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游牧民的文字与艺术人类文明的大奇迹,乃是人类创制了文字。在中央亚的游牧民中,匈奴人在二千多年以前就可能使用过文字,在中国古代的史籍中曾出现过这方面的报道。生活在公元前的中国大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里曾提到过匈奴人每年进行次人口统计和牲畜清点,并“刻木”以记之。那个所谓的刻木,很可能成为后来形成的鄂尔浑碑文的起

  • 标签: 游牧民 匈奴人 蒙古贵族 文字 历史文化 蒙古地区
  • 简介:笔者目前所看到的些首批新地方志都在百万字上下,在部部洋洋巨著之中,《编后记》之类仅千余字或数千字。由于《编后记》篇短位末,因此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实,后记能短则短,也可以是篇大容量的文章。它是编著者全部工作在志书中的最后总结,是志书出版后用志者了解志书的最后个窗口,是编著者和用志者互相交流的块园地。

  • 标签: 地方志 编纂工作 中国 思想认识 工作方法
  • 简介:1983年,83岁的庄启东出版了小说、诗歌、散文自选集,书名为《个左联兵士的求索》。这是他最后本著作,也是他对党和国家作出的最后的贡献。

  • 标签: “左联” 诗歌 散文 小说 选集 著作
  • 简介: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已历一二千年之久,是世界文化史上仅有的。地方志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这有两方面的原因。方面,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的文化源流,有高度发育的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在这样深厚的文化土壤上,才能够孕育出地方志这样的硕果,另方面的原因是,地方志这种书的本身的价值。历代优秀的志家,莫不主张地方志要“经世致用。”统治者中的有识之士正是看到地方志对于他们十分有用,可以作为“资治之书”,于是予以重视和提倡,元、明、清代均由朝廷颁布诏令修志。修志的命令,有时甚至达到急如星火的程度。

  • 标签: 阿克苏市志 修志工作 优秀文化传统 编纂人员 地情 修志人员
  • 简介:面向高原,世间切的色彩顿然失却光泽;面向高原,人类所有的词汇瞬间变得干瘪。——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轰然撞击,使得受孕的喜玛拉雅古海隆隆升腾……世界第巨人,宣告诞生了!

  • 标签: 高原 欧亚大陆 板块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秦始皇帝统中国以前甘肃地区的民族.计有黄帝、周、赢秦、犬戎、氐、羌、大夏、月氏、义渠、乌氏等族.其中有发源于甘肃者,有发源并长期活动于甘肃者,还有度活动于甘肃者.它们很早就与中原地区的民族和政权发生联系,并相互斗争,在斗争中融合,成为华夏族的分子.

  • 标签: 先秦时期 甘肃 民族工作 黄帝部落 周族 犬戎
  • 简介:书,是文明的火种,它使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藏书家与藏书楼,是传递文明的接力运动员,他们把文明从古代传向未来。天阁,她高擎着文明的火种,至今仍发出耀眼的光辉。郭沫若1962年登楼时曾为她献上首赞歌:“明州天富藏书,福地瑯信不虚。历劫仅存五分,至今犹有万卷余。

  • 标签: 天一阁 藏书目录 范钦 文化宝库 嘉靖 明州
  • 简介:“贵阳”名,人们习以为起于明穆宗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定名为贵阳府时。检阅史料,在此以前60年,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至1505年),就有贵阳这名称的记载了。此为《贵阳史话》(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所揭示。笔者这里仅就史料的辨识及为何产生这现象作点说明和探讨。

  • 标签: “贵阳” 地名考证工作 地方志 民族观念
  • 简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笔者住了40多年土木结构的老房子也被拆除了。在拆除中意外地发现了篇藏匿的清代试卷。卷纸是安徽宣纸,卷面为16开本,卷文用小楷书写,文字流畅公正,字体结构劲紧,字迹为红色。就书法而论,确实是篇上好的颜柳书法作品。共8页,每页300余字,全文约2300多字,线装成册。

  • 标签: 清代 试卷 文物研究 线装 颜柳书法作品 卷文
  • 简介:南宋将军石文光,是增城铁溪人(铁溪在今荔城镇夏街村尾)。少年时候有勇有谋,体格魁梧,性好习武。得祖父传授武功,又得武术人士指点,精通武艺。

  • 标签: 将军 祖父 南宋 武艺 武术
  • 简介: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像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他,但也没有人见过他'(李达编著:《台湾风云名人录》,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6年版,第129页).如今,这位世纪老人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传奇的生,坎坷的经历,特别是他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却石刻铁铸般永远印烙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间.回顾张学良将军的生,'和平统,息争御侮'是他贯的思想、终生的追求.从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到西安事变,直至身陷囹圄,为之奔走和不能忘怀的都是祖国统大业.有学者说得好:'张学良是中国统的象征.'(胡玉海:《张学良的国家统观》《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8期)追忆张学良的生,他不仅是中国统的象征,更是祖国统的伟大践行者,是维护和促进祖国统的'千古功臣,民族英雄'.

  • 标签: 张学良 调停 东北易帜 中原大战 西安事变 将军
  • 简介:<正>被周恩来誉为“女中豪杰”的秋瑾女士,1907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惨遭清廷杀害后,举国震惊,各界人士纷纷以挽联这种特殊形式声讨清王朝的残酷,寄托对女侠的哀思.试举数例.

  • 标签: 挽联 孙中山 唐群英 秋瑾 盟会 周恩来
  • 简介:1937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浙江嘉兴、杭州告急,马浮即由杭城迁居桐庐镇南门迎薰坊13号。当时,马浮十分关心丰子恺的安全,于是给丰子恺写信并附去了题为《将避兵桐庐,留别杭州诸友》长诗首,诗中表示了对日本侵略军的强烈愤慨及对亲友分离的依依之情。此信与诗给了正在难舍难离时刻的丰子恺以种极大力量,促使他毅然携带家眷踏上逃难之路。到桐庐的当

  • 标签: 马一浮 丰子恺 桐庐 侵华战争 日本侵略军 浙江嘉兴
  • 简介:41.(安帝义熙元年)七月庚辰,太白比昼见,在翼、轸。占曰:“为臣强,荆州有兵丧。”己未,月奄填星,在东壁。(卷二十五页730)

  • 标签: 《宋书》 时误 补校 中国 历史研究
  • 简介:<正>1927年12月3日《北洋画报》刊出了名国民党官员伸手要官的封信的影印件.笔者读了,不由得感到吃惊.卖官买官自古就有;走门路,通关节,求取官职,也古已有之.但要官这种只能在背后干的勾当,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且公诸报端,恐怕是闻所未闻.《北洋画报》刊载上述影印件时,加了个标题:《国民党人物求差使之封书》.并介绍有关背景如下:此函乃奉军作战时,所获敌方函电之种.系直隶国民党党部代表魏树鸿致晋军第二军军长杨爱源书.可以窥见所谓党员者,亦不过以猎官为务.而阎军内部之争执,亦可于函中窥见之.本报辗转从他方面觅得原函照片,特附刊于此.

  • 标签: 《北洋画报》 国民党党员 感到吃惊 走门路 国民党人 中国国民党
  • 简介:我认为,我们的人文学者要看到我们有个大的责任,我们的人文学家要有个荣幸,就是今后的世界不是个完全靠科学技术的世界,而是要用科学技术来促进我们的文艺发展,让人类的社会朝个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得到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进。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物质的科学技术,站在传统的根基上,发展我们新的文化艺术,让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成长起来,同时,把中国丰富的人文资源发展出来、开辟出来,贡献给全世界。这是我的个梦想。

  • 标签: 梦想 科学技术 人文学者 文艺发展 共同发展 文化艺术
  • 简介:在旧社会,有不少地方的人喜好斗蟋蟀。但随着众多有闲有钱之人参与其中,以及他们的放纵和奢糜,斗蟋蟀渐渐演成赌风,而且愈演愈烈。蟋蟀亦名“促织”,俗名为“蛐蛐儿”,大约取其鸣声相似之故。成熟的蟋蟀大约身长二三厘米。雌者有三尾,不能鸣亦不嗜斗;雄者有二尾,翅腋振之则大鸣,生性嗜斗,若两雄相遇,则出死力争胜,不至力竭声嘶、身受重创不甘败,败则即成废虫,不能再为死斗。斗蟋蟀之风由来已久,在《帝京景物纪》、《五

  • 标签: 蟋蟀 赌风 手续费 蟋蟀草 十分之 瓦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