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2型糖尿病(T2DM)十分常见,两者常常互为因果。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NAFLD显著增加T2DM发病风险,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肝脏是机体糖脂代谢的重要调节器官,在维持机体血糖和血脂稳态上发挥关键作用。该文系统阐述了NAFLD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尤其介绍了肝脏糖代谢异常与高血糖之间的关系。NAFLD肝脏通过产生大量的17羟孕酮,增加去泛素化酶USP14基因表达促进糖异生过程,增加肝糖输出,升高血糖。通过改善脂肪肝可有效减少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2型 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简介:摘要第5版WHO甲状腺肿瘤分类以细胞发生机制为新分类框架的基础,以组织学、分子和临床生物学特征来判定肿瘤分类和亚型。甲状腺滤泡起源的肿瘤为甲状腺内最常见的肿瘤,包括良性、低风险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包括滤泡腺瘤、常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乳头状滤泡腺瘤、嗜酸性细胞腺瘤和新概念甲状腺滤泡结节性病变。低风险肿瘤包括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和透明变梁状肿瘤。滤泡起源的恶性肿瘤根据分子特征和侵袭性分为BRAF样恶性肿瘤和RAS样恶性肿瘤。不提倡≤1 cm的乳头状癌作为独立亚型,而应根据形态特征进行亚分型。提出高级别甲状腺滤泡细胞起源癌,包括传统低分化癌、高级别分化型甲状腺癌,形态特征为核分裂象增加、肿瘤坏死、不伴有间变特征,临床生物学行为相似。鳞状细胞癌为间变性癌的一种亚型。

  • 标签:
  • 作者: 王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四川射洪629200
  • 简介:胰腺炎这个名字我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起过,或许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曾经得过此病,那么胆性胰腺炎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 标签: 胆源性胰腺炎;治疗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医院影像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在诊断疑似患有痛风的患者时,采用双CT双能量成像辅助诊断具有的诊断价值。方法:从进入本院诊疗的疑似痛风疾病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0例,并均应用双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其进行检测与诊断。结果: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分析双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测结果,此技术的特异性达到94.44%、敏感度达到92.86%、准确率达到93.33%;结晶位置分布在双足(38.10%)、膝盖(30.95%)、双手(23.81%)、肘部(7.14%)。结论:在诊断痛风疾病患者时可采用双CT双能量成像技术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为医师提供准确信息。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痛风;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各类疾病具有发育性,尤其是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发育性疾病主要由于配子和生命早期发育阶段暴露于不良环境,导致表观遗传发生异常修饰并稳定遗传至成人阶段,使得个体各类远期疾病的风险高发。发育性理论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重视妇幼保健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助于预防发育性疾病,对人口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发育源性疾病 人口质量 疾病预防 表观遗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护理预防双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研究类型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8月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CT室接受双CT增强扫描检查的受试者1 64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94例,女752例,年龄(48.30±8.65)岁;将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接受双CT增强扫描检查的受试者1 68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912例,女770例,年龄(48.38±8.79)岁。对照组实施常规双CT护理流程,研究组根据受试者的年龄、近3个月化疗次数、高血压、近1周静脉血管穿刺次数、糖尿病状况确定造影剂外渗风险分级,并执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检查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造影剂外渗所致损伤分级、CT图像质量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研究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59%(10/1 682)比1.40%(23/1 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1,P=0.019)。研究组造影剂外渗所致损伤分级:轻度9例,中度1例;对照组造影剂外渗所致损伤分级:轻度12例,中度11例,重度1例;研究组造影剂外渗所致损伤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9,P=0.031);研究组CT图像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0.45)分比(2.75±0.43)分](t=1.297,P=0.295)。结论分级护理在双CT扫描受试者中应用可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减轻造影剂外渗所致损伤严重程度分级,且CT图像质量无明显变化,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双源CT 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分级护理
  • 简介:摘要髓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由髓系祖细胞和未成熟髓系细胞组成的异质性细胞群体。MDSCs参与多种炎症性免疫反应,如病毒感染、非肿瘤性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等。新近研究发现,MDSCs在抑制哮喘病理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就MDSCs的亚群、分子特征、免疫抑制机制及其与哮喘治疗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哮喘疾病更精确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髓源性抑制细胞 免疫机制 哮喘治疗
  • 作者: 夏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双CT冠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共计纳入100例研究对象,其均为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之间接收的冠心病患者,这些患者的筛选依据符合本次实验的要求,且都将进行双CT冠脉检查。我们将其划分到两组中,每组各纳入5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的对照组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研究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从干预效果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评比探析。观察两组患者图像清晰度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T图像中Ⅰ级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双CT冠脉检查期间,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并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脑肽HIBDAP调节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小胶质细胞焦亡的作用。方法将HIBDAP序列与细胞穿膜肽反式转录激活因子(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TAT)序列耦联成TAT-HIBDAP。小胶质细胞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TAT-HIBDAP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TAT-HIBDAP进入细胞情况。使用不同浓度TAT-HIBDAP(1、5、10、20 μmol/L)干预小胶质细胞后进行OGD,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细胞焦亡率。选用抑制细胞焦亡效果最明显的浓度进行后续实验,根据是否进行OGD及HIBDAP处理分为对照组、OGD组、HIBDAP组,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焦亡形态,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性小体核酸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TAT-HIBDAP可成功进入小胶质细胞。与OGD组比较,低浓度(1、5、10 μmol/L)的TAT-HIBDAP干预显著降低细胞焦亡率,其中5 μmol/L的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OGD组细胞具有典型的细胞焦亡形态,而HIBDAP组的细胞焦亡形态明显改善。OGD组NLRP3炎性小体的核酸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升,HIBDAP组较OGD组显著降低。结论新型脑肽HIBDAP通过降低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抑制OGD时的小胶质细胞焦亡。

  • 标签: 多肽 氧糖剥夺 小胶质细胞 焦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膀胱脱细胞基质(UBM)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的运动和极化情况的影响,为临床创面修复中支架的合理选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猪UBM和可吸收敷料的微观结构。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2种支架浸提液的蛋白质分布。取6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小鼠周龄、性别、品系下同)并提取骨髓细胞后诱导原代巨噬细胞并鉴定。取3批次巨噬细胞,均分为猪UBM浸提液组和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加入含有相应浸提液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行划痕试验检测并计算划痕后1、3、7 d的细胞迁移率;行Transwell实验检测培养12、24 h的细胞迁移数量;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206或CD86阳性细胞百分比。以上细胞实验样本数均为3。取12只小鼠,于每只小鼠背部左右两侧各制作1个切口,左侧切口纳入猪UBM组、右侧切口纳入可吸收敷料组,分别植入相应支架。术后7、14 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测支架中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支架中F4/8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阳性细胞数量和Ⅰ型胶原蛋白沉积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4/80、CD86、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以上动物实验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猪UBM的一面为致密的基底膜结构,另一面为含有纤维结构的多孔固有层。可吸收敷料的两面均呈三维多孔结构。在(50~70)×103的分子量区间,猪UBM浸提液的泳道出现多条非Ⅰ型胶原蛋白条带,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的泳道中未出现明显条带。经鉴定,小鼠骨髓细胞已被成功诱导为巨噬细胞。划痕后1、3、7 d,猪UBM浸提液组细胞迁移率均明显高于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t值分别为15.31、19.76、20.58,P<0.05)。培养12、24 h,猪UBM浸提液组细胞迁移数量均明显多于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t值分别为12.20、33.26,P<0.05)。培养24 h,猪UBM浸提液组细胞中CD86阳性细胞百分比为(1.27±0.19)%,明显低于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的(7.34±0.14)%(t=17.03,P<0.05);猪UBM浸提液组细胞中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为(73.4±0.7)%,明显高于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的(32.2±0.5)%(t=119.10,P<0.05)。术后7、14 d,猪UBM组支架中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可吸收敷料组(t值分别为6.58、10.70,P<0.05);猪UBM组支架中F4/80、TGF-β1、VEGF和MMP-9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可吸收敷料组(t值分别为46.11、40.69、13.90、14.15,19.79、32.93、12.16、13.21,P<0.05);猪UBM组支架中Ⅰ型胶原蛋白沉积较可吸收敷料组更显著;猪UBM组支架中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可吸收敷料组(t值分别为5.05、4.13,P<0.05),CD86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可吸收敷料组(t值分别为20.90、19.64,P<0.05),猪UBM组支架中可见更多的M2型巨噬细胞、可吸收敷料组支架中可见更多的M1型巨噬细胞。结论猪UBM可增强小鼠巨噬细胞运动,诱导其发生M2型极化和发挥旁分泌功能,营造含有TGF-β1等生长因子和MMP-9组织重塑分子的微环境,促进组织新生和细胞外基质重塑。

  • 标签: 巨噬细胞 细胞运动 创面修复 猪膀胱脱细胞基质 支架重塑 组织新生
  • 作者: 李晨曦 龚忠诚 郑佞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口腔医学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乌鲁木齐 830054,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Wake Forest Baptist Health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 Im
  • 简介:摘要单核巨噬细胞是一种功能多样、对不同的微环境信号应答表现出不同反应的集群。根据受到的不同刺激,巨噬细胞可极化为经典活化型(M1)及替代活化型(M2),是巨噬细胞功能表现的两个极端。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乏氧状态、原癌基因MYC、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等密切参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发生M1-M2型别的转化。其中浸润在肿瘤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会受肿瘤产生的细胞因子的影响而表现出M2表型,这些极化的巨噬细胞在促进肿瘤的发生与进展和破坏适应性免疫应答方面作用显著。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肿瘤细胞本身的特性,可参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过程。本文综述了来源于多种癌细胞的外泌体,详细讨论了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肿瘤性外泌体的内容物在调节巨噬细胞极化行为中的作用及其涉及的信号机制。

  • 标签: 肿瘤 外泌体 炎症反应 M1/M2型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必净对尿性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急诊重症病房收治的85例尿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血必净组(45例),对照组按照脓毒症指南采用综合治疗,血必净组为血必净联合综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 d后两组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血小板计数(PLT)、尿素氮(BUN)、肌酐(CR)、发热天数及住院总天数。结果治疗前,两组的WBC、CRP、PCT、IL-6、PLT、BUN和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7 d后的WBC、CRP、IL-6、BUN和CR均降低,且血必净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7 d后的PLT升高,且血必净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必净组的发热天数、住院总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必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尿性脓毒症的炎症反应,加快肾功能的恢复,减少治疗时间。

  • 标签: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陡峭轴透明角膜切口对手术性散光(SIA)的长期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所有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56例(63眼,右眼32只,左眼31只)。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手术由同一医师完成,采用IOL-Master 700测量并记录术前及术后于2021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随访患者的角膜曲率、角膜散光陡峭轴及平坦轴的屈光力和轴向,运用矢量分析法计算SIA。比较不同眼别、不同陡峭轴方向角膜切口(顺规散光组对应上方切口组、逆规散光组对应颞侧切口组、斜轴散光组对应斜轴切口组)、不同时间段(白内障术后36~48个月组、24~36个月组、12~24个月组)及使用不同计算方法的SIA(矢量分析法与质心法)。采用单因素方差齐性检验与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3眼中,不同眼别比较SIA,右眼为(0.45±0.19)D,左眼为(0.48±0.34)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3,P=0.045);不同陡峭轴方向切口比较SIA,顺规散光组对应上方切口组、逆规散光组对应颞侧切口组、斜轴散光组对应斜轴切口组分别为(0.44±0.36)D、(0.47±0.23)D、(0.50±0.20)D,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2,P=0.800);术后3个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8,P=0.756);使用矢量分析法计算与质心法计算SI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P=0.800)。结论:通过矢量分析法计算SIA,右眼手术切口的SIA明显小于左眼切口,但在所有患者中不同陡峭轴方向切口、不同时间段、不同计算方法后的SIA均无明显变化。

  • 标签: 白内障 术源性散光 陡峭轴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孕中期血清学筛查提示高风险胎儿的遗传学特征。方法该孕妇于2020年3月22日因"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采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对胎儿及孕妇夫妇进行检测。结果胎儿G显带染色体核型为46,XX,der(6)t(6;14)(q27;q31.2),孕妇核型为46,XX,t(6;14)(q27;q31.2),其丈夫核型未见异常。胎儿aCGH结果显示染色体6q26q27区存在6.64 Mb的缺失,14q31.3q32.33区存在19.98 Mb重复,均判断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孕妇夫妇aCGH结果未见异常。结论胎儿的不平衡染色体异常可能缘于孕妇携带的平衡易位。aCGH有利于确定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断裂点,为预测胎儿发生畸形的风险及后续妊娠的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染色体易位 血清学筛查高风险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 简介:摘要尿性干细胞(USCs)是从尿液中分离、提取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和无限增殖潜能。USCs较其他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更为简单、无创。目前已有研究表明USCs可用于间质性膀胱炎、尿失禁以及糖尿病膀胱等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表明USCs可结合组织工程技术用于输尿管缺损重建、膀胱重建以及尿道的修复。此外,也有部分研究将USCs作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细胞来源,进行泌尿系统疾病的研究以及治疗。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尿源性干细胞 间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棕色脂肪性神经调节蛋白4(NRG4)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N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野生型(WT)和NRG4基因敲除(KO)小鼠分为WT-DN+绿色荧光蛋白(D-WT-GFP)组、KO-DN+绿色荧光蛋白(D-KO-GFP)组、KO-DN+NRG4(D-KO-NRG4)组,D-WT-GFP组和D-KO-GFP组在小鼠肩胛间区棕色脂肪一次性注射腺相关病毒绿色荧光蛋白,D-KO-NRG4组注射腺相关病毒转录NRG4。另设普通饲料喂养WT小鼠作为对照组(WT-CON)。每组6只。8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采用过碘酸希夫染色和电镜观察足细胞损伤情况及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F4/80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各组小鼠肾组织IL-1β、IL-6、TNF-α 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KO-GFP组与D-KO-NRG4组小鼠各组织NRG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NRG4水平与血清炎症因子、UACR、肾组织F4/80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D-WT-GFP组相比,D-KO-GFP组小鼠UACR明显升高(P<0.01),肾小球面积增大,系膜基质增生和足细胞损伤,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且肾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也升高(P<0.01),同时肾组织F4/80表达增加(P<0.01)。此外,与D-WT-GFP组相比,D-KO-GFP组小鼠HbA1c、TG、TC、FFA、LDL-C水平升高且体重增加(P<0.01)。而与D-KO-GFP组相比,D-KO-NRG4组小鼠UACR水平降低(P<0.01),肾脏炎症指标F4/80表达降低(P<0.01),HbA1c、TG、TC、FFA、LDL-C水平下降且体重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RG4与IL-1β、IL-6、TNF-α、UACR、肾组织F4/80表达呈负相关(r=-0.548、-0.637、-0.553、-0.503、-0.554,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D-KO-NRG4组小鼠棕色脂肪中NRG4蛋白表达水平较高,而肝脏、肾脏、骨骼肌和白色脂肪中NRG4的表达水平较低(P<0.05)。结论棕色脂肪性NRG4可以降低DN小鼠抑制肾脏炎症反应,降低蛋白尿,减轻DN肾脏损伤。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炎症 神经调节蛋白4 棕色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影响上尿路结石梗阻导致的尿性脓毒血症发病的相关体质因素,为尿性脓毒血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上尿路结石梗阻导致的尿性脓毒血症患者(病例组)及64例上尿路结石梗阻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对照组)的中医体质调查问卷。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Empowerstats 3.0进行条件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各体质分布按照出现频数由高至低排列的前4位分别为: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阳虚质、痰湿质、气虚质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阳虚质是影响上尿路结石梗阻并发尿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上尿路结石梗阻导致的尿性脓毒血症的发生与中医体质类型有相关性,提示需要综合防治上尿路结石梗阻并发尿性脓毒血症。

  • 标签: 尿路结石 尿道梗阻 脓毒症 中医体质类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