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疾病也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各种原因,肝失代偿的治疗相当困难,体外肝支持装置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原位肝移植供体严重短缺。用多能干细胞诱导肝细胞和肝类器官不仅可以研究肝细胞的命运决定、肝发育、肝再生机制和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而且也可用于筛选药物,并为未来的移植治疗提供稳定的功能性肝细胞来源。与肝脏发育类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肝细胞和类器官的培养是一个自组织过程:从几个关键因素的变化开始,最终形成具有复杂功能的细胞/器官。现介绍目前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肝细胞和类器官培养的主要方法和进展,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线索。

  • 标签: 多能干细胞 类肝细胞 肝类器官
  • 简介:摘要神经性吞咽障碍可发生于多种神经疾病患者中,对其进行积极康复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针对神经性吞咽障碍的新型康复治疗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咽腔电刺激是一种新型的周围神经调控技术,通过悬置在咽部表面的电极导管向咽部黏膜输送电刺激,能增强咽部运动皮质兴奋性。本文主要概述咽腔电刺激的作用机制、操作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从而为咽腔电刺激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咽腔电刺激 神经调控 吞咽障碍 神经源性病变
  • 简介:摘要神经调控是利用植入性或非植入性技术,通过物理性(光、电、磁、超声)或化学性(药物)手段,对中枢神经、外周神经或自主神经系统进行可逆性调控,引起神经元或神经信号兴奋、抑制或调节作用。神经调控技术在治疗慢性疼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脊柱性疼痛作为慢性疼痛性疾病的一大类疾病总称,本文拟就神经调控技术在脊柱性疼痛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疼痛科医师提供参考。

  • 标签: 脊柱疾病 疼痛 神经调控技术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为适应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需要而在其自身极化层面上发生谱系变化模型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TME中巨噬细胞的可塑性提供参考。方法取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并已建成近交系的Foxn1nu.B6-CAG-EGFP/SU裸小鼠骨髓细胞,分别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CSF-1)、IFN-γ+LPS、IL-4诱导下,培养出M0、M1和M2亚型,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标志蛋白和极化蛋白,并进一步与人脑胶质瘤干细胞SU3共培养。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原始骨髓细胞和条件培养基培养出的M0、M1和M2都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瑞氏-吉姆萨(Wright-Giemsa)染色后,普通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巨噬细胞固有的可塑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11C和CD206标志蛋白表达都呈阳性,CD68只在M1巨噬细胞上为弱阳性,CSF-1和CSF-1R在各亚型细胞上都呈强阳性。在共培养的干细胞球体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细胞浸润,并发生了吞噬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绿色荧光裸小鼠的髓性巨噬细胞谱系模型,包含M0、M1和M2亚型,都有巨噬细胞固有的可塑性,表达共同的标志蛋白和极化相关蛋白,具有巨噬细胞固有的吞噬功能,可用于与肿瘤细胞之间相生相克表征的研究,特别是需要示踪研究时,可通过巨噬细胞发出的绿色荧光进行识别。

  • 标签: 巨噬细胞谱系 荧光示踪 绿色荧光裸小鼠 巨噬细胞极化培养 巨噬细胞标志蛋白 吞噬功能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发生于左下颌骨的牙性硬化性癌。患者女,54岁。左下后牙疼痛不适3个月伴下唇麻木1个月。临床表现为下颌骨膨隆明显。镜下观察见条索或小巢团状的肿瘤细胞浸润于密集硬化的基质中,可见神经周侵犯。免疫组织化学中细胞角蛋白(CK)5/6、p63、CD56、CD99阳性,Ki-67阳性指数多在10%或以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表现为EWSR1基因重排阴性。术后随访30个月,恢复良好,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继发性肾性异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术前通过高频超声、99mTc-MIBI甲状旁腺核素显像、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评估异位甲状旁腺的解剖位置及动脉血供情况,采用介入栓塞的方式阻断其供血动脉,从而使其逐渐缺血坏死失去功能。结果第1例患者的异位甲状旁腺通过介入栓塞治疗后,其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迅速下降,血钙、血磷亦迅速下降,皮肤瘙痒、周身骨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第2例患者因供血动脉显示不清,加之术中难以配合,仅完成部分血管栓塞,其PTH、血钙、血磷等指标呈一过性下降,但最终疗效不佳。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异位甲状旁腺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相对可靠、安全性高的方法,成功的关键是术前明确定位及供血动脉,术中尽量完全栓塞其供血动脉,但其长期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评价。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异位甲状旁腺 介入放射学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行为、工作态度、工作压力状况等,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减缓医务人员压力、改善医院管理制度,提供有效措施和建议。方法于2017年3—10月采用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方法,综合分析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及压力来源。一共纳入有效样本375例,通过相关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从心理契约、组织公平度、组织透明度、年龄、从业年限比较分析导致儿科医务工作者工作压力的主要压力来源,发现其中以组织公平、组织透明度、从业年限对压力的影响较大。员工感知到的压力与组织公平呈负相关(r=-0.13,P<0.05),与组织透明度呈负相关(r=-0.11,P<0.05),与从业年限呈正相关(r=0.11,P<0.05)。高压力人员所知觉的组织公平程度(M=4.71)低于低压力群体(M=5.07),高压力人员所知觉的透明度感知(M=4.47)低于低压力群体(M=4.71),高压力人员从业年限(M=11.35)高于低压力群体(M=9.18)。结论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感受较大,建议从医院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层面予以改进,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压力应对,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归属感。

  • 标签: 卫生人力 儿科 医务人员 工作压力 压力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国肺分配评分(LAS)在我国肺移植受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8年3月接受肺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器官获取和移植网络(OPTN)的LAS计算器计算受者的LAS分值,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73例受者,年龄(56.49±12.64)岁(19~81岁),LAS分值(56.63±18.39)分(32.79~90.70分)。按疾病类型分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62例,间质性肺疾病85例,支气管扩张症11例,肺动脉高压8例,其他7例,上述疾病受者LAS分值分别为(47.85±15.22)、(61.89±18.63)、(56.58±18.91)、(55.23±10.74)和(72.45±16.41)分,COPD组受者LAS明显低于间质性肺疾病受者(P<0.001)。按术前疾病严重程度分组:重症组(气管插管或ECMO支持)57例,LAS(79.15±7.95)分;无创通气组39例,LAS(48.42±11.58)分;吸氧组77例,LAS(44.11±8.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LAS分值分组:LAS<50为低危组,50~75为中危组,>75为高危组,三组受者术后3个月存活率分别为90.5 %、81.8 %和71.1 %;1年存活率分别为85.4 %、74.4 %和5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LAS可反映受者等待肺移植的紧迫性,而且与术后早期存活率相关;临床上可采用LAS选择合适受者,理想的肺移植受者LAS为30~75分。

  • 标签: 肺移植 肺源分配评分 预后
  • 简介:摘要脊柱性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脊柱性疼痛的注射治疗日渐普遍。本专家共识介绍超声引导脊柱性疼痛注射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实施前提、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超声引导下常见部位的脊柱性疼痛注射治疗技术,以期为临床医生开展临床操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超声检查 脊柱源性疼痛 注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脉络膜骨瘤扫频OCT(SS-OCT)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横断面观察性研究。2014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经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FFA和(或) ICGA、B型超声和(或)CT检查确诊为脉络膜骨瘤的61例患者7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20只眼,女性44例53只眼;平均年龄(33.5±12.7)岁。单发肿瘤71只眼(71个瘤体),多发肿瘤2只眼(4个瘤体,每只眼各2个瘤体)。参照文献并结合眼底彩色照相及FAF检查结果,将瘤体分为钙化区(较新鲜瘤体)和脱钙区(较陈旧瘤体)两类。采用SS-OCT对患眼瘤体进行扫描,根据肿瘤位置以及大小选取适当和相应的扫描模式。观察瘤体的SS-OCT影像特征,包括瘤体内部反射特点、瘤体对脉络膜血管的影响以及瘤体表面视网膜各层结构的变化。结果73只眼共75个瘤体中,7个瘤体仅有脱钙区,5个瘤体仅有钙化区,其余瘤体均有钙化区和脱钙区。SS-OCT显示钙化区视网膜内层均保存完整,而外界膜、椭圆体带、嵌合体带以及RPE等视网膜外层结构可有异常;脱钙区的视网膜外层及RPE结构全部受损。所有瘤体脉络膜毛细血管以及大部分中、大血管层结构均消失,取而代之呈现"海绵"状(39个瘤体)、"丝瓜络"样(11个瘤体)、"板层"样(10个瘤体)、混合型(12个瘤体)以及不规则样(5个瘤体)外观。瘤体内可见强反射板层线(71个瘤体)、强反射水平线(47个瘤体)、弱反射管腔(水平、垂直、圆形分别为39、42、41个瘤体);骨小梁样中强反射物质位于中断的Bruch膜上。所有瘤体的脉络膜巩膜交界面可见,并可见睫状后动脉穿入巩膜层。结论脉络膜骨瘤在SS-OCT图像可清晰呈现特征性的"海绵"状、"丝瓜络"样、"板层"样、混合型以及不规则样五种外观,伴有瘤体内特有的强反射板层线、水平线和弱反射管腔。骨小梁样中强反射物质可位于中断的Bruch膜上生长。

  • 标签: 脉络膜肿瘤/诊断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江苏省太湖疗养院健康管理中心自1989年始开展健康体检,目前是全国健康管理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中心旗舰单位、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2018中国医院竞争力·三级医院健康管理(体检)机构100强》我院荣登综合排名第十位。我们体会到临床科研是健康管理中心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动力。

  • 标签: 健康管理中心 学科建设 科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NTRK重排间叶性肿瘤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及新加坡KK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从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5例手术切除标本,采用EnVision法检测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相关基因并对NTRK基因重排进行克隆性分析。结果该组5例患儿,3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从3个月到13岁,部位包括软组织(膝、胸腔、腹壁)和肾,肿瘤大小为4.5~12.5 cm。组织学检查主要呈梭形细胞肿瘤,浸润性生长,可伴有炎性细胞。免疫表型上,肿瘤细胞阳性表达Pan-TRK,分子检测均存在NTRK基因重排,包括DCTN1-NTRK1的发现。除2例目前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其余均为无疾病进展病例,随访时间9~29个月。结论NTRK重排间叶性肿瘤,其肿瘤发生部位广泛,组织学图像多变。免疫组织化学Pan-TRK可以帮助诊断,NTRK基因检测确认其存在重排是诊断的金标准,对不能完整切除或有复发、转移病例建议靶向药物治疗。

  • 标签: 儿童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靶向治疗 间叶源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ellar光子双CT检查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的诊断指南,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痛风患者4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在该院诊治的骨关节炎患者40例为对照组,患者均予以Stellar光子双CT及相应生化指标检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尿酸、血肌酐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尿酸、血肌酐、尿素氮、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升高[对照组:尿酸为(310.45±61.40)μmol/L,血肌酐为(86.22±13.12)μmol/L,尿素氮为(6.82±1.75)mmol/L,总胆固醇为(4.75±0.56)mmol/L,甘油三酯为(1.98±0.85)mmol/L;观察组:尿酸为(519.38±97.91)μmol/L,血肌酐为(110.21±18.29)μmol/L,尿素氮为(12.21±3.29)mmol/L,总胆固醇为(6.49±1.22)mmol/L,甘油三酯为(3.45±1.8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3、6.741、9.148、8.198、4.486,均P<0.05)。经Stellar光子双CT检查,对照组及观察组各有3例、36例检测到尿酸盐结晶(影像显示绿色),检出率分别为7.5%(3/40)、90.0%(36/40),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93,P<0.05)。对照组均无明显骨质、肌腱、韧带破坏,少部分患者有尿酸盐沉积,总体积为(1.023±0.83)cm3,主要沉积于足、膝关节。而观察组中有30例患者伴有尿酸结晶和不同部位的骨质破坏,其中第一跖趾关节6例,胫骨、腓骨远端分别为7例、3例,距骨、跟骨近端分别为4例、6例,腕关节4例;20例患者伴有韧带或肌腱的破坏,其中三角韧带2例,跟腱及伸、屈肌腱分别为10例、53例。尿酸盐结晶总体积(32.22±5.83)cm3;手、肘、足、膝关节尿酸盐结晶体积分别为(8.00±4.92)cm3、(5.32±2.75)cm3、(36.00±15.54)cm3、(13.31±9.14)cm3。结论Stellar光子双CT诊断痛风的敏感性较高,且能对尿酸盐沉积部位和体积的准确定位、定量,对痛风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痛风 骨关节炎 尿酸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人化CD19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与鼠CD19 CAR-T细胞的功能。方法收集8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静脉血T细胞,行人化和鼠CD19 CAR慢病毒感染,制备人化和鼠CD19 CAR-T细胞,采用细胞计数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alm-6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乳酸盐脱氢酶法检测对照CD3+ T细胞、人化及鼠CD19 CAR-T细胞的细胞杀伤活性。将30只Nalm-6细胞荷瘤裸鼠采用随机区组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人化CAR-T细胞、鼠CAR-T细胞和对照CD3+ T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眦静脉血Nalm-6细胞占外周血细胞比例和CD19 CAR-T细胞占T细胞比例。观察裸鼠的生存时间。结果体外培养24 h,鼠和人化CAR-T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68.50±0.93)%和(80.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53, P<0.001);共培养48 h时,分别为(91.38±1.41)%和(148.13±1.2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85.364, P<0.001)。效靶比为1∶1时,共培养24 h,人化CD19 CAR-T细胞组与鼠CD19 CAR-T细胞组对Nalm-6细胞的杀伤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9);共培养48 h,人化CD19 CAR-T细胞组对Nalm-6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鼠CD19 CAR-T细胞组(P<0.01)。效靶比为4∶1时,共培养24和48 h,人化CD19 CAR-T细胞组对Nalm-6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鼠CD19 CAR-T细胞组(均P<0.01)。CAR-T细胞治疗第7天,人化CD19 CAR-T细胞组、鼠CAR-T细胞组裸鼠外周血中Nalm-6细胞比例下降至最低;21 d后,鼠CAR-T细胞组裸鼠体内Nalm-6细胞比例高于人化CAR-T细胞组(P21 d=0.001, P28 d<0.001, P35 d<0.001)。人化CD19 CAR-T细胞组和鼠CAR-T细胞组裸鼠外周血中CAR-T细胞比例均于CAR-T细胞治疗第7天达到峰值,人化CD19 CAR-T细胞组高于鼠CAR-T细胞组(P7 d=0.002)。鼠CAR-T细胞组裸鼠外周血中CAR-T细胞于第14天消失,人化CAR-T细胞组裸鼠外周血中CAR-T细胞至第21天消失。鼠CAR-T细胞组和人化CD19 CAR-T细胞组裸鼠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和6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2,P<0.001)。结论人化CD19 CAR-T细胞比鼠CD19 CAR-T细胞增殖能力强、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体内存留时间长,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可能会优于鼠CD19 CAR-T细胞。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鼠源 人源化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杀伤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人化CD19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与鼠CD19 CAR-T细胞的功能。方法收集8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静脉血T细胞,行人化和鼠CD19 CAR慢病毒感染,制备人化和鼠CD19 CAR-T细胞,采用细胞计数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alm-6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乳酸盐脱氢酶法检测对照CD3+ T细胞、人化及鼠CD19 CAR-T细胞的细胞杀伤活性。将30只Nalm-6细胞荷瘤裸鼠采用随机区组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人化CAR-T细胞、鼠CAR-T细胞和对照CD3+ T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眦静脉血Nalm-6细胞占外周血细胞比例和CD19 CAR-T细胞占T细胞比例。观察裸鼠的生存时间。结果体外培养24 h,鼠和人化CAR-T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68.50±0.93)%和(80.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53, P<0.001);共培养48 h时,分别为(91.38±1.41)%和(148.13±1.2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85.364, P<0.001)。效靶比为1∶1时,共培养24 h,人化CD19 CAR-T细胞组与鼠CD19 CAR-T细胞组对Nalm-6细胞的杀伤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9);共培养48 h,人化CD19 CAR-T细胞组对Nalm-6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鼠CD19 CAR-T细胞组(P<0.01)。效靶比为4∶1时,共培养24和48 h,人化CD19 CAR-T细胞组对Nalm-6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鼠CD19 CAR-T细胞组(均P<0.01)。CAR-T细胞治疗第7天,人化CD19 CAR-T细胞组、鼠CAR-T细胞组裸鼠外周血中Nalm-6细胞比例下降至最低;21 d后,鼠CAR-T细胞组裸鼠体内Nalm-6细胞比例高于人化CAR-T细胞组(P21 d=0.001, P28 d<0.001, P35 d<0.001)。人化CD19 CAR-T细胞组和鼠CAR-T细胞组裸鼠外周血中CAR-T细胞比例均于CAR-T细胞治疗第7天达到峰值,人化CD19 CAR-T细胞组高于鼠CAR-T细胞组(P7 d=0.002)。鼠CAR-T细胞组裸鼠外周血中CAR-T细胞于第14天消失,人化CAR-T细胞组裸鼠外周血中CAR-T细胞至第21天消失。鼠CAR-T细胞组和人化CD19 CAR-T细胞组裸鼠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和6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2,P<0.001)。结论人化CD19 CAR-T细胞比鼠CD19 CAR-T细胞增殖能力强、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体内存留时间长,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可能会优于鼠CD19 CAR-T细胞。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鼠源 人源化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杀伤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CT在儿童尿路结石成分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中心收治的433例因泌尿系结石就诊的儿童,并行双CT检查,数据经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将结石成分分析结果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双CT分析结石的准确率及双CT各测量指标对结石类型的预测价值。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各结石类型的测量指标[平均CT值、双能差、双能比及双能量指数(DEI)]的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对各指标进行诊断效能评价。结果双CT检测到282枚草酸钙结石、238枚磷酸钙结石、39枚尿酸结石和7枚胱氨酸结石。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比较,双CT对草酸钙结石和羟基磷灰石的准确率分别为84.2%和81.8%,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均被准确检到。此外,双能差、双能比、DEI对草酸钙结石和磷酸钙结石均具有可靠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双能比和DEI,均AUC>0.75。结论利用先进的后处理分析方法,双CT可以可靠地分析儿童尿路结石成分,为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双源CT 泌尿系结石 成分分析 诊断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