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型发电机组快速甩负荷(Fast Cut down,FCB)技术是电网稳定性的一大保障。FCB动作后,机组可以快速地与电网解裂并且甩负荷自带厂用电运行,在消除电网故障之后,可以迅速恢复对电网的供电。本文介绍火电机组实现FCB功能的主要过程及存在分风险,FCB动作后火电机组解列并能够不停机不停炉的原理。通过机组试验验证实现FCB功能的条件。

  • 标签: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 FCB 甩负荷
  • 简介:摘要: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人们的思想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3D造型的构建也愈发的认可,使其实现了较广范围上的应用。不过由于我国在3D造型构建领域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在多个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想要利用3D造型的构建促进多领域发展,还应当在3D造型的形式和方法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索和完善。基于此,本文将对 3D造型的形式和方法展开研究。

  • 标签: 3D造型 形式 方法 研究
  • 简介:摘要:红钢公司1350m3高炉于2021年3月6日进行空料线降料面停炉,为期15天实施炉腹浇筑内衬修复检修工作,于21日安全顺利复风,24日实现全风口作业(开炉仅56小时36分钟),26日铁产量突破4800吨(4860t),利用系数达到3.6t/m3.d,快速实现了复产、达产、优产的相关工作。

  • 标签:   高炉  复产  达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3-溴苯丙酸是合成苯丙酸类药物[1]和茚酮类药物 [2-3]的重要中间体,本身有麻醉作用,因此其合成方法的优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目前国内外尚无以简单原料取代甲苯为起始原料合成3-溴苯丙酸的报道。本文在查阅文献[4-11]的基础上,将已见报道的单个反应加以利用,设计了以简单易得的3-溴甲苯为原料合成目标产物3-溴苯丙酸的合成路线,并对其进行了优化。

  • 标签: 3-溴甲苯 溴代反应 丙二酸二乙酯 3-溴苯丙酸
  • 简介:摘要:芯片等电子元器件随着工艺制程的不断改进而飞速发展,呈现出能耗比降低、集成度提高、可靠性上升和趋势,3D封装技术便在其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D封装目前凭借着集成度高、质量轻、封装体积小、工艺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电子元器件封装的新方向。本文通过简述3D封装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我国3D封装技术应用与发展状态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指导我国微电子封装产业进一步发展完善。

  • 标签: 微电子 3D封装技术 发展
  • 简介:摘要:有机玻璃学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写PMMA。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应用十分广泛,是一种重要热塑性材料。在机械工程、建筑工程、航空航天、材料、精密仪器、化学工程、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性能优良,可以作为3D打印技术材料,这在工程应用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聚合物 打印 应用
  • 简介:摘要: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它的出现,有学者认为,将会对机械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对3D打印技术的分析和对机械工程研究范围的分析,得出3D打印技术对机械工程的影响:目前3D打印技术主要适用于产品开发,对车间、机床等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随着新技术的进步,人们根据勘探市场的需求,将GPS技术广泛的应用到地震采集设备及管理的方方面面,如:节点设备、自主激发设备及地震队数字化信息管理等。在地表条件复杂地区由于受无线通讯和交通条件的限制,节点设备和具有自主激发功能的遥爆设备将迎来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BoomBox3自主激发的原理和应用做一介绍,仅供同行参考。

  • 标签:   BoomBox3  自主激发  遥爆设备  节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DK5RAP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CDK5RAP3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转染pcDNA3.1-CDK5RAP3质粒至Hs-746T细胞,构建过表达CDK5RAP3胃癌细胞株(CDK5RAP3组),转染pcDNA3.1质粒至Hs-746T细胞(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细胞中CDK5RAP3表达量的变化。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过表达CDK5RAP3对Hs-746T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通过starBase v2.0数据库预测CDK5RAP3和miR-223-3p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DK5RAP3和miR-223-3p的直接结合。qRT-PCR检测各组Hs-746T细胞中miR-223-3p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Hs-746T细胞中增殖蛋白和侵袭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CDK5RAP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和CDK5RAP3组Hs-746T细胞中CDK5RAP3表达分别为(1.08±0.77)和(10.6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调CDK5RAP3显著降低Hs-746T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对照组和CDK5RAP3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37.80±28.72)个和(57.76±24.9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K5RAP3能够直接结合miR-223-3p(P<0.01)。对照组和CDK5RAP3组Hs-746T细胞中miR-223-3p表达分别为(6.22±1.20)和(1.01±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上调CDK5RAP3显著减少增殖蛋白和侵袭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胃癌组织中CDK5RAP3呈现低表达,CDK5RAP3通过靶向miR-223-3p抑制胃癌Hs-746T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标签: 胃肿瘤 细胞增殖 转染 CDK5RAP3 miR-223-3p 细胞侵袭
  • 作者: 麻艺群 汤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昆明 650032 麻艺群现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创伤整形外科,昆明 650228,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昆明 65003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活性氧簇(ROS)、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C3(AKR1C3)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收集9例瘢痕疙瘩组织标本(男6例,女3例,年龄24~40岁),以及6例进行其他手术的志愿者正常皮肤组织标本(男4例,女2例,年龄20~45岁),部分行组织包埋,部分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AKT(丝氨酸磷酸化位点473)[p-AKT(S473)]、AKT(苏氨酸磷酸化位点308)[p-AKT(T308)]和AKR1C3的蛋白相对表达量。(2)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15、20、25、30、35、40、45、50 mmol/L)PI3K特异性抑制剂2-吗啉代-8-苯基色酮(LY294002)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筛选出LY294002最佳的实验浓度。(3)以ROS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不同浓度(0、4、6、8、10、12 mmol/L)ROS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15 mmol/L LY294002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4)将瘢痕疙瘩或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不进行任何处理)、二甲基亚砜(DMSO)组(0.002% DMSO处理)、LY294002组(15 mmol/L LY294002处理)和NAC组(6 mmol/L NAC处理),定量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中AKT mRNA、AKR1C3 mRNA及p-AKT(S473)、p-AKT(T308)和AKR1C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瘢痕疙瘩组织中p-AKT(S473)、p-AKT(T308)和AKR1C3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6.75±3.30、16.20±1.56、26.69±2.50,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的4.02±1.50、1.82±0.50、1.47±1.07(P<0.01)。(2)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经不同浓度LY294002干预24 h后,15~50 mmol/L LY294002组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 mmol/L组)(P<0.01)。LY294002最佳实验浓度为15 mmol/L。(3)不同浓度NAC作用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1 h后,各组间RO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6 mmol/L NAC组ROS水平(0.72±0.03)最低。15 mmol/L LY294002组R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 mmol/L组)(0.80±0.01 vs. 0.86±0.01,P<0.01)。(4)qPCR检测结果表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照组中AKT、AKR1C3 mRNA表达量分别为1.38±0.09、1.40±0.05,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0.97±0.10、0.98±0.03(P<0.01);经15 mmol/L LY294002处理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AKT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皮肤(0.73±0.05 vs. 0.89±0.06,P<0.01);经6 mmol/L NAC处理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AKR1C3 mRNA低于正常皮肤(0.43±0.05 vs. 0.86±0.03,P<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AKT(S473)、p-AKT(T308)、AKR1C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9±0.21、0.92±0.04、0.73±0.08,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的0.24±0.06、0.33±0.05、0.31±0.05(P<0.01);经15 mmol/L LY294002和6 mmol/L NAC处理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AKT(S47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92±0.04、0.80±0.20, p-AKT(T308)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2±0.04、0.81±0.05,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0.23±0.03、0.22±0.05,0.30±0.06、0.32±0.05),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AKR1C3蛋白表达量(0.23±0.05)在15 mmol/L LY294002处理后低于正常皮肤(0.30±0.07),在6 mmol/L NAC处理后(0.33±0.07)高于正常皮肤(0.28±0.06)(P>0.05)。结论活化的PI3K/AKT信号通路和AKR1C3促进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瘢痕疙瘩形成。同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AKR1C3的升高可加速ROS升高。

  • 标签: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活性氧 磷酸肌醇3-激酶类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C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三叶因子3(TFF3)、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1)在单纯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肾病(DN)、非DN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中的表达情况和相关性,探讨上述指标与DN的关系,建立联合使用上述4项指标的DN诊断预测公式。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的T2DM、DN和CKD患者各36例,同时选取3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各组研究对象空腹8~10 h取静脉血离心,收集血清进行检测,比较血清TFF3、SFRP5、Gal-3、NES-1的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将研究对象按是否诊断DN进行再次分组,分为DN组和非DN组(包括健康对照组、T2DM组和CKD组)。对上述4项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DN诊断预测模型,并进一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验证。结果DN组的血清TFF3、Gal-3和NES-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DM组和CKD组(均P<0.05),而DN组的血清SFRP5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2DM组和CKD组(均P<0.05),且4组间上述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上述4项指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均P<0.01)。TFF3、SFRP5、Gal-3和NES-1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0.807、0.882和0.841,4项指标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0.986)明显高于单一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75、4.08、3.63、4.06,均P<0.05)。结论基于血清TFF3、SFRP5、Gal-3和NES-1建立的联合预测模型能有效提高DN的诊断准确性,为DN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三叶因子3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 半乳糖凝集素3 新饱食分子蛋白1 诊断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抗体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7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例儿童抗HMGCR抗体肌病的临床表现、血清肌酸激酶(CK)、肌炎抗体、肌电图、肌肉病理、磁共振成像(MRI)、治疗等资料。结果2例均为女性患儿,例1为3岁11个月,例2为7岁9个月,2例患儿既往均体健,均无他汀类药物使用史,例1呈慢性病程,例2呈亚急性病程,主要临床表现均为进展性对称性近端为主的肌无力,均伴肌痛,例1有皮疹,例2无皮疹。2例患儿的血CK均显著升高,例1治疗前血CK为正常上限值的27.3~48.0倍,例2治疗前血CK升高66.7~77.4倍,2例患儿病初均被诊断为"肌营养不良",肌电图均为肌源性损伤、肌肉MRI均显示双侧大腿肌肉广泛性水肿、肌肉病理表现均以肌纤维坏死为主合并少量炎症细胞浸润。2例确诊后均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出院后均继续口服泼尼松,例2加服硫唑嘌呤,治疗后血CK均显著下降但未恢复正常,肌无力均改善但未恢复正常。结论儿童抗HMGCR抗体肌病的临床特点与成人患者类似,但儿童患者通常无他汀类药物使用史,且治疗难度更大,疗效和预后较差,病初更易被诊断为"肌营养不良",因此,对拟诊为"肌营养不良"但基因检查不支持的患儿,应查特异性肌炎自身抗体谱以明确诊断。

  • 标签: 儿童 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抗体肌病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CADASIL)是一种成年起病的遗传性小血管病,由位于染色体19p13区域的NOTCH3基因突变所致。其临床特点包括反复缺血性卒中、进行性认知损害、偏头痛以及精神异常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OTCH3基因EGFr区域突变与CADASIL的病程、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均存在联系。文章就NOTCH3基因EGFr区域突变基因型、CADASIL临床表型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期望为CADASIL的早期诊断以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CADASIL 受体,Notch3 蛋白质结构域 基因型 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