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学所处理的文学与时间的关系,并不只是表现为'事件'与'过程'的自然相连.时间的意义之于文学,是在于它可以使后者进入一种'历史叙述'.''之于'文学'在概念和结构上的主体性,一方面是其写作过程的'选择性'体现为'治者'的主体能动性,另方面也同样关联着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文学的叙述对象是无数个事件,需要特别地对已有的'时间性'进行处理.所谓文学的可能性或可信性,必得仰赖文学事件进入新的叙述时间,这一'时同'生成的内部结构,来自于文本之前的''的观念--历史哲学观念.它无形驾驭与控制着文学在'语言'与'写作'中的生成.对于'治者'来说,治''首先是一种对'历史原在'或'历史'真有其'真实'的'假定'认可,并承认这种'假定'在'事件'历史化过程中的可行性,从而使''成为一种写作的、思维的方式,而不是目标或归宿.

  • 标签: 文学史写作 叙述时间 历史叙述 历史化 文本 真实
  • 简介:文学史上有一种账最容易算,这就是:某人写的某作,很顺应时代(当然也顺应政治形势)随即轰动,出了大名,继之又成了文学业的无冕之王或有冕之王(虽不任什么官衔,但读者崇拜良久或大人物时时给予多方关照或确实出任了什么显职)。

  • 标签: 文学史 人物 时代 读者 崇拜 顺应
  • 简介:随着《中国诗歌通史》①各卷本的出版,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又一次在诗歌领域完成了自身的实践。尽管,结合笔者参与的《中国诗歌通史·当代卷》“80、90年代”部分的写作情况来看,这并不是一次完整意义上的少数民族文学写作,但其仍然可以作为一个“典型个案”,来具体探究少数民族文学的当代写作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而为少数民族文学写作提供某些经验乃至建设性的意见。

  • 标签: 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诗歌 写作问题 90年代 当代史 通史
  • 简介:本书是商务印书馆海外汉学书系中的一部。作者安田朴(Etiemble),是法国当代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和比较研究的著名学者。此书是他近年来全面概述中学西渐的一部力作,也是同类著述中较为完备的一部。作者早年长期在巴黎大学等法国高等院校讲授东、西(特别是中、西)文化(特别是哲学)的交流与比较,尤以“东学西渐”为主,因而本书就是从这一研究视角出发,以作者长期的教学与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宏观上全面论述了从唐代到清代中期千余年间中欧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涉及了哲学、伦理、美学、文学、宗教、风俗等文化的各个层面,是一部全景概览式的著作。

  • 标签: 作者 当代 文学 唐代 中国文化 研究视角
  • 简介:<正>近年来,重写文学的呼声很高。本来,文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总是带有一定的时代色彩的,它理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重写文学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以中国现代文学为例,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来,它就一直处在不断重写的过程中。如果说,每一次重写都是对原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那么重写的文学就有可能逐渐完善而臻于完美。但是,近年提出“重写文学”的口号并不如此简单。据一些“重写”论者所述,提出这个问题,乃是鉴于现有的现代文学大都陷入了一种“非科学”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它们大

  • 标签: 纯审美论 文学的本质 “重写文学史” 标准重 文学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
  • 简介:作为《中华读书报》的大牌记者,舒晋瑜纵横游走于文坛名流之间,自然有着广阔的人脉和丰厚的写作资源。这既是优势.也容易迷失——文人群体惯于趋名逐利,特别看重她的话语权,许多人找上门来,请求她写,她常常被人情包围。

  • 标签: 文学史 个人 写作资源 文人群体 话语权 迷失
  • 简介:上篇:"红色创业"的小主题与大主题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红色小说中,许多农民英雄身上都流淌着纯正的革命血液,柳青曾经是土改时期民兵队长的共产党员梁生宝;浩然中退伍军人、坚定的共产党员萧长春,都是战争年代的红色武装人员,接受过革命战争的熏陶和考验.这种出身对于表现这些农民革命新人的政治坚定性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不过,另一批出身于战争、土改年代的"老干部"则相反,他们在农村新的革命过程中并不能保持足够的革命干劲,而是"退坡"了.赵树理中的农村干部范登高、柳青中的代表主任郭振山,在土改后,由于缺乏政治热情,享受了土改的成果,却走发家道路,竞蜕变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对立面.

  • 标签: 小说 《创业史》 柳青 浩然 战争年代 革命
  • 简介:<正>或许是由于刘再复挑起的文学理论和现当代文学的论争过多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尽管他的一部最重要的长篇散文诗《寻找的悲歌》之中的“杀伐之声”比他的理论文章更加直露和震耳,却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讨论和确评.但是,对于认识刘再复其人的内心世界,对于探测社会主义制度下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中某些背离革命真理和人民利益的知识分子所进行的“寻找”、

  • 标签: 心史 刘再复 评论者 真与美 散文诗 母亲
  • 简介:本文从艺术的风格概念的演变、造型艺术风格史研究的现实意义、造型艺术风格的转变及其原因等几个方面,追溯了艺术的变化过程,这将对造型艺术风格概念的梳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艺术史 造型艺术 风格的转变
  • 简介:战争因"资源"而起,而女性群体蕴藏了巨大的资源,因此战争与女性之间产生了联系。在电影文本和历史记录的互动中,试图看清战争与女性千丝万缕间的几个结,不求解开。

  • 标签: 战争 女性 民族主义
  • 简介:东汉班昭,博学高才,长于著,踵成《汉书》。擅赋能文,所著《女诫》、《东征赋》等,影响至深,故论者亦多。曾为其兄班固《幽通赋》作注,出于何种动机而作,又有何种目的,体现何种思想,对后来注赋者影响如何等诸多问题,学者却少有论及。笔者不揣谫陋,试论之,以作引玉之用。一、班昭注《幽通赋》之动因、时间班昭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其《女诫》云:“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榖负辱清朝。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

  • 标签: 文学史意义 班昭 《女诫》 《汉书》
  • 简介:天涯何处有知音?———我国古代关于艺术美欣赏的论述段新桂(一)谈起美学欣赏,大家常会想到马克思的一名句言:“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

  • 标签: 艺术美 美学欣赏 《文心雕龙·知音》 我国古代 “见异” 欣赏方法
  • 简介:本文探讨了跨文化文学与世界文学诸方面问题,认为世界文学研究有诸多目标。本文分析了弗朗科·莫菜蒂和克里斯托弗·普伦德加斯特等人的观点,指出其局限性,试图对世界文学的领域和范围进行界定。

  • 标签: 跨文化文学史 世界文学 世界文学研究
  • 简介:由蔡定国、杨益群、李建平三位作者合著的《桂林抗战文学》,在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纪念即将到来之际,终于隆重推出,与读者见面了!半个世纪以前,在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而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悍然发动了野蛮残暴的侵华战争,将一个拥有辉煌历史与灿烂文明的华夏民族置于铁蹄之下蹂躏,抛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为民族存亡而抗争,成为那个时代的强音。文学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反映着时代的风云,又在一定意义上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战斗的武器。时代的背景与这两方面的因素,促进了文学的进步与繁荣。文学史上的这样一条规律再一

  • 标签: 抗战文学 历史辉煌 桂林文化城 桂林抗战文化 文学史 抗战时期
  • 简介:从“重写文学”开始的文学反思,已经从对一种文学史观的反思拓展到对文学建构中一切先在观念的全面批判,在当前很多学者的眼里,“文学”已经成为“权力”、“遮蔽”、“压抑”的代名词。对传统文学、文学理论的“破”也催生了文学史家对理想文学的“建”:一些学者对文学“原生态”、文学“多样性”等力图无限接近文学变迁客观现场的追求日渐在学界成为一股潮流。由于这种理想文学模式在学界命名不一,

  • 标签: “重写文学史” 客观化 文学史理论 文学史模式 文学史观 “权力”
  • 简介:郑阿财是研究敦煌蒙书的专家。他在谈到今后拓展敦煌文学研究领域的时候,曾经举例说,《千字文》、《蒙求》在日本发挥的影响有多大?它的续作在各方面很多很多,所以这方面的材料还有必要去开发,因为没有人有一个整体的系统。他还说,如果我们以敦煌的资料为核心,把它跟周边的,我们叫它“礼失而求诸野”的一个情况,与它互相对府,还是一个相当大的研究。

  • 标签: 《千字文》 文学史 亚洲 文学研究 敦煌 他在
  • 简介:刘思平先生完成了他的中国电影史研究专著《张石川从影》,蒙他抬爱,要我为之作序。作为一个晚生后辈,对此虽感荣幸,却不敢贸然应承;劝他找前辈名流、知名学者为之序,这样可以使他的书增加亮点,与其大作相映生辉。可是数月过后,该书的序言仍尚无着落。原因是,刘思平先生所求的学者名流,或是工作忙碌、时间紧张;或是闲云野鹤、身心散淡;或是有心助阵、却体力不支;总之是一时难以落实。其中是不是有个别名家高人对《张石川从影》这一题目有某种过分的敏感、或习惯性的避嫌?则不得而知,因而不敢妄言。这一我曾不敢应承的重任转了一圈还是落到了我的头上,我想这是因为我与思平先生及其大著实在有缘。一中国电影史研究界忽

  • 标签: 电影史 左翼电影 中国电影 电影创作 商业电影 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