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生活中的徐幸,独有一种书卷气甚浓的娴静自适。书是她的一大爱好,这是天生的趣味所趋,对徐幸来说,文化的陶冶向来是其乐无穷的;另外,自己从读书中丰富了人生体味,可以用有限的生命去尝试多种不同的活法……徐幸尤其喜欢小说,喜欢去从中产生无限的想象。她之所以不赞成所谓的“表演上淋漓尽致”,而坚持表演上的“张力”,大概也是源自对“想象”的情有独钟吧。

  • 标签: 徐幸 演员 表演艺术 戏剧艺术 影视艺术 艺术观念
  • 简介:<正>在新加坡电视台工作的56届校友彭溆娴于1987年以舒娴的笔名在《新加坡文艺》刊物上,发表文章纪念我院前副院长朱钧教授。文章题为《一别成永诀》。彭淑娴校友在文章中回忆了1977年从香港回沪拜访朱先生时的情景,朱先生一再鼓励她不要放弃事业,要多看多演,为振兴中华的戏剧事业而奋斗。彭溆娴还对朱先生的教学特点作了生动的描述。文章最后写道:朱先生是已经逝世了,但先生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将活在千千万万受过先生教益的学生心中。

  • 标签: 新加坡 文章 振兴中华 纪念 电视台 校友
  • 简介:1997年,向来被认为最枯燥、最不可能有票房的一部人类学电影纪录片,在台湾电影院放映的票房收入,超过当时台湾本土所有上映的商业片。这被看作是一个奇迹。而实际上,这样的局面有其必然性。

  • 标签: 电影纪录片 票房收入 商业片 放映 电影院 中国
  • 简介:2010年秋季科隆歌剧院版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在上海首演后,音乐评论家刘雪枫先生曾经在当年11月号的《歌剧》杂志上发表过《中国的瓦格纳制作还有多远?——《指环》热演上海之后断想》一文。一年后的2011年秋季,中央歌剧院首先发端,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了瓦格纳浪漫歌剧的经典之作《汤豪合》。

  • 标签: 瓦格纳 制作 中国 《尼伯龙根的指环》 中央歌剧院 2010年
  • 简介:本文回顾了三十年我国的布莱希特研究,从对布氏体系基本概念的译名着手,分析了对其的误读;“布莱希特热”降温之后,对于其与俄国形式主义、表现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后现代思潮的关系也缺少关注。“为我所用”的布莱希特从“错位”走向了“缺席”。

  • 标签: 布莱希特 叙述体 陌生化 错位 缺席
  • 简介:本文的书评从点、线、面即点的定位、纵横交织的线、整体的面分别着眼入手,剖析了著者对《调性与和声技法探究》一书的写作思路、写作内容、写作风格。让读者对此书有一个总体的概况了解,以此领略书的核心本质,看有所得,学有所思。

  • 标签: 兼容并蓄 调性 创新 品格
  • 简介:戏剧艺术作为集文学、美术、表演、音乐、歌唱、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它把生活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矛盾冲突,集结成为情节完整的故事,通过演员的表演,集中展现于舞台之上,呈献给观众,从而达到寓教于乐,教化民众的功效。由于戏剧艺术源自生活于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因此,戏剧艺术的创作与生产必然带有其生活地域的文化印记。

  • 标签: 戏剧艺术 艺术创作 民族化 兼容并蓄 多样化 综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