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民诉法解释》中的“执转破”程序,以当事人同意为启动条件,实质造成“执转破”程序适用率低的实践困境。从“执转破”程序公益性分析,执行法院依职权启动“执转破”程序具有内在合理性。因此,采用职权主义下的职权移送主义,增加执行法院职权启动“执转破”程序,废除《民诉法解释》第516条中的倒逼机制,方是解决“执转破”程序适用率低的良方。在职权移送主义的“执转破”程序启动框架下,就“执转破”程序的启动主体、启动条件等规则的重塑进行探讨。

  • 标签: “执转破”程序 职权移送主义 启动条件
  • 简介:在中国行政程序法制化已经过去的20多年里,我们不难看出整个国家为此所做出的努力,纵观各国行政程序法制化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相应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等环节都并非易事,这也正好说明了行政程序法在整个法治国中的关键位置.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行政程序在法制化进程中问题增多,有必要采取相应对策,以期实现行政程序民主化、制度化的良性循环.

  • 标签: 中国 行政程序 法制化 行政改革
  • 简介:2004年十届政协对政协章程作了较大的修改,其中对委员的条件、权利、义务作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是必要和适宜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在委员产生的程序机制和内部约束机制上缺乏明确的规定,较为原则和简略.这些缺陷妨碍了政协的高效运作.对委员产生程序和内部约束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将会大力推动政协法制建设,确保政协的高效运作,有效维护政协正面形象.

  • 标签: 政协章程 程序 约束机制
  • 简介:在民主法治作为一种发展趋势的当代,立法固然重要,民主也让人向往,而根本的是使每一项制度成为国家、公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形成内在信念的必然前提.听证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它是对人民主权的尊重,是民主的现实化进程,是法治在行政行为中的具体化,它有利于法信仰的形成、有益于公民意识的增进、有助于控权的实现,因而有着普遍的价值.

  • 标签: 听证制度 人民主权 复归 行政法治 价值
  • 简介:在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无论是在我国学术界还是在立法实践中都对行政程序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究问行政程序法兴起的原因,作者认为有四个基本方面:历史的积累,市场逻辑的呼吸,法治的内在要求,国外行政程序立法浪潮的推动。

  • 标签: 行政程序法 中国 法理 立法 市场经济 经济转型
  • 简介:我国公诉案件变更程序缺乏有效的规则约束和制度规范,应当在明确公诉案件程序变更的理论基础是不告不理原则、控审职能分立、以审判为中心、诉审客体同一、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前提下,以刑事诉讼客体理论为指导,以必要性原则和限度原则为指引,规范和完善我国公诉案件程序变更的时限、主体、范围等,增设公诉变更程序的审查与救济机制,通过严格的程序限制来实现我国公诉案件程序变更制度的正当性。

  • 标签: 公诉变更 正当性 诉讼客体 辩护权
  • 简介:"先具备条件,后审批"是我国各级政府现行的行政审批程序。这种程序导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从事特定活动",后要求行政机关审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无序建设、产能过剩、行政审批腐败等问题,都与政府采用这种行政审批程序有关。多年来,我国用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和事后监督的办法来解决无序建设、产能过剩和审批腐败问题,成效不是很理想。原因就在于现行的行政审批程序,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没有事先控制权,国家一边调控,一边新的过剩产能和不合理结构继续产生。如果改变现行的行政审批程序,按照审批事项建设的三个阶段("确定建设意向"、"设计和制定建设计划"、"完成设计和建设计划"),分别设立审批环节,申请人三次申请,行政机关三次审批,就可以避免上述种种弊端。

  • 标签: 行政审批 行政许可 无序建设 产能过剩 审批腐败
  • 简介:行政程序法是规范行政权运作的方式和步骤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防止行政主体滥用行政权,从而将行政活动纳入规范化、有序化的轨道。为了防止行政权腐化变质,法律在为其设置运作依据时,也设置了一套运作程序,要求行政权的运作不仅要有实体法依据,而且必须遵守法定程序,即行政程序。行政权的运作与行政程序法的产生有着必然的联系,笔者拟对此加以分析和论证。

  • 标签: 行政权 行政程序法 实体法 法定程序 行政主体 守法
  • 简介:在公共管理范式转移的今天,我们不能只顾效率,不顾正义.正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当代,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已引起广泛关注.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密不可分,实质正义的实现依赖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是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而程序正义是公共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二者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都不可偏废.

  • 标签: 实质正义 程序正义 公共政策 价值基础 公共管理范式 中国
  • 简介:作为现代民主行政的重要内容,行政问责制度是一种旨在全面追究和实现政府责任的监督机制.在其内涵、要素与功能日渐明晰的基础上,我国行政问责制度效应的发挥与价值实现最终有赖于一套精确完备且有较强操作性的运行程序和制度模型,进而实现行政性问责向程序性问责的本质转变.根据我国现有的行政生态与制度基础,从一项制度必须应有的运行程序角度来说,行政问责制度模型的设计应以责任失范行为的发现为运行前提,以责任的解释、判断与评估以及责任的追究等作为三个主要运行环节,同时以规范化的救济机制作为问责失范的补充环节.

  • 标签: 行政问责 政府责任 运行程序 制度模型
  • 简介:简易程序的适用是公正与效率博弈的结果,是对二种价值的协调与权衡。新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要求检察机关一律指派公诉人出庭。对检察机关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既有利于被告人权利的保护,也有利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运用。未来的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制度改革,需要我们在刑事诉讼程序改革的整体框架下加以思考。

  • 标签: 简易程序 司法公正 诉讼效率
  • 简介:现行法律关于公安机关"有案必受"的规定,削弱了受案程序案件过滤的功能。这一规定不仅增加了公安机关的办案负担,而且无助于保障社会公众的控告权。从程序规则来看,受案程序的设置应当在保障公众基本权利的同时,兼顾刑事诉讼的客观规律。因此,应当对刑事诉讼程序的案件受理程序进行反思,理顺受案与立案之间的关系,合理评价立案程序的价值和地位,并进行积极改造。

  • 标签: 受案 立案 有案不受
  • 简介:刑事法律援助的根本宗旨是为了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事法律援助的目的,则是为了帮助那些因为贫困而无法请到律师的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法律援助仍然存着很多问题,本文将对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健全提供帮助。

  • 标签: 刑事审判 法律援助
  • 简介: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既是私法的基本功能,也是公法的重要使命。在公法体系中,各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均以其特有的机制和方式发挥着保护私有财产权的作用,但行政程序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无疑是其中最为直接和有效的。

  • 标签: 行政程序法 行政权 私有财产权
  • 简介: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作为一个新兴的诉讼程序,试点工作已开展近两年时间,但对于该程序在适用过程中到底采用何种证明标准至今尚无明确定论,而基于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对证明标准的传统理解又显然不适应该程序的运行,因而需要开辟证明标准的第三条路径。当前刑事诉讼主要有对抗性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模式以及协商性司法模式,各模式对程序中证明标准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只有协商性司法模式的理念能够与该程序的特点形成契合。同时,在证明标准的构建过程中,综合考虑各因素,形成层级化的体系标准是该程序在未来发展的趋势。

  • 标签: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 证明标准 犯罪事实 司法模式 层级化标准
  • 简介:在跨界破产案件中,平行破产程序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且无法回避的法律现象。基于平行破产程序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及其负面影响显现,平行破产程序之间的法律协调势在必行。本文在分别考察有关国际性组织、区域性组织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平行破产程序的立法规定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甄别优劣差异,进而提出中国平行破产程序法律协调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平行破产程序 法律协调 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