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结合文献分析和理论思考讨论了格斗类重竞技项目代谢特点,高原训练对格斗类重竞技项群有氧代谢系统、无氧代谢系统的训练学效应以及体重控制和力量等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积极的训练学效应以及高原训练的有关不利因素,基于高原训练的利弊分析提出通过系统地设计高原训练计划,研究制定有别于平原训练方法的高原训练模式是可以实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高原训练的积极效应,有效控制与避免不利影响,从而达到积极的高原训练目的。

  • 标签: 格斗 重竞技 高原训练 可行性
  • 简介:目的:探讨模拟高原环境下急性骑行对自行车驴友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7名华南农业大学一年级男性学生,平均年龄19.80±0.83岁,为自行车驴友,没有高原旅行经历.受试者分别在常氧环境和模拟常压低氧环境(氧含量16.8%)进行踏功率自行车运动,强度从50W(50rpm)开始,每3min递增50W至250W,然后要求受试者以最大能力运动至力竭,测试指标包括运动前、每级负荷后即刻和运动后心率、RPE、血乳酸及力竭时间.结果:两种环境下的心率与RPE均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在模拟高原环境下从150W至250W以及力竭后心率上升幅度高于常氧,而RPE从150W后至运动结束时也高于常氧环境,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力竭时间非常显著性缩短(P<0.01).结论:高原环境下自行车驴友骑行能力有一定下降,提示自行车驴友初入高原时要适当降低骑行强度及作适当的休息.

  • 标签: 模拟高原环境 自行车驴友 急性骑行 心率 力竭时间
  • 简介:经过多年的观察可以证明,在径赛项目中,从100米~800米各个比赛项目,高原环境对运动成绩几乎没有影响,只是对800米略有影响,但影响不大。以后在中长距离上,随着比赛距离的增加,影响越来越大。平原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时,要比世居高原运动员经受环境缺氧和训练双重更大更深刻的刺激。俄罗斯学者雅基莫夫通过对高水平长跑

  • 标签: 高原训练 长跑运动员 训练方法 一般发展 准备活动 运动成绩
  • 简介:为贯彻落实春节前夕总局召开的全国高原训练工作会议精神,节后国家游泳队立即行动,于2006年2月10—14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高原训练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总局体科所、信息中心、北体大、云南省体科所、青海体科所等有关高原训练研究人员,游泳中心领导及国家游泳队队委会成员、全体教练员、科研医疗人员。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认清形势,找准问题,把握规律,大胆实践,加快提高,切实把高原训练作为中国游泳项目在2008年奥运会上实现突破的重要手段抓出成效。

  • 标签: 2008年奥运会 国家游泳队 高原训练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备战 工作会议
  • 简介:在低海拔地区运动员(6男2女)急进高原参加为期9天的多巴(2366m)~拉萨(3780m)青藏高原自行车拉力赛期间,对赛前(多巴,2366m)、赛中(格尔木,2807m)、赛后(拉萨,3780m)安静状态下的心脏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d、V以及TPR有所升高,HR、SV、CO、SI以及CI持续下降,赛后与赛前相比除HR、V无显著差异外,Pd、SV、C0、SI、TPR(P<0.01)以及CI(P<0.05)差异显著.认为心脏功能的降低,主要受体内水分的下降,血浆和血的容量大量减少,血粘度升高,外周阻力增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所致.建议低海拔地区运动员参加青藏高原自行车拉力赛,应至少提前1周进入高原(2366m)进行适应性训练,以便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肺循环功能.

  • 标签: 青藏高原 自行车拉力赛 运动员 心脏功能 循环功能 适应性训练
  • 简介:<正>高原环境(海拔3000米以上)由于低温缺氧、太阳辐射线强,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生理影响,其中缺氧是影响人体生理机能的主要因素。在海平面气温0℃时标准气压为760毫米汞柱,此时空气中氧的分压为此值的20.93%,即159毫米汞柱,当吸空气入肺时即为呼吸道中的水蒸气所饱和,在体温为37℃时水蒸气压是47毫米汞柱。所以人体吸入气中氧的分压为(760—47)×20.93%=147毫米汞柱,当人体上

  • 标签: 体育专业大学生 人体生理机能 高原环境 受试者 血色素 毫米汞柱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运城市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高原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对影响运城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基于以上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运城市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为政府机构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运城市 中学 体育教师 职业高原现象
  • 简介:目的:研究为多中心临床试验,观察艾灸联合太极拳及Jacobson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干预运动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个研究中心共27名被确诊为运动性失眠的国家级运动员被随机分为单纯艾灸组(对照组)13例和艾灸联合运动疗法组(治疗组)14例,施灸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要求患者练习太极拳及肌肉放松训练,每日各1次。治疗持续4周,治疗前后及停止治疗4周后(随访)通过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a)经4周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在PSQI、HAMA、HAMD评分方面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评分经统计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经治疗,治疗组在PSQI和HAMA评分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AMD评分上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c)随访时(治疗停止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与治疗组在PSQI、HAMA、HAMD评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刚结束时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太极拳及肌肉放松训练是治疗运动性失眠有效、安全的方式,近期、远期疗效佳,对改善睡眠及伴随的焦虑情绪疗效优于单纯艾灸疗法。

  • 标签: 运动性失眠 艾灸 肌肉放松训练 太极拳
  • 简介:通过对山东省8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5周高原训练前、训练中与训练后与免疫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相关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高原训练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免疫能力以及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8名研究对象在高原进行为期5周的训练,3天一周期,与平原训练内容一致。运动员WBC水平在上高原后第1周末开始减少,持续3周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后上升,在下高原后的第1周达到一个峰值,并与进高原前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随后又下降趋于稳定;RBC、HGB和HCT三个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在进入高原后升高,到第4、5周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呈现出和高原前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高原训练结束后下降,直到低于高原训练前水平后回归,第5周左右达到高原训练前水平。经过5周的高原训练,可以观察到运动员的血液指标变化大致呈现3个时相的变化,即升高相、保持相、回归相,提示高原训练导致运动员免疫能力产生明显变化,与运动能力有关的指标显著升高,并持续到下高原后两周左右。高原训练要严格运动员机体监控,在下高原两周内参加比赛更有利于运动员成绩的发挥。

  • 标签: 高原训练 自行车运动员 WBC RBC HGB HCT
  • 简介: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使许多内地大学生到青海等高原地区求学,其生活的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人体生理机能也相应地发生变化.那么,初到高原的大学生身体机能与运动成绩如何?与久居大学生和短居大学生相比较,有什么样的变化?本文对此从身体素质、通气水平、心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高原地区 大学生 体质 健康状况
  • 简介:自1968年第1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墨西哥城(海拔2250m)举行的决定做出后,世界各国的体育运动组织者和教练员先后对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多数研究表明,运动员在高原环境中(中等海拔高度)训练,能促进运动员的心肺发展,提高氧的吸收、运送和利用率等,从而使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得到提高.另外,高原低氧环境刺激机体,使造血功能增强,运动员体内红细胞数和血色素等增加,从而使体内"运输"氧的功能得到提高.从这些理论可得出耐力性运动项目在高原进行训练是可以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但多年来,有的训练者在高原训练方面受益匪浅,有的运动队则毫无收获.因此,对中长跑、马拉松运动员的高原训练问题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全国各地中长跑、马拉松项目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采访与调查,以及亲自带运动员赴昆明海埂基地进行训练,总结了一些高原训练的经验,供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 标签: 中长跑运动员 高原训练 马拉松运动 中等 运动队 运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