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85例COPD患者视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5例中老年人群视为对照组。COPD患者为罗红霉素加基础治疗。比较健康对照组及其COPD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d后IL-6、PCT、TNF-α、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IL-6、PCT、TNF-α、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OPD患者的IL-6、PCT、TNF-α、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IL-6、PCT、TNF-α、CRP水平联合检测有利于COPD患者细菌感染敏感性的提高,在现有标记物中做到了补充,对上述指标进行动态检测,有利于判断病情的转归及评估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白介素 降钙素原 肿瘤坏死因子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性痴呆患者(Alzheimer’sdisease,AD)脑功能和脑内神经递质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择在近段时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AD)19例作为病例组,按同社区、同性别、同年龄段(±3岁)、同文化程度作为匹配条件,选择健康对照19例,利用脑电超慢涨落图(EncephalofLutuographTechnology,ET)技术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脑功能和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AD患者脑功能和脑内神经递质变化的特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脑功能优势涨落平均功率空间的前后功率梯度逆转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脑内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和乙酰胆碱(Ach)3种神经递质显著降低(P<0.05);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3种神经递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患者脑功率的逆转率高于对照组,A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存在GABA、Glu、Ach降低的变化。脑电超慢涨落图(ET)可检测脑功能和脑内神经递质水平,为AD的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性痴呆 脑功能 脑电超慢波涨落图技术 脑神经递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CAP(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CRP(C反应蛋白)和PCT(降钙素原)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病例数120例老年CA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肺炎严重指数、肺炎标准评定、患者预后等分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对照组,测定D-二聚体、CRP和PCT水平变化。结果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D-二聚体、PCT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患者D-二聚体、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D-二聚体与预后存在正相关(r=0.539,P=0.005),CRP与预后存在正相关(r=0.329,P=0.008),PCT与预后存在正相关(r=0.729,P=0.003)。结论老年CAP患者血清D-二聚体、CRP、PCT与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PCT和D-二聚体可以作为预测CAP患者预后指标。

  • 标签: 老年CAP D-二聚体 PCT CR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因子HMGB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机制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90例作为急性组,90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稳定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时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健康组。分别检测每组患者的肺功能(FEV1%、FEV1/FVC%)和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目,用ELISA免疫法检测诱导痰中HMGB1的浓度。分析三组患者的HMGB1与肺功能和中性粒细胞关系。结果急性组患者HMGB1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数目要显著高于稳定组、健康组(P<0.05),稳定组患者HMGB1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数目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急性组患者肺功能(FEV1%、FEV1/FVC%)要显著低于稳定组和健康组(P<0.05),稳定组患者肺功能(FEV1%、FEV1/FVC%)要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HMGB1可以促进COPD的发生和发展,其浓度大小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HMGB1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注射高聚生治疗良恶性腹水前后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125、AF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良恶性腹水肿瘤61例,将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高聚生治疗组(43例)和非高聚生治疗组(18例)。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志物CA199、CEA、CA125及AFP变化状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高聚生治疗组良性腹水治疗前,其标志物AFP、CA125、CEA及CA19在浓度方面存在相应升高状况,相比于恶性腹水组治疗前,均低于后者且差异明显(P<0.05);非高聚生治疗组,其在良恶性腹水治疗前、后,标志物AFP、CA125及CA199所存在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良恶性腹水肿瘤患者,对其采用腹腔注射高聚生,可改善腹水中肿瘤标记物,而CA199、CEA、CA125及AFP等肿瘤标志物可当做相应检测指标。

  • 标签: 高聚生 良恶性腹水肿瘤 CA199 CEA CA125和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