128.821、426.782±113.6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29,P=0.249)。臂丛神经FA值与年龄呈高度负相关(r=-0.745,P<0.001),ADC值与年龄呈中度正相关(r=0.596,P<0.001)。臂丛神经3D SHINKEI序列CNR与年龄呈低度负相关(r=-0.292,P=0.033)。男性与女性受试者间臂丛神经FA、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96,P=0.141;t=-1.557,P=0.126)。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臂丛神经的FA值低于同年龄组(41~60岁)健康志愿者(t=6.129,P<0.001),ADC值无统计学差异(t=-1.335,P=0.186)。结论正常成年臂丛神经FA、ADC值及CNR存在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其中以FA值较为显著。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臂丛神经 年龄 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室容积与收缩功能测量中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4例,对其分别进行常规二维双平面Simpson法检查以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以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ESV)的差异,并对图像获取时间及分析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LVEF(%)、EDV和ESV检测结果与常规双平面LVEF(%)、EDV和ESV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71、0.154、1.154,均P>0.05)。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图像获取时间[(90.1±5.4)s]、分析时间[(221.4±22.6)s]均短于常规双平面检测[(129.4±6.7)s、(283.2±23.5)s],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862、14.225,均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测量健康的左心室容积和收缩功能,是一种无创性检测方法,具有成像速度快、分析结果准确的特点。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容积 收缩功能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 左心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身高降低与跟骨骨密度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为参加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第二次重复调查者,此次调查时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骨密度。本研究纳入分析24 231。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基线至重复调查的身高变化与重复调查时骨密度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基线至重复调查平均间隔时间为(8.0±0.8)年,身高降低≥1.0 cm者占33.0%,≥3.0 cm者占3.7%。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身高降低与骨密度水平的关联存在线性趋势(均P<0.001)。身高降低1.0 cm,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强度指数分别变化-0.79(-0.95~-0.63)、-2.74(-3.35~-2.13)和-1.29(-1.54~-1.04)。与身高稳定者相比,身高降低≥3.0 cm者的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强度指数的β值(95%CI)依次为-3.29(-4.08~-2.50)、-10.70(-13.66~-7.73)和-5.16(-6.36~-3.96)。亚组分析显示,上述关联在女性、年龄≥55岁和低体力活动者中更为显著。结论身高降低幅度越大,骨密度指标越低。身高作为容易测量的体格指标,应该定期关注其变化情况,以早期发现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等骨骼健康问题。

  • 标签: 身高降低 骨密度 跟骨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年支气管扩张症在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原谱的特点以及其与疾病严重度的关联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海口市第三民医院收治的成年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108例,行痰细菌培养,同时对痰液、鼻拭子常见呼吸道病毒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检测。随访1年,对急性加重期患者再次做痰细菌培养、PCR法行病毒检测,并对比急性加重期不同疾病严重度患者呼吸道病原谱的差异。结果随访期间发生急性加重事件53例共91例次(最多5次/例),急性加重期患者痰液病毒阳性率、鼻拭子病毒阳性率均较稳定期增高[39.6%(36/91)比15.1%(8/53)、45.1%(41/91)比9.4%(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0、13.621,P<0.05);而急性加重期患者痰液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与稳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轻度患者(16例、23例次)、中度患者(16例、26例次)、重度患者(21例、42例次)的痰液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0、34.6%(9/26)、52.4%(22/42)]、痰液鼻病毒阳性率[8.7% (2/23)、3.8%(1/26)、23.8%(10/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混合感染组C反应 蛋白、白细胞介素(IL)-8水平高于阴性组、细菌组和病毒组[C反应蛋白:(45.6 ± 23.0) mg/L比(11.2 ± 2.7)、(32.3 ± 10.2)、(21.3 ± 8.0) mg/L;IL-8:(9.0 ± 2.5) ng/L比(1.5 ± 0.9)、(1.8 ± 1.1)、 (2.0 ± 1.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12、9.926,P<0.05);混合感染组的住院率高于阴性组、细菌组和病毒组[29.6%(8/27)比0、16.7%(4/2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1,P<0.05)。结论成年支气管扩张症在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毒阳性率较稳定期明显增加,中、重度患者以铜绿假单胞菌及鼻病毒感染为主,轻度患者以副流感嗜血杆菌、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为主;而细菌病毒混合感染者的全身炎性反应程度重且住院率高。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急性病 病毒 细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睡眠时间与成年MS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评估,以期为MS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2019年10月以前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1.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8篇文献,包含研究对象共计656 319例,其中MS患者共150 638例。睡眠时间与MS存在"U"形关联,短睡眠时间者患MS风险是正常睡眠者的1.11倍(95%CI:1.07~1.16),长睡眠时间者患MS风险是正常睡眠者的1.10倍(95%CI:1.03~1.18)。亚组分析显示,横断面研究中,相对于正常睡眠时间组,短睡眠时间使男性、<60岁人群、亚洲及白种患MS风险分别增加6%、14%、9%和24%,长睡眠时间使女性和<60岁人群患MS风险分别增加13%和19%。队列研究中观察到亚洲短睡眠时间与MS呈正相关(RR=1.10,95%CI:1.07~1.13),白种长睡眠时间与MS呈正相关(RR=1.56,95%CI:1.08~2.26)。结论MS与长睡眠时间和短睡眠时间之间均存在关联。睡眠是可以改变的行为习惯,因此通过干预睡眠以降低MS患病风险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 标签: 睡眠时间 代谢综合征 Meta分析 观察性研究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呈现流行状态,尤其表现为肥胖、血压偏高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检出率呈现增加的趋势。预防成年心血管疾病必须重视儿童期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控,预防儿童肥胖是关键措施、控制儿童血压是首要目标、培养儿童健康生活方式是重要基础。通过儿童期危险因素的防控,能够有效实现成年心血管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将为儿童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成年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谱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4-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检测粪便标本,进行肠道常见致病菌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1 520例腹泻病例中,共检出阳性样本483份,检测阳性率为31.8%;其中细菌样本360份,阳性率23.7%,病毒样本123例,阳性率8.1%。细菌性病原体中,副溶血弧菌最高(22.2%)、其次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1.9%)和沙门菌(19.7%);病毒性病原体中,诺如病毒(15.7%)和轮状病毒(9.7%)检测阳性率较高;各年龄组中以21~30岁患者病原体检出率最高(30.8%);疾病主要流行于夏春季;大肠埃希菌以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最高(67.0%);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44.2%)为多;志贺菌以宋氏志贺菌(86.5%)为多。结论2014-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以副溶血弧菌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沙门菌感染也是腹泻常见病原菌;病毒以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应加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常规监测,在流行季节做好重点人群健康宣教工作,以指导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工作。

  • 标签: 腹泻 感染 弧菌,副溶血性 埃希氏菌属 沙门菌属 轮状病毒属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系统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例以孤立结肠息肉为临床表现的成年单系统LCH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肠镜检查见横结肠孤立息肉,病理活组织检查可见大肠黏膜息肉样增生,黏膜间质见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及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表达CD1a、S-100、Langerin,后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排除多系统病变后确诊为单系统LCH。结论单系统LCH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结肠息肉 组织细胞增多症,朗格尔汉斯细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A10方案诱导治疗未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初发成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及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运城市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采用IA10方案诱导治疗且未行allo-HSCT初发AML成年患者共99例临床资料,获得患者基线疾病特征、复发生存情况及微小残留病(MRD)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价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结果99例患者达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后均未行allo-HSCT,达MLFS时血细胞恢复至完全缓解(CR)84例(84.8%),血小板计数未完全恢复的CR(CRp)8例(8.1%),血细胞计数未完全恢复的CR(CRi)7例(7.1%);中位复发时间、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及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5个月(6~54个月)、22个月(4~49个月)、39个月(9~73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LT3-ITD突变是全部患者和巩固治疗≥1个疗程患者复发、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独立危险因素(全部患者:HR=3.46,95% CI 2.03~5.97;HR=2.49,95%CI 1.40~5.47;HR=2.70,95% CI 1.86~5.90;巩固≥1个疗程患者:HR=2.14,95% CI 1.67~5.64;HR=2.63,95%CI 1.54~5.03;HR=2.06,95% CI 1.12~4.34;均P<0.05);美国西南肿瘤协作组(SWOG)分组为高危是全部患者复发、无病生存独立危险因素(HR=2.54,95%CI 1.16~5.30;HR=2.57,95% CI 1.38~5.10;均P<0.05);达MLFS时判定为CRi是全部患者及巩固≥1个疗程患者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独立危险因素(全部患者:HR=5.71,95% CI 2.66~11.03;HR=4.46,95% CI 2.51~9.14;巩固≥1个疗程患者:HR=3.87,95% CI 1.56~9.83;HR=4.67,95% CI 2.33~11.59;均P<0.05),同时是全部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3.37,95% CI 1.26~8.91,P<0.01);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0.50、巩固1个疗程后MRD阳性是巩固≥1个疗程患者复发和无病生存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0.50:HR=1.96,95% CI 1.25~3.41;HR=1.56,95% CI 1.02~2.94;巩固1个疗程后MRD阳性:HR=2.21,95% CI 1.37~4.05;HR=2.46,95%CI 1.51~4.23;均P<0.05);无预后不良影响因素及合并1、2、3个预后不良影响因素患者累积复发、无病生存及总生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A10方案诱导治疗未行allo-HSCT初发成年AML效果良好。首次诊断时不良分子遗传学特征和达MLFS时判定为CRi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过高、合并单体核型及巩固1个疗程后MRD阳性亦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肿瘤辅助疗法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城市社区成年居民主观感知的建成环境与休闲性体力活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杭州、苏州、成都和青岛市25~64岁成年,使用社区环境步行适宜性量表简版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长版评估建成环境和休闲性体力活动水平,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主观感知的建成环境与休闲性体力活动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有效样本3 789份。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公共服务可及性(OR=1.34,95%CI:1.02~1.75)和美观度(OR=1.37,95%CI:1.09~1.73)与居民自报过去一周有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可能性呈正相关;类似地,居民进行休闲性步行的可能性与这2个维度也呈正相关。街道连通性与居民休闲性步行水平呈正相关[exp(β)=1.09,95%CI:1.00~1.19];居住密度[exp(β)=1.000 4,95%CI:1.000 0~1.000 8]越高、体力活动场所可及性[exp(β)=1.09,95%CI:1.00~1.19]越好,美观度[exp(β)=1.11,95%CI:1.00~1.22]越好,居民休闲性体力活动水平越高,达标的可能性也越高。结论改善社区某些建成环境维度,有望增加居民进行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可能性及相应的水平。

  • 标签: 休闲性体力活动 成年人 主观感知 建成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中国于2009年启动了新一轮的医疗卫生改革。本研究旨在评估医疗改革前后预防保健利用(PCU)情况的变化及其与医疗改革的关系。研究设计本研究为一项横断面调查,使用了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5轮的调查数据(2004—2015年),其中包括:成年的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数据。数据分析采用了多层次混合效应逻辑回归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地点数据来自中国9个省的城乡社区。研究对象数据来自5轮CHNS,2004、2006、2009、2011、2015年分别纳入9 960名、9 888名、10 286名、9 709名、10 628名参与者。结局指标主要的结局指标是预防保健利用。结果2004—2015年成年中的预防保健利用率分别为3.29%、3.13%、3.77%、4.95%和2.73%。无论是在医疗改革前还是改革后,有疾病史和女性都是预防保健利用的促进因素。2009年以前,预防保健利用率与性别、收入、医疗保险状况和地区密切相关。2009—2011年,年龄、医疗保险状况、饮酒史和受教育程度对预防保健利用有显著影响。2011—2015年,拥有医疗保险不再是预防保健利用的促进因素,而高收入可能对预防保健利用有负面影响。结论2004—2015年预防保健服务利用率较低,中国的医疗改革对预防保健利用可能缺乏长期影响力。今后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农村地区和没有疾病史的参与者进行预防保健服务的深入改革,并进一步研究如何建立预防保健服务利用的可持续性十分必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使用含天然放射性物质的3种布料所致人体的皮肤年当量剂量与年有效剂量。方法首先利用γ能谱仪测量3种布料样品中所含放射性核素的活度。然后利用蒙特卡罗软件建立理论照射模型,基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男性参考体素模型计算器官剂量及有效剂量,从而对人体的皮肤年当量剂量和年有效剂量进行评估。结果在四周包裹和上覆盖的估算模型中,样品质量从135 g至7 197 g变化范围内,这些布料所致成年男性参考人皮肤的年当量剂量范围为:155.41~9 028.61 μSv,一年中的有效剂量范围为:11.91~1 234.44 μSv。结论含放射性物质的消费品对人体会产生一些影响。

  • 标签: 天然放射性物质 消费品 剂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