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肾病综合征伴下肢静脉血栓(LDVT)的危险因素,提出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选取肾病综合征患者100例,合并LDVT者50例(观察组)、未合并者50例(对照组)。分析L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危险因素有高龄、合并糖尿病、关节炎症等;本院提出加强患者下肢运动训练、重视患者起居习惯、应用间歇充气压力装置等护理方法。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危险因素众多,需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加以预防。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集束化护理效果,研究集束化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研究对象,并且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在脑出血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提供常规化护理服务,实验组则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法,整体优化护理效果,更好地控制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指标的变化。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出血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数值越小趋于正常则为有效性的护理干预。结果:集束化护理的实验组,脑出血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项凝血指标显示正常,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结论:有效实施集束化护理,更利于脑出血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率的下降。进行患者术后各项凝血指标的监测,充分发挥集束化护理的积极作用,可以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加快所有患者疾病的康复进程,可谓一举数得。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脑出血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指标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压治疗仪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股骨骨折术后患者120例,按其收治时间的的前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19 03月到2019 09月60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2019 10月到2020 03月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气压治疗仪治疗(观察组),比较治疗效果,如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指标、患肢周径差等。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96.67%高于对照组治疗疗效7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模式结合超前镇痛预防股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2021年股骨骨折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实施超前镇痛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bg)、D二聚体( D-dimer, D-D)水平以及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1d、3d Fbg、D-D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1d、3d 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康复护理模式联合超前镇痛能预防患者DVT的形成,减轻患者的疼痛。

  • 标签: 康复护理模式 超前镇痛 股骨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模式结合超前镇痛预防股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2021年股骨骨折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实施超前镇痛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bg)、D二聚体( D-dimer, D-D)水平以及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1d、3d Fbg、D-D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1d、3d 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康复护理模式联合超前镇痛能预防患者DVT的形成,减轻患者的疼痛。

  • 标签: 康复护理模式 超前镇痛 股骨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下肢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A1]。方法:选我院2015-2021年6年74例患者[A2],运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在所选患者中发生了17例DVT,其发生率为22.97%,诱发DVT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合并血管损伤、多发骨折、年龄、D-D\APTT水平等都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致伤原因、D-D、ARTT是造成DVT的独立因素,(P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5月我院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血压、心率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脑出血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5月我院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血压、心率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脑出血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干预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重点研究对象。在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基本原则下、以及患者知情同意后,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行不同干预方法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行个性化干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个性化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介入治疗、抗凝治疗对亚急性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亚急性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抗凝治疗,研究组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65%;其PTS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亚急性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上介入治疗比抗凝治疗疗效更加显著。

  • 标签: 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 介入治疗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7年4月期间进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将其按照护理路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健康教育护理 子宫全切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应用护理干预措施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其中80例。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基础性措施)、研究组(40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和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干预 神经外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效果。 方法 : 于我院骨科选取 80 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入组标准,且患者存在下肢静脉血栓隐患,符合入组条件,并将患者分配为两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每组 40 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 VAS 评分及 VDS 评分。 结果: 观察组仅出现 1 例 静脉血栓情况,发生率为 2.5% ;对照组出现 6 例 静脉血栓,发生率 15% ,观察组 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同时,经护理干预后, VAS 评分、 VDS 评分均得到了改善,其中观察组更优,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将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骨科术后下肢 静脉血栓预防中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精细化护理方法作为主要的护理对策,深入研究其应用在影响妇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前期的200例妇科行手术治疗患者样本,分为术后护理A组、术后护理B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精细化护理干预,从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术后护理B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术后护理A组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的应用对于脑卒中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4.35%<19.57%,χ2=9.059)、肺栓塞发生率护理满意度(93.48%>78.26%,χ2=4.389)、股静脉血流速度[(23.09±1.71)cm/s>(15.37±2.05)cm/s,t=19.613]、腘静脉血流速度[(16.07±2.06)cm/s>(8.75±1.95)cm/s,t=17.502]相对更高(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

  • 标签: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讨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从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选出7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诊断结果。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凝治疗预防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到2022年1月期间在院老年骨折患者,共计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析抗凝治疗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应用价值。结果:干预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PLT、APTT、PT等指标较之对照组数据分析无意义(P>0.05);DD指标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的预防干预中,抗凝治疗及相关护理措施的开展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患者生理状态改善,优化机体凝血状态指标,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抗凝治疗 老年骨折患者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并分析其对术后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17.95%,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减少DVT发生,缩短其术后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快速康复护理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本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开展研究,共70例,以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方案。对比两组DVT发生率,另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3d、7d数字模拟评分法(VA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预防性护理方案可极大降低患者术后DVT的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为患者后期康复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骨科术后 并发症 预防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