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评价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我们抽取2012年到2015年每月15日门诊处方100张,共抽取处方4800张,根据原卫生部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2007年2月14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2010年2月10日)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结果在4年中,抗菌药物使用的总处方的比例依次为30.8%,25.3%,22.9%,15.3%。不合理处方比例为33.4%,23.7%,18.7%,15.7%。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用药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有待进一步改进。

  • 标签: 门诊处方 合理性评价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楚雄州食物中毒原因,分析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楚雄州2011-2015年所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2015年发生食物中毒284起,中毒人数4706人,死亡16人,病死率为0.34%。中毒事件发生有明显的增长趋势,时间段分布明显2014年-2015年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呈现迅速的上升,这两年的食物中毒起数占到了总体的73.2%。中毒人数最多,影响面大的食物中毒事件是有毒动植物及其毒素类,另外包括化学污染物、致病微生物及毒素、不明因素和混合因素几个方面。结论食用有毒动植物是食物中毒发生频率高的原因,说明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由于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对于动植物安全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食物中毒 事件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和意外伤害暴露及暴露后预防的现状,分析暴露后预防的影响因素,防制职业及意外伤害感染HIV。方法给予暴露人员咨询服务,进行暴露等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预防性用药,随访中进行咨询与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2005-2015年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的人员构成主要是医务工作者,占68.00%;主要以针刺伤为主,共88例,占70.40%;暴露源中,艾滋病感染者(HIV(+))50例,占40.00%,AIDS37例,占29.60%。结论根据暴露评估进行预防性服药很好的阻断了HIV感染;随着艾滋病疫情的蔓延,普遍性防护原则值得推广。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职业感染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我院2015年微生物细菌监测结果。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ATB15250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系统,半自动微生物检测设备对我院2015年微生物细菌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受检病区包括普外科、骨科、创伤外科、急诊科、ICU、妇科、产科、感染科、儿科等15个病区。标本包括静脉穿刺管、皮屑、引流物、粪便、头皮屑、分泌物等。结果2015年我院各病区采集到的标本总量为10605例,在所有受检病区中,微生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的为骨科、ICU及康复理疗病区,最低的为五官科病区。所有标本中,脓液、静脉穿刺管以及小便中的微生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而皮屑、关节腔积液、腹水、渗出液中微生物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共检测出143种共2165株微生物,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鲍曼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及白假丝酵母菌等。除光滑假丝酵母药敏比率90%、嗜沫嗜血杆菌药敏阴性外,其他142种微生物药敏比率均为100%。对所有受检微生物进行耐药性分析,共检出2495项抗生素-耐药菌组合。其中,鲍曼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葡萄球菌、生癌肠杆菌、植生拉乌尔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粘质沙雷氏菌等多种细菌存在多重耐药性。结论2015年我院微生物细菌监测结果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多种细菌存在多重耐药性,临床须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

  • 标签: 微生物 细菌 监测 药敏 耐药
  • 简介:目的掌握本地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为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风险监测计划共采集10个类别222份样品,按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内部手册检验标准检测。结果全年共采集样品222份,其中阳性样品33份,阳性率14.86%。结论本地区市售食品已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针对主要污染的生禽肉、生畜肉、水产品、裱花蛋糕、沙拉、三明治、早餐、蛋类等食品,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做好预警。

  • 标签: 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监测
  • 简介:3月4日,2015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暨爱国卫生工作视频会议在济南召开。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左毅出席并讲话。会议对2015年全省疾控和爱国卫生工作作出洋细部署。会议主要精神如下:一、加强重点疾病监测与流调针对各类疾病的流行特点和现状,采取相应措施,摸清底数。抓好以医疗机构为基础的疫情报告与疾病监测,

  • 标签: 爱国卫生工作 疾控 疾病预防控制 视频会议 疾病监测 流行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德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结果。方法德州血站2015年4月1~2017年9月30日采集的血液标本120681人份,采用ChiTaS汇集和核酸提取设备和ABI7500荧光PCR仪8例标本混合检测HBVDNA、HCVRNA和HIVRNA3项联合检测筛查或采用RocheCobasS201核酸检测筛查系统对酶联免疫检测阴性和单试剂反应性的标本做HBVDNA、HCVRNA和HIVRNA3项联合筛查,对核酸检测结果为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进行随访。结果经核酸检测的120681例样本,反应性样本检出62例(阳性率0.051%)。随访到15例,经确认HBV“窗口期”标本6例,其中HIV“窗口期”标本1例。结论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对于缩短“窗口期”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提高临床用血安全。

  • 标签: 核酸检测 血液筛查 窗口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胺酮在小儿眼科眼表疾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小儿眼表手术的患儿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单用氯胺酮注射液联合丙泊酚注射液进行麻醉,实验组以氯胺酮注射液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基础麻醉后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在以不同方式麻醉病完成手术后,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与基础麻醉后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基础麻醉后(P<0.05),且实验组术后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两组患儿术毕苏醒后患儿均安静,无躁动,实验组患儿均在术后30min内苏醒,而对照组患儿苏醒时间多于30min(P<0.05)。结论在小儿眼科眼表疾病手术中,单用氯胺酮可实现良好的麻醉效果,患儿苏星期无躁动,苏醒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氯胺酮 麻醉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墨江县2015年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开展为农村改水工作提供合理依据。方法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对墨江县内农村已经建好的集中式供水点的出厂水和管网末稍水进行抽样监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丰水期共采集68份水样,其中合格的9份,丰水期合格率13.2%;枯水期共采集64份水样,其中合格的24份,合格率37.5%;总合格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项目为微生物指标中的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以及感官性状和一般指标中的铁和浑浊度。结论墨江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合格率较低,其中微生物污染是影响饮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针对这一点进行水质的保护。

  • 标签: 墨江县 农村饮用水 水质监测 结果分析
  • 简介:为缓解南宁7到9月份“献血淡季”的临床供血紧张局面,扩大公务员献血队伍,7月8日,以“保持献血先进荣誉,争做文明示范标兵”为主题的2015年公务员献血月启动仪式在市政会议中心前广场举行。南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吕洁等市领导出席活动,并作重要讲话。启动仪式当天,共有99名公务员和驻大院官兵献血,献血量达2.82万毫升。据了解,“公务员献血月”是2010年南宁献血委员会为应对暑假“献血淡季”的一大创举。

  • 标签: 献血量 公务员 南宁市 启动仪式 临床供血 委员会
  •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省心脑血管病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中2015年安徽省5个国家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监测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安徽省国家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监测点户籍居民心脑血管事件粗发病率为579.20/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595.024/10万)高于女性(562.4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93,P〈0.05);农村发病率(596.23/10万)高于城市(479.5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93,P〈0.05);各县区发病率在458.64/10万~680.92/10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79,P〈0.001);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1633897,P〈0.001)。女性首发病例平均年龄(68.62±11.74岁)晚于男性(67.88±11.7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P〈0.001)。脑卒中发病率是冠心病的4倍。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为发病率最高的三种疾病,占全部病例的95.57%。冬春季节发病率高于夏秋季。结论安徽省心脑血管病发病存在性别、城乡、县区、年龄、季节分布差异,应在冬春季节,重点加强对农村老年男性人群的防控。

  • 标签: 发病率 监测 心脑血管病 慢性病
  • 简介:目的分析宜昌市2005—2015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5年宜昌市疟疾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5年全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08例,分别来自非洲、东南亚地区的19个国家,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24/10万。全市1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西陵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0.19%(65/108)。男性107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年龄组,共报告80例,占总病例数的74.07%;职业分布以工人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55.56%。108例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未分型)5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03例,其中间日疟67例、恶性疟34例、卵形疟1例、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1例。结论宜昌市输入性疟疾流行形势严峻,需进一步联防联控,加强对重点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做好出国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监测。降低疟疾继发性传播的风险。

  • 标签: 疟疾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襄阳市2012—2015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襄阳市2012—2015年布病的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襄阳市2012—2015年累计报告病例108例,年均发病率为0.48/10万,发病率从2012年的0.02/10万上升到2015年的0.58/10万(P〈0.01)。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以6—9月报告病例数较多,共报告52例,占总病例数的48.12%。全市9个县(市、区)有8个有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最高为宜城市,发病率为2.42/10万(50例)。男性71例,女性37例,男女性别比为1.92: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40-70岁年龄组,共报告74例,占68.52%。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共报告89例,占82.41%。从事饲养、放牧、清理羊圈卫生暴露者92例,占85.19%。结论襄阳市布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疫区范围不断扩大,应建立卫生和畜牧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职业人群防护,及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传播和蔓延。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掌握甘肃口岸朝觐归国人员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2014-2015年,采集朝觐归国人员中入境时体温升高(≥37.3℃)者的咽拭子样本,用荧光RT-PCR和荧光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人博卡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等共22种/型呼吸道病毒。结果在6123名归国朝觐人员中,共发现337名体温升高者,采集337份咽拭子样本,检出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人偏肺病毒等共51份,检测阳性率为15.13%。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病毒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了解甘肃朝觐人员呼吸道病毒病原谱构成,为保障朝觐人员健康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朝觐人员 呼吸道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顺庆区2015年1-3月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究麻疹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1-3月顺庆区报告麻疹病例80例,报告发病率10.10/10万,散居儿童发病为主,男女性别比1.221,病例主要集中在≤1岁人群和≥15岁人群。结论顺庆区应加强麻疹疫苗常规接种及查漏补种工作,积极开展麻疹防治知识宣传,综合防控,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 标签: 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防控措施
  • 简介:目的分析无锡空港口岸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资料,寻找更科学和高效的检疫手段,指导口岸传染病防控。方法对2015年无锡空港口岸入境人员中有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病症状或体征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主要症状、性别分布、发现方式。结果2015年,无锡空港口岸共发现有传染病症状人员285名,采集样本285份,病原体检测阳性60份,其中呼吸道病原体阳性51份,消化道病原体阳性9份。有症状人员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症状人员的发现方式以仪器为主;有症状人员主要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中国澳门;主要分布在冬春季节;病原体检测阳性的入境人员的腋下体温明显高于其他人员。结论无锡空港口岸应加强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中国澳门的入境旅客的检疫查验,在冬春季节加强旅客查验工作。

  • 标签: 入境人员 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